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遊客香火錢最終去哪了?看完就懂了

2020-12-24 百家號

佛教自從傳入我國來,就對人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融入了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眾所周知,寺廟裡的僧人每天吃齋念佛,對金錢等身外之物不感興趣。寺廟裡都設有「功德箱」,來往寺廟的遊客為修福德總會給寺廟捐錢 ,那麼寺廟的錢最終流向哪裡?

一般情況下,香客捐錢給寺廟後,寺廟會用這些錢去維持日常的開銷,例如修繕寺廟塑佛像、或買佛香等物,他們都需要用到香火錢。其次,僧人們的日常生活開銷包括齋飯、僧袍、水電等也要用香火錢。

正規的寺廟都會將收到的每一筆香火錢記錄清楚,香火錢的用處也是有理有據、筆筆有記錄,從不辜負香客們的善心。

除了寺廟和僧人的日常開銷外,功德箱裡的香火錢也被用來進行寺廟裡的慈善活動,通過慈善活動,宣揚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進行一些法規活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宣講佛法,是佛教的特有活動,很能體現佛教的特點。

但目前寺廟在旅遊業的衝突之下,變得商業化嚴重,一些寺廟出現「掃碼支付」、「高價香」這類不良行為,實在是有損僧人在人們心中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形象。

其實,寺廟的香火錢收入是非常高的,就像靈隱寺之前被曝出年收入達到8000萬,讓人大吃一驚。也不禁反問這些錢都花費到哪裡去了呢?

據寺廟內的住持說,主要用於寺廟內的日常開銷,以及慈善事業。據悉他們用作慈善事業的錢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資金公眾是不知道用在何處的。

這樣的解釋實在是公眾所不願看到,但大部分的寺廟還是真正的在做慈善事業。有些寺廟甚至不設功德箱,就像遼寧的大悲寺,只普渡佛法,不計較香火錢,真正做到了佛門淨地,只顧修行,不問凡塵,這才是真正的佛教,才是真正的僧人做派。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真正的修行只在乎本心,心中有佛祖,處處是佛祖。關於寺廟功德箱的問題,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佛祖主題火鍋店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高雄這家佛祖主題火鍋店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全句是「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科普一小下】「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的後半句是什麼?
    ,佛祖心中留。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全文你知道嗎?
    點擊肖慧者,輕鬆關注看更多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顛,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但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所以人們常常會對這句俗語產生誤解,認為出家人破戒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你知道嗎
    濟公(資料圖)                                                                            文:雲禪  濟公和尚吃肉的因緣,「酒肉穿腸過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著實嚇人!(人人必知)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千萬別忘記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首先,此話是道濟禪師所云,可是,悲哀就悲哀在人們忘記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藉口。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 去寺廟旅遊的遊客,捐的香火錢後來都去了哪裡?看完你就懂了
    佛教傳入我國後,對人們產生了極深的影響,也融入了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眾所周知,寺僧每天吃齋念佛,對金錢等身外之物不感興趣, 寺廟裡有「功德箱」,來往寺廟的遊客為修理福特捐獻給寺廟的話,寺廟的錢最終會流向哪裡呢?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別高興太早,後兩句才是精髓所在
    此時的濟公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且衣衫襤褸,每天沉浮於市井之中,但卻常行救死扶傷之事,給人的感覺總是瘋瘋癲癲的,因此也被稱為「濟顛和尚」。 相信,80後的小夥伴們對於遊本昌飾演的《濟公》一定是印象頗深。這部劇中所塑造的濟公形象也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劇中的他時常喝酒吃肉,穿著邋裡邋遢,其行為也是幾近癲狂。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可知道後面一句是什麼?
    【按】濟公活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人們貪口福吃肉的依據。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印祖開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心中的疑惑。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後半句,你卻不知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真正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藉口。山賊不好一口拒絕,於是拿出一些酒肉對禪師說:「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食言。」眾人譁然!修行人飲酒食肉,開齋破戒,必被打入畜道成餓鬼,受無量苦。只見禪師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以肉作菜,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色。山賊為之一驚,因有言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 捋一捋「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由來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流傳所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猶如進魔道」。為此還有兩個版本的來源,一個版本是那位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明朝末年破山禪師阻止張獻忠屠殺村民,為救百姓時說的,或者某朝某代某僧人為救百姓被逼吃肉時說的。總之,這四句話的真相和來源眾說紛紜,所以今天試著捋一捋。
  • 嘉偉的世界:酒肉穿腸過
    所謂燈影裡快意人生,交盞間滴酒不留。大塊肉,大杯酒,成為他們享受生活的信條。而當這些食肉者與素食主義者在飯桌上相遇的時候,鍾意肉的朋友,總喜歡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流傳甚廣的說話,來勸說那些偏愛素食的朋友——何必執著。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500萬定製袈裟,人間寶藏費貞綾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少人都會想到曾經電視熒幕上的《濟公》,劇中的情節一直都留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雖然是一個出家人,但是從來沒有間斷過酒和肉,這句話也是出自「濟公」之口,這是所有人心中對出家人第一次顛覆以往世俗的印象。出家人講究六根清淨,禁慾守戒,實則在娛樂圈中,也有這樣的一位「女版濟公」費玉清的姐姐,費貞綾「恆述法師」。
  • 佛教: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
    有弟子曾經問過佛陀:「未來佛陀不在人間,人們當如何?」佛陀答曰:「以戒為師,以法為師。」說明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為什麼佛陀如此的看重戒律?因為佛陀的法門也叫做「戒定慧」,先戒去人的一切心,然後才能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最後證悟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