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檔案》是時代的註腳

2021-02-20 睇望香港

人對權力的抗爭,就是記憶對遺忘的抗爭。

——米蘭·昆德拉

在美麗的校園裡一起看電影無疑是個美好的回憶。踏入三月,中大的博群電影節又來了。「時代的註腳」是此次電影節的主題。

 

電影可以深刻,把觀影的人帶往遠方;電影可以娛樂,令底下的觀眾捧腹。而有些電影看著看著,使人不禁心情沉重起來。

 

3月8日傍晚,天空飄著絲絲細雨。中文大學校內最大的表演場地——邵逸夫堂裡坐滿了人,大家都在等著一部紀錄片的放映。

 

影片的開頭祭出一個疑問——關於1967年的檔案為什麼不見了。《消失的檔案》是片名也是導演羅恩惠的疑問。四年前,羅恩惠看了屈穎妍的《火樹飛花》一書後被觸動,想用紀錄片去還原1967年的香港。

當羅恩惠到政府檔案處去檢索當年的相關資料時,她所能找到的影像資料僅僅只有一段二十一秒的短片,文字資料則殘缺不全。反觀65年、66年和68年,資料則比較整全。紀錄片又審視了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館「香港故事」中對一九六七年的處理,那短短幾行的介紹放在整個香港歷史的脈絡中也是不成比例地輕輕帶過。

 

但是,對香港的歷史稍有了解的都會知道,1967年的香港殊不平凡。

 

1967年距今整整半個世紀,時間的流逝為資料的收集增加了難度,而更重要的是那一年發生的一場持續了八個月的社會動蕩讓當時置身其中的人都留下了創傷,使他們疼痛而失語、不願再揭傷疤。

 

《消失的檔案》作了較多「何年何月何日發生何事」的歷史事實的鋪陳,大量引述了當時的兩份左派報紙以及明報的社論去推進事態的發展。事件最初是由於新蒲崗的一個塑膠花廠出現了勞資糾紛,工人不滿資方嚴苛的工作待遇和剝削,勞資雙方爭持不下,談判不果。左派工會介入,工人於五月爆發了工潮。警方出動鎮壓,雙方衝突迭起。

 

5月7日晚,左派的港九樹膠塑膠總工會舉行控訴大會,控訴警方「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地對我愛國工人和愛國同胞進行瘋狂的迫害」。工會主張工人在廠外張貼大字報和毛語錄。有報章控訴港英政府「迫害民族,鎮壓群眾」,鼓動「香港市民上街對抗」。

 

5月15日,大約1000名示威者遊行到港督府,沿途高呼口號,認為港英政府偏袒資方欺壓工人。同日,《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向英國提出最緊急最強烈抗議。

 

5月16日,也就是第二日,左派陣營成立了「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鬥委會」也成了這場「鬥爭」名義上的主要領導機構。

 

那時國內正值文革爆發,左傾思想波及香港。工潮受其影響,逐步發酵升級直至失控。

 

7月13日,《明報》以<恐怖世界 人人自危>為題發表社論,社論寫道「近數日來,香港幾乎成為一個恐怖世界。燒巴士、燒電車、殺警察、打巴士司機、炸郵政局、焚燒報館車輛,而左派報紙發表『鬥委會』談話,公然讚揚這一行動。」

 

在明報發表此一社論的前一天,新界大埔響起第一顆土製炸彈的爆炸聲。自此,真假炸彈浪潮此起彼伏。人們後來說起一九六七年,記憶裡就是滿街「菠蘿」的濫觴,而「菠蘿」就是土製炸彈的意思。8月4日,北角有一對姐弟在街邊玩,因為好奇誤觸炸彈,當場肚破腸流,生命化為縷縷青煙。

 

今天,香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規定也與此有關。1967年9月,港英政府頒布緊急法例,禁止市民保存及燃放炮竹的命令,後來更於1968年1月9日正式訂立條例禁止。

 

另一件至今仍常被提起的慘劇是「林彬之死」。林彬是電臺主持,暴動期間經常指責滋事分子破壞香港秩序。8月24日,林彬和表弟駕車前往商業電臺的途中,遭兩名男子截停並施以汽油彈,兩人當場葬身火海。

 

紀錄片穿插了幾幕北京聲援抗爭行動的場景,其中包括紅衛兵包圍英國駐華使館以及糾鬥駐華大使的畫面;另外,在香港的邊境沙頭角,廣東省的民兵也和港英在次級戰場駁火,雙方皆有死傷。

 

暴動期間,港督戴麟趾因為頂不住壓力而離港修養。在後來解密的檔案中也顯示,當時的港英政府面對動蕩的政局也曾作出撤僑的準備。然而,工人罷工罷市和抗議行動持續了幾個月,左派變本加厲的行徑越來越不得民心,市民大眾開始覺得難以接受社會持續的動蕩不安,先後有六百多個團體在報章上刊登聲明,支持香港政府出面維持社會秩序。

 

港英政府一邊拉攏民眾支持,一邊強硬打壓左派。最終,周恩來總理在12月中給香港的左派下達直接命令——停止放土製炸彈。一場持續了八個月的動亂,最終造成51人死亡,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

學者張家偉於2012年出版《六七暴動》一書,副標題——「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揭示了這一年之於香港的意義。一九六七年很重要但存在爭議。「暴動」是港英政府對事件的定性,有自稱左派的觀眾在映後稱導演對事件的處理並不客觀,因為影片並未說明「反英抗暴」的緣起和當時的社會環境。這名觀眾引用了毛的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他控訴港英政府和其所代表的英資對工人的壓迫,力陳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富懸殊。

 

對此,映後座談的嘉賓梁文道卻細心地發現了紀錄片裡的一處安排,從而對這名觀眾提出的質疑進行了否釋。影片在開頭提到了1966年的「九龍騷動」。青年蘇守忠因為反對天星小輪的加價,到碼頭絕食抗議。此後蘇守忠被捕,有大批青年到場聲援並上街抗議,由此引發騷動。試想想,當年因為五豪子的加價引發的騷動不是已經反映了社會的貧困?然而當時的左派報紙非但沒有介入,並對抗爭行動持反對意見。時隔一年,左派的反應如此不同,原因何在?或許,我們不應否定不合理的社會結構是暴動產生的溫床,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失控的左傾思想和狂熱的民族主義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梁文道先生繼續指出,整件事最複雜的地方在於似乎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都覺得委屈。當你覺得只有林彬和北角那對姐弟是受害者的時候,難道那些被欺壓的工人不是受害者?難道那些在抗爭中犧牲的工友不是受害者?難道那些當初被動員、最後卻因為抗爭失敗而得不到組織承認的人不是受害者?

 

那些所謂的「暴徒」因此成了年青囚犯,人生的路上帶著刑事記錄前行,從此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他們中有的人也覺得自己無辜:動員時,好話說盡,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運動結束後組織就不認帳了,說革命是自願的。

 

1967年,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紀錄片裡還訪問了不少的當事人,其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梁慕嫻。梁慕嫻是當時左派的一個外圍組織——學友社的負責人,她後來離開了香港,寫過書去記錄和反省自己過去的失智和目盲。在接受訪問時,她坦言自己在暴動期間雖然參與其中,卻對殺害林彬的行動感到不解,林彬只不過是一名電臺主持啊,殺害林彬和正義的「反英抗暴」如何自洽?有人告訴她,這是「階級鬥爭需要」,她便沒有再出聲。

 

「階級鬥爭需要」在當時足以成為說服她的理由,因為運動已經進入了一種思維模式,即「為了革命,不惜一切(代價)」。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因為鬥爭需要而被犧牲,哪怕那是一條人命,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階級意識形態取代人性——這不正是我們在文革中所看到的嗎?

 

一九六七年之後,香港所謂的「左派」長期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直到九七將近,左派才重新靠近權力的核心。另一名嘉賓程翔在被問到左派應當從這道歷史傷痕裡汲取什麼教訓時,他這樣回答:「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純粹『響應號召』,是社會的悲哀。」

 

走筆至此,相信大家對檔案何以消失有了一些基本的判斷。前檔案處處長朱福強列席了放映會,並在映後的座談會向觀眾解釋:「檔案其實並沒有消失,因為檔案根本沒有被送到檔案處。至於保安局和警隊內部是否有存檔則不得而知。因為香港沒有《檔案法》,政府官員因此可以不立檔,不存檔。」香港至今未訂立《檔案法》,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鑽營的空子,卻損害了公眾的知情權。座談會中有位出版界的人士對影片感觸良多,卻因為時間的關係匆匆結束了發言,他的發言裡有一句話我還記得:「有真相才能有公義,有公義才會有和解。」

 

羅恩惠導演這部《消失的檔案》來得正是時候,它讓我們更加靠近五十年前的真相之餘,在愛字頭團體橫行、是非界限越來越模糊的今天,給公眾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契機。

 

晚上11時,放映會結束,人們在中文大學的小山坳上等著下山的車,雨還沒停,細絲打在臉上。此刻,暗藍色的穹頂沒有星光,我想起顧城《一代人》裡的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文/ Leon Lu

編輯/ Dahlia Huang

圖/ Leon Lu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睇望香港

相關焦點

  • 劉心《月牙灣》專輯正式上線,為「快樂時代」寫下新的註腳
    TME返場特別企劃之「我們的「快樂」時代I」,「快樂男聲」集體「返場」第四彈 劉心《月牙灣》正式上線,《月牙灣》收錄於飛兒樂團2007年發行的專輯《愛歌姬》,劉心弱化了原曲悲傷的感覺,比起感懷流逝的美好,選擇用溫暖的口吻訴說那段時光帶給自己的幸福感。
  • | 懷舊無關緊要,她們不願成為時代的註腳
    她用自己的切身行動訴說著,懷舊無關緊要,她不是歷史的一個註腳,她影響時代、與時代同行。2000-2020年(54-74歲)的二十年時間裡,Patti Smith的大小演出幾乎沒有停止過。如果有人還想現場一睹Patti Smith的風採,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 從最佳註腳說起
    標題故事講完了,我們來看看卡欽斯基解答的是什麼樣的數學題。實際上,那篇有最佳註腳的文章就是關於哈代的這個題目的推廣。把原來的在十進位下的題目推廣到任意進位。數學上的準確表達就是n進位下的h+1位數,把第一位放到最後,第二位放到倒數第二,....,新數的整數k倍等於原來的數。在十進位下,兩位數,三位數都沒有這個鏡像數問題的解。
  • 2019年中國電視劇: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
    中國電視劇作為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為創作者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大批與時代同頻共振、與觀眾同聲相應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躍然螢屏,關注社會變遷,書寫人間冷暖,展現出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質。
  • 追憶柯克·道格拉斯:他的人生和作品是時代最好的註腳
    這位百歲老人為我們留下了近80部電影,兩本暢銷書籍和兩本自傳,他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是時代最好的註腳,為我們保存了歷史精神的不壞肉身。□餘餘(影評人)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何燕
  • 大數據時代,檔案數位化的前景的展望,意義與內涵是什麼?
    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而大數據的出現也推動了數位化趨勢的穩步前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數位化技術已經出現,其中「檔案數位化」作為檔案管理為數不多的高效方法,它的前景與意義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吧。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現世 發現於英國檔案
    在消失了120年後,北洋海軍的軍歌重新奏響。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組織拍攝,歷時2年完成的北洋海軍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將於29日在央視播出,劇中將透露很多新史料發現。其中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就是這首從歷史中復活的北洋海軍軍歌。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說,這首軍歌自甲午戰敗後,就在中國的歷史中被湮沒了。
  • 陰陽師:素材達摩們也推出了身份檔案,鬼武達摩使用後不會消失
    可能是因為在1500天期待成就裡面推出了一個特殊的達摩,官方為了讓玩家們關注到這個特殊的鬼武達摩,竟然把之前推出的所有素材達摩都做了檔案,這裡面不包括"吉運達摩",因為吉運達摩並不是式神素材。在遊戲裡面這些達摩連個CV都沒有,但是借著鬼武達摩的光,也擁有了自己的檔案資料,要知道很多稀有式神都還沒有檔案。
  • 【明星檔案】-(少女時代門面)林允兒
    【明星檔案】-林允兒 不少粉絲是從「少女時代」開始認識林允兒的,林允兒1990年5月30日生於韓國的首爾市永登浦區汝矣島洞,中學時期在大永高等學校就讀。
  • 郭藹明92年演大時代就紅了 為啥刑事偵緝檔案裡給郭可盈作配?
    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知道,很多經典的TVB港劇都有陳年寶藏,最近有網友發現,郭藹明在刑事偵緝檔案2裡,給郭藹明作配。不少人覺得不可思議,郭藹明92年演大時代就紅了,可是刑事偵緝檔案2是1995年拍的,為啥郭藹明還甘當女配角呢?新金牌娛樂觀察家查了一下,郭藹明是1967年出生的,比郭可盈大三歲。
  • 《X檔案》解密外星人綁架事件
    《X檔案》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國電視劇。 1993年9月10日於福克斯電視臺首播第一季,然後在接下來的九年時間內,一度成為鎮臺之寶,幾乎包攬下所有的電視劇獎。 獲獎紀錄:16項艾美獎。獎項:劇集類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妝、最佳劇情類女主角、劇情類最佳混音、最佳藝術指導等。
  • 深圳寶安福海完成建立家庭分類檔案,打造垃圾...
    9月28日,隨著寶安區福海街道美盛新村最後一戶居民的家庭分類情況登記入冊,福海街道正式完成轄區所有家庭分類檔案建立工作。此舉也標誌著:福海街道成為寶安區全區首個完成、全市率先建立家庭分類檔案的街道。三步驟——優化入戶工作,全面摸排推進建檔100%今年深圳垃圾分類將邁入「法治時代」,福海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為契機,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彬州市城關街道——用心用力 打造檔案管理新時代
    2020年度,彬州市城關街道投資56萬元建成城關街道檔案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佔地面積60㎡,實行三室分離(管理室、閱覽室、檔案庫房),檔案庫房配備了4列16組手動密集架,「十防措施」全部落實。庫房管理幹部、黨員檔案共計800餘卷,其中現任幹部檔案101卷、離任幹部檔案173卷、黨員檔案514卷,檔案室最大可庫存3500卷,可滿足未來30年我街道檔案存放、管理工作。如今,中心檔案工作已步入正軌,檔案工作機構設置到位,軟硬體設施齊全,檔案工作人員業務熟悉,保密意識強。今年6月取得陝西省檔案工作目標管理AA級認證證書。
  • 夜翻書|「儉」的註腳
    這首著名的絕命詩,或許為「儉」做了極佳的註腳。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唐初,志得意滿的魏王李泰,就對奢侈享樂情有獨鍾,雖有大臣善意進諫,但李世民卻沒怎麼當回事,「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諫者十餘不止,小物何必爾邪?」可大臣褚遂良卻不這麼認為,他嚴肅地剖述了其中的利害,今天是漆器,明天就是金器,後天就是玉器,這樣越來越奢華,也就越來越難以制止。所以,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後果卻相當嚴重。
  • 讓檔案恢復生命的溫度
    書信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是承載個人記憶、家庭記憶和社會記憶的文獻檔案。人們在不斷地利用書信等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了自身的進步,同時也把檔案資源的產生、管理和使用推向更高的水平。正如《信·中國》的「信」字,至少能夠解讀出書信、信使、信息、誠信、信任、信仰、自信等多重含義,檔案也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 X檔案 | 我是51區忠誠的公民
    在這其中,克裡斯·卡特的《X檔案》系列美劇堪稱其中翹楚。《X檔案》經典Logo從1993年9月10日福克斯電視臺的首播,到2002年5月19日播畢九季後全劇完結,可以說穆德與史考利這對亡命搭檔真正創造了歷史:在那個沒有《越獄》、《反恐24小時》的時代
  • 檔案管理:檔案整理工作主要做什麼?掌握這些就能輕鬆了解
    檔案整理工作內容檔案整理工作,就是按照各單位檔案形成的規律以及特點,根據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將各種檔案整理成方便管理人員管理和利用的有序整體的一項工作。對於檔案整理工作而言,它的主要內容分為:區分全宗、全宗內檔案的分類、檔案立卷、檔案排列以及編制檔案目錄等等。這些內容後續我都會詳細講解,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會及時更新的。
  • 神山巨變 脫貧註腳!井岡戰貧故事收入央視專題片
    神山巨變 脫貧註腳!監製:楊中亮值班主任:曾小妹原標題:《神山巨變 脫貧註腳!
  • 上海社會檔案
    傷痕文學▼    王菊金八十年代初的那部《上海社會檔案》一部優秀的悲劇,這個故事首先得益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陸「傷痕文學」的氛圍和風潮,文革的十年浩劫中有多少冤案慘案被平反或是被後人銘記?    影片並非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敘事,而是以倒敘的形式,著重描述的是少女麗芳是如何被這個時代毀滅的,她與海南的感情更像是整個故事的引子,臺灣來拍文革,這部《上海社會檔案》算是相當直接暴露,影片從頭至尾的控訴意味相當明顯,青年在亂世中革命理想的無處安放與靈魂毀滅的軌跡一覽無餘。
  • 詭異檔案——公安廳靈異檔案大曝光 10
    此刻,仍沉醉於笛聲餘韻的我們才發現,那道不下萬斤的石門竟然消失了,消失得不留半點痕跡,仿佛從來也不存在。靈犬呆呆地看著前方,喃喃自語:「要是犯人用這種方法打開銀行的金庫,我們可有忙的。」   我拍拍靈犬的肩膀,說:「你是想說,要是你有這本領,就不用整天都忙個半死,對不?」   靈犬嘿嘿一笑,跟著詩雅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