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電極在八旬老人體內服務近10年出現感染 多學科團隊攜手微創...

2020-12-21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本是用於救命的心臟起搏器電極,卻因感染變成了可能致命的「兇器」。依託於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努力,才得以用微創的方式將三根在體內服務近10年,粘連已異常嚴重的電極順利拔除。

「救命線」反而成了「致命線」

82歲的陳爺爺10年前因「擴心病、嚴重心衰伴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安裝了三腔起搏器進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先進的醫療技術讓陳爺爺重新恢復了幾乎正常的生活。舊起搏器在用了9年後電池耗竭,陳爺爺於2018年更換了新的起搏器。3個月後,裝起搏器的囊袋出現了感染的情況。依據情況,在完成清創及抗感染治療後,進行了深埋處置。今年1月,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情況再次出現,且表皮已經破潰,裡面的起搏器電極外露。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漢雄介紹說,陳爺爺入院時,感染問題已經波及起搏器囊袋及電極,如果不及時拔除,將不能徹底解決感染源的隱患,「藥物不能解決電極上的細菌殘留問題,而這些細菌可能通過電極線進入血液及心臟,引起包括感染性心內膜炎在內的威脅生命的隱患。」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於人體內的治療設備,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再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而此時,電極在救命的同時,卻反過來又成為了陳爺爺的「生存隱患」。

順利拔除的「高齡電極」

以毫米為單位精細拔除

陳爺爺安置的是一臺三腔起搏器,也就是說有三根電極在其體內,分別「落戶」於右心房、右心室、左室心外膜(左冠狀靜脈)。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將這三根「致命線」安全拔除,成為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老人家已經年過八旬,且身體基礎條件不佳,外科開胸拔除電極的手術方式將會對其形成巨大的打擊。除此之外,位於鎖骨下以及上腔靜脈處的電極可能和周圍組織嚴重粘黏,成為外科手術操作的「禁區」。

介入微創對於陳爺爺的情況來說,是一個更適宜的手術方案。不過,該類手術對於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因為植入體內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三根電極與血管壁、心肌的粘連一定非常嚴重。再加上陳爺爺心房使用的是被動電極,其植入心臟的部分就像是掃帚頭一樣紮根於心肌,被周圍心肌嚴重包裹,無法像主動電極一樣利用反向螺旋拔出。整個電極拔除的過程中,很可能發生血管撕裂、心臟穿孔、心包填塞、大出血等致命問題。正因如此,電極在體內安置時間越久越不容易安全拔除,年限和數量的增加都是在給難度加碼,而同時拔除三根近10歲「高齡」的電極,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臺次都是鮮見。

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心內科團隊聯合心臟大血管外科、超聲等多學科團隊進行了聯合會診。除了術中展開實時監測之外,更是制定了完善的應急方案,以及時應對各種風險的發生。4月16日,劉漢雄主任率心內科童琳醫生、唐超醫生等組就的團隊,為陳爺爺實施「起搏器囊袋清創術及電極拔除術」。由上腔靜脈為入路,利用機械擴張鞘一步步推進,進而將已經發生嚴重粘連的電極逐步安全游離,「一部分血管和心房就像紙一樣的薄,所以在游離的過程中需要特別小心,推進的過程可以說是以毫米在計算。」經過長達7小時的努力,三根與周圍組織全程粘黏的電極被成功拔除。

下一步,陳爺爺還會接受進一步的抗感染治療。而後,需要更換新的起搏器,以維持生命健康。

【科普閱讀】

1.起搏器是「腔」越多越好?

在臨床上,起搏器分為單腔、雙腔、三腔及除顫器4種,不同類型的起搏器類型有不同的適應症。

2.裝了起搏器就不用吃藥?

起搏器不能代替口服藥物,患者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確定是否繼續服藥。

3.起搏器可「一勞永逸」?

心臟起搏器的使用壽命,因種類、模式、起搏工作的比例等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普通的雙腔起搏器電池電量可以維持正常工作8-10年;單腔起搏器可以工作10-12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起搏器的使用壽命也會更長。而起搏器的電極沒有明確的壽命年限,醫生根據檢查電極的等參數決定是否需要重新植入新的起搏電極。

建議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後1-3個月內隨訪1次;此後,每6-12個月隨訪1次;當起搏器電池快耗竭時,需要根據情況增加隨訪次數。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醫大二院成功微創置換心臟瓣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一位耄耋老人實施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由該院心內心外團隊聯合應用微創技術成功完成。據介紹,與傳統心臟瓣膜手術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術中心臟不停跳,無需開胸和體外循環,手術微創,出血極少,併發症少,術後患者恢復快。
  • 3歲孩童患輸尿管結石!在醴微創手術後三天出院!
    近日,南華附二醴陵兆和醫院收治了一名年僅3歲的輸尿管結石患者,並成功為其實施手術,3天後康復出院,這是該院同類手術中年齡最小的病例。年僅3歲的小子怡(化名),左側下腹部反覆疼痛1年有餘,家長沒有太在意。直到近日,小子怡因左腹部疼痛加劇,伴有排尿困難、尿痛等症狀,家長才帶其來到兆和醫院就診。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近年來,哈醫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姜維良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治療大量的B型主動脈夾層的基礎上,不斷對該技術難點進行攻關,單分支和雙分支開通已經成為常規手術,近期該團隊與心外科、體外循環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了介入微創技術開通主動脈弓上三分支血管,治療涉及升主動脈的主動脈夾層,技術水平達到了腔內領域的新高峰。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 76 歲老人心臟多一個瓣葉,伴嚴重冠心病等,多學科新技術解難題
    近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鄭寶石教授團隊聯合 CCU 黃凱教授團隊、導管手術麻醉室、超聲科等多學科團隊,為一名中-重度四葉式(正常三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合併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實施了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冠脈支架植入術
  • 同濟醫院微創心臟手術讓耄耋老人獲新生
    醫生們在賀鵬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賀鵬老人平素身體良好,5月初突發雙下肢水腫,彩超提示雙腎結石、積水,排石處理後,水腫也沒緩解。(同濟醫院供圖)很快,賀鵬被轉診至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微創瓣膜團隊接診後,仔細分析了病情,團隊認為患者年齡大、基礎狀態差,心臟瓣膜病變重,合併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為了保證手術後恢復順利,醫生一邊對其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改善基礎狀態,一邊積極準備隨時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
    ,金鄉縣人民醫院介入科不斷深耕醫療技術,攻堅克難,科室每年完成心臟造影3000餘例,心臟支架治療800餘例,急診PCI200餘例,腦血管造影及治療100餘例,各類外周介入手術1000餘例,以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為廣大病患提供最優質的微創介入診療服務。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實施腦起搏器術為帕金森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人民網哈爾濱6月4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神經外科二病房牽頭、多學科合作為一位患帕金森病十年的66歲患者張女士成功實施了腦起搏器術。在開機程控後,困擾患者十年的肢體震顫和僵直症狀立即消失,已經有五年臥床無法行走的張女士,可以再一次獨立行走,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
  • 全國經皮微創實心椎弓根釘技術研討會在株洲舉行
    近日,隆冬中的株洲迎來了由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承辦的全國經皮微創實心椎弓根釘技術研討會(株洲站)暨株洲市第七屆脊柱微創學習班。來自雲南、四川、福建及省內的醫學同仁們齊聚一堂,共享學術盛會。會議由市中醫傷科醫院副院長賀新寧主持。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黨委書記龍永其致辭,他對前來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了歡迎。
  • 甲狀腺腫物生長10年大如柚子 醫生微創手術巧取3斤重腫塊
    湖南省腫瘤醫院 供圖)華聲在線11月24日訊(通訊員 彭璐 高水超)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邵陽的肖女士今年56歲,10年前體檢發現有甲狀腺腫物,因無不適感,也就沒有理會。
  • 心臟破裂死亡率達八成,港大深圳醫院多學科攜手「鬼門關」搶人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心臟是人體中需要血液量非常大的一個器官,它在給全身供血的同時自身也需要血液供應,心臟上共有3條冠狀動脈,只要其中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堵塞(即心肌梗死),就會迅速導致局部的缺血、壞死。而心臟破裂是心梗引發的一種致命併發症。
  • 李蘭娟院士攜手專家團隊進駐鄭州市三院
    李蘭娟院士攜手專家團隊進駐鄭州市三院 2020-10-11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臟搭橋老人身患兩處癌 哈醫大四院專家腹腔鏡微創手術一次切除
    近日,哈醫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劉昶主任帶領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完全腹腔鏡下胃癌+結腸癌聯合臟器根治性切除術,一次微創手術解決了老伯的兩處癌症病灶,成功解除老人煩惱。76歲的王老伯,10年前因心梗行心臟支架治療、3年前又行開胸冠脈搭橋手術。近期,家人發現老人出現消瘦、嘔血和黑便等症狀,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胃竇部低分化腺癌,經纖維結腸鏡檢查又發現了升結腸腺癌。
  • 阿婆「生命閥門」損壞喘成心衰 醫生不開刀為其微創換瓣
    4個閥門中,主動脈瓣承受的壓力最大,因而,主動脈瓣雖然耐用,但長年承受巨大壓力還是容易壞掉。主動脈狹窄,使得心臟的血液無法順利泵入主動脈供給全身,可造成嚴重後果。張阿婆送至廈心時,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已出現急性左心衰,隨時可能猝死,情況十分危急。  患者拒絕開胸手術 醫生微創換瓣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
  • 上海多學科專家攜手探索音樂療法 優美旋律舒緩醫患身心
    上海多學科專家攜手探索音樂療法 優美旋律舒緩醫患身心 2020-09-07 12:17: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
  • 微創心臟換瓣後,耄耋老人重獲新生
    據了解,賀爹爹是湖北省接受腔鏡二尖瓣微創手術治療年齡最大的患者,醫生僅在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就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賀爹爹是湖北黃石人,82歲,平素身體良好,5月初突發雙下肢水腫,彩超提示雙腎結石、積水,排石處理後,水腫也沒緩解。病情每況愈下,5月11日晚,賀爹爹又突然呼吸困難,胸悶、氣促,而後緊急入院。
  • 94歲老人腎臟內長「鹿角」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挽救患者生命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三病房修有成教授團隊成功為94歲的腎半鹿角結石女性患者,完成微創碎石取石手術,成功解除泌尿系感染與梗阻,避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性反應症候群進一步發展,挽救患者生命。
  • 第七屆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多學科與靶向治療國際論壇開幕
    12月12日,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聯合多家醫院共同承辦的第七屆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多學科與靶向治療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山東大學腫瘤醫院於金明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仁傑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鄒英華教授、同濟大學程英升教授、《介入放射學雜誌》程永德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顏志平教授、中國科學院田捷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茂強教授等國內介入領域及其他相關領域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自身經驗與學科發展趨勢為大會作了專題講座。
  • 大連八旬老人肚子長個「會動」的包?竟是10釐米的動脈瘤
    八旬老人突然腰疼難忍,吃不下飯,一摸肚子竟摸到個大包;入院一查原來是長了一個直徑10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原本只有1.5釐米的腹主動脈擴大了6、7倍,隨時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險!醫生施展高超技術,完成東北首例四條動脈重建術!
  • 棲霞公安三年相助耄耋老人尋根夢 八旬老人從東北寄來感謝信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 3年前,煙臺棲霞市公安局楊礎派出所接訪一位尋親老人。老人名叫王正復,家住遼寧瀋陽,但是祖籍山東省棲霞市王家莊人。為了尋根,老人前來求助公安民警。3年時間,楊礎派出所民警一直在幫助王正復尋根,民警的一路陪伴,讓老人十分感動。
  • 一次微創手術 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近兩年來出現反覆憋氣和活動量下降,多次住院治療,超聲提示多個瓣膜病變,由於老人年齡大、身體弱,以前又做過一次手術,很難耐受再次開胸手術,所以每次住院進行藥物治療,但是效果越來越差。由於兩個瓣膜嚴重毀損,血流前進方向上主動脈瓣膜重度狹窄阻塞,後面的二尖瓣關閉重度不全,導致血流出現重度反流,所以老人的心臟射血功能很難維持,心臟射血狀況差,藥物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不解決兩個瓣膜嚴重病變問題老人很難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