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亞重現》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莎士比亞的現代版,充分說明了那句名言: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初看時只是覺得荒誕,變態,誇張。。。。。。突然峰迴路轉,讓你會心微笑,理解了戲劇的張力無非是要把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推向兩個極端才能彰顯出來。那個兇的要死的女人,其實只是害怕受傷害,那個要馴服她的驕傲男人,原來更加缺乏安全感。
-
《莎士比亞重現》觀莎士比亞重現之麥克白有感
BBC在2005年就曾製作過總共四部的系列電影《莎士比亞重現》,用將古代搬到現代的方式,分別向觀眾講述了四個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故事,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第一部,也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麥克白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形象,他貪婪卻又憂慮、「我想要」卻又「我不敢」,最初猶豫不決、彷徨到最終殺伐果決、暴力冷血,所有展現的都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性格充滿矛盾的麥克白。如果他一開始能讓他的理智戰勝貪慾,能安分的做好自己的幕後主廚工作其實鄧肯給他的待遇也不薄亦或是覺得不公他也完全可以跳槽到其他餐廳。
-
《莎士比亞重現》論詩意哲學人文主義的重構
好吧,我承認我是標題黨的,其實這只是一篇觀後感,哈哈,起了這個囉裡八嗦的題目純粹是為了成為「偽專業人士」。 其實,用「重構」這詞都用到我噁心了。。。。。。BBC的這套《莎士比亞重現》(Shakespeare Retold)拍於2005年,包括四大悲劇裡的《麥克白》,四大喜劇裡的《無事生非》和《仲夏夜之夢》,以及《馴悍記》。
-
如果我是瘋子,你會愛我嗎?
不是直接捅進你的要害,而是找了個你敏感的地方,立著刃一刀一刀的劃拉,要死要活的你卻只能忍著。多難受啊是不是。所以,我們要不還是接著上次的話題說說「異類」好了。這次所謂的異類要比之前提到的更生物學範疇一點,這次我要說的是病理學生理學意義上的異類。他們或許看起來和我們沒什麼不同,或許連看上去都大不相同。
-
《莎士比亞重現》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學校英院大廳中間放著一樽莎士比亞半身像,託柱上面刻著「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以前沒覺得什麼,看完BBC的Retelling突然腦子裡面蹦出來這句話。選的四部劇,三喜一悲,長短比較討巧,能編成迷你劇,劇情也合適,能結合當下重新製作。BBC強大的編劇對這四部在臺詞,情節,人物設定上的各種巧思新意,讓人驚喜連連。
-
《莎士比亞重現》隨感
或許朋友的小計謀可以挖掘出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兩個相愛的人口中,散發著玫瑰香味。如果足夠相愛,就相信自己和伴侶,因為小小的陰雲去傷害所愛的人,不值得。但是現實和劇本的差距就在於,現實中很難找到自己所愛的人,在聖壇前站在你旁邊的那個人未必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吧。
-
《莎士比亞重現》贊。
看得我後背發涼。在迅雷上死乞白賴地down了很久才下下來。但是看我到美豔的JAMES就弄得我一點脾氣都沒有。 片很贊。 不清楚究竟是心疼JAMES還是macbeth。活生生地逼迫一個眼神清澈,大口喝牛奶喜歡詩歌的年輕人為了權力變成嗜血狂魔。有點說不過去的糾結。這就是莎士比亞悲劇現代版本的逼真詮釋嗎?或許吧...
-
莎士比亞著作?NO 我只愛看電影!
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有很多著作每個著作有很多翻拍電影如果你熱愛電影,卻對書本不感冒GO妹要推薦給你幾部莎士比亞電影花樣改編《我恨你的十件事》1999 這部希斯·萊傑主演的青春片正是《馴悍記》的現代校園版演繹。喀麥隆在學校遇到了心儀的女孩比安卡。
-
世界讀書日丨莎士比亞經典臺詞
而這一天也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誕辰和忌日。如果問到英國文學和戲劇,相信絕大部分人會脫口而出莎士比亞這個名字。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放眼全世界也是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
莎士比亞:我愛的,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你 |「為你讀詩」
狠心的,你怎麼能說我不愛你,既然我與你一道把我自己反對?我身上還有什麼可誇耀的優點,以致那麼驕傲竟不屑把你侍奉,既然我的美德都崇拜你的缺陷,對你眼睛一眨一閃都惟命是從?愛喲,恨我吧,我已猜透你心思;你愛的是明眼人,而我是個瞎子。
-
《莎士比亞重現》經典永不老
為了James McAvoy重看老片,劇終時卻感嘆莎士比亞的妙筆與改編者的匠心。經典改編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下流者,不知哪裡塞進幾個正當妙齡無臉易無腦的女演員,哭哭啼啼無事生非造出一番桃色花邊,便美名曰"英雄之人性"與"時代要素".而好的改編,卻能直指原作核心,牢牢抓住亙古不變的人性與衝突.於是,時光流逝,鎧甲變為白袍,麥克白依然是麥克白.
-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與貝多芬的樂章
當時有人問貝多芬這部作品的內容是什麼,貝多芬回答說:「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暴風雨奏鳴曲》的名字由此而來。《暴風雨》寫於1611年,是莎士比亞生前最後一部完整的傑作。被稱為是莎士比亞用詩寫成的遺囑。這部作品歌頌了純真的愛情、友誼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係。故事結局是美好的,過程是波瀾壯闊的。
-
莎士比亞:時代,機遇,天分成就的偉大與永恆
你就拿中國所有搞戲劇的人來說,如果說你沒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你根本就不算是個戲劇人,無數的編劇,導演,演員,都在反覆地在腦海裡記著莎士比亞戲劇裡的經典片段。那麼包括莎士比亞後來的一些同行,一些劇作家,一些文學家對莎士比亞是十分推崇的。而且莎士比亞所處的那個高度,是一般作家難以達到的。
-
這一套莎士比亞,你不可不收
像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你一定不會陌生。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全球各種主要語言,劇本在全球累計演出次數迄今無人能及。沒有人會質疑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他的忌日(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
七夕讀情詩,莎士比亞:到那時,我才敢誇說我愛你多深
在此,何不嘗試一下莎士比亞的《莎士比亞十四行情詩》,比如這二十六首,外加我的一篇文學再造。原詩我愛的主呵,你的高尚的道德使我這臣屬的忠誠與你緊系,我向你派遣這位手書的使者,來證實我忠誠,不是來炫耀才力。
-
《奧賽羅》:當莎士比亞遇見威爾第
在歌劇史上,從經典文學汲取靈感並不罕見,誕生於450年前的文豪威廉•莎士比亞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靈感寶庫。當兩位藝術巨匠超越兩個多世紀的"隔空對話",碰撞出了文學名著改編歌劇的精彩典範——《奧賽羅》。這也是威爾第曾在《阿依達》後沉寂16年厚積薄發的輝煌之作。為了重現莎翁原著的戲劇效果,威爾第進行了空前的嘗試與革新,生動完整地刻畫出了"悲劇英雄"——摩爾人將軍奧賽羅、邪惡陰險的旗官亞戈,以及善良無辜的苔絲黛蒙娜。
-
你們說我是瘋子,我看你們才是瘋子——從一個「瘋子」的視角看世界
所謂瘋子,只不過是普通人給一些具備超越人類本能,又或是做出不同尋常規律的人的一種界定。但是這種界定僅僅是主觀的,因為任何人都無法走進瘋子的世界,也無法探究他們的思想。你甚至無法用現在已知的理論去辯駁他那看似荒誕卻又邏輯嚴密的推理,這也是很多人去治療別人的精神疾病結果自己卻被帶上歪路的原因。所以就會有很多人把他們單獨的隔離開來,否定他們的觀點,他們的世界,他們的一切,將他們稱呼為——瘋子。這是從你們「正常人」的角度對我們「瘋子」所作出的定義,同樣的,在我們看來,這定義同樣適用於你們。
-
我好像發現了莎士比亞一個不得了的秘密
除非……莎士比亞是想表達,男一號和男二號之間某種特殊的愛?一語驚醒夢中人。帶著某種好奇,我趕緊去查看莎士比亞的其他作品。結果令人驚訝!《第十二夜》中,船長和男二的對話:「我本來不願意麻煩你,可是你既然這樣歡喜自己勞碌,那麼我也不再向你多話了。」 「我拋不下你。我的願望比磨過的刀還要銳利地驅迫著我。
-
我和莎士比亞一起,改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你也行!|Chin@美物
「我這個朱麗葉考上了大學,還當了健身教練!」「那沒我這個厲害,她離家出走闖碼頭,混成了一代海盜頭子。」不要懷疑你的眼睛(小編也沒有精分),以上劇情是真實存在的!更神奇的是,這些劇情不是莎士比亞創作的,而是你自己!對!
-
《揭秘莎士比亞》:解讀《馴悍記》,竟然是一個true love的故事?
為什麼小編選擇講《馴悍記》《馴悍記》可能真的很多人不熟悉了,但BBC卻把這部戲劇安排在整個紀錄片的第一集。並且由老戲骨摩根·弗裡曼解說。這樣做當然不是沒道理的,相反在業內被認為是造詣很高的一部,很多明星都認為這是他們最愛的一部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