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老木匠的工具,你見過幾種?

2021-02-07 樟樹+

小時候每逢家裡要置辦新家具,都會砍好幾顆樹,請來木匠,在家裡做上幾天。小孩子們就圍在木匠師傅工作的現場,看他們鋸木頭,打磨木頭,玩那些刨下來的木片花,玩的不亦樂乎。

小編家裡至今還有很多木匠打的家具。家具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家具還是純手工打造的,然而,如今高速運轉的機器和標準化流水線,輕易地將那段屬於傳統木匠的輝煌擊碎。

(木匠師傅工具)

刨子滑動,木花飛瀉,根根拙劣的木頭像個溫順的孩子,任由調遣,三五天工夫,桌子、凳子、鋤把等木具紛紛從木頭中復活。這樣的場景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或多或少都留存於記憶中。

(木匠師傅工具)

有句俗話叫「徒弟徒弟,三年受氣。」傳統木匠需要三年方能出師。剛開始,只能幫師傅打打下手,等技術嫻熟了能幫師傅帶小徒弟了。出師後,只要技藝嫻熟,再熬上幾年,就能自己帶徒弟了。

(木匠師傅工具)

在那個時代,師傅或多或少都還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所以會留一手。而現在,木匠不再吃香,即使師傅不遺餘力地教,也沒人肯學了。

一個老木匠工具多,斧、鋸、刨、鑿、刀、鑽和錘等,林林總總加起來共有近百種,單是刨子就是幾十種。很多工具都是跟了木匠師傅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把手處都泛著油光,仿佛是被歲月滋潤了一般。

(午鑽,由鑽杆、握把、鑽繩組成)

老木匠需要十八般武藝,講究慢工細活,文火慢燉, 據說,以前有一個木匠在地主家製作雕花床,前後共做了十二年,工錢是用製作雕花床的木屑稱重後付給等量的銀子。

(手拉鑽,俗稱三簧鑽)

我們習慣性把傳統手工木匠稱為老木匠,把使用現代電動工具的木匠稱為新木匠或「釘子木匠」。「釘子木匠」只需三個月便能上崗,一個幹了一年裝修的木匠就能當師傅帶徒弟。

(小框鋸,鋸子的一種)

一臺電鋸倒裝在一塊大木板製作的臺子上,一個電鑽,一個氣槍,似乎就是全部的家當。幾個木工進場,三五天的功夫,在陣陣刺耳的轟鳴後,一頓氣槍射擊,門、櫃、吊頂迅速成型,一戶商品房的木工活幾天便完成。

(墨斗,小時候一直想偷偷地彈一下)

其實,傳統木匠有過很長時間的輝煌。以前的習俗,除了平日裡零散地添置家具外,蓋新房特別是為兒子娶媳婦時,滿堂的新家具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傳承有序的大戶人家,留給子孫的則可能是經歷了幾世滄桑、邊緣已經被歲月浸潤得具有光澤的老家具。

(多角尺,長度和角度都可變)

以前純手工打的家具和如今流水線上生產出的家具不同,家具不用一個鋼釘,連接處也都是木頭與木頭的接觸——這就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獨具特色的榫卯結構。因為木頭是軟的,越磨合越緊,這也是很多老家具能歷經百年而傳世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釘子是硬的,和木頭之間越磨合越松。

(多線勒子,很好用的畫線工具)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家具廠都是機械化生產,見不到傳統的純卯榫手藝了。年輕人怕吃苦,已經很少有人學木匠了。長此以往,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就一天天荒廢了。曾經如影隨形的工具大部分已被冷落,置放在雜貨間裡幾乎無人問津,老木匠一天天老去,老手藝後繼無人的難題亟待破解。

(刨子,有淨刨、線刨和清口刨多種)

如今,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手工家具的珍貴之處。特別是在大城市開始慢慢受到追捧,但好的木匠已經不多了,純手工打的家具也已經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了。



在樟樹,有一條老街巷

名叫「木匠街」,住著很多做木工的手藝人

當年門前車水馬龍的木匠街

如今已經變得異常冷清

也不知是否還住著手工精湛的木匠師傅

傳統的木匠師傅跟剃頭匠、磨剪刀、竹匠、鉄匠師傅一樣

已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


在你的記憶中是不是

也存在著一位老木匠呢?

這些東西你見過幾樣?

還有哪些你知道的也一起來說說吧!

#今日互動#

轉眼離2017年結束只有2天了

離家在外打拼的樟樹人,你們這一年還好嗎?

離家在外的這些年

有哪些生活的點滴想和大家分享呢?

(內容隨意、文字、圖片、視頻都可)

歡迎加小編微信

告訴我你們的小故事哦

小編將把你們的故事整理出來

發布在我們【樟樹+】平臺上哦~

投稿請聯繫小編

小編微信號:ki0795

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為好友

▍圖文編輯:中國樟樹 (小編微信號:ki0795)

▍商務合作電話/微信: 15270437228

↓↓淘寶優惠券點"閱讀原文"立即領取

相關焦點

  • 鹽城西鄉老木匠
    老木匠姓徐,是一位遠近聞名、技術精湛、心地善良的粗細料木匠。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已經上小學了。記得放暑假期間,我和小夥伴們到生產隊農場去玩,當時就聽其他人說老木匠在造木船,我們就興高採烈地跑到造船的地方去玩。
  • 貪心的老木匠|百家故事
    他知道疙瘩灣有一個不正經的老木匠,會做一種銷子,江湖人管它叫做「寂寞銷」,好多養了小的老闆都找過老木匠,也揪出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人。 三哥對手下人說:「去,把疙瘩灣的老木匠叫來。」手下人開車到了唐樹灣,對老木匠說:「跟我走一趟,三哥叫你。」拉著老木匠就上了車。
  • 老木匠皮偉文:30年刨鑿鋸削 無法割捨的木匠情結
    》》》點擊進入往期《匠人的堅守》系列報導   時刻新聞記者 黃怡萍 長沙報導   長刨、短刨、曲尺、墨斗、鉛筆……木匠皮偉文的工具箱常年隨身攜帶,裡面的工具數十件,數量雖多,卻井然有序。   「這都是吃飯的傢伙,跟我的木工生涯一樣,用了幾十年了。」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前段時間機緣巧合,連續收了兩套木工工具。這是相對比較精緻的一套。你以為這裡的「套」是隨便裝到包裡,拎起來就走的那種嗎?實際上這裡的一套整整三箱,重達一百多斤,累個半死才搬上二樓工房。簡單翻出幾件就擺了滿滿一桌,仔細查驗,發現都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名牌。據此,圈內有前輩判斷,這個老木匠應該是三四十年代生人。
  • 10年前,900多歲的老樟樹一路坎坷移民到龍泉,她活得還好嗎?
    但龍泉有棵900多歲的老樟樹卻顛覆了大家固有的認知。十年前,她被斬去90%的根系,歷時兩天一夜、跨越兩縣一市、行程100多公裡「搬新家」。許多人都覺得她活不成了,然而,十年後的今天,她依舊矗立在龍泉西街街道的宮頭村,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丨古樟開花了這是一棵有故事的老樟樹。
  • 寒衣節回老家 老木匠父親做菜板
    除了給母親上墳之外,爸爸還惦記著家裡有幾塊老木頭,做幾塊菜板子。爸爸跟新中國同歲,是個老木匠。耍手藝到60歲左右,以前農村蓋房子,爸爸在三裡五村的屬於名人,很多村子裡的房子大多都是爸爸做的木工。爸爸的手藝學自爺爺,俗話說幹什麼吃什麼,家裡的木頭有很多。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膠東農村就不讓蓋房子了,即使是蓋房子,也只能翻修。
  • 民族地區傳統手工技藝的現代轉型:一個土家族老木匠的心裡話
    平常的小節日可以不用備禮物,但正月初一那天一定要一條豬腿、五斤餈粑、八斤白酒這三種禮物,並向師父磕頭拜年,大聲地對師傅說:給您老拜年了!這就是傳統的拜年禮。我爹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老木匠,我是跟我爹學木匠手藝的。在我小時侯,跟我爹學木匠的人很多,都是我們家裡的親戚。
  • 木匠人生(二):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有些木活,師傅也沒見過實樣,僅憑著前輩師傅的講述,繼續講給徒弟聽。這就要求後輩匠人在口傳的基礎上,結合多方面的技術知識,開動腦筋,反覆琢磨,做出聽說過卻不曾見過的東西。幹到老,學到老。「藝無止境」。即使一位手藝出眾的老木匠,畢其一生所掌握的技藝,其實也是很不全面的,總有他接觸不到的東西。 什麼是手藝?手藝應是匠人智慧運用和工具使用的結合,並在某專業中實施時的作為。
  • 民間故事:老木匠做手腳,害苦王老漢,最終木匠遭了報應
    民間故事:老木匠做手腳,害苦王老漢,最終木匠食了惡果。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78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01、老木匠做手腳,在院牆下埋了人形木鯰魚1989年的一個夏天,在秦皇島市的某個村子裡,王老漢正和兒子拿著鐵鎬在西北角院牆下面挖著東西。看那爺倆兒頂著烈日掄著膀子的拼命勁兒,似乎那地下埋藏著珍貴的寶藏。
  • 老木匠——一個時代的印記
    老木匠生活的經驗固然會叫人忘記許多事情。但是有些記憶經過了多少時間的磨洗也不會消滅。記憶裡的木匠,老木屋……構成了童年的故鄉印記。有一年正月將盡,我的遠房姑丈帶著他的兩個憨厚樸實的徒弟挑了一堆的行囊來我家院子裡安營紮寨了。
  • 你見過開酒吧,玩樂隊,踩滑板的木匠嗎?
    門口的三角梅想要擁抱夏天,三分園裡有幾把老舊的椅子,在我看來那椅子的年歲大約跟我爺爺能稱兄道弟,門外車輛默默行過,書架上那本《綠皮火車》尤為顯眼,聽不見熟悉的微弱的汽笛聲,黑胡桃的音響傳出這兩年國內稱得上時興的後搖。
  • 民間故事:木匠輕佻女主不成,在主梁做手腳,巧遇老木匠化解此難
    前兩天,偶然一次機會認識了一個老木匠的兒子。於是乎,便和他閒聊起過去木匠的手藝。據他說,過去的老木匠手藝都很高超,不藉助一釘一鉚便可搭建起主梁,而木與木之間連接全靠打出來的卡槽,非常結實!其實對於這種木工的卡槽,小田也是記憶猶新。
  • 傳統老木匠的8大禁忌,第一條恐怕你就不知道!
    4、忌木匠不珍惜自己所用工具 木匠的工具包括斧子、刨子、錛子、鋸、鑿、銼、木鑽和墨斗、曲尺等,木匠對於自己的工具,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 廚房裡的10種老物件,見過3種的不多,全見過至少60歲
    今天,總結了幾種曾經廚房裡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物件,有的器具人們見過,大多物件人們沒有見過。廚房裡的10種老物件,見過3種的不多,全見過至少60歲。 一、茅囤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魯班教訓傲木匠
    他決心週遊天下,當一個與魯班齊名的木匠。他背著工具筐,走南闖北,翻了七七四十九架山,過了七七四十九座城,做的木工活人人誇好,沒有一個木匠比得上他的,他更加驕傲起來,工錢也比別人高。這天紀義高來到光武集,在集上喝了幾杯酒,就迷迷糊糊進入夢鄉。他夢見自己進了魯班廟,魯班把他待作上賓,求他傳手藝的人多得不得了,都爭著拜他為師,後來他樂得再也沒睡著。
  • 民間故事:小木匠練屍復仇
    那人開口了:「小傢伙,你醒了?坐在床上不要亂動,我給你買了藥,你怎麼這麼虛,要是再晚點把你抱回來,你就死外面了。」皮三低聲說了句謝謝,就沒了下文,老木匠摸了摸皮三的腦袋,走出了屋子,皮三想要離開,可人家救了自己,就這樣離開很沒有禮貌。
  • 樟樹「五裡亭」你不知道的故事
    、整理、傳播樟樹本土(原清江縣)的優秀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方向的公益性文化宣傳欄目。誠邀大家積極投稿,將更多的關於樟樹美圖、美文傳遞給更多樟樹人;投稿請加微信號:bv0795我出生在「垣下」村,距離樟樹鎮的東門約二裡地的一個小村莊。草溪河從村前蜿蜒曲折的流過,村口有一口風水塘,村裡人稱呼為「月光塘」,可能是形狀彎彎像月亮的樣子。
  • 老木匠做出榫卯結構汽車,全車沒用一點膠水,這才是匠人精神
    最近一位老木匠在網絡上面火了,這位老木匠幹了幾十年的木匠活,精通各種榫卯結構。但是後來隨著機械的使用及人們更加喜歡各種現代化的工具,所以老木匠的精湛的手藝就沒了用武之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別人製造的汽車模型,於是他便也想動手做一個汽車模型。
  • 樟樹的猴仔包面
    然後將一盆骨頭湯倒進鍋裡,又加了幾大瓢水。拉起風箱,重新把爐子的火生旺。那老婆子卻取了一根細蔑籤,只蘸了一點肉泥,往薄如蟬翼的麵皮上一滾,落到櫝盤裡,不到一刻鐘,麵皮和肉泥都恰似一隻只冇開眼的細老鼠崽,透明的皮包著五臟六腑。
  • 上海都是小木匠
    就在此時,小木匠的娘端來一碗酒釀圓子:「好啦,歇歇吧,看你額骨頭上都是汗呢!」為娘的心痛兒子,其實還有點向左鄰右裡炫耀的用意:瞧我家的小赤佬,手藝活還不錯吧!上海人呀,不是一貫的養尊處優嗎?不是吃不起苦的嗎?為什麼在那個時候卻自討苦吃地做起木匠活呢?唉,說起來都是淚啊!哥那會就在弄堂裡做過木匠活的,那麼就聽哥從頭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