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的夜間速遞,亞洲50佳餐廳2018新鮮出爐

2021-02-22 OFFMENU大隱於食


2018亞洲五十佳餐廳今晚在澳門揭曉。這次發布採用全球網絡直播的形式,並且之前的保密工作十分到家。全球頗有影響力的「五十佳餐廳」年度評選,採用與米其林不同的評選機制和評審標準,近幾年躍升為頗具影響力的餐廳指南。始於2013年的亞洲五十佳餐廳評選除了頒獎典禮之外,更有「50Talks」的美食高峰論壇,似乎積聚了米其林指南和馬德裡美食峰會的雙重內容與形式,成為扶持、鼓勵美食創新和趨勢的重要勢力。2018第六屆亞洲五十佳餐廳的頒獎典禮中,「地道風味」(Cuisine Identity)、「可持續」、「就地取材」、「傳承」成為頻頻出現的關鍵詞。

除了排行榜之外,「50talks」圍繞亞洲美食身份的探討更得業內關注。全球化的趨勢導致食材的獲得更為便利,旅行也讓消費者對於各類菜系有更高的接受度;曾經一時,Fusion(融合菜)和Innovation(創新)主導潮流,這反而促使更多的廚師思考自己所在環境的文化象徵,並尋求從美食中體現「地緣」的識別標誌。

臺北的Mume餐廳的三位主廚,堅持90%的食材取自於95個當地的供應商;日本首屈一指的女廚師Hiroe Higuchi則主張現代廚師不僅應回饋當地食材小農,更應肩負弘揚的責任;去年排名全球五十佳酒吧47位的新加坡調酒師Vijay Mudaliar以獨創的雞尾酒,反映新加坡融匯馬來、印度和中國烙印的特徵。

江振誠被授予2018年度終身成就獎,在頒獎典禮時分享了自己關閉新加坡餐廳後對於下一階段的暢想--將廚藝的教育和社會責任更遠地傳播出去。曼谷Paste餐廳的主廚Bongkoch 「Bee」 Satongun摘得亞洲最佳女廚師的桂冠,馬尼拉的Toyo Eatery獲取「Miele最值得關注」獎。Satongun的廚藝哲學正符合亞洲五十佳的評審理念:這位從泰國街邊小吃到皇家風味吸取靈感的女廚師,將尋求、復興消失的泰式傳統風味作為己任,創獻健康創新、口味和諧而且擺盤令人耳目一新的泰國佳餚。

連續四年獲得亞洲五十佳榜首,採用趣味、創新的手法在印度風味和當代先鋒廚藝中找到平衡表達。

去年的第11位躍升至亞軍。

利用日本食材實現摩登法式料理,去年排名14。

現代德國廚藝和亞洲文化的影響交融,2017排名第13。

同時獲得新加坡最佳餐廳,2017排名第9。

主張美食與可持續和諧的主廚出身廚藝世家,結合日本傳統和當代廚藝技術,排名持平。

位於中環置地文華東方酒店的Amber,充分利用香港開放包容和多元的食材優勢。同時獲得中國地區最佳餐廳獎項,2017排名第3。

No.8: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中國上海

提倡的五感用餐概念成就獨一無二的美食體驗,同時獲得最佳體驗藝術獎。排名與去年持平。

No.9:NIHONRYORI RYUGIN

日本東京

懷石料理的當代演繹,2017排名第7。

將泰國宮廷美食演繹出色的澳洲廚師,儼然將泰國香草和香料運用與現代廚藝結合出不一般的體驗,去年排名第5。

令人稍有意外的排名改變是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中國香港),從去年第4位降至13位;而OFFMENU很鍾愛的福和慧從去年48位升至30。

-END-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offmenu@126.com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