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飛機,天氣就一直很好。走在異國,雖然網上轟轟烈烈到處流傳著「不轉不是中國人」的輻射傳聞,但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雖龍潭虎穴火海刀山,恐怕也阻擋不了口腹之慾的嚮往。
坐名鐵線從機場到名古屋,下一步是要去下呂泡溫泉。但在名古屋等車的時間,卻完全足夠我們去吃一頓鰻魚飯。
據說唯有名古屋的鰻魚飯,是別出蹊徑的四吃,三種吃法先品嘗過之後,再選擇最喜歡的口味吃飽。
在日本……哦不,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所謂的名店,而且一個城市裡都會有很多,其中又名符其實的,當然也有浪得虛名的。該如何選擇?我覺得唯一的方法就是親自去嘗試了。
地圖上顯示並不遙遠,以我們的腳力,走著去就好。
路口有兩個推送信仰的女子在賣力的吆喝,信仰能夠給人力量和勇氣,這我信。希望能夠用相機留下她們的努力,又怕有冒犯,就拿了基本中文的小冊子,然後舉起相機:「May I?」
反正朋友龍大信教,小冊子送他即可,雖然不是同一教派,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了解其他教派的思想,怎麼知道自己教派的思想就一定對?這和做菜,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兼容並蓄,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味道。
中間走過一個神社,正巧有新人在舉行日式婚禮,丫頭見這個就起勁,就往裡兜了一圈,看看新人的打扮,神女和主持的姿態,異域風情,不同的文化,對我們而言總是有趣。這也是因為我們本就喜歡新奇事物吧,所以吃也很少有不適應的狀況,更方便在全世界遊走。
到地方,尚未開始營業,就已經排了很長隊伍取號。接客的歐多桑問我們安排在十一點半行不行,看看表,需要等待一個小時,這自然是沒問題的,正好周邊再逛逛。
這家蓬萊軒,是專一做鰻魚料理,不涉及其他,在坊間口碑很是不錯。一起排隊的,也都是本地口音。差不多時候,回到店門口,又稍微等了片刻,這時間裡不斷有人驅車前來問能否用餐,又訕訕的離開。
進門是一個小小的庭院,有假山石,松樹,流水。在日本的庭院之風很是流行,去的很多飯店,或者路邊看見的民宅,總有那麼一個小院落,哪怕只是方寸之間,也要勾勒出一點意境來。
用餐是和式的環境,一個房間裡鋪著榻榻米,四個角落放四張桌子,跪著用餐的事,於我們實在是一件痛苦的經歷,不過看到旁邊桌上滿口「瓦達西瓦」的人也坐的七歪八扭,也就放心的。
當然,也有一桌兩個人從始至終正襟危坐,我們除了咂舌之外,實在是說不出啥來了。
翻菜單,除了鰻魚飯必點之外,當然再來點鰻魚肝之類的。只能看懂一半字,這一半字的意思還未必跟我們認知的一樣,自然心底裡有些怯。
炸雞總是能得到孩子的歡心,要上一份。
不多久,菜上來。不認字也有好處,不會預先知道這菜是怎麼做的怎麼個口味,口口有驚喜。透著酒香的醃製鰻魚肝上邊撒著金箔,明顯能給味蕾帶來新鮮的激動,反而是紅燒的鰻魚肝,缺了點興奮。
論紅燒,誰能比過我呢?
可偏偏是醃製的鰻魚肝,吃到一片塑料。
趕緊招女將來看,女將拿去廚房給老闆看,老闆激動的衝過來,告訴我們是塑料儲物盒上掉落的,然後說給我們重新好好的上一份這菜,「OK?」
哪那麼簡單就放你走啊,我們耽誤的時間怎麼辦?萬一不留神就那麼吞下去了怎麼辦?巧不巧讓孩子吃了會怎麼辦!只想用重上一份來忽悠過去?你不給我全部免單我會饒過你?
要在國內就這麼折騰了,可惜千言萬語,一個字不會說,只能「OK!」
終於等到重頭戲,鰻魚飯,滿滿一盒子,六大塊照燒鰻魚,香,軟,糯,綿,鹹甜,很典型的上品口感,與軟硬適度的米飯香氣搭配的天衣無縫,只是會掩蓋掉米飯的甜,不過顧不得了,因為吃起來就兩個字:「滿足!」
哎等等,不是說一魚四吃的嗎喂!
丫頭也不懂,想問又說不清,我說我再看看菜單,一看我們點的可不就是大份照燒鰻魚飯嗎?一魚四吃的menu作為重頭戲,倒是放在第一頁上,不過他是從左往右翻,我們習慣從右往左翻,還沒翻到頭呢就忙著下單了。
我說怎麼第一頁都是飲料和酒呢!
這就是重上的一份,看看區別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