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患者之所以被丟在路旁,並非是醫德的惡意失範,恐怕還是流於了非理性、情緒化的處理,在轉診環節被纏得「受不了」,在運送環節「氣不過」。
▲網傳視頻截圖
文 | 木須蟲
近兩天,「海南萬寧市人民醫院將轉院患者丟棄路邊」一事引發關注。5月28日,當地發布調查結果:此事違背首診負責制和患者安全轉運制度,對當事轉運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司機,給予停職及談話教育處理。據了解,患者病情達不到該院轉院的標準,又不同意自行前往,強硬要求醫院必須以救護車送其至海南省人民醫院。
「醫院將轉院患者丟棄路邊」,乍看這網傳視頻的標題,很多人可能會將矛頭對準涉事醫院,而這事如今也以醫院理虧收場。但復盤整個事件,也有不少網友替醫院「抱不平」,認為涉事患者簡直是「胡鬧耍賴」。
據報導,涉事女患者因「被他人毆打致全身多處疼痛半天」入院,萬寧醫院對其進行了全身檢查,包括腦部CT,除了表皮出現多處軟組織挫傷以外,未發現其他異常。但該女患者及其家屬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反而想「小事化大」,這也給人「希望『拔高』傷情以加大被毆打受害程度」的揣測。
問題是,該患者一來病情達不到轉院標準,二來完全可以自主行走,雙方因此多次溝通無效。最後,萬寧醫院將患者送到距海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一路之隔的公路邊,從下車處到急診科僅僅20米遠。但就因為沒有送進急診科內,就被患者家屬拍攝視頻上傳網絡。於是就有了「丟在路邊」一說。
必須承認,把轉運患者丟在路邊,並不符合醫療規範。一方面既然患者達不到轉診標準,該嚴格按原則辦事,理直氣壯地拒絕轉診服務,維護醫療起碼的秩序,把有限的醫療資源都用在刀刃上,不能「因鬧施策」。另一方面,既然啟動了轉院轉診,就得遵守安全轉運制度。哪怕是活蹦亂跳的健康人,也得將制度執行到底,把人安全送達並完成交接。
從此案來看,涉事患者之所以被丟在路旁,並非是醫德的惡意失範,恐怕還是流於了非理性、情緒化的處理,在轉診環節「纏得受不了」,在運送環節「氣不過」,乃至掉入了「以惡制惡」道德審判的俗套,其結果自然是雙輸。所以,對涉事相關醫生和轉診人員的處理,未必有多冤枉。
而對個案的關注,更大的意義在於探討如何保證醫療行為的自主獨立性,防止從業人員掉入情緒化的陷阱——這對今天的醫療服務算是普遍挑戰。
在當下,面對醫鬧或是「變相醫鬧」,雙方情緒化的疊加很容易導致矛盾激化,從而誘發醫療服務行為變形。該事件中,患者方搞意志「綁架」,未完全得逞後就帶節奏,就是矛盾的引子。
對此,醫療機構應更重視醫療從業隊伍的心理建設,提高整體的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與患者溝通打交道的能力與技巧,而不只是收緊職業道德上的「緊箍咒」。
更重要的,是醫療機構要更多地為醫生提供寬鬆、獨立的環境,例如將一些與醫療無關的事項交給專業人員來處理,必要時尋求專門機構幫助,而不是讓醫生獨自去面對複雜的醫患關係。這樣也能更好地避免醫務人員隨意被「裹挾」。
□木須蟲(職員)
編輯:孟然 校對:劉軍
推薦閱讀:
邢臺國資委舉報陝西彬縣,白條吃喝豈能「上癮」?|新京報快評
縣級領導眾籌20萬治病,社會救濟當認「急」不認身份|新京報快評
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風暴」為何沒刮向勝利?|京釀館
未成年人闖紅燈,照片無碼曝光真的合法?|新京報快評
69人院內感染C肝,規則失守是最大敵人|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