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不劇透、不打分、請放心閱讀。
前言:上周五突然決定來臺看《敦刻爾克》,一方面是對影片本身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有對「保護月」不滿,惹不起還躲不起?而我之所以選擇臺灣而非香港,是因為臺灣有全畫幅1.43:1的「雷射IMAX影廳」而香港沒有(本文後段會詳述版本差異和選擇建議)。三年前第一次去臺灣,就在同一個影廳看的IMAX-70毫米膠片版《星際穿越》, 三年間這家影院完成了雷射化改造,這次在此看了IMAX-4K雷射版《敦刻爾克》。事實證明,「全畫幅」非常重要。我想像不到如果看的還是普通版或直接在電腦上看,《敦刻爾克》的觀感體驗會到什麼程度。雷射IMAX前面還有個小貼片,放的是同樣使用膠片拍攝、展現1.43:1獨家全畫幅的《正義聯盟》預告片。觀看《黑暗騎士》三部曲導演的新作,前面貼片「大本」版的老爺,也是一種非常奇幻的觀影前奏。《敦刻爾克》個人觀感:前面好過後面。就像標題所述,前半部是藝術電影。開場最好,雷射IMAX版的開場是傳說中的1:1正方形畫幅,非常震撼,因為人眼構造的緣故,所以方形畫幅其實會形成「豎長條畫幅」的錯覺。尤其展現士兵中景鏡頭時,這種觀影體驗是之前完全沒有的。這裡建議大家觀影時一定牢記開場諾蘭給出的三個「時間比例尺」信息。時間線切換時,你可以試著重複每個時段單位,對理解劇情和表達會有所幫助。《敦刻爾克》前半段給我感覺是,諾蘭這次終於不伺候一(LA)般(JI)觀眾了。《星際穿越》走兩步停一步的解釋蟲洞原理、黑洞構造;《盜夢空間》前半部直接就是給觀眾科普「盜夢規則」;《記憶碎片》為了讓觀眾不混淆劇情,以「黑白」和「彩色」進行時間線區隔。我從不認為諾蘭《追隨》後的電影有哪部算作者電影或藝術電影,正因為他「服務觀眾」的意識一直很強。但《敦刻爾克》裡,這種意識基本不見了,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記住開場的「時段單位」,因為這是他此次給觀眾的唯一提示。與此同時,諾蘭所有的前作無論主題是否艱深,卻總會加入那些「撩撥大眾」的奇觀——《星際穿越》的黑洞奇觀、《盜夢空間》的摺疊巴黎、《魔術爭鋒》的N個狼叔,更不用說「人物即奇觀」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早期的《記憶碎片》無奇觀,但它戳的是「燒腦片」這個點。這一次《敦刻爾克》幾乎0奇觀。
舉個例子,你覺得本文封面圖那張軍艦沉沒的海報震撼吧?然而它並沒在正片中出現。你覺得下圖這張傳播最廣的劇照算奇觀類構圖吧?對不起,它也沒出現。這篇文章承諾不劇透,但總該告訴你有哪些「劇」壓根就是沒有的。《拯救大兵瑞恩》或《鋼鋸嶺》式的血腥場面也是沒有的。別忘了,《敦刻爾克》可是一部PG-13級電影。所以,帶著《鋼鋸嶺》的期待看《敦刻爾克》,就像帶著看《奪寶奇兵》的期待去看《迷失Z城》了。如果非要舉一個可供參考的老片……你們還記得《星際穿越》時被諾蘭反覆提及的《太空先鋒》嗎?《敦刻爾克》可能比《星際穿越》還要接近《太空先鋒》的風格。
其實我對以上這些諾蘭的「破立之舉」都喜聞樂見,但《敦刻爾克》後半部直接變身《撤軍大業》讓我有些吃驚。當然有個事實被很多人忽視——諾蘭本來就是一個英國人。在「脫歐」的大環境下,諾蘭或許首先也是一個英國導演了吧。
關於本片的問題和爭議,本文就按下不表了。在不劇透的前提下批評電影,這道行我還不行呢,把所有話留給9月的第一期節目說。最後是《敦刻爾克》版本介紹和推薦。問:這次《敦刻爾克》在全球都發行了哪些版本?
答:《敦刻爾克》一種6種主流版本,其中膠片版和數字版各3種,一共會產生4種不同的特殊畫幅。以畫面信息量從大到小、畫幅從寬到窄排列,依次為:IMAX-70毫米膠片版(1.43:1)=IMAX-4K雷射數字版(1.43:1)>IMAX-2K數字版(1.9:1)>70毫米普通膠片版(2.2:1)>35毫米普通膠片版(2.4:1)=普通數字版(2.4:1)。特別強調,和諾蘭所有前作一樣,以上所有版本都是2D格式。更直觀的畫幅區別可看下圖。問:這些版本裡哪個最好?如看不到膠片版,哪個版本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答:最好的是「IMAX-70毫米膠片版」。如果看不到,推薦看「IMAX-4K雷射數字版」,後者是在畫幅完整性和解析度方面是最接近前者的版本。「70毫米普通膠片版」和「數字IMAX」都可以作為第三選擇。從畫幅完整性上來說,數字IMAX的1.9:1畫面略大於「70毫米普通膠片」。但我必須強調,本片就是用65毫米膠片原生拍攝的,諾蘭對於「膠片感」的把控和刻意呈現也是眾人皆知,再加上如今膠片影院的稀缺,如果你家附近正好有「70毫米普通膠片版」放映,請忽略爛大街的數字IMAX,去體驗一把70毫米——絕對是看一次少一次的選擇了。
問:你說的這些膠片版在哪些國家可以看到?
答:首先明確,中國所有地區(包括港澳臺)均無任何膠片版本的觀看渠道,一些省市的科技館雖然還保留著IMAX的膠片放映設備(中影博和中國科技館甚至設備都下架了),但這些機構已經再也無法獲得任何好萊塢大片的IMAX-70毫米膠片拷貝了。最後一部在內地放映了IMAX-70毫米膠片版的時映好萊塢電影是2013年初內地上映的《007:天幕危機》。
澳大利亞方面,IMAX-70毫米膠片版現在在雪梨和墨爾本這兩大城市也看不到了,不過兩城市都能找到放映70毫米普通膠片版的地方,就是當年昆汀路演70毫米普通版《八惡人》的影院。
最好的IMAX-70毫米膠片版目前只查到有諾蘭的老家英國以及北美地區可以看到。關於北美所有70毫米膠片版的展映影院列表請看本文末尾的長圖。但我也要提示一句,在長圖所列影院中,只有影院名稱帶「IMAX」字樣的影院才支持放映IMAX-70毫米膠片版,剩下的影院放映的僅為普通70毫米膠片版。請北美觀眾一定要看清!
問:那我香港可以看到IMAX-70毫米膠片版或IMAX-4K雷射數字版嗎?
答:看不到。香港僅有支持IMAX-2K數字版設備的影院。在港澳臺地區範圍內,僅有臺灣地區的臺北市「美麗華影城大直店」放映IMAX-4K雷射數字版,臺灣當地稱其為「IMAX-鐳射2D版」,全價票為440新臺幣(約100元人民幣)。此外,韓國首爾CGV影城(往十裡店)也能看到「IMAX-4K雷射數字版」。問:內地會發行哪些版本?
答:據目前消息,內地僅會引進3種數字版,即IMAX-4K雷射數字版、IMAX-2K數字版和普通數字版。其中相對最好的「IMAX-4K雷射數字版」目前在中國內地僅有兩家影院支持放映,分別為黑龍江省的「哈爾濱泰萊時代影城」和廣東省的「東莞萬達影城華南MALL店」。其餘所有標有IMAX的影城均只能支持IMAX-2K數字版放映。另外再次強調,所有不寫「IMAX」這四個字母的各類魚龍混雜的內地野生「巨幕品牌」,對於這部使用原生IMAX器材拍攝的電影來說均無任何畫幅優勢,其放映版本100%只會是畫面信息量最小的「普通數字版」,甚至還可能進一步裁屏,自不必一一詢問。
問:內地版會刪減嗎?
答:內地已於昨日舉行了本片的媒體看片會,目前沒傳出任何刪減的消息,本片也是諾蘭除《追隨》外時長最短的一部電影。而從諾蘭的前作的「內地刪減史」判斷來看,除《蝙蝠俠前傳1:俠影之謎》刪去了「涉藏情節」外,從《盜夢空間》、《黑暗騎士崛起》(所謂刪「坦克碾人」段落是一時之謠言,藍光也無此內容)再到《星際穿越》均是一刀未剪,而《敦刻爾克》與此三部一樣都是PG-13級。當然,一切還以發行通知信息為準。
「反派影評」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黨同伐異,猛於炮火。本節目所有影評均會在此公眾號首發,並會選擇性在蘋果播客(Podcast)、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上更新,請各位持續關注。
下圖為「蘋果」用戶打賞二維碼:長按該圖片直到出現選項「識別圖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