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一個大時代下的瘋子

2021-02-08 CCTV1開講啦




「陳逸飛、陳凱歌、譚盾、李安……馮小剛在那拍《北京人在紐約》,張藝謀也是紐約常客,他最喜歡吃紐約的蕎麥麵,每次都叫兩碗。」

「即將在紫禁城拍楊紫瓊和章子怡飛簷走壁那場戲,李安電話譚盾讓他快來北京。譚盾看見儒雅的李安披著解放軍軍大衣,一邊烤火一邊想念紐約的牛排。」

「製片人L小姐為籌備節目承擔了巨大壓力,竟然『歲月穿越』般地長出青春痘,而且一度接近抑鬱睡不著覺(直到她在朋友圈讓大家請她吃飯,我們才感覺其仍有正常人智力,應該沒抑鬱)。」

「為什麼叫『大時代』,其實不是和《小時代》對著幹,郭敬明和我們沒仇。如若哪天,小四也上了《開講啦》,大概也只是一種選擇的態度吧……」

作者/阿維


2014年12月19日,譚盾又獲獎了。

不是奧斯卡,不是格萊美,這回是「2014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聽起來逼格很高,卻很陌生,因為之前沒聽過。

在候選人事跡展播短片的開頭,重現了譚盾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的話「《臥虎藏龍》超越了東西方文化浪漫戲和動作戲高壓和流行的界限……」最後他高呼:「謝謝李安和馬友友!」

而一個多月前,譚盾和李安相約霧霾裡的北京。

那天晚上,北京室外PM指數達到407,屬嚴重汙染。但國家大劇院裡沒有霧霾,兩位大師在這裡清楚地相遇。


李安來到北京,不僅和譚盾在計程車裡大聊音樂,還在劇院裡「化身」指揮,欲搶譚盾飯碗……


2014年10月25日是《臥虎藏龍》創作15周年紀念日。這晚,譚盾和國家交響樂團一起,演出武俠四部曲《臥虎·英雄·夜宴·復活》。譚盾和李安共同認為:歌劇是原始的電影,電影是未來的歌劇。

譚盾與李安的第一次聚會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紐約。那時的紐約,陳逸飛、陳凱歌、譚盾、李安……華人精英薈萃。「馮小剛在那拍《北京人在紐約》,張藝謀也是紐約常客,他最喜歡吃紐約的蕎麥麵,每次都叫兩碗。」


《紐約時報》詳細揭秘李安在紐約州拉奇蒙特家中的生活,房子後院沒有氣派的泳池,也沒有放映室,只有一個雞籠。夫婦倆養雞純屬好玩,不是拿來吃的。

譚盾和李安時常天馬行空地聊天,從音樂到電影,但從來不說合作的事。譚盾覺得李安可能擔心他的音樂過於瘋狂的實驗性,放在他電影裡,不安全。有一次喝茶聊天,李安問譚盾最近時間怎麼樣,譚盾說在寫交響樂,也順便問導演「《臥虎藏龍》打算找誰搞音樂?」「你來寫啊。」李安總是冷不丁地說話,沒有藝術家看上去的激情。最後李安問,「你喜歡京劇嗎?」「我以前就是京劇團的」。

譚盾和李安都覺得,武俠中打鬥的源頭其實來源於戲曲。這次聊天,最終促成兩人《臥虎藏龍》的合作。之後,譚盾向李安推薦了馬友友。馬友友能把大提琴拉得像胡琴,也是個天才。


馬友友現在的妻子吉爾,是他當年在一個派對上和朋友打賭而「賭」來的,他已獲15個格萊美大獎,卻一直拒絕領獎……


我喜歡譚盾的電影音樂。從《臥虎藏龍》《英雄》到《夜宴》(儘管它可能是馮小剛最有爭議的作品,但張靚穎那首《我用一切報答愛》直叫我淪陷)。譚盾的音樂有對中西方文化最好的融合,有古典氣質和現代情愫,並充滿了江湖戲味的弔詭,且對各種樂器的運用極具視野、出神入化。可見當年李安的眼光。

譚李相聚,共敘情誼。10月25日,註定是讓譚盾睡不著的一晚。


即將在紫禁城拍攝楊紫瓊和章子怡的打鬥戲,李安電話譚盾讓他快來北京。譚盾看見儒雅的李安披著解放軍軍大衣,一邊烤火一邊想念紐約的牛排。


譚盾的上一次睡不著就在2個月前。

2014年9月21日,晚上將近11點,在上海朱家角(一個和周莊、烏鎮有95%疑似度的千年古鎮)的「水樂堂」邊,儘管陣陣徐風吹來已有涼意,但這裡仍在上演一場火熱的演講。

因為《開講啦》,因為譚盾。


譚盾說湖南普通話吐字比較用力,尤其在平翹舌音方面,你能看得到其雙唇努力的形狀,放慢二分之一的節奏,艱難地將zhi chi shi的音從嘴裡發出。


在節目錄製的頭一晚,譚盾和撒貝寧吃了一碗朱家角地道的餛飩,然後便商量第二天講什麼。譚盾覺得自己不善言辭,「我演講最多能講5分鐘。」但錄製當天,他上來一口氣就講了一個半小時,這就是不善言辭的譚盾。

生於湖南的譚盾從小的理想是當巫師。這是一個可以「通過去、知未來,並會吹拉彈唱講故事」的職業,這是譚盾音樂的啟蒙。而與音樂發生的最大化學反應,則是在1973年的某一個下午:

正在雷鋒公社下鄉插隊的譚盾,一邊拔掉身上的螞蟥,一邊聽到廣播裡在播放「美國費城交響樂團隨總統尼克森來到了中國……」隨後他聽到了從來沒有聽過的交響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譚盾聽傻掉了,被徹底震撼。於是他下決心要寫這種音樂,費城交響樂團(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名字從此在他心裡埋下夢想種子。

插隊、進劇團、考中央音樂學院……20多年後,譚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終於拿到第一份做指揮的合同,打開一看,竟然是費城交響樂團。他簡直覺得就如同做夢一樣。譚盾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這個美麗的世界會來得更快。」


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英雄難過美人關」,譚盾和張藝謀都不例外。


節目的開場像夢境一般。譚盾乘一艘小船從水樂堂對岸的禪院徐徐而來,只差一身長袍和一把劍,撒貝寧說,「譚盾從夢裡走到現實」。

譚盾的俠氣並非與生俱來,這歸功於他的戲曲功底。1973年之後,因為偶然的機會,湖南京劇團在一次去洞庭湖的演出中,一艘樂隊船隻不幸沉沒,所以團裡急缺樂隊演員。而當過巫師,有音樂基礎的譚盾便入選湖南京劇團。在京劇舞臺上,譚盾從「戲曲打鬥」中漸漸感悟了武俠的源頭。這與後來李安的理念不謀而合,便有了《臥虎藏龍》的音樂。

譚盾講起武俠音樂的情結,完全沉浸在音樂的宗教裡。

「……《臥虎》《英雄》《夜宴》,導演的武俠氣質不同,李安優雅、張藝謀有英雄情結、馮小剛浪漫,但三位導演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章子怡。」



譚盾這場演講其實是「開講大時代」的第一場錄製,當天錄製近4小時,結束後當所有工作人員離開朱家角時,已是第二天凌晨4點。這是要「瘋」的節奏?

是的,唯眾(《開講啦》節目製作方)有點瘋狂。其實嘉賓也「正經」不到哪兒去。譚盾不就是個音樂瘋子嗎?

為力求節目效果,欄目組在錄製前一周,從上海飛赴青島與譚盾見面溝通。即將參加2014青島·大劇院藝術節的譚盾,肩膀披著一件衣服。因為長期指揮,肩膀勞累,他特別注意保護肩膀不受涼。一見面,譚盾非常謙和地對導演說「節目裡我說什麼比較合適?我今天主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結果導演簡單介紹幾句後,譚盾竟一人滔滔不絕地「開講」,基本上說了近一小時。兩位導演主要負責微笑、點頭,用電視術語叫「貼反應鏡頭」。此刻,我又聯想起譚盾對小撒說「我不善言辭,演講最多5分鐘」,結果一人講一個半小時。由此可得出結論:藝術家的數學一般都不太好。


電影《英雄》像是由譚盾譜寫、帕爾曼演奏的一部「大歌劇」。這個從11歲開始就坐在輪椅上與命運PK的勵志偶像,拉出了《辛德勒的名單》。

在這個「音樂瘋子」的世界裡,什麼東西都和音樂有關。比如他拿起一個杯子,你們覺得是杯子,他會覺得是樂器;比如手機,放在杯子裡後,會產生什麼不同的聲音……」

青島的拜訪在非常和諧的氣氛下結束,譚盾的談話,有細節、有想像力和感染力。兩位導演開心地和譚盾的助理交流,說這次聊得蠻開心,但助理最後說了一句,「你們要有心理準備,譚老師今天說的話,明天他可能就全部忘記了,或者就不承認了……」

譚盾每天都有稀奇古怪,近乎瘋狂的想法,一說起音樂,他真的會「瘋」。

這個從世界頂尖精神病院音樂分院逃跑出來的人,一直企圖用他的瘋狂實驗作品,證明其無限的夢想和想像力。他努力與所有的有聲之體對話,還並不被所有人理解。但音樂的本意就是聲音,一種美麗的聲音。

無論是從早期的《離騷》《風雅頌》,到中期的《武俠》三部曲,《秦始皇》《馬可·波羅》再到如今有些「駭人聽聞」卻讓人驚豔和感動的《女書》……譚盾的每次探索都是一次瘋魔。而且他總是用音樂表達對人的關照。他正是這個大時代下,我們珍貴的「瘋子」。


譚盾解釋「水樂堂」為何選在上海朱家角?因為世博會、因為禪院、因為巴赫、因為要解決「我從哪裡來,要向哪裡去」……其實真實原因是,他的老婆黃靜潔女士,是上海人。

不瘋魔不成活。

有人會問,《開講啦》不好好待在演播廳,為什麼跑出來?

從10月26日播出斯琴高娃起,李雪健、東海艦隊、林丹、譚盾……

央視綜合頻道節目部副主任吳曉斌表示,「『開講大時代』希望以『走出去』的形式,更貼近青年人,探討更具有社會價值意義的現實話題。」唯眾傳媒總裁楊暉認為,「節目將直面青年人的困惑,與他們在一起,因為青年人怎樣,這個時代就會怎樣」。

領導的話自然說得漂亮。但面對國內慘烈的電視競爭環境,面對眾多真人秀與娛樂節目的圍剿,有「電視大片」的狂歡,也有「小而美」的不安,《開講啦》只有在口碑、收視及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匍匐前進,別無選擇。因為它已成為國家電視臺主流時段的招牌發聲筒,中國最好的思想群像,從《開講啦》裡勾勒。

所以譚盾走出音樂廳,《開講啦》走出演播室,這兩個出走,我更願意相信它們是有預謀的私奔。


一輩子,你還得來一趟朱家角,這裡有美景和譚盾的office。


除去唯眾蠻拼的,CCTV-1這次也豁出去了,為了節目立意和效果,他們輪番多角度有力度為深度並不計程度地「折磨」欄目組。「開講大時代」創作期間,有樂趣有心酸:

1、製片人L小姐為籌備節目承擔了巨大壓力,竟然「歲月穿越」般地長出青春痘,而且一度接近抑鬱睡不著覺(直到她在朋友圈讓大家請她吃飯,我們才感覺其仍有正常人智力,應該沒抑鬱);

2、主編Z女士為節目加班,已經N日見不著自己只有幾個月的寶寶;並壓力大至連續掉頭髮,據不完全統計,共計掉發375根;

3、導演G小姐為攻克新嘉賓,壓力大至大哭2次,被灌醉3次;

4、嘉賓導演J先生邀請譚盾長達2年。在嘉賓邀請最艱難期間J壓力大至一度叫囂要去醫院查內分泌;

5、為營造譚盾演講時背後船隻穿梭的畫面,導演T先生、W先生一直坐船上,聽不清演講,看不見觀眾,重點是船上越坐越冷。幾十米的距離,晚上4個小時竟坐了70多趟。直接導致他們握拳發誓:這輩子我再也不要坐船了;

6、還有諸多筆者不知情的細節……此處省略3000字。

無論我舉多少例,必然掛一漏萬。但我堅信雁過有痕。所有的努力,大家能看見。


「開講大時代」最大的變化,是話語空間的變化。而空間的變化只是形式本身,重要的是不變初心的追求。

至於為什麼叫「大時代」,其實不是和《小時代》對著幹,郭敬明和我們沒仇。如若哪天,小四也上了《開講啦》,大概也只是一種選擇的態度吧。不管這是最好的,還是最壞的時代,你得承認,我們都身處一個最大的時代。

就像譚盾當年在稻田裡拔螞蟥時,剛好聽到費城交響樂團隨尼克森訪華的消息,1973年,那是一個非常閉塞的時代,一個徹底的小時代,而就是這個譚盾,聽出了廣播裡的「弦外之音」,正是那個時代下偶然的一段小音符,成就了如今譚盾的大人生。

我從朱家角現場準備離開時,已是當晚12點。從水樂堂側門口出來時,碰到同事在和譚盾合影。

我上前和他握手,「謝謝您,很精彩。」

他的手掌讓我很有感覺,十指相遇的瞬間,我感受到一股勁兒。

在我的職場記憶裡,我對三個人的「手」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楊惠姍,臺灣金馬影后,琉璃工房創始人。當年錄《波士堂》,她主動和我握手,握手的瞬間,我覺得自己的手頃刻會被她握碎。可想而知,她平時在用鋼棍攪動琉璃火爐時,練就其多麼強大的臂力和手勁。

第二個是王秋楊,當我握住她的手時,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因為她是地球第一個到達世界三極(南極點、北極點、珠穆朗瑪峰)並登頂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運動健將,沒想到她的手卻居然柔弱到,好像你稍微用力,就可以把她的手握得粉碎,這恰恰與楊惠姍相反;但能想像王秋楊內心有多強大。

最後一個人是譚盾,他的手不止有力,而且手掌大、寬。這是一隻插過秧、拔過螞蟥、拉過小提琴、指揮過無數交響樂團的手,這也是一雙經常將最鄉土的東西發揚至國際的手,當然,也肯定是一雙會出汗、會緊張哆嗦的手。

每個人都有手,不同的手卻指向不同的人生。

譚盾,繼續用音樂之手譜寫他的大時代。

(編輯隋楊)

特別提醒: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如他。著名音樂家、指揮家譚盾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娓娓道來最浪漫的故事……12月25日(周四)晚21:00,江南水鄉朱家角,聽譚盾的「水樂人生」!能不能約呢?

相關焦點

  • 譚盾|最會玩音樂的「瘋子」告訴我們人生一定要有夢
    他通過音樂和大自然對話,在他的奇思妙想下,石頭,水,紙都能成為樂器,奏響出美妙的樂章。樂器經由他的改造,能變換出新的聲音。他秉承了中國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哲學思想。這讓他的音樂有一種有機的生命力。他在音樂的世界裡如痴如狂,他不滿足於頭頂的光環,永遠都在追求新的突破,這樣的「瘋子」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而他的經歷,更是美夢能成真最好的證明!人生一定要有夢!
  • 譚盾:大音希聲達天下
    譚盾還把馬友友拉了進來,他要用馬友友的大提琴當音樂的那根脊梁骨。李安最初的設想是用胡琴,但譚盾覺得東方和西方的交流一定要在一個美學、哲學和文化的平臺上,「不能只是一個 exotic,一個異國情調的展現而已。」東方的文化向西方傳播,背後博大的精神更重要。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從世博到演藝大世界,譚盾《秦始皇》中國故事再放異彩
    2018年11月15日,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上海世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美琪大戲院啟動了「世博演藝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宣布重新發掘和整理世博演藝的文化資源,逐步建立一個以世博文化資源為基礎的文化平臺,助推上海大都市文化建設。
  • 譚盾「開講」水樂堂 左耳巴赫,右耳禪鍾
    槳聲燈影中,譚盾划著船登上水樂堂的舞臺,面對臺下一眾年輕人,他將彼岸到此岸的幾秒拉伸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人生大話題。 2010年世博會,譚盾被選為文化大使,他致力做一個年輕人項目,來到朱家角,他天天划船,劃了上千次。
  • 譚盾與杭蓋,交響與搖滾,會碰撞出怎樣的「巴赫宇宙」?
    隨著作曲家譚盾與民族搖滾樂隊杭蓋的合作進行到第四年,「交響搖滾」這一自創概念已經開始為人熟知,他們的合作也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向著更具實驗性的方向駛去。 這一次,譚盾選擇了「古典音樂之父」——巴赫,並將繼續攜手杭蓋與蘇州交響樂團,於2020年10月10日晚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的舞臺上為申城觀眾們獻上一場名為《交響搖滾·巴赫宇宙》的音樂會。 他們將以「交響搖滾」這一自創藝術形式,共同打造一個超越民族與時間的實驗性音樂宇宙。
  • 譚盾與遊戲音樂,一場從符號到意義的「實驗」
    雨水打斷了耳機裡的巴赫,譚盾摘下左耳耳機,聽到河對岸禪院裡的晚課。巴赫和禪頌讓譚盾感覺到一種」連接「:絲綢之路的那一頭跟絲綢之路的這一頭,通過聲音的橋梁,給連起來了。「這滴水到底從何而來?」在朱家角古鎮散步的譚盾低頭思索。思索的結果是一座「水樂堂」的建成。譚盾和日本設計師磯崎新團隊共同對禪寺對岸的老宅進行改造。
  • 《文藝熱搜榜》:譚盾《武漢十二鑼》線下中國首演
    華裔小提琴家陳銳認為:「音樂治癒靈魂,特別是巴赫的音樂,領先於時代提醒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近日,他的新專輯《Solace》(安慰)由Decca以數字方式全球發行。為了實現這張專輯,陳銳在唱片製作人喬納森·艾倫(Jonathan Allen)的遠程協助下,在費城家中從零開始建造了一間專業錄音室,不但完成專輯錄製,還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來分享整個製作過程。
  • 獨爆:譚盾和譚維維又撞出了火...
    這次,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它的榮譽藝術指導譚盾大師攜手,為中國樂迷們打造的這二場北京新年音樂會,火爆十分,聽說12月30日在國家大劇院那場的票,一個月前早已售空,而12月29日在中山音樂堂這一加場,也在火熱購票中。
  • 觀音的感悟——直覺譚盾視覺音樂
    在它身旁的投影屏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滾動播放著接替鋼琴的整個過程:譚盾和工人們有節奏地揮舞著榔頭,拆卸著外表已經腐朽的鋼琴。解體鋼琴的巨響和改造後鋼琴流暢清新的彈奏交替進行。重磅鐵錘下得發出震撼的貝多芬《命運》中的節奏。在展廳中還有一部分鋼琴則被妙手回春,裸露的琴身安靜的置放於特定的位置,似乎有一種滄桑感。
  • 譚盾給貴州的這份驚喜出圈!(後附譚盾DVD獲獎名單)
    在此次貴陽音樂會的曲目選擇上譚盾也花了一番心思。優美空靈的歌聲,仿佛跨越歷史長河流淌來的聲音,讓觀眾大呼「完美」,「震撼」。譚盾、龔琳娜彩排中《波萊羅舞曲》是1928年,舞蹈演員伊達·魯賓斯坦委約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為其創作一部舞劇音樂。
  • 明日演出丨2018譚盾新年音樂會
    三位演奏家聯袂譚盾《三重協奏曲》本場音樂會,觀眾不僅能欣賞到他的指揮風採,還能聆聽他的作品敘寫「琴心劍膽」。譚盾曾為《臥虎藏龍》《英雄》和《夜宴》這三部武俠電影創作的配樂本出同源,後譚盾將其分別改為大提琴、小提琴、鋼琴三重協奏曲,是我國第一部「武俠音樂」。
  • 江青|我與青年譚盾一起創作的日子
    由過去的中專教育發展到大專教育,成立了中國民間舞和中國古典舞大教育系,此外還有一個不能稱系的大專編導班。當年,這是中國舞蹈界的大事,全國各地來報名的青年舞者非常踴躍。七九年八月舞院向我發出了正式邀請信,聘我擔任第一屆教育系的編導教師。
  • 譚盾:「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是我的心路歷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丹 錢瑜 圖/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在美妙的樂聲中,千年敦煌壁畫穿越時光撲面而來。1月8日晚,由譚盾指揮,作為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開年首場演出的《敦煌·慈悲頌》在珠海奏響。這也是2021年珠海迎來的首位「音樂大咖」。
  • 把聲音拍成電影-譚盾的女人秘訣
    譚盾把母親與女兒的「女書」拍成了電影,馬伊琍把母親與女兒的「血書」演成了戲劇。無論是馬伊琍的《找到你》,還是譚盾的《女書》,都是女人生命緣分的極限表述。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不諳世事的幼童已長大成人,並在母親的培養下成為優秀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繼承父親的遺志,在音樂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 當《莉莉安》遇上譚盾
    據說宋冬野創作《莉莉安》是因為這麼一個故事:他的一個女性朋友人格分裂,後來治癒。她治好了以後說自己得病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身體裡出現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相愛,她在旁觀。後來這個男人走了,這個女人瘋了一樣找他,得病的這個女人於是也很痛苦。宋冬野聽了故事覺得很有意思,就寫了這首歌。
  • 譚盾玩「陶樂」 製造《大地之聲》
    譚盾玩「陶樂」   自著名的「水樂」成功之後,世界級的音樂家譚盾又從長沙潼關、江西景德鎮、河北唐山、廣東佛山、陝西富平和臺灣鶯歌六大陶都「淘」來上百件「樂器」,製造出一曲古樸與新奇交織的《大地之聲》  9月20日至23日,一場世界頂級音樂盛事——瑞士琉森音樂節即將首次降臨中國,入駐國家大劇院。
  • 譚盾攜手杭蓋樂隊,搖滾吧,巴赫!搖滾吧,交響樂!
    譚盾、杭蓋樂隊、巴赫,這三個關鍵詞撞擊在一起,將產生什麼樣的火花?10月10日晚,一場名為《交響搖滾·巴赫宇宙》的音樂會將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這是作曲家譚盾攜手杭蓋樂隊第四年的合作。這一次,譚盾選擇了「古典音樂之父」巴赫,並邀來蘇州交響樂團同臺,讓「交響搖滾」進一步向更具實驗性的方向駛去。成立於2004年的杭蓋樂隊來自遼闊的內蒙古草原,由伊立奇、義拉拉塔、胡日查、蒙大、艾倫、鈕鑫和巴圖巴根七位蒙古族音樂家組成,以其前衛、包容的民族音樂語言成為當今國際舞臺上最富盛名的中國搖滾樂隊之一。
  • 【獨家】李安「好基友」譚盾:做自由的巫師
    10月25日,譚盾在國家大劇院又一次演繹了這部作品。「我是盡了心血的。」如今再回去聽《臥虎藏龍》的音樂,譚盾說他依然能被感動。那部作品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名。雖然此前他在1990年寫的《九歌》已經讓他在國際上贏得聲譽,但《臥虎藏龍》的影響力顯然大大超出音樂圈。此後,「很多不大聽古典音樂或交響樂的人,開始接近和理解我了。」
  •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每日甘肅網蘭州12月24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蘇家英)由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創作的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將於本月26日、27日晚在蘭州音樂廳上演目前,譚盾已抵達蘭州排練。今天中午,譚盾在蘭州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分享了《敦煌·慈悲頌》的點點滴滴。這臺演出是2020年蘭州市文化旅遊消費惠民演出的「重頭戲」之一,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大劇院承辦,這也是《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譚盾認為,「蘭州作為古絲路文化重鎮,該曲在此處奏響,是真正回了家、返了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