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件事都能只匯集優點,自然求之不得,然而世事往往並非如此。秀吉與利休的關係也不例外,這兩個昔日的志同道合者、良好的競爭夥伴、互為反觀的鏡子,最終演變成利休奉秀吉之命被迫切腹自盡的結果。
這是一場藝術與政治、權勢的較量。
從《宗湛日記》來看,利休曾說過秀吉討厭黑色茶碗。所謂黑色茶碗,就是指利休命令長次郎燒制的「今燒」黑茶碗,也就是樂燒黑茶碗。秀吉比較喜歡顏色豔麗的東西,所以利休只好讓步,又令人燒制了紅色茶碗,「赤樂茶碗」就是利休妥協的證據。當然,對於服侍在權勢者左右的人來說,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要說紅色與黑色有何區別,《宗湛日記》中記載著利休說過的話:「黑乃古心,紅乃雜心。」意思是說黑色代表古雅之心,紅色代表雜念之心。我們平凡人看到紅色的東西的確會心緒騷動,被魅力的東西吸引,這就是雜心。與之相比,黑色則能讓人內心平靜。正因如此,利休才喜歡與茶道相符的黑色茶碗,而他之所以令人燒制紅色茶碗,就是在向秀吉妥協。只是妥協是有限度的,該堅持的地方他還是會堅持。
利休在茶道方面會徹底堅持自己的原則與信念。比如,一般的茶會似乎存在一種風氣,一旦有地位高的人到場,即使遲到也會臨時將其安排到主座上。茶會的樣子也會驟然改變,他們將原定為主座的客人趕到一邊,然後將遲到的名流安排到主座。但利休在這些方面絕不會退讓,非常有骨氣。他認為茶會的秩序理應如此,不能有絲毫妥協。
但是,利休本是堺城的町人,於是問題出現了。天下平定,市農工商身份等級制度確立後,町人就要有町人的樣子。按照新的制度,茶頭千利休的地位過於顯赫,這也是他倒臺的最根本原因。而且,利休也在某種程度上依仗權勢隨心所欲,故而招致了一些人的憎恨。
大德寺山門前的利休木像是導致利休最終被命令切腹的導火線。大德寺的山門處原本沒有樓閣,後來利休捐贈了一座「金毛閣」。金毛閣內安放了一尊捐贈者的紀念像,問題就出在這尊木像上。這是利休正在觀賞雪景的木像,頭戴頭巾,身穿僧衣,拄著拐杖,腳穿竹皮草鞋。這座利休木像被安放在關白秀吉和敕使都經過的山門之頂,就仿佛位高之人要從他胯下經過,於是被抓住了僭位越份,無禮至極的把柄。這個事情被上報至秀吉處恰逢確立士農工商身份制度之時,事態就無法挽回了。
關於利休的死因,還流傳著其他說法。有人認為,利休被殺是因為他反對秀吉發動韓戰。還有人說,是因為利休毒殺秀吉的企圖暴露。這些都是沒有憑據的推測。
利休的直接死因,除了木像事件被人拿來大做文章之外,還包括他在茶器買賣中徇私舞弊。有人指責利休不僅高價出售新茶器,還頻繁將新茶器與歷史悠久的名茶器進行交換,這是違背佛法的惡僧作為。事實上,這些不過是陷害利休的藉口。這裡說的新茶器,指的是「樂燒茶碗」,在利休的時代稱作「今燒茶碗」。所有經過利休卓越的鑑別能力發現的茶器、新創作的茶器都算是新茶器。因為這是天下第一的茶道宗匠創造出來的茶器,價格上漲也理所當然,而那些手頭沒錢的人,自然會拿出古老的唐物茶器進行交換。如果換個角度解釋,這些想像就被一些人看成了欺詐。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利休強行出售了沒有價值的東西。利休發明的那些茶器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依然是日本茶器的典型代表,很多的茶器還成為了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木像事件和茶器出售事件只不過是陷害他的藉口,身份制度和越權欺詐兩條罪狀就構成了利休被勒令切腹自殺的悲劇。
七十歲的高齡還要切腹,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憐。但實際上這也並沒有什麼悲慘的。町人出身的利休能拿到三千石的俸祿,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大名的俸祿一般是一萬石以上,利休的級別相當於家老,或者旗本(家臣)登記,所以才會勒令她切腹。在古代,被處死也分不同等級,如果死得體面,就意味著受到了優待。町人一般是被斬首,不會被勒令切腹。由此看來,利休死時得到了很高的待遇,所以不能說悲慘。
二月二十八日利休切腹這一天,京都電閃雷鳴,大雨傾注。利休的住宅被三千手持長矛的士兵團團圍住,因為害怕跟隨利休學習茶道的大名們會發動叛亂,前來營救。這也真的是大動幹戈。不過,由此也能看出利休受重視的程度,他也可以瞑目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
千利休和日本茶道的內容,
歡迎加入我們的觀影會。
本來摘自《茶道六百年》,有刪改。
編輯 KIZUNA
圖片 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對話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關注讀享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