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新變化⑥|擴大精神損害賠償範圍 支持「違約」之訴

2020-12-2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民法典實施前,通常認為違約責任中的損害賠償範圍限於財產上的利益,某些違約行為雖也會給受害人帶來精神痛苦,但受害人想獲精神損害賠償金,只能選擇「侵權」案由起訴。民法典擴大了精神損害賠償範圍,使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逐步完善,成為一大亮點,很多受害人可以「違約」起訴索賠,承擔較少舉證責任。

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是某些財產權利因遭不法侵害而受到損害並造成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後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對新人與一家婚慶公司籤訂《婚禮服務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婚慶公司要為新人婚禮提供禮儀和攝像、拍照服務,將攝像錄影、拍照照片和底片等交付新人。可是婚禮完成後,婚慶公司將錄像和照相資料丟失了,無法交付。無奈,新人以侵權為由起訴婚慶公司。法院認為,因婚禮錄像記錄的是人生中一項重大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錄像滅失,導致當時的場景不可真實再現,無法補救,必定會給新郎、新娘留下終生的遺憾,故此根據責任人的過錯程度、損害的後果,參照雙方籤訂合同的價格,酌情判決支持精神撫慰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對新人與婚慶公司籤訂了合同,卻以「侵權」為由起訴婚慶公司,這就涉及民法典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最大亮點——第996條,即以「違約」為由也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北京石景山法院孟哲法官表示,在民法典實施前,通常認為違約責任中的損害賠償範圍限於財產上的利益,類似上述案例,雖然因某些違約行為同樣會給受害人帶來精神痛苦,進而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司法實踐中,因無相關法律規定,幾乎不能獲得支持。當事人若想要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金,就只能選擇侵權案由起訴,要對損害事實、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等進行相應舉證、承擔相對更多的舉證責任。而民法典實施後,當事人就可選擇以違約責任起訴,僅需證明合同中約定婚慶公司要交付照片、錄像等內容,承擔相對少的舉證責任,但不影響其作為受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

孟哲認為,民法典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填補了現行法律的空白,明確了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使精神損害賠償適用的範圍越來越廣,強調精神權益、人格權益的重要性,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具體體現。

同時孟哲法官強調,民法典雖明確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為防止權利濫用也進行了限定,被侵害的應是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且侵權人的主觀狀態應嚴格要求為故意或重大過失,排除意外和輕微過失。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林靖

編輯 徐慧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違約造成精神損害如何賠償?民法典有了新規定
    那麼,如果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約定,導致對方人格權受損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人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對此是如何規定的?10月8日,安徽宇浩律師事務所李祥強律師結合現實案例為我們解析了民法典相關法條的新突破。李祥強律師講述了發生在山東省的一個案件:昃某某、孫某某與濟南某旅行社籤訂了《團隊出境旅遊合同》。
  • 《民法典》下的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首先,守約方在提起違約之訴勝訴後,只能通過另行提起侵權之訴才能得以實現精神損失費賠償,如此一來,既對當事人造成訴累,又浪費了司法資源。其次,《合同法》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而《侵權責任法》以過錯責任為主,守約方如提起侵權之訴還應對違約方的主觀過錯加以證明,增加了守約方的維權難度。
  • 什麼是精神損害賠償?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如何理解
    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不能彌補受害人名譽,榮譽等損失時,還需要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來解決。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只限於上述法律規定的人格權種類,不能任意擴大。這種突破,一方面彌補了立法規定和司法解釋的不足,對保護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它又違反了「精神損害之賠償以有法律規定為限」的原則,所以很難保障各個法院的裁判統一。因此,究竟什麼樣的民事權利或者利益受到侵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無論在國內國外,對此都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 民法典實施第一案 | 公交急剎致傷殘,乘客獲賠精神損害撫慰金
    民法典實施第一案 | 公交急剎致傷殘,乘客獲賠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1-01-05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裁判規則...
    ,導致其在銀行徵信系統存有不良信用紀錄,對當事人從事商業活動及其他社會、經濟活動具有重大不良影響,給當事人實際造成精神痛苦,妨礙其內心安寧,降低其社會評價,當事人就此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朱星林律師:中國的精神損害為什麼總是賠這麼少,還動不動就不賠
    第一、違約造成精神損害賠償,受損害的客體只能是人格權,沒有說人格權益,權益的外延大於權利的外延,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保護的範圍就可能沒有侵權責任編的範圍廣泛。比如違約侵害個人信息,是不是損害對方人格權呢?第二、違約造成身份權益受損,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 只有侵權責任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明年起違約責任也可以!
    《民法典》開創了違約責任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先河也許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和認定方式在短期內仍舊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但關於違約責任能否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則已經明確了。根據《民法典》人格權編第九百九十六條之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違約責任下,受損害方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不僅開創了我國法律界的先河,甚至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創舉。
  • 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
    精神損害賠償是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遭到精神痛苦時,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制度。在現實生活中精神損害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那麼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
  • 論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問題分析】一、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現狀(一)立法現狀在我國精神損害賠償最早起源於清朝時的民律和民國時的民律,最終確立於民國時期民法典。在另外一個角度上也可以這樣理解,在刑事領域內,精神害賠償並沒有為規範法所明確禁止。(二)司法現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問題的規定》第1條的規定,在刑附民案件中,刑事被害人只能提起物質損害賠償之訴,但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之訴。
  • 《民法典(人格權編)》一般規定的體系構建
    違約行為侵害人格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後果的,《民法典》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可於違約責任中實現,是對人格權更為周全的保護。雖然《民法典》第996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本條表述並未直接表明受損害方可在違約責任中一併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有可能延續之前的做法,即受損害方可另行提起侵權之訴[38](P58)。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有哪些?
    離婚精神賠償的範圍有哪些:(一)精神痛苦的賠償精神痛苦是純粹精神利益的損害
  • 《侵權責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與共同侵權的具體法律規定
    今天是侵權責任法第二期,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侵權責任法》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以及共同侵權具體法律規定。(一)精神損害賠償性質精神損害賠償又稱為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是非財產上的損害,在性質上屬於懲罰型賠償,必須存在精神痛苦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權。
  • 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本案二審判決採納了第二種觀點,這是因為,違約金與約定損失賠償之間雖然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差異:違約金的約定具有擔保合同履行之價值,而約定損失賠償僅是為違約行為發生後方便計算損失賠償數額,不具有明確的擔保合同履行之意義;違約金的支付理論上僅需存在違約行為即可,而約定損失賠償由於其本質仍是一種損失賠償,因此應以存在損失為前提條件,雖然這個損失的具體大小和數額無需當事人證明。
  • 律師: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不可不知)的13大要點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是基於離婚這種身份關係變更之訴而產生的給付之訴,二者不應分離開來。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應與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法律作出了如下的規定:對於無過錯方作為原告提起離婚之訴的,由於法院已履行告知義務,此時賠償應與離婚訴訟同時提出。如果不提的,視為其對自己權利的放棄,日後再提的,法院將不予保護。
  •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看這裡→
    變化二:將第一條修改為: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
  • 淺談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時的訴訟請求權選擇——以火災事故貨...
    此外,本案可能不存在可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因此在僅主張財產損失的情況下,違約之訴和侵權之訴的賠償範圍基本一致;其次,在舉證責任方面,消防部門已通過《火災事故認定書》和《火災事故認定說明記錄》對於事故原因等火災相關事實進行了查明,案件事實較為清楚,選擇侵權之訴不會加重理匯公司的舉證責任;再次,在責任主體方面,根據《火災事故認定書》和《火災事故認定說明記錄》查明的事實,除租賃合同相對方森遠公司外還存在其他的侵權主體且各自的過錯明確
  • 君澤君稅務與海關專輯 | 淺析民法典關於預約合同的修訂及預約合同違約金的稅務處理
    在違反預約合同的後果中,刪去了《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二條中可「要求解除預約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規定,僅保留了違約方應「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這一內容;3. 將預約合同制度的適用範圍擴大到整個合同領域,回應了社會實踐的需求。
  • 法官說法丨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該怎麼判?
    裁判要旨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應當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方式、侵權情節、影響範圍、侵權獲利情況、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對侵權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依法判令加害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對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一般不予支持;加害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比較嚴重的,可根據加害人的過錯程度、侵權情節、損害後果等具體情況,依法判令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同時,要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 侵害公民肖像權之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界定
    案件焦點  侵害公民肖像權之精神損害賠償數額如何界定?  裁判要旨  冷水江市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公民的肖像權受法律保護。被告油溪河漂流公司擅自使用原告安芝燕的肖像作為門票、商業宣傳廣告長達5年且仍在繼續使用,被告油溪河漂流公司的行為確給原告安芝燕精神上造成了損害,且造成了嚴重後果,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定,被告油溪河漂流公司應賠償原告安芝燕適當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安芝燕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經濟損失10萬元的請求明顯過高,酌情認定35000元。
  • 法院動態|仲集法庭發出民法典實施後首批離婚損害賠償權利義務告知書
    法院動態|仲集法庭發出民法典實施後首批離婚損害賠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1-01-11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