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夏天熱播的《三十而已》,三個女主分別經歷了家庭和事業的洗禮,最後獲得成長。如果還有印象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其中有一個片段,就是鍾曉芹懷孕卻撞上事業抉擇。鍾曉芹的主管有意提拔讓她升職,但是鍾曉芹因為懷孕拒絕了這個機遇,並且打算辭職。雖然後來因為流產辭職一事不了了之,但晉升的機會已經與她擦肩而過。
相比較男性而言,女性在職場上的限制比較多,似乎總要吃虧些。因為除了工作,她們的人生還有很多大事,比如懷孕、相夫教子。因此,職場女性一旦懷孕,就是一個人生抉擇。
職場OL懷孕,似乎就是兩個極端,要麼辭職,要麼堅持到底,這是縱觀目前企業辦公室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呢?兩個例子就能說明白。
1、私企員工A君,懷孕三個月辭職回家養胎
有個朋友A君,在一家廣告策劃公司上班,年前結婚了,最近被查出身孕。思索再三,家人就讓她辭職回家養胎待產了。為什麼?A君所在的公司是家剛開三四年的私人公司,公司雖然還行,但是五險一金尚不健全。A君家人對她不錯,也很寶貝第一胎,家裡收入尚可,就讓她回家專心養身子了。
其實這很好解釋,總的來說一般逢懷孕就辭職的員工,無非就是兩種情況:
一是家裡不缺錢,重視孕婦和孩子。不想孕婦還分心工作,就怕孕婦磕著碰著累著,增加壓力和身體疲勞,所以只想要她們回家安心待產。他們把孩子看得比工作重要,覺得工作辭了可以再找,但是胎兒要是出點什麼事就後悔莫及了。
二是公司制度不完善,不足以吸引孕婦為之堅守崗位。很多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和待遇並不像國企那樣完善,現實是還有很多的公司並沒有為員工購買五險一金,更別提女員工懷孕還能夠享受對應的生育福利了。
沒有福利,工作照常,殘酷的職場競爭讓哪怕是孕婦也無法悠閒的上班,他們依舊需要跟同事競爭,跟新員工競爭,認真努力工作。孕婦本身情緒不穩,工作的壓力會影響胎兒發育,所以還不如辭職回家。
2、銀行經理C君,臨產前仍在崗位工作
我認識的一位銀行經理C君,在二胎政策開放後也懷上了,但是她一直堅持到預產期一周才停止上班。不止是她,我周邊但凡在制度完善的企業、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上班的朋友,她們懷孕後基本都是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
換句話說,懷孕還一直上班的女員工,一是公司福利待遇完善,員工能夠享受應有的權利。這些企業會為員工繳納社保,讓員工享受政策福利。其中的生育險讓女職工享受最少98天的帶薪產假,男職員有陪產假,且根據生產情況等增加產假時間。這位銀行經理C君就休了6個月產假。
第二就是制度完善的公司,管理相對人性化。員工懷孕,雖然依然需要工作,但工作量會相對應減少。尤其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員工,公司會調整工作安排,懷孕員工不會加班也不會有過重的工作。即便是休了長時間的產假,回公司後依舊可以回到崗位工作。而私企則不會虛位以待。
以上兩種情況、四點原因主要都是從企業方面等客觀的角度去分析的。還有一種就是純粹的身體原因、生理狀況,不支持她在繼續找職場工作,這種就是屬於有心無力的情況,想賺錢但身體不允許。
總的來說,女職工懷孕辭職或堅守崗位的兩種情況,除了自身因素,大部分是由公司的客觀條件決定的。當然,不排除愛崗敬業的女強人,女職員,把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認為不能因為自己懷孕而影響公司運作。這樣的高覺悟需要有很強的價值觀,大部分的女職員無非是以上原因。不信你認真想想周邊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