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的狗》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入門書,它探索了幾個世紀的藝術作品,展示了人類最初和最古老的朋友。
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 從過去流行的「狗狗的動物標本製作」,到如今的「社交媒體上的狗狗」,人們卯足了勁探討與狗狗的關係。 無論是使用文字還是圖片,幾乎每一種文化都有狗的形象。
這本書不僅是寫給愛狗人士和狗主人的,也是一部學術和研究著作,對藝術史家和社會學家來說也非常重要。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了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再到21世紀的藝術之旅。 它分享了各個時代在藝術中描繪狗的各種方式,以及這些描繪如何反映人類文化和社會的演變。
其中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精美作品,也有許多狡猾的爆料。
在書中,你會發現很多藝術家養狗,狗是藝術家自身或欲望的頻繁反映。
例如,畢卡索可能一遍遍地畫了他的許多狗,但往往像他的情婦一樣,一時興起就拋棄了它們。
其中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愛德華·蒙克的「狗頭」。
蒙克是個很孤獨的人。 他養了許多狗,以排遣孤獨,尋求安慰。
他最喜歡的聖伯納德犬之一名叫巴姆斯,曾經陪他去看電影。
他的畫不是普通的肖像畫,也是經典版的《吶喊》。 雖然這幅「狗頭」是1942年製作的,但與他1916年在卑爾根製作的自畫像相比,還是很有意思的。 它的外形很像,可能幾乎是一幅畫。
日本藝術家宇多川博二的木刻也很吸引人。 這幅畫的主題是一位法國婦女,她的孩子和寵物狗。
這幅畫表現了日本人對歐洲生活的看法。 其中,藝術家並沒有展示真實的拉布拉多,而是畫出了閃爍的綠色眼睛,閃爍的牙齒和鮮紅的舌頭。 無疑,這是一隻來自日本神話領域的超級獵犬。
阿爾弗雷德·雅各布·米勒的《蛇印第安人和他的狗》(約1858-1860年)不僅展示了人與狗之間親密的,完全自然的關係,也提醒人們與自然的更廣泛的關係。 沒有狗,人類可能會遭受什麼樣的損失。
雅各布·巴薩諾的《兩隻拴在樹樁上的獵犬》(約1548-1550)是西方藝術中第一幅繪畫的動物肖像畫。
人們第一次意識到狗是如此奇妙,甚至可以想像伸手去感受如絲般柔軟耳朵的溫暖。
人類歷史上如此多的文物中出現狗的身影,意味著狗從一開始就與人類相伴。
沒有狗,生活會更艱難。 想像一下,當一次成功的狩獵意味著生與死的區別時,沒有狗是不可能追蹤和減少獵物的狩獵的。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環境中,我們忘記了很多種狗。 許多狗都很大,重達150磅或更多,因此它們可以拉重物回營地。
隨著人類文化變得越來越農業化,狗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放羊放牛,保護羊不受狼的侵害。
狗可以做警衛和保姆,甚至它們的皮毛也可以用來織布。
我們的生命以難以想像的方式與狗狗的生命綁在一起,就像我們生活在一個現代化的,日益科技化的社會中一樣。
在今天的城市裡,我們可能已經失去了對狗的身體依賴,但幾千年來共生發展起來的情感紐帶至今依然存在,甚至可能還有基因傾向。 與狗建立聯繫是關乎自身生存的問題。
因此,這也難怪這種多才多藝,聰明伶俐的生物形象在各種媒體上得到了反映。 在社交媒體上,狗狗可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這是邁森帕格,18世紀的陶瓷作品。 乍一看,這位女士似乎擁有她想要的一切:一個僕人,一隻蟲子和一個仰慕者。 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位先生雖然親吻了女士的手,但眼睛卻盯著小蟲,小蟲也在盯著他。
這是愛德華·馬奈大約1875年在日本畫的一幅帆布畫。 當時日本的一切都是時尚潮流。
所有這些精彩的作品都在講述著人與狗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