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這篇文章,,這是小編的榮幸,這裡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希望你們會喜歡,別忘了點擊 上方藍色字體「秀瀆」關注轉發呦
漢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跟英文、印地文都不同,中國人所發明。目前來看它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現存的漢字最早的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從甲骨文後又出現了金文、大篆、小篆等等文字。在地球的範圍內,它是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可以說,它甚至比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文化都要古老。
但在19世紀末到20時間五十年代之間,中國的貧弱,加上西方的侵略,使得一部分人開始反思落後的原因。他們開始提出,之所以落後,是因為舊的文化在作祟,而舊文化頑固是因為漢字。認為要想拯救中國,就必須掃除舊文化,必須廢除漢字。於是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狂潮就此誕生,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改漢字為拉丁字母。參與者皆是當時聲名赫赫的文化分子,譚嗣同、魯迅、蔡元培、劉半農、錢玄同等等。
他們的想法是讓文字更好的被人民群眾所利用,這是他們的目的,並沒有壞心。出於這些學者的影響,改革文字也隨之成為重視的一點,戰爭期間因動蕩停過一段時間。解放後,開始考慮一步一步來,簡化漢字便就此出現。1964年,改字2274個,開始向全國推廣。接著便是漢語拼音方案,為漢字拼音化做著準備。
二簡字的全稱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的簡化字,這個方案是從第一個通過後實行的。1966年中斷過,1977年12月20日公布,人民日報是最先使用二簡字的。到了1978年便開始在教科書上使用,它主要選擇的範圍是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在簡化漢字形體的同時精簡漢字的數量,淘汰一部分容易讀錯或者是寫錯的字。有不少漢字的偏旁和筆畫結構都成了常用字,並且將一部分漢字的偏旁去掉,這樣有利於識字和機械處理漢字。
不過教科書僅僅是實行了一個月,便停止了,半年後人民日報及全國所有報刊全面停止二簡字。在反覆的討論研究下,二簡字徹底被廢除,並提出,今後對漢字的改革必須謹慎。為什麼取消?有人曾經指出,二簡字看起來跟曾經的漢字一點也不相似,眾所周知,日文一直都保留了部分的漢字。而二簡字在形體上跟保留的日文極其相似,就像是好好的漢字要不就少了胳膊,要不就沒了腿。
漢字本身是經過改變再改變的,千年來已經形成藝術美感,缺胳膊斷腿不僅沒有了美感,更是丟失了精髓。再有,二簡字是為漢字拼音化做準備,可在這幾十年的探索中。人們發現拼音文字壓根不適合中國,在漢語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詞,比如說攻擊和公雞,再比如說力、例、利、立、歷、麗等等。假設拼音化,那就全是lì,除了說的人,恐怕沒幾個人搞得清他要表達的是哪個lì。
所以拉丁字母最多只能當漢字的輔助音標,不能完全代替漢字的書寫,也因此,二簡字包括所有的拉丁化改革均被放棄。有意思的是,二簡字還是對人們產生了影響,比如說部分二簡字成了規範字或者有著極高的社會認同度。桔子就是之一,還有將餐簡化為「歺」成了填寫健康證的慣例。姓氏方面也有影響,本來肖和蕭是兩個獨立的姓氏,但它們在二簡字中被混為一談,蕭姓簡化成肖姓,導致肖姓人口大增。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