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茶道大師為什麼會切腹自殺?

2021-02-13 費勇修心課



如果每件事都能只匯集優點,自然求之不得,然而世事往往並非如此。秀吉與利休的關係也不例外,這兩個昔日的志同道合者、良好的競爭夥伴、互為反觀的鏡子,最終演變成利休奉秀吉之命被迫切腹自盡的結果。

 

這是一場藝術與政治、權勢的較量。

 

從《宗湛日記》來看,利休曾說過秀吉討厭黑色茶碗。所謂黑色茶碗,就是指利休命令長次郎燒制的「今燒」黑茶碗,也就是樂燒黑茶碗。秀吉比較喜歡顏色豔麗的東西,所以利休只好讓步,又令人燒制了紅色茶碗,「赤樂茶碗」就是利休妥協的證據。當然,對於服侍在權勢者左右的人來說,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要說紅色與黑色有何區別,《宗湛日記》中記載著利休說過的話:「黑乃古心,紅乃雜心。」意思是說黑色代表古雅之心,紅色代表雜念之心。我們平凡人看到紅色的東西的確會心緒騷動,被魅力的東西吸引,這就是雜心。與之相比,黑色則能讓人內心平靜。正因如此,利休才喜歡與茶道相符的黑色茶碗,而他之所以令人燒制紅色茶碗,就是在向秀吉妥協。只是妥協是有限度的,該堅持的地方他還是會堅持。

 

利休在茶道方面會徹底堅持自己的原則與信念。比如,一般的茶會似乎存在一種風氣,一旦有地位高的人到場,即使遲到也會臨時將其安排到主座上。茶會的樣子也會驟然改變,他們將原定為主座的客人趕到一邊,然後將遲到的名流安排到主座。但利休在這些方面絕不會退讓,非常有骨氣。他認為茶會的秩序理應如此,不能有絲毫妥協。

 

但是,利休本是堺城的町人,於是問題出現了。天下平定,市農工商身份等級制度確立後,町人就要有町人的樣子。按照新的制度,茶頭千利休的地位過於顯赫,這也是他倒臺的最根本原因。而且,利休也在某種程度上依仗權勢隨心所欲,故而招致了一些人的憎恨。


大德寺山門前的利休木像是導致利休最終被命令切腹的導火線。大德寺的山門處原本沒有樓閣,後來利休捐贈了一座「金毛閣」。金毛閣內安放了一尊捐贈者的紀念像,問題就出在這尊木像上。這是利休正在觀賞雪景的木像,頭戴頭巾,身穿僧衣,拄著拐杖,腳穿竹皮草鞋。這座利休木像被安放在關白秀吉和敕使都經過的山門之頂,就仿佛位高之人要從他胯下經過,於是被抓住了僭位越份,無禮至極的把柄。這個事情被上報至秀吉處恰逢確立士農工商身份制度之時,事態就無法挽回了。

 

關於利休的死因,還流傳著其他說法。有人認為,利休被殺是因為他反對秀吉發動韓戰。還有人說,是因為利休毒殺秀吉的企圖暴露。這些都是沒有憑據的推測。


利休的直接死因,除了木像事件被人拿來大做文章之外,還包括他在茶器買賣中徇私舞弊。有人指責利休不僅高價出售新茶器,還頻繁將新茶器與歷史悠久的名茶器進行交換,這是違背佛法的惡僧作為。事實上,這些不過是陷害利休的藉口。這裡說的新茶器,指的是「樂燒茶碗」,在利休的時代稱作「今燒茶碗」。所有經過利休卓越的鑑別能力發現的茶器、新創作的茶器都算是新茶器。因為這是天下第一的茶道宗匠創造出來的茶器,價格上漲也理所當然,而那些手頭沒錢的人,自然會拿出古老的唐物茶器進行交換。如果換個角度解釋,這些想像就被一些人看成了欺詐。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利休強行出售了沒有價值的東西。利休發明的那些茶器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也依然是日本茶器的典型代表,很多的茶器還成為了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木像事件和茶器出售事件只不過是陷害他的藉口,身份制度和越權欺詐兩條罪狀就構成了利休被勒令切腹自殺的悲劇。

 

七十歲的高齡還要切腹,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憐。但實際上這也並沒有什麼悲慘的。町人出身的利休能拿到三千石的俸祿,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大名的俸祿一般是一萬石以上,利休的級別相當於家老,或者旗本(家臣)登記,所以才會勒令她切腹。在古代,被處死也分不同等級,如果死得體面,就意味著受到了優待。町人一般是被斬首,不會被勒令切腹。由此看來,利休死時得到了很高的待遇,所以不能說悲慘。

 

二月二十八日利休切腹這一天,京都電閃雷鳴,大雨傾注。利休的住宅被三千手持長矛的士兵團團圍住,因為害怕跟隨利休學習茶道的大名們會發動叛亂,前來營救。這也真的是大動幹戈。不過,由此也能看出利休受重視的程度,他也可以瞑目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

千利休和日本茶道的內容,

歡迎加入我們的觀影會。


 

本來摘自《茶道六百年》,有刪改。

編輯 KIZUNA

圖片 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對話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關注讀享微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抗日神劇裡,我們總是能見到日本人手握長刀戳肚皮,然後去領飯盒,其實吶,真正的切腹都用短刀,而且要把肚皮生生切開,規矩很多,方法也有好幾種。橫切一刀的叫一文字切,橫切三刀的叫三文字切。
  • 茶道美學電影《尋訪千利休》
    對於想了解一下日本茶道的朋友,小蘇推薦一部2014年的影片《尋訪千利休》。歷史真實的千利休因為精通茶道,名動東瀛,他先後做過兩位日本梟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的「茶頭」,前者推崇了他,後者最終要了他的命。公元1591年4月21日千利休這位茶道大師竟然被他侍奉十年的豐臣秀吉勒令剖腹自殺,具體自殺的原因,歷史上眾說紛雲。
  • 切腹竟是騙局?日本人為何會選擇如此血腥的自殺方式?
    後來,進入江戶時代,為殉死而切腹、作為刑罰的 「詰腹 」逐漸變成了主流。切腹由此流傳開來。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保留這一殘忍的自殺方式呢?那便可以追溯到一個名叫「大嘗祭」的皇室儀式。而在日本歷史裡,每位新皇登基, 「新皇通常會咬已死天皇的屍體,以使後者的靈魂能夠進入他的體內」。實在駭人聽聞。
  • 日本武士自殺會選擇切腹,你知道為什麼嗎?
    日本相關的電影裡經常會看到武士切腹的畫面。犯錯了要切,表示忠心要切,戰敗了要切,表示氣憤也要切,世上有那麼多比切腹痛快的死法。為什麼日本武士偏偏中意這兇殘的切腹呢?你聽過武士道精神麼?沒錯,公元989年的藤原義可以算是日本的切腹第一人,他不僅當眾切開自己的肚子,並且還把內臟掏出來扔向官員,這特喵的才是真漢子。當時的他可能只是想死的震撼一些,沒想到武士們深受啟發。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切腹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從平安時代才流行開的,距離今天幾百年的時間。 最早的切腹者,是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 藤原保輔是個盜賊出身的惡棍,被官兵圍困以後,切開腹部,扯出內臟而死。 為什麼採用切開腹部的方式自殺?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相關新聞評論區經常能看到網友要求相關負責人切腹以謝國民的調侃。2014年仁川亞運會時,一名日本運動員偷竊韓國記者相機被曝光後,也曾引起網友的口誅筆伐,要求其切腹以挽回名譽。較為知名的切腹事件發生在1970年,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駐地鼓動軍事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切腹是日本特有的自殺文化,也被認為是種榮譽的死法。不過細想起來,切腹或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
  • 為什麼日本人選擇切腹而不自刎?
    ▲ 日本國寶級攝影大師細江英公為三島拍攝的《薔薇刑》影集出版前,三島自殺身亡和薔薇的柔美形成對比的充滿侵略性的眼神,也是三島的美學代表三島選擇用切腹來結束自己的一生,本來也是符合他的審美的切腹用的武器,在切腹完成之後,要安放妥當,不能任其散亂。由始至終,雙膝必須合攏,如果痛到滿地打滾或者雙腳趴開,被人看到會說沒修養,晚節不保。所以如果是女生切腹,一般會把雙腿綁住。而且不管多痛苦,絕對不能呻吟和閉眼,是條漢子就別哼哼。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很高,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殺?
  • 一座小城6000人切腹,日本最大的集體自殺
    兵敗了就要分分鐘切腹自盡日本人兵敗自殺是世界出了名的。二戰時期的塞班島戰役,一千多名日本軍民跳崖自殺,留下一個陰森的「萬歲崖」景點。北條守時是鎌倉幕府的最後一任執政,相當於軍隊的總大將,吃了敗仗後他不肯逃走,拔刀切腹。侍大將南條高直灰心喪氣的說:「大將既已自害,士卒誰為效命?」索性,也坐下來切腹了。一把手、二把手都切腹了,群龍無首的武士只好跟著切腹而死。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俗話說得好,十指連心,人不小心磕到碰到都會疼上一段時間。我經常看到的電視裡,英雄們即將就義的的時候會對摺磨他的人說:「給個痛快」。可見痛痛快快的死才是人正常的想法,像日本人那樣痛苦的切腹而死真是不敢想像。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這種自殺方式不僅讓旁觀者毛骨悚然,自殺者也會非常痛苦。因為「腹部神經密布,小磕小碰就能讓人疼痛難忍,更何況是用到切?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人切腹的那些事。切腹,是修習日本武士道和信仰神道教之人的專屬,一般是指做了無法挽救的事情,為了有尊嚴的死去,從而選擇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數打了敗仗的日本軍官,便選擇了切腹自殺。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這種自殺方式不僅讓旁觀者毛骨悚然,自殺者也會非常痛苦。因為「腹部神經密布,小磕小碰就能讓人疼痛難忍,更何況是用刀切?
  • 日本歷史上有一人,因為切腹被日本人崇拜至今,號稱是最疼的自殺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幕,那些不投降而又戰敗的日本軍官,最後都選擇了自殺,其中有些自殺方式就是切腹,其實,切腹也是日本歷史上久遠的一個傳統。日本從鎌倉時期就開始有了這種自殺的方式,之後的歷朝歷代切腹更是風行於日本,日本的這種自殺方式有很多的寓意,在日本武士看來,如果自己犯了重罪,最後能夠切腹自殺,這對罪犯來說不是羞辱,反而是一種榮耀。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歷史系列第671講)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71講)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谷駐屯地的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總監部(軍區指揮部)鼓動兵變失敗後,切腹自殺身亡。
  • 日本人為何「一言不合就切腹」?
    雖然現代日本人肯定不會分分鐘就自殘身體,但「日本人會切腹」這樣一個說法,是道聽途說、還是有歷史背景的呢?切腹自殺的三島由紀夫(日本戰後文學大師,也是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學生)切腹,為以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
  • 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日本人做到了,被膜拜至今!
    文/不二書史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膜拜至今!日本是一個一言難盡的民族,一方面他們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另一方面又瘋狂而暴虐,讓人汗顏。比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非常的奇葩,動不動就要自殺,而且還是用最殘忍的方式:切腹。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床之間的掛畫,乃是出自一位古代僧人,以塵世萬物轉眼即逝為主題的真跡。」「火爐上,沸騰的清水鼓動水壺唱起哀歌,有如那用鳴聲向將逝的夏日,傾吐心中悲傷的蟬。」這是《茶之書》中一段關於茶道史上最著名的大師千利休最後茶會的描寫。
  • 池袋街頭一中年男子切腹自殺,日本網友驚呼:這是什麼年代了
    日本人最經常用的自殺方式,是不是很多人都會想到切腹自盡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