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涼州詞》
在王翰的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了在大漠孤冷的塞外,唯有美酒能夠帶來欣慰與力量,美酒需得配上上好的容器才能散發出它的濃厚醇香。在中國,關於美酒的製造工藝歷史源遠流長,各地因地制宜,因地理和氣候的不同,用不同的製酒材料,採用不同的製酒方法,則會釀造出不同的酒來。
品種繁多,直到現在,中國名酒都是享譽海內外的。美酒的享用也離不開精美的器皿,在中國歷史上,關於飲酒的器皿更是繁多,款式各不相同,做工也有所區別,其精美程度絲毫不亞於當今的工藝品。曾經,在古墓挖到一個奇異的「酒杯」,怎么喝都喝不空,X光檢測發現不簡單,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釀酒文化
中國的釀酒文化可以追溯到遠古部落時期,那時候的人們採集許多野果堆積存放,由於長時間沒有享用,在天氣等情況下這些野果自然發酵,於是便產生了酒的氣味,人們大膽嘗試了一下,發現這種味道很是特別,入口甘甜帶醉,深受喜愛。由此最早期的釀酒文化便是如此產生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更為精緻了,到了商周時期,人們便發現了酒麴複式的發酵法,由這種方法釀造而出的便是黃酒了。到了宋朝,人們又發明了蒸餾法釀造,由此產生了白酒,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特色,此後白酒文化廣泛流傳。
古代社會雖然落後,但古人卻很講究,在他們看來,飲不同的酒應該用不同的器皿相配,長此以往,這酒杯稱酒的習慣也流傳開來了。當人們飲用白酒的時候,一般使用犀角杯,因為這種杯子可以為白酒增添芳香,讓人不飲自醉。當人們飲用汾酒的時候,最好使用玉杯器皿,因為玉杯可以呈現出好看的色澤,讓人心情美好。當人們飲用葡萄酒的時候,人們更習慣用夜光杯,如此才是最大限度地釋放了美酒的甘美。
考古發掘酒杯
根據考古出土的酒杯來看,中國古人大多數會用瓷器酒杯、漆器酒杯和青銅器酒杯了。在考古歷史上,曾經在南京象山出土過東晉時期的墓葬群,其中就包含了製作精美的酒杯。那是1965年,考古隊在象山開啟了考古發掘之路,在長達5年的發掘努力工作中,考古隊終於發掘完畢,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在所有出土的文物中,一本墓銘志讓人們了解到東晉的歷史,除此以外,最有價值的莫過於那個詭異的酒杯了。
粗看這個酒杯就察覺到了與眾不同之處,首先這個酒杯的造型十分奇特,狀似海螺。其次這個酒杯的製作工藝不容小覷,在工藝落後的古代便能做到如此精細,可見匠人花了多少心血。整個海螺酒杯長14釐米,高10釐米,邊緣嵌有鎏金的通口,整體看來這個酒杯十分美觀,如此絕美的酒杯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夠擁有的,可以說在古代這個酒杯都是意義非凡的。
鸚鵡杯
此後,為了更好的研究這個酒杯,考古人員翻閱了有關的所有資料,發現這海螺酒杯應該更為準確地稱之為鸚鵡螺酒杯,因為鸚鵡螺的旋紋尖尖之處就像是個鸚鵡的嘴一般,殼內光滑無比,殼外有青斑綠紋圍繞,甚至能夠遇水不沉。古籍中甚至有諸多關於鸚鵡杯的記載,一個鸚鵡杯能夠裝大約2升多的酒,詩仙李白還曾自稱能夠用鸚鵡杯日飲三百杯美酒。
看起來小巧精緻的鸚鵡杯當真能日飲三百杯?帶著這個疑問考古學家們再次進行了考究,為了驗證,考古學家們仿造了這個鸚鵡杯,之後用了X光照射檢驗,發現鸚鵡杯內部其實布滿了小孔,用肉眼是瞧不見的,而它也是真的能夠裝下2升多的酒的,美酒就儲藏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孔中,如此看來,古人說的也並非空穴來潮,一個鸚鵡杯的確能夠乘許多美酒。
結語
鸚鵡杯能夠如此設計,想必也是結合了中國的飲酒文化,平添了幾分色彩。古人飲酒喜慢酌,期間不時談論家國大事或是作詩對答,在這些社交場合之下,小飲慢酌才能怡情,所以鸚鵡杯如此設計就是為了增添一種永遠都喝不完的感覺。從這點設計就可看出古人的智慧無窮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小小的酒杯都是暗藏玄機,製作考究,這實乃國人的驕傲!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