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玩網路遊戲為何會上癮,這三點原因道出背後的奧秘

2021-01-18 曉你心聲

和上個世紀父輩們的生活不一樣,現如今的90後與00後的生活可以說是相當的幸福快樂了。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網路遊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陶醉其中。但沉迷於遊戲帶來的生活困擾,讓90後的家長們是操碎了心。

拋開網路遊戲的危害我們暫且不說,今天大家就跟著曉雨的步伐,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人為什麼會遊戲上癮。

在說到這個問題之前,曉雨先問大家一個時髦的問題。當一個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時候,他玩的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就覺得這不是明知故問,玩的當然是遊戲了。比較時髦的答案,是「寂寞」。

根據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人對某件事著迷成癮,是因為它滿足了這個人的內心需要。那沉迷於遊戲的人,一般來說都有哪些心理需要呢。總體上來說,一般有三個。

第一點原因:圓了你的武俠夢,釋放先現實生活的壓抑

遊戲的魅力之處在於,它能讓平日裡一個無所事事,行事懶散的人做到聚精會神的處理事情。前幾年熱火的網路遊戲《魔獸世界》有句宣傳語起的就很好「做你從未做過的事」。

小時候我們都愛看武俠劇,特別解氣的就是俠客被壞人欺負的時候,總是在關鍵時刻能使出大招,將壞人打的落花流水,五體投地,看著真是讓人解氣。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武俠夢,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成為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

這種強烈的願望在我們走上社會,遇到太多無能為力的事以後,這種「俠客夢」就變得更為強烈了。然而身處法治社會,不可能讓我們憑藉著自己的武功,去剷除奸惡。這時網路遊戲中,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我們就可以輕易地成為武功蓋世的俠客。

在遊戲裡你可以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可以攻打他人的國家,可以乘著鯤鵬任意翱翔在空中。那種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在遊戲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釋放,怎能不叫人舒心大悅。

遊戲的魅力之處,還遠遠不止如此。玩網路遊戲還可以帶來類似賭博的快感。那些玩遊戲的人,為什麼會如此的聚精會神的玩遊戲。因為在一場遊戲對決中,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誰是最後的贏家。它考驗的不光是你個人的技術,還有你的武器裝備以及團隊的合作能力。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你的大腦時刻處於緊張興奮當中去。在你打死一個怪物以後,你永遠不知道它消失後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法寶。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之前一個大學裡,男女生因為矛盾分手後,女生出於報復把男生的遊戲紙符給熔了,男生一怒之下竟然捅死了自己的女友。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們之所系沉迷於遊戲是因為這種隨機性讓他們很享受,好賭是人類的天性。

第二點原因:追求卓越的成就感

這個世間沒有什麼是絕對公平的,比如你艱辛付出了,耗盡你全力去做的事情到最後不一定會有完美的結局。但在遊戲中,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並且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心理學中,心理學家表示成功的人之所以如此至少,是因為大多數人不明白「延時性補償」的道理。延時性補償指的是:「一個人可以為了將來更長久的利益,暫時壓抑放棄眼前的利益。」

在遊戲中,只要你充的錢足夠多的,買的裝備足夠多,你就可以很大概率打贏這場戰爭。隨著一場場戰爭的勝利,你的遊戲經驗值可以立馬得到上升。這種只要你勝利一次,在遊戲中就可以得到認可的感覺,是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得到的。

只要努力就能即刻得到回報的那種快感,會不斷激發玩遊戲人的鬥志,讓他們越戰越勇。隨著玩遊戲的時間增加,花錢購買的裝備越是精良,你的遊戲熟練程度很快的得到提升。這時你就會成為遊戲領域的大神,讓別人對你崇拜有加。

只不過這種快感只是存在於虛擬的世界,當你再回到現實生活中,只會感覺到無比的悽涼。在工作崗位上一時的熬夜加班,並不能換來多大的效益,反而會因為工作的辦砸,讓老闆把你罵得狗血淋頭。

第三點原因:體育和科學

當一個人對遊戲逐漸著迷上癮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玩遊戲了,原本渙散懶惰的玩家會投入巨大的精力到遊戲當中,從當初的隨便玩遊戲進級為「訓練「遊戲,甚至是」研究『遊戲了。所有的事物,一旦付出巨大的精力在其中,就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它。

每一次戰役的勝利,他們都會非常仔細的思考自己勝利的原因,我們會無比細心的去分析我們的每個動作,會不斷的訓練進級我們的技能,直到達到如火純情的地步。 這時就會出現戲劇性的一面,原本平日裡大字寫不出幾個的你,此時恨不得成為大學裡專門搞學術研究的專家教授。

比如在遊戲中,對「威脅值」的計算,他們會繁瑣的公式寫在紙上,進行頗為細心的演算。這個時候他們追求得不是簡單的快感,而是一種更高的藝術追求。

即使遊戲的場景,地圖都是一樣的,你也會不厭其煩的不斷重複你之前的動作,你的每次遊戲都會把它全新的當做第一次。這種不厭其煩的重複堪稱運動員的水準。此時他不在是簡簡單單的遊戲,更是一種體育競技。近年來,許多高校開設電子競技這門課程,就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網絡搜索改變人類大腦獎賞機制,上癮成為新的情感體驗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搜索上癮」?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剖析網絡搜索是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並解密人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將「搜索上癮」替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情感體驗新模式。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在提到孩子遊戲上癮的問題時,都會把這其中的原因歸結於孩子貪玩。孩子們活潑好動,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高,但是這並不代表貪玩就是遊戲上癮的主要原因。
  • 手機上癮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博士為你解密上癮之謎
    你會不會經常性地控制不住自己在淘寶亂買一些東西?你是不是一打卡手機裡的遊戲,就一整晚都停不下來呢?如果這些症狀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那麼毫無疑問,你是上癮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這本書,認真思考一下上癮這一件事。
  • 中小學生玩手機上癮,三個方法會讓他放下手機回歸正途
    如《成癮》一書中所述:我們總是高估我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始終盡力與過去的行為保持一致我們總是避免認知障礙這三點也是兒童增加投資的原因。當孩子玩一款手機遊戲時,因為裡面投入了自己的時間精力,為了打怪升級也付出過努力,算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手機遊戲在孩子心目中價值就提高了,因此孩子也更願意在高價值的事物裡增加投入。第二點,我們始終盡力與過去的行為保持一致。就拿手機遊戲充值來說,新人福利充XX送XX,孩子低成本就能獲得不少東西。當後面還有充值時,孩子內心會想:之前都充值了,現在不充不划算。
  • 心理學家:女人學會這三點,男人對你越來越「上癮」!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明白了存在的意義。  ——— ——— · The Beginning · ——— ———  讓男人慾罷不能越來越「上癮」的女人,不一定是最美的女人,卻一定是最聰明的女人。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隨著網絡的興起,很多遊戲紛紛出現。不管是哪個年齡階層的人,接觸了遊戲之後,都會覺得有趣,甚至會上癮。尤其是自控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陳先生和妻子都是白領,他們的兒子樂樂今年8歲了。和很多孩子一樣,樂樂非常喜歡玩遊戲。
  • 心理學家:女人學會這三點,男人對你越來越「上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妮夏,ID:nixia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讓男人慾罷不能越來越「上癮」的女人,不一定是最美的女人,卻一定是最聰明的女人。漂亮的女人如果不懂一些戀愛心理學的話,時間久了也會讓男人逐漸失去興趣。
  • 擁有恐怖元素,角色扮演,這個「新興遊戲」為何讓年輕人上癮?
    而在近兩年,大致上也是因為這些娛樂項目被年輕人玩膩了,曾經爆火的那些娛樂產業近幾年逐漸變得不慍不火,加上網路遊戲的普及,更是讓這些實體娛樂項目流失了大量消費力。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一個新興的娛樂項目變得大火了起來,那就是劇本殺。《日本經濟新聞》12月2日報導稱,中國沉浸式實景娛樂設施快速增長。
  • 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做到這3件事,孩子會放下手機不玩遊戲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掃描了4500名兒童的大腦,經數據顯示,重度使用智能產品玩電子遊戲的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每天連續盯著屏幕超過兩個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其次,孩子的大腦會比成人的大腦多吸收60%的電波,過度使用會造成孩子精神恍惚以及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小時候經常看手機玩遊戲的孩子,上學之後往往坐不住,愛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 嚴令禁止之下教師有償補課為何還是時有發生?這三點原因道出真相
    嚴令禁止之下教師有償補課為何還是時有發生?這三點原因道出真相有一個問題我始終沒有弄明白,現在教育主管部門對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一再出臺相關規定嚴令禁止,學校裡也是大會小會學習宣傳這些規定,為什麼我們還是能聽說有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補課呢?這些老師不怕被舉報投訴嗎?不怕被查到受到處罰嗎?
  • 為什麼打遊戲這麼容易上癮?
    一會準掉線……為什麼遊戲能讓我們如此沉迷,就算冒著掉線的風險也要來一把?因為遊戲真的很容易上癮!那遊戲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癮呢?遊戲的所有設置目的只有一個:讓你一次又一次地打開它,樂此不倦。如何實現這個目的?應用行為心理學知識。
  •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手機?是上癮機制搗的鬼,三招幫你擺脫手機上癮
    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手機是上癮機制導致的不僅是青少年越來越依賴手機,成人也是如此,這都是上癮機制導致的。在這裡也許很多人會疑惑,這個上癮機制究竟是什麼呢?孩子對手機的好奇,同學們之間對手機產品的分享交流等外部觸發和無聊寂寞時刷手機打發時間,手頭沒事時習慣玩遊戲等內部觸發因素相結合,使得手機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緊接著孩子就到了行動環節。史丹福大學的福格認為,要使人們行動起來,三個要素必不可少:充分的動機;完成這一行為的能力;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
  • 心理問答|讀大學的兒子玩遊戲上癮,我該怎麼辦
    打遊戲上癮,對現在的父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或許我們能做的是,暫時放下評判和改變的心,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孩子真正的生活和內心的想法,給予孩子希望得到的幫助。孩子愛打遊戲是現代父母們的一大頭疼問題。「從小學就開始打遊戲,到現在大二了,一直沉迷於遊戲。」這樣看來,遊戲雖然佔據了生活中很大的篇幅,但是沒有嚴重影響到這個孩子的正常生活。信中沒有提到家人是怎麼應對的,但是說了一句話——「我想有一天他會打膩的」,這給我了一些猜測,可能你們一直覺得孩子在遊戲方面還沒有發展到無法忍受的地步,父母的態度還是比較寬容的,你希望有一天他自己能主動放棄。
  • 沈騰為何從不上跑男?13字道出原因,果然是中年危機啊
    跑男呢,他13字道出原因,果然是中年危機啊!,也是玩到了很多的經典遊戲,其中就有一個是指壓板,這對於王牌家族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挑戰,畢竟王牌是個靠實力來逗大家笑的。,表示了跑男中最基本的就是指壓板的遊戲,沈騰聽了以後說了13個字,也正是他從來不上跑男的原因,他表示,「這假裝身體好,都假裝成這樣了。」
  • 「煩死了,這個大西瓜也太讓人上癮了吧!」
    為何「合成大西瓜」如此「上癮」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個遊戲「有毒」、「上癮」。真的就和吃娛樂圈的「瓜」一樣,簡直停不下來!作為休閒型的小遊戲,這類遊戲本身就有「消磨時間」的意義在,再加上爆發的時間點正值周末,廣大「社畜」們也有大把玩遊戲的時間,自然加入「自來水」的隊伍。隨著遊戲上了熱搜,會觸發更多人點開連結,這就是內部因素中的社交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很多人「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別人在玩的遊戲我當然也不能錯過。
  • 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我開始擔心正在上癮的1億孩子
    自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玩遊戲。劉歌父母這幾年生意一直不好,一家人只能租房住,還換了好幾個地方。劉歌平日裡很懂事,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買衣服只挑性價比高的。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刷遊戲、直播、短視頻、社交網絡。這個時代,獲取快感很容易,上癮更容易。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
  • 吳亦凡保鏢推人為何會觸犯眾怒?背後有這三個原因
    這幾天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的一個視頻,就是吳亦凡去某地參加公益演出活動,活動結束離場時,緊跟在身邊護衛吳亦凡離場的保鏢推了背向他們站立的一個小個子男人一把,這個小個子男人身穿迷彩服,被吳亦凡的保鏢推了一把退開一米左右,滿臉懵逼,應該是因為他被這突然的推搡嚇了一跳。吳亦凡目不斜視,在保鏢護衛下匆匆離場。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我的小侄子今年才七歲,剛上一年級,正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年齡,本該在這個年紀裡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也喜歡到處玩,可我這個侄子並不是這樣的,他最喜歡的事就是抱著家裡的平板電腦玩各種遊戲,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叫吃飯還要表示再等一等,這一局遊戲結束再吃。孩子這麼小就如此沉迷網路遊戲,這令我的哥哥嫂嫂十分苦惱。
  • 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我開始擔心正在上癮的1億中國孩子
    可就因為一次玩遊戲按捺不住充了點小錢,體會到些許快感,之後竟一發不可收拾,著了魔似的瘋狂充錢。可她早就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越陷越深,根本無法停下來。拿錢砸出了精緻的「衣服」,豪華的「別墅」,也砸進去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心理學家亞當·奧爾特曾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