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

2021-01-08 騰訊網

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

漢字從形態到內涵,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且是一種形象生動,有社會文化背景、生命意識、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進漢字的文化寶庫,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領悟中國古漢字的神妙話語。今天,我們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甲骨文中的「國」(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可以理解為:由人口組成軍隊,由軍隊來保衛人口,這就是國家。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國」字多了一個四周的「囗」,表示國家有邊境四周;隸書、楷書中的「國」字還多了「一」,表示「土地」。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在古漢字中,「國」字的組成中有外面一個大囗和裡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裡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

此外,還要執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國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因素,構成為國家的「國」字。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徵。

可以說,古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刻地解釋了國家的幾個基本特徵,或者說構成國家的幾個基本要素——邊境、疆域、土地、人口、軍隊等。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豬的象形字。「家」字的本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時中國以男子耕田為主的農業社會,社會整個生產力低下,農業很重要,同時又必須有飼養業做補充,人們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錢的人,比較富裕的人,養殖業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家畜對於家庭的經濟影響很大,是家裡的重要財產之一。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牲畜,特別是豬(豕)。那麼怎樣飼養呢?就是養在家裡,一來豬等家畜不會被人偷走;二來可以防止猛獸吃掉家畜,遇到猛獸來,人們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驅逐猛獸,使家畜免遭損害;三來,房子下層飼養家畜,雖然豬屎馬尿等味道臭點,但是對家庭衛生無根本性大礙。

這種房屋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做法,即使在當代,在中國一些貧窮山村裡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見。

在古代,養豬成為家庭的一個基本特徵。沒有養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家以是否養豬,而不是以是否養羊來標識。這也表明中國中原地方已經擺脫了以往遊牧的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徹底地進入了農耕社會。

「家」字。《說文》:「家,居也。」《新華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學術流派。」

不論在甲骨文中,還是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善」字都與羊、與羊的嘴巴相關。在隸書、楷書中,善:羊+口+廿。「善」,羊頭加上羊嘴。試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會咬人,也不會咬其他動物。羊嘴,善之極矣。

「善」字揭示了多麼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對於人類有著眾多方面的「美」的本質:羊吃進去的是草,但是擠出來的是羊奶,提供給人類的是渾身的寶:肉是鮮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紡成毛線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連羊糞蛋也可以肥田。

羊對人類是完全奉獻,真是善莫大焉!羊不像牛馬豬等大型的、比較兇惡的動物那樣,對人有時有生命危險,羊對人最為溫順,因此,羊最早被人類馴化,對人類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也最大。

牛馬豬等大型牲畜,也有許多善,但是,牛會抵人,馬會踢人,有時還會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爾發點脾氣,也很難致人死地。因此,中國古代先民把善與羊聯繫在一起,是最準確、最科學的造字方法。

亞(亞)+心。「惡」字本義:鱷魚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鱷魚般殘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鱷魚頭部的象形字。「亞」字的中間部分是鱷魚張開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兩點,是鱷魚眼睛,此外部分則是鱷魚頭部上下沿的樣子。

「鱷」(鱷):魚+噩。「噩」字是鱷魚的頭部象形字,代表鱷魚。在中國古代,人們因鱷魚的肆無忌憚和瘋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漢字中,對鱷魚的描寫都是與醜惡、兇殘、瘋狂相聯繫的。

分+貝。一個「貝」(錢)幾個人來分,自然貧了;貧是缺乏錢財,擁有很少量錢財的意思。「貧」字本義是:缺少錢財,家境貧寒。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貝殼都是最為原始的錢幣。因此,古漢字中「貝」就代表金錢。

古漢字中許許多多的與「貝」字相聯繫的字,也都與金錢的交往相結合。比如,帳目,就是金錢來往的記錄。寶:宀+玉+缶+貝。能夠稱為寶的東西裡面,貝就是其中之一,而貝就是錢。實:宀+貫。「貫」指的是被串起來的銅錢等貨幣。

穴+身+弓。「窮」繁體字是「窮」,這個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指出,我國先民經歷從樹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樹上築窩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後到住房居住的轉變歷史。

在古漢字形成時期,人類生產力已經比起遠古時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們,已經不適應穴居生活,因為,平原地方雨水下來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裡,不僅洞穴裡的東西會被淹沒,而且,洞穴也會被浸軟垮塌。

這樣,人們就從穴居轉變為蓋茅屋居住了,有勢力的部落酋長還居住在大房子裡,那裡乾爽,生活的舒適程度遠遠好於居住於洞穴之中。人們的生活好壞的主要標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來說明人們的貧窮富裕,是一個最為簡便易行,並且最有說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裡的「窮」字,就成為了窮人的標誌了。

即使是當代,住房問題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個家的樣子,才能夠擺脫「窮」的形象。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與隸書、楷書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兩樣東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罈子,講的是房屋和酒罈子這兩樣靜態的、具體的財富。而隸書和楷書的「富」字,既有靜態的財富,如房屋和田地;

同時,主要的是動態的財富: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結合後,就能夠創造出新的、更多的財富來。「富」字與「窮」字相比較,富字的上邊不是「穴」字頭,而是「宀」(寶蓋)頭了。

富了以後,就可以離開「穴居」生活,在平地上蓋起房屋,這是一種上方有了房頂居住比較舒適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經有大屋頂的房子住了。

總之,「富」字的含義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斷繁衍的人口(勞動力),有可耕種的田地。

田+心。漢字告訴人們,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這種思很純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門邪道的思,而是幹正經事情的思,即務農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頭部的「囪門」,下有人的「心臟」。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頭腦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誠然,現代醫學只承認頭腦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隸書、楷書中, 「思」字的上部 「囪」被 「田」取代。

篆文的 「思」,解釋的是人的什麼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隸書、楷書中的 「思」,則告訴人們什麼叫做「思」,通過人們耕田的實踐及其整個思索過程來揭示 「思」是什麼。

貿

卯+貝。什麼是卯,在中國古文化中,有十天幹、十二地支之說。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荊棘、灌木叢,而荊棘、灌木叢不是可以做棟梁之材的參天大樹,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難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來做燒柴。

在古漢字中,與「乙木」相對應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偉岸、高聳的喬木。灌木絕大多數只能夠用來做燒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產輔助用具),而喬木則主要用於做房屋、橋梁等建築的棟梁之材或者板材。

「貿」字是由「卯」和「貝」組成,其含義是用燒柴(卯)來換錢,或者用錢(貝)來買燒柴,這就是貿,也叫貿易。中國這個 「貿」字,是十分傳神的,緊緊地抓住了事情的關鍵——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貿易行為及其基本表現。

相關焦點

  • 了解中華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意;形象地說明了漢字的根源和起源。認識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其前世今生。它是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漢字的通俗讀物。這本書選了大約200個常用的漢字,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講解每一個漢字。每字一圖,讓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漢字的形義。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止戈為武」,意思就是阻止戰爭才是「武」,這是寶貴的軍事思想,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闡釋。戰國時期,韓非子等學者沿襲此類解字風氣。漢代,第一部漢字研究的經典之作《說文解字》就是漢字闡釋,用一套理論對9000多個小篆(包括一部分古文)進行全面解讀,千百年來,這部著作始終是漢字研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近代以來,漢字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取得輝煌成績。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身為炎黃子孫,華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如何讓古老的漢字文化得以在孩子們身上延續,就必須有一套新穎別致,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漢字故事書做導引,激發孩子們對漢字的興趣,才不至於會對漢字感到枯萎煩躁。而陳嘉凌教授的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圖文並茂,用故事的形式,把每一個枯燥的漢字生動、活潑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不光是孩子們喜歡,就連大人也讀來有趣。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漢字出國後的故事
    借著舊宣傳畫上留下的吉光片羽,看到那麼多我們已經不認識的漢字,想一下這些陌生漢字每一個都曾被使用過,都曾經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就不得不重新想像,想像漢字曾擁有怎樣一個巨大的世界。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江戶日本人深得此中三昧。日本的大相撲,最後一場稱為「千秋樂」。但在日本電視屏幕上我們看到的通常寫作「千穐樂」,這也是江戶時代留下的傳統。
  •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說文解字「周所受瑞麥來麰(móu)也。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一個星期前,我還是個流浪在中國的窮酸美國人;一個星期裡,我的生活被全然改變。」R他覺得這樣收費不合理,於是拒絕。結果,護照被扣留,他必須離開。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信,試圖為他謀求一份在中國的工作,以便能獲得工作籤證而長期留在中國——「這裡是研究漢字最好的地方。」結果,他收到500多封郵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絲」,幾份工作已進入面對面的洽談階段。「漢字叔叔」認為,他失去護照,換來這些,是值得的。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用「黑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70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因為非常喜歡漢字,被稱為「漢字叔叔」。40歲,他開始學習漢字,如今已有30年,也變成了「漢字爺爺」。今天(8月28號),由他編寫的《漢字書局·字源卡》正式發行,藉助虛擬實境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開卷知新)
    漢字很美觀:一撇一捺,一折一鉤,有時如西嶺雪、東吳船,有時似大漠沙、陰山月。橫平豎直,方正而不刻板;有稜有角,生動又有內涵。漢字也很有文化:考古研究可以證實的漢字歷史,最少有3300多年,難怪有學者說,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漢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見識和智慧的外在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大抵都逃不過漢字的表述。闡釋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好學深思的人進一步深入認識漢字的文化需求。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在這些流傳有序的文物背後,呈現出古代漢字的演變與社會文化的一次次革新。在許進雄看來,文字的意義有多種形態與結構,每一次演變,都代表著社會結構的重新調整與改變,背後具有文化的深意。
  • 趣學漢字——說說漢字「天」的故事
    漢字認讀、書寫沒興趣、記不住、學不懂、難堅持……這些統統都不要。趣學漢字,讓孩子聽得懂《說文解字》,在快樂中愛上學習。寓教於樂——用故事講述漢字內涵,在興趣中學習漢字道理。提高效率——把漢字變得生動有趣,避免反覆記憶和機械練習。
  • 揭秘漢字叔叔背後的故事,一萬個贊!
    他的故事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為每一位中華兒女敲響警鐘!今天,跟著四川教育手機報秋大嬸來讀一讀這位「漢字叔叔」背後的故事~1 西爾斯散盡家財,用了近20年時間,建立了一個免費的漢字字源網站。在這個網站上,你可以查到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你輸入一個漢字,這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種版本,便會一一展現在你眼前。並且,還有普通話、廣東話、上海話、日本話、韓國話讀音和《說文解字》的解釋。2011年,一個中國古漢字網站火了。這個名叫Chinese Etymology的網站,有6000多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字源分析,收集了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
  • 關於當代漢字的故事
    當代漢字的故事1你可知道?我們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魅力無窮,是我國獨一無二的「財產」。一個詞語,包含好幾種含義也不足為奇,就從意思上來說,足以把人家老外繞得團團轉,這也就拉大了中外文化的差距。西方文化要說什麼就說什麼,直接了當;我們要說什麼,還要一套公式一般換一個詞來表達,更加內向含蓄。所以,漢字便是一種文化的基礎,可以通過漢字去折射出一種文化。也許,就只有中國人的智慧才能鑄造出如此多元化的文字吧!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全國總決選評委「漢字叔叔」專訪:擇一事終一生,美國「漢字叔叔」的中國故事
    漢字每一個構件,都有象形文字的來源。如果你知道一個漢字的本象本意,每一個漢字都是合理的,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事特別有意思!不過,很多事情都是「趣味與難度並存」的,漢字就算一個典型。大部分的中國小孩學漢字都是死記硬背,哪怕他們不太了解漢字的象形來源,他們生活在一個說中文的語言環境裡,也能耳濡目染地學好。但是外國人就不行了,一開始不會認也不會說,特別麻煩。我不是一個好學生,我40歲的時候,儘管會說中文,但漢字卻沒認下來幾個。
  • 漢字的故事:「一」的趣事
    在前兩期,我們草述了漢字結構的六書,漢字演變的七個階段,現在大家對漢字結構與演變過程有了一個大概框架
  • 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一))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從今日起,本版推出《漢字裡的故事》系列,對漢字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進行解碼。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剖析漢字「鼎」背後的故事,鎮國之寶「九鼎」還是個迷?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每一個漢字誕生的背後都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讀懂漢字才能更好的了解歷史。今天我們聊一聊漢字「鼎」的故事。「鼎」字我認為是最有底蘊,最有中國文化厚重的漢字。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通過故事學習漢字每個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每當聽故事的時候他們都會特別的安靜和認真。在聯想記憶法中有一個方法叫做故事聯想法,就是串聯一個個故事來幫助我們記住需要掌握的東西。《漢字小學堂》這本書中一共有一百個漢字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會幫助小朋友理解記憶一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