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並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很多人提起粵菜,總覺得太多寡淡,甚至覺得粵菜中的經典之作無非就是早茶、點心。其實,這只是大家對於粵菜的片面認識。粵菜主要分為三大流派,分別為廣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廣州菜又稱廣府菜,追求色香味俱全,眾人心目中的粵菜代表。潮州菜,亦可以理解為潮汕菜,以烹飪海鮮見長,匯閩、粵兩家之長,特別重視配醬調味。客家菜如同客家話一樣古老,在粵菜的三大流派中,可謂是最原始的廣東土菜,注重火功,以燉、烤、煲、釀見長,尤以煎釀菜聞名。當代由於港澳精緻粵菜大行其道,港式粵菜逐漸成為另一獨立分支。(香港新派粵菜「潤」推介請戳這裡)
香港米其林1星 「潤」
之前介紹過不少粵菜名店,基本為港式、廣府為主,由於本人同老友們拜訪港澳粵菜館居多所致,其次居住城市的潮州菜、客家菜館水準參差不齊,亦是甚少品嘗,更不懂得識別個中風流。而近幾年隨著高級潮州菜館「菁禧薈」風靡魔都,一時興起潮州菜風潮。始作俑者「菁禧薈」自不必說,譬如新天地白領食堂「金玉滿堂」、大華地區名店「潮品漁檔」、知名連鎖「潮堂」等諸多後輩,均有口皆碑。而其中最深得吾心的是一家叫「潮薈」的小館。
「潮薈」鋪面
潮州菜在某種意義上,文化體系、飲食習慣並不相近於廣府,同比鄰的閩南文化圈倒是更為一致。「潮薈」2018年開業,廚房團隊皆為潮州師傅,聽老友們經常提起,生意似乎不錯,但堅守本源,拒絕連鎖擴張。本人對連鎖一直不喜,認為中餐認廚,擴張後自然再無法保證品質如一,也甚少光顧這些連鎖人氣店,故對這家思想頑固的潮州菜館倒是來了興致。
菜單
天下潮菜,滷水為先,所有的肉類,沒有潮州菜不能滷的,其中又以鵝為潮州宴席的主角之一。廣府人用燒,而潮州佬則用滷去對待鵝肉。所有的潮州宴席,前菜一定少不了滷水鵝,除鵝本身之外,滷水亦是潮式滷鵝的命脈。滷水以花椒、八角、桂皮、生抽、老抽等調配而成,每間店家的配方都略有不同,部分店家用的更是陳年老滷,食材的精華在不斷的烹調過程中已盡入滷水之間,那份獨特的「個性」不是短時間能調配出來。一窩幾十年歷史,味道濃厚,充滿著生命力的滷水,有點石成金之力量。
滷水拼盤
要做一隻正統的滷水鵝,一定要選澄海的獅頭鵝。如意在品嘗鵝肉,以100日左右的嫩鵝最佳,浸完滷水後,有食髓知味的餘韻。若是識得欣賞鵝頭,那則需用養了2-3年的老鵝。老鵝頭價格極貴,即使是斬料小店都要價數百元,這種老鵝一般起碼要養殖2年以上的,由於鵝肉養殖時間越長,肉質較老,故對於老鵝來說,除了鵝頭以外,其他部位往往無人問津。
滷水鵝頭
一隻鵝被陳年滷水煉得琥珀晶瑩,快刀落下,利落去骨,分成薄片,放入盤中,再澆上一勺微熱滷汁,色香味俱全。這店用上的滷水,亦算有自家風味,上桌後,飄來的滷水芳香沒有霸道的藥材味,不同的香料味道在含蓄地發揮,當中還夾雜著鵝香。滷鵝顏色恰當,有淡淡光澤,賣相可人。一隻鵝,從頭滷到尾,鵝頭、鵝頸、鵝肉、鵝胗、鵝肝、鵝腸、鵝掌、鵝翼。先嘗鵝片,浸熟而非用大火滾熟,肉質嫩滑,刀工亦是一流,薄厚適中,吃到肉香的同時也不會口感過韌。再試鵝胗、鵝腸,胗爽脆,腸鮮嫩,些許內裡的油脂另添風味。掌翼貪其連皮香口,近骨肉最是入味。
滷水鵝片
這裡的滷水出色,但要享盡歡愉,我的選擇不是充滿肉香的鵝片,又或是眾人皆傾心的鵝肝,而是鵝頭及鵝頸。鵝頸件件直切,雖然骨多肉少,但肉質緊實再加上滷水醇香,近骨位的極致鵝香同滷水的淡淡甜香,這就是鵝頸肉的宜人之味。鵝頭就只吃鵝腦及鵝髻,更豐腴甘香,鵝頭帶來的食感豐富,有軟有硬,有肥有瘦,有幹有溼,尤以那份膠質黏嘴的細微食感令人印象深刻。滷大腸,略微咀嚼類似肉筋的口感,靈魂同樣在於那醇和不涸喉的滷水汁。師傅把大腸滷至軟身再切段上碟,軟糯黏嘴,些許甜度的滷香馥鬱醇厚。
滷水大腸
亦腥亦鮮,是很多海鮮的特質,如何剔除腥味、保留鮮味,各地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生醃,是潮州一帶給出的答案。其實在沿海地區都能看到生醃菜式的影子,不過所用的醃汁各有不同。譬如上海人就愛以酒糟或是黃酒來生醃,像醉蝦,以酒香出眾為特色。到了寧波一帶,醃料則變成鹽水、白酒和醋,代表菜式是嗆蟹,走的是大鹹大鮮路線。朝鮮半島的人民同樣鍾愛生醃,以鹽巴、醬油、檸檬、桔梗等調料醃製螃蟹,取名醬油蟹,與飯同賞,更有偷飯賊之名。回到潮州,生醃海鮮,素來被美食圈人士冠以毒藥之稱,意思是越吃越上癮,只要吃過生醃,所有熟制的菜式都會變得索然無味,可見其鮮味之霸道。生醃所用的醬汁以豉油為底,加以香料,追求的是鮮中帶鹹,又帶微辣的複雜口感。
生醃膏蟹
這裡的生醃膏蟹,未嘗已令人垂涎三尺。豐滿的蟹黃附著在每一塊蟹肉之上,醃汁香氣四溢。嘗一口蟹肉,蟹肉在鹹味醃汁的襯託下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鮮甜,絲絲的涼意,帶給味蕾的是輕盈,在這濃烈醬汁與豐腴蟹黃的夾擊下,竟然也絲毫不會讓你感到膩口。用嘴抿盡最後一點蟹黃,這霸道的鮮味,成了我當夜最不願割捨的一味美味。
生醃膏蟹
生醃瀨尿蝦亦是不遑多讓,肉爽而鮮美,若是結膏更是甘甜無比。全世界敢生吃瀨尿蝦的民族真的少之又少,連刺身大國日本也要將瀨尿蝦弄熟才做壽司,唯獨是潮州人就夠膽生吃,加入辣椒、生蒜及醬油等同醃,人間至味。
美極瀨尿蝦
人們對生食的熱愛,有時甚至還冒著生命危險,就像日本人迷戀河豚一樣,不僅是對那種極致鮮美的追求,更是對純粹主義的堅持。生醃的技法同樣有著類似的弊端,對食材要求極高,新鮮是永遠的主題。潮州生醃技法於海鮮鮮甜的執著追逐,值得我們報以最高的敬意。
生醃松花蛋
廣東省內的魚生以順德和潮州兩地最為出名。一般用的是淡水魚,魚生講究新鮮,活殺放血後立即片肉,活殺的魚因為肌肉緊繃,所以能明顯地感覺到魚肉的彈性。配菜更是豐富,芹菜段,南姜粒,薑絲,菜頭絲,鮮辣椒片,菜脯粒,金不換,蒜片,榨菜,炸花生,儀式感仿佛如食用雲南過橋米線一般。順德魚生配油碟蘸食,而潮州魚生則搭配南薑末及沙茶食用。南姜的草香與辣味,除了能闢腥之餘,更襯一份複合風味。這裡的魚生做法保留紅肉,用蝴蝶花刀切成兩片相連攤開,魚肉口感軟中帶韌,嚼之有裂帛之爽口,與各種配菜及醬料一同食用,豐盈飽滿。懷舊撈鵝腸
潮汕人的魚飯不是飯,也沒有飯。魚飯是用鹽水把不剖膛、不經打鱗海魚裝在特製的竹籃裡,放入大鍋中用鹽水煮熟後自然冷卻的食物。魚飯在港澳地區和廣州、深圳一帶叫做打冷。魚飯種類很多,這裡用的是午筍魚。午筍魚的肉質細膩肥美,也被叫做馬友魚或午魚。做法上並沒有任何特別,是以鹽漬釋放出海貨的鮮甜,同生醃類似的這種以鹹襯甜的烹飪技法令人著迷。午筍魚魚味頗濃,口感細緻,這裡搭配少許魚子醬一起食用,更增添了一份海貨的和味。單吃魚飯已足夠好吃,倘若蘸上些許普寧豆醬則更加完美。普寧豆醬之於魚飯,就如豬油之於拌麵,賦予之靈魂,是整個食物的高光時刻。(魚飯同樣高水準「馬仔燒味」推介請戳這裡)
凍午筍魚
河豚緣起中國的長江三鮮,河豚、刀魚、鰣魚,長江鎮江下遊產的河豚是長江中最好的。記得平生第一次吃河豚,是在大阪新世界的一家河豚專門店。刺身、醋漬、油炸、涮鍋等,能想到的烹飪方法,該店都用上了。因為聽說河豚魚有劇毒,沒處理好的河豚,致命極快,而且在日本吃河豚,會切成薄片,擺成菊花狀,白色菊花在日本又有祭祀之意,所以,第一次吃河豚時,真的頗有種視死如歸的悲壯。吃的儀式感,成就了美味的深刻記憶,追逐河豚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比起河豚肉,更讓人念念不忘的是河豚白子。白子,即魚類的精囊,古人稱之為「西施乳」。用橘醋、淺蔥、蘿蔔泥調味是常見的日本料理吃法,日本饕客為之瘋狂。
紅燒河豚白子
潮汕地區也有吃河豚的習慣,不過大多以醃製的梅子與河豚同煮,當成是普通的魚貨來對待。而「潮薈」的烹飪之法,卻非潮式,而是蘇幫紅燒之技。整條河豚入饌,肝甫、白子各領風騷。肝甫一入口便有濃鬱的脂香散發開來,讓人感覺美味絕倫;白子則入口即化,自帶甜味,柔嫩無比。台州菜名店「新榮記」有一道白子料理,叫做麻婆豆腐西施乳,亦是同理,經歷高溫後的白子,比起生食狀態的軟綿,多了一份彈嫩的口感,以濃厚的醬汁進行賦味,但抿開白子後仍瀰漫著淡淡的甜味,煞是精彩。
上海「新榮記」麻婆豆腐西施乳
這裡也能看到鮮腐竹銀杏浸時蔬,港式粵菜館常見的蔬菜選項。銀杏又名白果,同腐竹是最佳的拍檔,許多素菜,都有白果和腐竹的配搭,最常見的是在一般的燜齋和包羅萬有的羅漢齋中。白果、腐竹、時蔬一起入饌為什麼會在粵菜館中流行?因為這正好將粵菜味之精髓「上湯」演繹得淋漓盡致。白果同腐竹這兩種都是清淡的材料,要想賦味,便要藉助於上湯,將味道提升,令人吃下有種和味感,有回味得空間,可以說是上湯決定了該道料理的成敗。在視覺上,白果腐竹這配搭又太顯蒼白,需拼以綠葉蔬菜,再配上寬量的琉璃芡汁,才能達到「見而悅之,食而甘之」的境界。
潮式燜涼瓜
牛河即牛肉炒河粉,傳聞舊時的炒粉是用打芡的方式來處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溼炒,同幹炒相比,主要區別在於是否需要打芡汁。幹炒牛河需要猛火快炒,講究油火平衡,火小則鑊氣不足,油大則不夠爽滑。溼炒牛河的難點則在各食材間的「互不幹擾」,牛肉的鮮嫩、青菜的爽脆、河粉的順滑,靠薄厚適中的芡汁將三種各自獨立的口感銜接在一起,使食客感受到豐富層次感,才是溼炒牛河的靈魂。
溼炒牛河
幹炒牛河靠鑊氣誘人,溼炒牛河則靠溼潤的芡汁來滿足味蕾。幹炒牛河爽滑香口,溼炒牛河卻多了一份曖昧不明的糾纏感。這裡的幹炒牛河,河粉著色漂亮,略起焦邊,但毫無苦味,牛肉鮮嫩,賦味得當,這份看似油亮、盤底卻不留餘油的幹炒牛河著實迷人。這裡的溼炒牛河,芡汁均勻恰到好處,師傅更是加入了些許沙茶醬,多了一份潮汕風味,識食的饕客品嘗前,會先將河粉、牛肉、芡汁拌勻,讓鋪底的河粉也能被肉汁滲透,這樣每一口都能嘗到溼炒牛河的真正滋味。
幹炒牛河
潮州菜其中一片金黃,定是來自煎炸之物。「烙」是潮州菜做法中最常見的一種,指用鍋鏟在圓形鍋中煎食物,而在其中,蠔仔烙最為出名。高水準的蠔仔烙是煎出來的而不是油炸,厚油、猛火、香菜、胡椒粉、魚露,五大配角缺一不可。這裡的蠔仔烙固守傳統,用的還是鴨蛋,外層呈微焦且香口,內層仍維持蛋漿軟滑,加上豐腴的蠔仔依舊保持多汁的狀態,是很有水準的煎蠔餅。
鮮蝦乾貝粥
「潮薈」我的評價
「潮薈」給我的印象就是把潮州坊間的常規菜式,以嚴謹傳統製法平穩地推至中高水平,同魔都其他口碑潮州菜館相比,之於「菁禧薈」更市井,之於「潮品漁檔」更精緻,之於「潮堂」更傳統。正宗紮實的潮州功夫菜,在上海是少之又少,當遇見這些願意繼承傳統、耗費精力烹飪美饌的食肆,心中不禁肅然起敬。願這些餐館都能堅守信念,讓我們有機會繼續品嘗古法的滋味。
特別鳴謝
Photo by Wings
飲食人生 未完待續
電話:021-6333 3592
星期一至日:11:00 - 14:30 17:00 - 02:00
地址:上海 黃埔區 四川中路33號
予算:¥200-300
更多文章,可點擊頁面下方的閱讀原文進行查看。
謝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個人微信:steven_yyw
大眾點評:Eating_Man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您的支持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