佛教自從傳入我國來,就對人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融入了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眾所周知,寺廟裡的僧人每天吃齋念佛,對金錢等身外之物不感興趣。寺廟裡都設有「功德箱」,來往寺廟的遊客為修福德總會給寺廟捐錢 ,那麼寺廟的錢最終流向哪裡?
一般情況下,香客捐錢給寺廟後,寺廟會用這些錢去維持日常的開銷,例如修繕寺廟,塑佛像、或買佛香等物,他們都需要用到香火錢。其次,僧人們的日常生活開銷包括齋飯、僧袍、水電等也要用香火錢。
正規的寺廟都會將收到的每一筆香火錢記錄清楚,香火錢的用處也是有理有據、筆筆有記錄,從不辜負香客們的善心。
除了寺廟和僧人的日常開銷外,功德箱裡的香火錢也被用來進行寺廟裡的慈善活動,通過慈善活動,宣揚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進行一些法規活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宣講佛法,是佛教的特有活動,很能體現佛教的特點。
但目前寺廟在旅遊業的衝突之下,變得商業化嚴重,一些寺廟出現「掃碼支付」、「高價香」這類不良行為,實在是有損僧人在人們心中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形象。
其實,寺廟的香火錢收入是非常高的,就像靈隱寺之前被曝出年收入達到8000萬,讓人大吃一驚。也不禁反問這些錢都花費到哪裡去了呢?
據寺廟內的住持說,主要用於寺廟內的日常開銷,以及慈善事業。據悉他們用作慈善事業的錢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資金公眾是不知道用在何處的。
這樣的解釋實在是公眾所不願看到,但大部分的寺廟還是真正的在做慈善事業。有些寺廟甚至不設功德箱,就像遼寧的大悲寺,只普渡佛法,不計較香火錢,真正做到了佛門淨地,只顧修行,不問凡塵,這才是真正的佛教,才是真正的僧人做派。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真正的修行只在乎本心,心中有佛祖,處處是佛祖。關於寺廟功德箱的問題,你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