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製片情結

2021-01-18 光影音畫賞

譯製片的情結十佳譯製片投票活動已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十佳譯製片投票活動按不同時期共選出了80部獲獎譯製片,是我國建國已來至2010年為止的幾千部譯製片中的佼佼者。

文革前長譯十佳譯製片的印度影片《流浪者》票數居首位,那優美動聽的歌聲,給我們國人曾帶來了多少快樂,七十年代末復映時,再次帶來了轟動效應,當然也忘不了向雋殊老師為女主角麗達的配音,就是這部影片我記住了長影的向雋殊老師,之後她參加了《靜靜的頓河》等多部影片配音,特別是在《復活》為女主角的配音,展示了向大師的語言功底,「我沒有罪」,我永遠記住了「卡秋莎瑪絲洛娃」這個弱女子。

在文革後的長譯十佳譯製片中,《蝴蝶夢》名列票首,我個人認為,這是長譯廠非常出色的譯製精品,在人們印象中,長譯擅長譯配蘇聯和亞洲一些第三世界的影片,而歐美片以上譯最擅長,然而長譯第一代配音演員組成超豪華的配音演員陣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向老師又非常出色完成了女主角的配音,把女主角謹小慎微,配得是那麼絲絲入扣,這部影片如果是上譯的話,那就可能是李梓老師配,那又是另一種風格,向老師在文革期間為《賣花姑娘》配音是那麼的催人淚下,在《人證》中配音被稱之為,配音領域裡無人企及的高峰。

進入八十年代金毅和劉雪婷等人為長譯廠增加了新鮮血液,金毅的《羅馬假日》和劉雪婷的《戰地浪漫曲》為觀眾所喜愛。

文革前上譯十佳譯製片《王子復仇記》名列票首,影片雖然票房不高,但孫道臨先生為王子的配音是無人替代,他本人在銀幕上塑造了憂鬱王子如《家》中的大少爺、《早春二月》中的憂鬱的知識青年等。在《王子復仇記》配音則顯示了孫先生深厚的語言功底。《牛虻》、《冰海沉船》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列寧在1918》中我們記住了為列寧配音的張伐老師,也記住了為反派康斯坦丁配音的邱嶽峰老師,他那獨特的音色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譯廠的《尼羅河上的慘案》獲文革後上譯十佳譯製片名列票首,本片和《蝴蝶夢》一樣也是上譯第一代配音演員組成超豪華的陣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看該片就是一種視聽盛宴。沒想到《蝴蝶夢》和《尼羅河上的慘案》雙雙獲得文革後上譯和長譯十佳譯製片名列票首,這說明我們論壇都是行家。象長譯的《兩個人的車站》和上譯的《卡桑德拉大橋》也是這種超豪華的配音演員陣容,音色是那麼合諧和完美。

上世紀七十年代是上譯廠黃金時代,邱嶽峰老師和李梓老師主配的《簡愛》,邱嶽峰老師的聲音就像是一隻大提琴,而李梓老師的聲音更像一支小提琴 ,堪稱絕唱。還有於鼎老師的和尚華老師的《虎口脫險》都堪稱經典配音。還有 許多譯製片沒有入選如上譯丁建華老師的《茜茜公主三部曲》,長譯劉伯弘老師和趙文瑜老師的《兩個孤女》等都是譯製片佳作。

長譯和上譯為新中國的譯製片做出了貢獻了,各頂了半邊天。 進入六十年代北影和八一廠也開始譯製外國影片,參加配音的都是老電影演員。八一廠裡波老師主配的《巴頓將軍》,北影的魯非老師主配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和《橋》都獲得了很高的票數,也獲得了觀眾的喜愛。

進入九十年代北影和八一廠譯製了《鐵達尼號》和《拯救大兵瑞恩》代表北影和八一廠一代新生譯製人員已接過前輩的班,非常出色完成了任務。以精湛配音獨樹一幟的譯製片,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海外電影引進成為常態而走向低落,由年輕人組成主體的觀眾們日益青睞原汁原味的字幕片。

然而近年來,「外國人說中國話」的配音片又逐漸受到觀眾歡迎,特別是在動畫譯製片領域,運用了大量網絡語言,增加該影片的可看性,但過多地運用網絡語言,又破壞了動畫片的原汁原味。進入新世紀新生代譯製人員已經是上譯、長譯、中影(北影)、八一四大譯製基地的主力軍,他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譯製片事業再作貢獻。

每一種譯製片引進,也帶來了電影院技術革命。如上世七十年代由於大量引進朝鮮寬銀幕影片,引起了大中城市影院改造能放寬銀幕影片。上世九十年代引進代表世界最高藝術水準大片(又稱大片),影院需要立體聲設備,又引起了大中城市影院改造能放立體聲電影,進入新世紀,立體(3D)影片《阿凡達》的放映,再次引起了大中城市影院改造,想當初立體的超大銀幕的《阿凡達》的放映在湖南長沙一家萬達影院,連湖北省武漢市的人都趕到長沙來看,現在再放此類型影片就不會有人坐火車來看電影了。現在國產電影也在努力縮短與世界電影的差距,這也是譯製片促進了國產電影的發展與繁榮。

相關焦點

  • 誰說中國譯製片日落西山了?從《冰雪奇緣》中看到譯製片才剛開始
    現在說起譯製片,很多人都是搖頭的,寧願看原版+字幕也好過看譯製片。這個從電影院的排片場次也可以看得出來,一部外國大片如《復仇者聯盟》,一天有100場的話,譯製片最多20場次。我們都是中國人吶,難道英文水平都那麼高了?那這曾經輝煌過的譯製片現在又是怎麼了呢?大家好,我是豬大剩,十二生肖排名十二。關注「豬大剩」讓你第一時間看到你最想要的動漫資訊。
  • 經典譯製片大合集 一
    原聲本國語言字幕這是最基本的譯製片但對於無法體會外語文化的人來說,看了這種譯製片實際上並不等於真正看懂了電影,只是了解而已。原聲本國語言解說這種譯製片可能基本上沒有人看過,這是在一邊放原片時一邊有人在解說,解說包括故事基本發展內容,並且解說人還要擔任片中人物對白的表演。著名旅美華裔演員盧燕就曾經在上海做過這樣的譯意風小姐。
  • 譯製片真的已成「明日黃花」了嗎
    說起譯製片,許多人都不會陌生。正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中國譯製片最輝煌的時期,我們才第一次接觸到《追捕》《佐羅》《虎口脫險》等無數膾炙人口的國外電影,那些或輕柔或灑脫,或陽剛或嬌媚的配音腔調,也因此成為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直到今天,我們還津津樂道於那些人名的念法和聲調,這也是譯製片給我們文化生活打下的深刻烙印。
  • 譯製片珍貴翻譯手稿首度面世
    說起譯製片,上影集團旗下的上海電影譯製廠絕對是一塊金字招牌,成立63年來,它積累了近萬件譯製片檔案。這些久藏庫房的彌足珍貴的譯製片檔案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不少經典電影的翻譯手稿由此首度公布。
  • 譯製片《歡迎來北方II》觀影「奇遇」
    ‍得知法國電影《歡迎來北方II》公映的消息時,作為譯製片忠實粉絲的我,不禁喜出望外。
  • 《簡·愛》《追捕》等上千部譯製片檔案公開
    媒體人參觀譯製片檔案 新華社發新華社電 上海電影集團下屬上海電影譯製廠4日宣布正在梳理上千部譯製片的相關檔案。這些檔案包括電影的原語言劇本、翻譯本、初對本、復對本、完成本等,大部分為手寫稿,比如《簡·愛》《佐羅》《追捕》《望鄉》《虎口脫險》等譯製片的檔案。此次向媒體公開展示的有十多部經典譯製片的檔案文獻,包括標有1972年字樣的《簡·愛》完成本和《巴黎聖母院》原譯本,均為鉛字印刷。
  • 搜狐文化獨家梳理中國電影譯製片66年
    廣大譯製片工作者則放開手腳,全身心地投入到譯製片的生產工作中,電影譯製產量、質量逐年提高,譯製片的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不斷增強,電影譯製事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勢。  1977年至今是新中國譯製片的又一個收穫季節,大師、名導、明星的作品層出不窮。
  • 《簡愛》《佐羅》《虎口脫險》……這批手稿見證譯製片黃金時代
    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經泛黃,仔細一看,原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電影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其中部分一直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記者獲悉,上譯廠共保存了近萬件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這批檔案近期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從《信條》的中文打開方式,看譯製片的過去與未來
    如今,隨著年輕一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譯製片是否風光不再?如何讓年輕觀眾真正感受電影配音藝術的魅力?長影譯製廠廠長王曉巍說,譯製片配音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但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演員都沒有怨言。「他們在棚裡一呆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是常見的事情,看起來他們的生活好像只是在一個很小的房間裡,對著一支話筒,但他們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影片當中,感受光影和聲音的魅力。宏觀上講,這是事業,微觀上講,這就是職業。」打破刻板印象,譯製片如何突圍?
  • 看《花木蘭》《信條》,譯製片原來是這樣配音的?
    打破刻板印象譯製片如何突圍?一邊是配音演員的敬業與堅守,另一邊國配譯製片市場不斷縮水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國配譯製片的普遍境遇。近幾年,以「我的老夥計」「你這該死的」「哦,我的上帝啊」為代表的一系列「譯製腔」經常被編成段子成為網友吐槽的對象,也讓不少觀眾對「譯製片」形成了刻板印象。
  • 遼藝再為央視六套譯製片配音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5月19日,記者從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了解到,連日來,該劇院應邀為央視六套電影頻道譯製片配音,遼藝16名演員參加了配音工作。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影視製作中心主任朱梅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該製作中心組織演員們為三部譯製片配音,每人一個錄音軌道,逐一在遼藝錄音棚裡錄音。配音導演由滕奎興、吉芸含擔任,佟春光、蔡菊輝、劉海霞、賈毅寧、齊昕欣、賈麗娜等遼藝演員以及瀋陽廣播電視臺宋曉參與配音,安瑞、朱甲錄音。
  • 譯製片可不是「老夥計」,《簡愛》《茜茜公主》等早期劇本檔案首次...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劉曉晶、劉昊12月6日報導:提到譯製片,很多人喜歡調侃「哦,親愛的老夥計」一類的翻譯腔。上譯廠青年翻譯夏恬,對於當下觀眾來說,接觸字幕組更多,很多人沒看過老譯製片。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譯製片都很少有這種表述,「譯製片早就不是老夥計了」,夏恬說,我們一直追求的是讓外國人說中國話,說接地氣的話。
  • 追憶那些記憶深處的譯製片配音「女神」
    從國外引進並翻譯成中文的影片被稱為譯製片,譯製片早期的主要生產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而後來專門生產譯製片的,則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在素有「配音之父」陳敘一的領導之下,譯製片曾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尤其是那些為譯製片配音的「女神」們,更是深深地鐫刻在幾代觀眾記憶的深處,讓我們一起去追憶那個流金歲月心中的「女神」們。
  • 《花木蘭》《信條》,原來譯製片還可以這樣打開
    如今,隨著年輕一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譯製片是否風光不再?如何讓年輕觀眾真正感受電影配音藝術的魅力?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我們也專程來到了長影譯製片廠,在廠長王曉巍和著名配音演員胡連華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電影譯製工作的魅力。
  • 一個譯製片老影迷的私人記憶 ▸上海獨白◂
    那辰光的譯製片雖然鳳毛麟角,倒也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我跟現在好多年輕人一樣迷上了譯製片,現在手指頭隨便扳扳,就能說出好多譯製片的片名:《葉塞尼亞》《虎口脫險》《尼羅河上的慘案》《三十九級臺階》《老槍》《巴黎聖母院》《簡·愛》《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追捕》《人證》《砂器》《東方快車謀殺案》《大篷車》《奴裡》《瘋狂的貴族》……到後來的美國大片《鐵達尼號》《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超人》……數都數勿過來。
  • 譯製片可不是「老夥計」,《簡愛》《茜茜公主》等早期劇本檔案首次公開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劉曉晶、劉昊12月6日報導:提到譯製片,很多人喜歡調侃「哦,親愛的老夥計」一類的翻譯腔。上譯廠青年翻譯夏恬,對於當下觀眾來說,接觸字幕組更多,很多人沒看過老譯製片。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譯製片都很少有這種表述,「譯製片早就不是老夥計了」,夏恬說,我們一直追求的是讓外國人說中國話,說接地氣的話。近日一批老譯製片檔案向社會公開展示。
  • 一個譯製片老影迷的私人記憶 ▸上海獨白◂
    那辰光的譯製片雖然鳳毛麟角,倒也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我跟現在好多年輕人一樣迷上了譯製片,現在手指頭隨便扳扳,就能說出好多譯製片的片名:《葉塞尼亞》《虎口脫險》《尼羅河上的慘案》《三十九級臺階》《老槍》《巴黎聖母院》《簡·愛》《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追捕》《人證》《砂器》《東方快車謀殺案》《大篷車》《奴裡》《瘋狂的貴族》……到後來的美國大片《鐵達尼號》《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超人》……數都數勿過來。
  • 《信條》也有國配版,原來譯製片可以這樣打開
    如今,隨著年輕一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譯製片是否風光不再?如何讓年輕觀眾真正感受電影配音藝術的魅力? 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我們也專程來到了長影譯製片廠,在廠長王曉巍和著名配音演員胡連華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電影譯製工作的魅力。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記者獲悉,上譯廠共保存近萬件1949年以來的譯製片檔案,這批檔案近期將參加由上海市檔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批市級檔案文獻遺產的申報評選。
  • 《TERA》正統魔幻配音 譯製片大師獻聲
    這些譯製片的配音大師們,有著正統的聲線和專業的配音技巧,對於詮釋西方魔幻題材擁有獨到的經驗,他們的加入將使《TERA》在聽感上的魔幻氣息更加濃鬱,下面是一段出自官方的配音片段,讓我們先聽為快。1982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戲劇系,1985年由吉林市話劇團調入長影譯製片分廠任配音演員,後兼任譯製導演。先後配音的《魔窟尋諜》、《羅馬假日》、《陰謀的代價》分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在《變形金剛》中配音的威震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