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合資摩企為何停步不前?不引入新車型

2021-01-19 騎士分享

日系合資摩企為何停步不前?不引入新車型

這是後臺一位車友留言的一個問題。細細想來你還別說,目前的合資摩託車確實就是這麼個狀態,尤其是日系合資摩託車品牌,不是150就是190,最大排量貌似也沒有超過250cc。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合資摩託車品牌不管你的持股比例有多大,最核心的技術在別人的手裡,所以話語權也在別人的手裡,這樣的結構下,有沒有新車型引進完全是別人說了算,合資品牌裡的另一半兒充其量就是個「打工人」。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日系品牌不依託現有渠道而推出更多合資車型呢?

1.環境因素,國內的摩託車市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變化,而現在整個市場正處於上坡階段,離到達頂峰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系摩企的積極性。

2.技術封鎖,雖然大家都是明面上的好朋友,但技術這個東西,該封鎖時一定會封鎖,不會因為彼此存在合作關係就無私奉獻。畢竟接觸得多了,自己就會有想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得不防。

3.市場結構,我們的摩託車市場目前主要還是以通路車為主,玩樂市場才剛剛起步。而通路狀態下現有的合資小排量車型完全就可以滿足,常規的騎行需求,沒必要花大力氣去深耕。

4.對手太弱,假如國產品牌在通路市場上能夠與日系品牌相抗衡的不止豪爵一家,那麼本田幼獸,CB150R,山葉NVX155等也是有可能進來的。但現在完全不一樣PCX150雖然來了但會以300級別的價格銷售,這不是自不量力而是對手太弱,根本就沒有直接對標的車型。一堆爛果子裡的好蘋果,沒有理由不要個高價。

5.車型布局,如果日系合資品牌大量引入高性能的中小排量摩託車,一定會對中大排量的大貿車型造成衝擊。因為很多車友選擇日系進口車型主要還是看中了它們的品質,並不一定就是動力需求。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有稱心如意的合資中小排量摩託車,就不會去選擇中大排量的進口車。CM300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6.整車毛利,合資品牌車型相比進口大貿車型,利潤率會低很多,以CM500為例,這款車目前售價7萬左右,如果合資進入售價可能就是個5萬左右,在整車成本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本田沒有理由賠本賺吆喝,同樣的車型賺的更少人家又不是老闆跑了,何必呢?

以上6個理由足以讓日系品牌放緩合資新車型的引入,反而會比較熱衷於中大排量大貿車型的推出,這樣既能賺得更多,還能享受技術上的優勢,並且還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何樂而不為?所以合資品牌推出新車型速度過慢,只是原地踏步主要還是取決於自主品牌以及摩託車使用環境的變化。

這不在國內市場開始回暖之際,自主品牌有所崛起之時,本田就可以抓住七寸來個降維打擊,所以我們能騎什麼樣的摩託車,合資品牌將會如何發展,最核心的要素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的走向,以及自主品牌的努力程度,只要使用環境越來越理想,自主品牌車型越來越牛叉,就會逼著日系摩企下放技術,降低價格引入新車型。

大家好,我是騎士分享歡迎您的關注點讚加轉發

相關焦點

  • 日系合資摩託車,喜歡減配的原因是什麼?國產太不能打!
    大家都知道,合資汽車桑塔納,從原來二十多萬的價格,降到七八萬,並且淪為最低級的合資車,最主要的功勞,就是國產汽車的崛起,把驕傲的合資汽車打壓下去了!但是國產摩託車,現在應對日系合資車的競爭,在同排量甚至同價位上,都顯得不太如人意。
  • 2020年日系合資「大佬」還是它!
    還有8天,我們才與2020年徹底告別,但東風日產基本已經鎖定了日系品牌合資"大佬"的位置。數據顯示, 1-11月,東風日產累計終端銷量已達1000303輛,2020年度銷量再破百萬,至此東風日產已經連續5年實現年銷百萬。
  • 五家日系合資車企齊聚廣州車展,再現風雲爭霸?
    中國消費者對日系車型的喜愛由來已久,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日系車不僅故障率低,保養維護費用也低,再加上保值率高,所以買得放心,用得舒心。這幾年日系車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也有明顯提高。
  • 明年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佛沙踏板日系太子等車型
    圖片只是告訴讀者們他們即將開新店,而且首批產品將有早前在北京車展亮相的那兩款人氣車CM300日系太子和佛沙300運動大踏板,此外,好像並沒有透露很多的信息。但是,不要小看這麼一點點信息,或許就這麼一張圖隱藏著本田向外界宣示下一階段在國內市場布局和規劃的新理念、新嘗試。
  • 奧迪總經理馮德睿:MIB技術將引入新車型
    MIB信息娛樂媒體平臺,未來,奧迪將會引入新的車聯網技術,也會把MIB的技術引入到新車型中。他表示,目前,通過奧迪A3 e-tron的上市,奧迪已經向中國引入了MIB信息娛樂媒體平臺,未來,奧迪將會引入新的車聯網技術,也會把MIB的技術引入到新車型中。最近,奧迪和百度公司建立起了新的合作,奧迪會把更多娛樂相關的服務納入到新的車型中。
  • 禁摩的國內市場,依然比日本還大,為何國產摩託車質量不好?
    因為國內禁摩的政策,有很多人以為,國產摩企過得很艱難,但是你聽說過每年有很多摩企倒閉嗎?你又聽說過有多少汽車倒閉了?每年進軍摩託車整車的新品牌依然不少,而汽車領域,當下確確實實在淘汰小品牌。國內疆域遼闊,幅員很廣,光是鄉鎮的摩託車市場,就比日本大很多,所以我們才養得起這麼多,大大小小的摩託車品牌,而日系摩企品牌數量很少!
  • 為什麼日本人只買日系車,我們卻做不到?
    在這個面積不到38萬平方公裡的國家就誕生了兩個超級汽車品牌,去年交出了全球銷量超過兩千萬的成績單,豐田和日產兩大汽車品牌在全球車企的排名可見一斑,而除此之外,本田、馬自達、鈴木等車企也在市場上有著出色的銷售表現,日系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品牌中的一面有力的旗幟,當然 其銷量的成功離不開日本本土最初的支持
  • 車友問,預算兩萬,合資車型適合身高160駕馭的拉力摩託,有哪些?
    專業解析摩託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入門級摩友對於拉力車在車型定位上還是存在著錯誤的認知,所以就會把一些適合摩旅騎行,外形酷似拉力車的休旅車和ADV稱之為拉力車,但細究下去的話,拉力車它並不適合普通摩友駕馭,尤其是一些常規使用狀態下,拉力車各方面的優勢也無法凸顯出來,畢竟它是一類賽事專用車輛,並且它們的座椅高度都會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所以對於普通摩友並不適合。
  • 日系車企中的「異類」?東風日產即將導入e-POWER技術大幹增程式混動
    原標題:日系車企中的「異類」? 東風日產即將導入e-POWER技術大幹增程式混動   在大家的印象中,日系車企的新能源路線一直以油電混動為主。
  • 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哪個對中國產業幫助最大?
    經常有人諮詢,說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國產哪個口碑最好?哪個質量最好?這樣的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是全球車,全球採購,全球製造,各大車企之間互相兼併、合資、互通有無,在技術上越來越同質化,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車系了。所以,真的無法說哪一個車系更好。
  • 日系品牌五月銷量大PK!除了本田都有增長,馬自達是最強黑馬
    日系品牌五月銷量大PK!除了本田都有增長,馬自達是最強黑馬5月份已經過去,對於車企來說,有喜也有憂,賣得好的車企當然願意公布自己的月銷,可以刺激市場,而銷量不好的,自然很不情願。其他的車企根本沒這樣的銷量,大眾也沒有如此的增長率,看來豐田在國內的用戶群體很多,熱銷的車型也很多,這邊不亮那邊亮,不依靠某一臺熱銷車來撐場子。本田的銷量也是不錯的,5月份達到了13.42萬臺,但月銷是同比下滑的,跌了1.7個百分點。在日系品牌中,這是唯一一個還在下跌的品牌。
  • 兩次合資失敗到底是禍是福?
    國內的摩託文化一直以來受日本的影響頗多,可以說從早年間的水車時代開始,大名鼎鼎的日系四大廠就已深入人心,各種Made in Japan的多缸大排成了無數懷揣機車夢少年們的啟蒙老師。即使今天,或許還有不少騎不壞的CB在某個角落裡繼續發光發熱,續寫著那個激情時代留下來的傳說。
  • 2019日系品牌銷量解讀:市場佔比逼近德系,品牌內部現「聚集」效應
    2019年,在車市延續了整整一年的下跌態勢下,日系品牌產品無論在售價還是銷量上,始終較為堅挺,成為一眾合資品牌豔羨的對象。 其中,東風日產2019年銷量再次邁進百萬臺大關,與2018年基本保持一致;而東風本田2019年度批發銷量首次邁入80萬臺大關,成為僅次於東風日產的日系最大單一車企。
  • 年度點評:新奇駿憑什麼衛冕日系SUV銷冠?
    在新的圈地格局當中,原先佔比不小的二線自主品牌幾乎成了市場競爭的炮灰,而一線自主品牌也只能盡力維護原有的市場區間,確保領地不失。整體看下來,2019年國產品牌SUV份額下降了14%。國產品牌喪失的市場區間,都被合資品牌搶了過來。其中表現搶眼的要數德系和日系,合資再次佔據主導地位,並重現昔日德日「雙雄競爭」態勢。
  • C-NCAP評價車型介紹
    對於另外一些車型,比如說皮卡、貨車甚至是大型的公交車、客車等等,目前還不在我們的測評範圍之內,不過我們也在組織相關的技術研究,將來如果條件成熟的話,我們也會考慮擴大C-NCAP測評的車型範圍。主持人高雅:63款車型覆蓋面還是比較廣泛的,既有合資品牌又有自主品牌,而且還包含純進口車型。您剛才提到的26款合資品牌中,是不是像德系、日系、美系這些主流的品牌都涵蓋在內?
  • 中國車市如此火爆,為何這兩家合資車企卻退學了呢?
    可以看出,在2017年國內車企銷量前15名車企中,合資車企佔據了三分之二,在市場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菲亞特為例,第二次進入中國8年,卻僅僅導入了兩款車型(菲翔、致悅),這在業內人士看來是難以理解的。不僅如此,這兩款車還沒進行過大的換代升級,難不成菲亞特領導層認為中國汽車市場還處在20年前供不應求的境地嗎?如此對待當下的中國用戶,結局可想而知。
  • 年終銷量前瞻合資篇:本田滿分,日產危險,南北大眾不同命
    上汽大眾的途觀、新桑塔拉、凌度、朗逸、新POLO等多款主力車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銷量不振有關,再加上帕薩特在中保研碰撞後的一蹶不振,上汽大眾可謂是雪上加霜;別忘了上汽大眾身上還有個拖油瓶-斯柯達,不管是官降還是新車型更新,都拯救不了它。
  • 又一家車企,要完了
    資料顯示,納智捷品牌2010年正式進入大陸市場,2010年10月,臺灣裕隆集團與東風汽車集團合資成立了東風裕隆汽車合資公司,正式引入納智捷品牌。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納智捷曾交出過相當不俗的市場表現,憑藉大氣的外形設計和在當時堪稱引領潮流的電子配置,旗下首款車型納智捷大7 SUV可謂是風靡一時。2011年納智捷大7 SUV上市的第一年,銷量就突破了7000輛。
  • 打破日系車壟斷?頭部自主品牌組建動力聯盟 華系車終於發力了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自主品牌在宣傳自己的新產品時在做競品選擇時都不再拿同級的華系車型做對比,統統選擇價格更高的合資品牌。這種情況自然是自主廠家對自己產品有信心的體現,但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或許才是最真正的原因。
  • 東風嵐圖等傳統車企新品牌:慘敗先例、照貓畫虎、重蹈覆轍
    彼時的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急速上升期,很多家庭還未擁有第一輛車,且對汽車不夠了解,外資或合資品牌仍然是消費者的首選。「市場定位不太對,那時候大眾的品牌力太強了。」一位曾在觀致汽車任職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直接對標了大眾汽車,但觀致沒有大範圍鋪開的經銷商網絡,也沒有足夠的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