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的錯》:自我寬恕

2020-12-28 情緒自由心理研習社

自我理解

無論我們的童年經歷過怎樣的創傷,自我理解是第一步,讓我們停止周而復始的自我評判,把注意力放在理解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上。不要再為自己的錯誤和失職責怪自己,你要開始相信自己的作為和不作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想法很重要。

當我們開始批評自己時,請提醒自己:「鑑於我兒童時期的遭遇,我有這個症狀或我表現出這種行為是情有可原的。」或者只是簡單的對自己說:「我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

童年有過創傷的人們經驗帶著羞恥感和焦慮看待自己的創傷症狀。當自己的症狀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擾後,他們會自我批判,感到羞恥。請不時地提醒自己,哪些讓你感到羞恥的行為,對你而言其實是有效的應對方法和生存技能。恰恰相反,對你來說,這些行為在應對難以忍受的焦慮、恐懼、痛苦和羞恥感時,是明智、有效的方法。

通過自我理解,你能認識到,你現在的行為與兒時的成長環境有關。以慈悲心看待自己的遭遇,最終你會自強自立。

自我寬恕

自我寬恕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可以幫助你擺脫折磨人的羞恥感。你會認識到並且承認自己是如何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你與他人的關係會得到完善,更重要的是,你與自己的關係會得到完善。

首先我們要原諒的是遭受到虐待的自己,不讓自己深陷其中。如果你繼續因受虐責怪自己,你就仍有一種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且竭盡全力躲避虐待帶來的無助感。同樣,如果你繼續為施虐者所做的事情責怪自己,你就仍無法面對由自己所在乎的人帶來的拋棄、背叛和失望感。

其次,你需要原諒自己因遭受虐待而傷害過別人,這包括你的所有作為和不作為,以及對他人造成的各種傷害。

1.寬恕受虐本身

自我寬恕始於受虐,也終於受虐。希望我們不再為兒時受虐責怪自己。受父母虐待的受害者傾向於責怪自己,主要是出於一種否認的心態。否認是強大的防禦機制,能讓我們免受痛苦和創傷的折磨。否認允許我們自我封閉或忘記由嚴重的身體或情感創傷導致的痛苦。兒童虐待和漠視的受害者常常否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此弱化虐待帶來的傷害。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他們就需要面對難以忍受的事實:家人居然用如此殘忍的方式對待自己。

直面事實會帶來巨大的痛苦,你很可能會時不時地否認虐待事實。你需要時間和勇氣接受這個殘忍的事實:你最愛的和最該愛你的人居然忽視或虐待你。你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處理虐待、漠視、背叛、遺棄和排斥帶來的痛苦,而這些痛苦從兒時一直困擾你。給自己一些時間讓自己強大,然後再去面對事實,你還需要建立一個支持系統,從而保證自己從情感上擺脫施虐者後不會感到孤單。

2.原諒自己曾被語言暴力侮辱和虐待。

儘管在理智上我們知道語言暴力的發生並不是自己的錯,但內心還是會因為遭受過語言暴力而無法原諒自己。例如,你會因為自己的屈從和消極責怪自己,因為沒有反抗施虐者責怪自己,因為沒有把虐待告訴他人責怪自己。

3.記住,那時你只是一個孩子。

很多受害者不斷地感到羞恥,不斷地責怪自己,因為他們認為是自己默許了語言暴力的發生。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不該為因語言暴力做的所謂選擇而負責任,因為你根本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有當你明白自己行為後果以及不受脅迫、賄賂、恐嚇、威脅時,你才有選擇的自由。當時你只是一個孩子,你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選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即使青少年,他們的心智也沒有成熟到可以做出自由、有意識地選擇。

請不斷提醒自己,當虐待發生時,你還是一個孩子,這會讓原諒自己變得容易一些。受害者常常覺得在虐待發生時他們比自己的實際年齡大,這算是因為他們在兒時就承擔了成人的責任,或者因為父母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們並對他們寄予不合理的期望,抑或因為他們經歷了過多的苦難。但毫無疑問,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麼成熟,你也只是一個孩子,心智只是孩子的心智。

更重要的是要記住,你和成年人相比力量懸殊。因為你是一個孩子,在解救自己時能力有限。如果你想逃跑,你能去哪?如果你想傾訴,又有誰相信你?如果你想抗爭,你又有多大機會會阻止施虐者虐待你?

4.原諒自己回到施虐者身邊

儘管你已經意識到自己是無辜的,沒有促使虐待發生,也沒有選擇被虐待,但你可能還是會因為虐待的其他層面責怪自己,比如,回到虐待者身邊,吃她做的飯。你是不是因為孤獨或施虐者給了你很多關注,你才回到施虐者身邊的?施虐者是不是給你糖吃或允許你打遊戲?如果是的話,請記住你只是一個孩子。你不能為自己兒時的選擇負責,那是的你還小,心智還不成熟,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在照顧自己這方面也是如此。對孩子來說,受到關注遠比身處受虐危險更重要。並且你也不知道虐待會對自己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

原諒自己,不能向施虐者發怒,所以將怒氣撒在比你弱小的人身上。你討厭自己的軟弱和無助,所以你也會討厭像你一樣軟弱的人。

5.原諒曾對他人造成過傷害

6.爭取自我寬恕

負責任,首先需要承認對自己和他人做過錯事。你要對自己坦白,對曾被你傷害的人坦白,否則你不會想相信自己值得被原諒。緊固在自己的錯誤中對誰都沒有好處,包括被你傷害的人。當你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時,內心可能會突然產生一股強烈的羞恥感,但是很快,羞恥感就會被自尊心和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取代。

為了做好準備,需要花時間想想,自己的某些作為和不作為是如何傷害到他人。接下來就是尋找被你傷害的人,承認自己對他們造成的傷害。

道歉,在承認自己對受害者所做的事情時,還要發自內心、真誠地向受害者道歉,因為這麼做於人於己都更有益處。當他人被我們傷害後,他人想要的不是一句對不起,而是希望施虐者能為他的行為負責,對給我們造成傷害感到懊悔。

當我們向對方道歉時,就意味著我對你很尊重,並且在乎你的感受。我正試圖向你傳達當時我並不是有意要傷害你,並且以後我會好好待你。

對由自己造成的不便、傷害或破壞感到後悔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說明你願意做一些事情彌補自己的過錯。比如在受害者某些方面提供幫助,或者承諾採取行動確保自己不再施虐。7.原諒曾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原諒把愛你的人推開、不信任自己、對自己苛刻、對自己設定不合理的期望。原諒自己當時懵懂無知,把愛你的人推開,是因為你害怕信任別人,你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你不信任自己,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信任你。你對自己太苛刻,是因為你的父母過於嚴厲,對你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你也要原諒自己常常被他人誤解。你被誤解是因為你內心的羞恥感在作祟:內心的羞恥感讓你躲避他人,抑制你表達自我,阻止你說出真心話和做出真心之舉,使得你所看到的與你感受到的截然不同,讓你心直口快,言不由衷。你也想讓人們了解和接受真正的你,你也想讓自己的感覺知覺得到驗證。你也想被關注、被傾聽。原諒自己曾不知道如何展示真實的自己,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原諒自己沒有給他人創造真正了解自己的機會。

(參考文獻:貝弗莉 恩格爾《這不是你的錯》)

相關焦點

  • 《寬恕》寬恕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幫你找回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那是因為寬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努力,也需要始終如一的決心才能完成。看完《寬恕》這本書,相信你對寬恕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它也能賦予你去"寬恕"的力量。面對作者的提問,我們該如何回答帶著非常沉重的心情閱讀這本關於"寬恕"的書,確實震撼我的心靈。因為書裡的真實故事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痛苦所能比擬的,而作者的處理方式和社會上很多有名望的智者們給予的各種回答,深深的蘊藏著關於"寬恕"的智慧,非常值得我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 《這不是你的錯》:童年處理不當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昨天,你怎麼沒有去公司聚會啊?聚會那個地方不是之前你說想要去的嗎?裡面的東西真的挺不錯的,你沒有去真的好可惜啊。"今天上班之後,我問鄰桌的同事;"嗯……就是突然不太想去了;哎……其實我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吧,不太喜歡聚會。以後有機會再去了,沒有什麼可惜的了。"
  • 寬恕,不是饒恕他人,而是讓自己自由
    因為寬恕別人就是寬恕我們自己,因為所有的別人就是一個自己,就像一部電影一樣,這部電影裡所有的角色都是導演一個人自己設計的,所有的演員也就是導演一個人當下這一念心,而電影中所有的畫面無非只是一塊屏幕而已。我們心外並沒有其他人,我們觸目所及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明白這個道理,寬恕就會自動發生。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 Sunflower情感|寬恕並放下你所感受到的,對的人一定會出現
    這不是不良行為的藉口,但它是理解它的一種富有同情心的方式。It's not no excuse for bad behavior,But it's a compassionate way to understand it. 記住,我們必須犯錯,才能成長為不同版本的自己。
  • 蘇茹阿比琨湖,寬恕之地
    他忘了自己是奎師那的代表,而這是他第一個,也是最首要的冒犯。他之所以忘了自己的身份,是因為他因自己的地位而忘乎所以。 因鐸知道他需要寬恕,於是他命令自己的大象,艾茹阿瓦塔,同時向奎師那供奉沐浴。與此同時,因鐸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奎師那寬恕了他。因此這個地點的意義在於寬恕——寬恕我們所有錯誤。在崇拜神像時,我們念誦這個曼陀羅,hinam kriya-hinam bhakti-hinam janardhana:如果我供奉時沒有念誦曼陀羅,如果我供奉做得不好,如果我供奉時沒有奉愛,請寬恕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所有沒有念誦曼陀羅,沒有正確的奉愛心態的事,我們也可以使用這個曼陀羅。
  • 再讀《基督山伯爵》,發現它講的不是復仇,而是寬恕
    復仇的外衣下是善與惡的對抗其實,愛德蒙從一開始想要的從來不是真正的復仇,而是意圖想要追回他曾經擁有的青春和生活,他的內心有一把衡量善惡的標尺。但是在他發現自己的未婚妻變成別人的妻子,自己的父親死於餓死的時候,他內心的惡開始布滿荊棘,禁錮了原本的正直與善良,這才讓他的復仇看起來大快人心。
  • 寬恕,利人利己
    為什麼把這個問題搬不到談判桌上,他家的孩子為什麼想坐這車,他家的孩子為什麼想帶,出了問題該怎麼解決,錢的確可以治療孩子的傷,但帶給孩子彼此的痛苦又有誰知道,傷好了,感情呢?爭吵和怒罵對解決問題沒有一點好處,如果當時被摔的這方對這個問題能夠理解,我想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是很大。
  • 電影短片《歸鄉》:海倫娜回歸故鄉,寬恕家人,是自我內心的救贖
    影片中海倫娜回歸故鄉的心路歷程,也是女性寬恕原生家庭,以及對自我內心的「救贖」過程。多年不與家人聯繫的海倫娜,接聽到一個陌生電話,原來是妹妹打來的,告知媽媽病得不行了,媽媽希望臨死前能見她一面。海倫娜冷冷地回絕道:「找我幹嘛,就當我不在了。」放下電話,海倫娜望著天空發呆,陷入對過去的回憶之中,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 再讀《基督山伯爵》中的6句話,發現它講的不是復仇,而是寬恕
    可是最近幾天又一次地拿起這本書,再次讀這本書中的故事時,他寬恕他人的做法更加的吸引著我,從其中的6句話發現,這本書講的並不是一個復仇的故事,而是寬恕。1.我寬恕你,因為我也需要別人的寬恕。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 你就從未擁有過它3.惡人是不會簡單的死的,因為上帝似乎還要關照他們,他要用他們來作他報復的工具。
  • 一個關於寬恕的真實故事
    她知道這麼多年來支撐自己的是對那個年輕人的憤怒,這憤怒也快把她自己殺死了,身體快垮了。她意識到她得做些什麼,她試著去寬恕,但是她連想都不能想,因為她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憤怒,這麼多年來上法庭,付出一切阻止這個人走出監獄,她還為像她兒子一樣也是受害者的孩子作證,但是她知道是時候她得做些什麼了。接下來Zelinda讀了Jerry的書,「愛就是放下恐懼」,她意識到她選擇的不是愛,一直生活在恐懼中。
  • 5忘記了自己的真我,是一切匱乏之源《真寬恕的奇蹟》
    這個世界只是一面鏡子,裡面的一切事物不過是映照出我們認定的自我形象——所以這裡沒有任何一物是完美、完全與完整的。它們是有形的思想,證實我們信以為真的故事:我們認定自己內在出了錯。 我們看似有的一大堆所謂問題,不過是描繪出了我們的思想產生的效果,而這些思想都是源於我們對分離的信仰。
  • 寬恕帶來的祝福
    寬恕帶來的祝福 經文選讀:創45:1-50:21 鑰節:「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 寬恕化解不同層次的人生劇本
    所以,修奇蹟為什麼修這個心那麼重要,說遠一點是回家這是終極目標,說近一點就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修心也是叫做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它在我們夢境以內。那麼這個業因為有這個時間的影響,從時間中去看我們過去世,好幾世發過的一些願,這些願如果是帶有攻擊性的,即奇蹟課程說的攻擊的念頭, 這個攻擊的念頭一定會被我們體驗到,奇蹟課程說了一句話「所有的攻擊就是自我攻擊」。
  • 陳怡馨妹子,寬恕自己,才是這世上最好的解藥
    我是看了《飯局的誘惑》才知道這姑娘的。對於這麼個年輕漂亮的姑娘來說,傻白甜、或沒腦子都不是錯。我特別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種傻白甜沒腦子的姑娘要參加這種PK智商的節目。別人都藏拙,她把缺點漏出來。這麼一群情商、智商雙高的各種咖當中,陳怡馨顯得不合時宜。那些節目咖,當然不會故意排斥這個小姑娘,但寬容也不能是無限度的。
  • 《小丑》的《地久天長》:一個都不寬恕
    小丑:一個都不寬恕(包括自己)。 三和大神:我啥也不想做(包括犯罪)。 但反過來一想,若沒有傷害和不公,他還是有暴力,那麼他就是真的精神病了不是小丑了。 而在《地久天長》裡,男主角受到傷害,先是懷孕的孩子被領導強制打胎,自己的小孩被領導的小孩犯錯致死,然後就是下崗,後來領養的小孩被誣陷,導致小孩離家出走,一錯接著一個錯誤,都發生在男主角身上,而領導的妹妹出國前還主動來找他犯錯,當讓他撫養這個私生子,他倒是義正言辭的說這對老婆不公。
  • 寬恕他人,解脫了自己的痛苦與憤怒
    當你想起或看見對方時,只有了解與愛,沒有一絲憤怒或憎恨,處於完全平靜的狀態。你必須了解,寬恕並不是忘記,而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寬恕的過程是個解脫的經驗,但不代表你同意他人對你所做的事,也不表示你可以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寬恕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
  • 《外遇,可寬恕的罪》:3個真實的出軌故事,看完你就明白了
    · 03 ·尋愛型外遇:在外遇對象的身上,尋找一種自我肯定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合的人特別容易發生外遇,因為他們總是渴望能在別處找尋愛情用堅定地語氣告訴對方:「我覺得你有外遇了。」不要問是或不是的問題,會變成一種默許。2. 語氣要堅定但是不要帶著強烈的批判性。3. 問話儘量直接,不要用迂迴或者暗示的方式,不要模稜兩可。比如「假如你有外遇,不要讓我知道」或「假如我發現你有外遇,我就會離開你!」4. 保持目光交流,直視對方的眼睛,不要喝酒。5. 如果另一半轉移了話題,告訴他/她,我們今天只談這個話題。
  • 寬恕——讀莎士比亞《暴風雨》
    這就是《暴風雨》所講述的故事,從故事的鋪墊來看,這本應是一個復仇的故事,畢竟以自己現在的能力去找回以往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更何況是被自己最信賴的親人所背叛。然而如果細讀這個故事,你會發現在莎士比亞的筆下,普洛斯彼羅公爵並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在安排小精靈實施一場暴風雨後,他一再追問是否所有的人都完好無損,在得到肯定答覆後,他才放心進行接下來的計劃。
  • 《戰爭與和平》|寬恕是一生最難修煉的功課
    皮埃爾對此矛盾不已,但華西裡公爵借著一次晚宴時主動在眾多賓客前挑明了這一切,把自己的女兒推入了皮埃爾的懷中。然而海倫的放蕩並沒有因為結婚而發生任何變化,依舊樂於交際。之後停戰期間,皮埃爾在家安頓了他的朋友陶洛霍夫,而海倫在家竟膽大妄為地與陶洛霍夫私通。惱怒的皮埃爾知道後便決定與陶洛霍夫決鬥。在決鬥的那一刻,皮埃爾甚至都不會用槍,在他人的幫助下才學會使用。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驟: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充分地去怒,去表達這被自己積壓已久的情緒,去接納內在的真實感受。最終,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湧出來。 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地愛,又不能好好地怨,兩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