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犧牲者就會有放縱者
作為犧牲的最後一種特性——鐘擺效應
模型是:犧牲者——中心——放縱者
鐘擺效應的主要概念是
如果你為了伴侶犧牲
如果你不是真心的犧牲自身
你就會把對方當做利用你的人
因為你認為他們沒有盡到他們應該盡到的責任
你犧牲到什麼程度
他們就會放縱到什麼程度
01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沒有人把東西丟得到處都是
你又怎麼能跟在後面收拾呢?
對方酗酒也不是負擔
所以你不必放棄你的熱情和愛意,只為了提供一個穩定、可預期的環境來彌補不穩定和不可預期的伴侶
一句結語:
雖然彌補伴侶的放縱不是你的指責
但對方的放縱行為確實是你的責任
02
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要為發生的事情
百分之百負責
在日常中常常發生的情況是
一方已經耗盡了自己全部的努力、愛意、熱情
最終使得自己身心俱疲
但另一方面卻袖手旁觀
現在請你仔細回想一下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如果扮演犧牲者,你就會吸引別人來扮演放縱者
犧牲者同樣有責任
03
雖然在現實情況中
往往是一方放縱一方犧牲
但是當你私下分別問他們兩人,誰犧牲得比較多
通常結果是,都說自己是犧牲比較多的人
放縱者常常以他們悲慘經歷作為他們行為的藉口
犧牲並不是一種行為
犧牲是一種心態
洗碗這件事情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煩人
有什麼樣的經驗
完全是由心態決定的
04
看看鐘擺模型
你就會知道
當你離中心愈遠,犧牲或放縱的程度就愈嚴重
犧牲和放縱具有共生性
如果你除去其一
另一方必然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