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個冬天可以允許羊肉缺席,寒風凜冽的冬天裡也只有羊肉才能撥開陰冷,令溫暖重現。羊肉永遠都佔據著流量,即使來到了最具江南氣質的城市——杭州,羊肉仍然會在冬天霸佔美食榜單。
到吃羊肉這裡,杭州人絕對有獨特的經典永流傳的吃羊肉方式, 每年到了冬天,杭州餘杭的羊肉香味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打卡,最知名的三種羊肉吃法掏羊鍋、冷板羊肉、紅燒羊肉,它們將為按慣例成為人們度過冬天必有的儀式。
倉前村的掏羊鍋
每年倉前都會舉辦一次羊鍋節, 各地食客紛紛趕來,為了吃一個掏羊鍋,即使從杭州市區趕來都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但為了吃掏羊鍋路程遙遠算什麼!彼時村子裡羊肉飄香,熱鬧非凡。
什麼是掏羊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鍋裡掏羊肉吃,掏到什麼就吃什麼。傳說在舊時,倉前鎮葛巷村有許多從事活羊收購屠賣的活計,羊肉賣完後,剩下的羊頭、羊腳、內臟等就留著自己吃。同時還會邀請鄰居、親友們過來,一邊喝酒敘家常,一邊掏鍋裡熱乎乎的羊肉。久而久之,掏羊鍋就成了當地農家的傳統。
在倉前村,每家掏羊鍋的老字號都有秘制高湯,這也是羊鍋好不好吃的關鍵,燒湯用水是井水,這樣香味才濃厚,本來燒羊肉都是大鐵鍋,但掏羊鍋量大,一個普通的鐵鍋根本容不下,所以用的特製的燒羊肉的工具是一個大木桶, 底部是用鐵鍋支撐,待羊肉、羊雜等入鍋之後還會壓上石頭,再用文火慢慢燉。待掏羊肉的時候,燒羊肉的師傅站在半人高的木缸前一掏就是一大勺。
在餘杭吃羊肉分為東紅、西冷兩大派,倉前的掏羊鍋屬於西冷派,掏羊鍋所有菜色均為白燒、白切做法。主菜是和火鍋差不多的羊鍋,一般放有羊腸、羊肺、羊肚等雜碎,另外一盤盤輔菜有羊肉、羊腳、羊頭、羊腎等。
過去倉前一帶有許多從事活羊屠賣的生意人,將賣不出去的羊下水一股腦兒煮了食用,也沒想過,到了今天,這樣一鍋知燉的羊雜在今天卻成了特色。
東紅派之紅燒羊肉
餘杭民間也流傳著「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也可見這裡人對羊肉的喜愛。紅燒羊肉是運河街道附近秋冬最常見的菜餚,紅燒羊肉在這裡流傳年代甚遠,也是舊時的「八大菜二十碟」之一。
浙江人吃的羊肉有湖羊和山羊,去菜場裡也會有兩種不同的羊肉出售,不過羊肉攤老闆當地人家裡吃的其實都是山羊,飯店裡用的基本是湖產,湖羊會比山羊價格要高。
餘杭是全國的湖羊主產區之一,僅產於杭、嘉、湖地區的白色羔皮羊種,飼養歷史已有800多年。湖羊肉嫩脂少,皮細多膏,餘杭的紅燒羊肉用雄性湖羊肉,老底子的紅燒羊肉需要加過柴火加土灶鐵鍋的加持,配上一個晚上的燜煮時間,一碗紅燒羊肉為添些甜味會放入甘蔗,再用白蘿蔔去除羶味,加入香料,桂皮、茴香,配以老薑、黃酒、醬油、紅棗、冰糖等調味,先大火,再以文火來燜煮。
一碗紅燒羊肉色澤呈現赤醬色,看之悅目,食之濃香軟爛。
冷板羊肉
冷板羊肉也叫「「墩頭羊肉」。過去賣羊肉的攤頭,只有斬羊肉的墩頭,當有人前來買羊肉,賣羊肉者就會取出羊肉在墩頭上斬好。冷板羊肉每年都會準點而來,天氣冷下來之後,街頭巷尾的羊肉攤就會擺上準板羊肉,老餘杭人吃冷板羊肉會選早上,買幾塊冷板羊肉,找一個麵館就著麵條吃起來。
做冷板羊肉仍然是要選雄羊,最好選一年長的雄羊,羊肉下鍋後,除了準備香料之外,會放放上竹箅子,加上重物,壓住羊肉,使它不會浮起,這樣的目的在當地的說法是可以使得肉質變「板制」。
待燒開後需要撇去浮沫和汙油,羊肉煮熟後,鍋中留淨油封住湯麵停火,三四個小時後,待湯溫降至不燙手將羊肉撈出鍋拆骨,拆完的羊肉皮朝下攤平放在盤中,冷卻後再切塊裝盤,吃的時候只需要蘸點醬油或精鹽,味道鮮美爽口,不羶不膩,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