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李白登上高山寫首詩,20字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2021-01-11 美詩美文

公元742年,李白42歲,此時距離他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裡」已經過去了近20年之久,面對歲月的蹉跎,他的凌雲壯志和用世之心早已是迫不及待。終於,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之下,他等來了唐玄宗的宣召入宮。此時的他滿以為自己的理想抱負終於能夠實現,興高採烈大喊著「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便踏上了入京之路。

到了京城,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只是給皇帝寫詩文娛樂。這和李白文以治國安邦的理想簡直是南轅北轍。起初,他還能忍受,以期尋找機會一展所學。奈何這樣的翰林生活一直持續了兩年多,李白的年紀在古代已然屬於暮年,他可以慢慢等待,但他的理想抱負又怎麼能夠忍受這樣遙遙無期的等待。對於翰林生活李白日益厭倦,時常和友人縱酒狂歌,酒醉之後哪怕玄宗召見入朝李白也不應,玄宗對李白也慢慢滋生了諸多不滿。

在某次醉後起草詔書的時候,李白放浪形骸,讓皇帝身邊的心腹高力士脫靴。雖然當時他確實如願了,但也招致了很多人的嫉恨,此後關於他的誹謗之言不是傳入玄宗的耳朵。最終,玄宗也不願再遷就李白,便將他賜金放還。李白的理想抱負又一次化為了泡影。

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李白只能將一腔的豪情壯志都寄託於山水之間,此後多年他長期漂泊遊歷,結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了很多飽含自身情感的詩篇。筆者本期要介紹的李白登上高山寫下的這首千古名作就是其中之一,可謂是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的是詩人所見之景。天空中的鳥兒慢慢都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天際,起初還有一片雲,慢慢地,雲也悠閒地飄遠了。不管是「盡」字還是「閒」字,其實都是為了描寫環境的幽靜,這是很明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的手法,以此也襯託出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寂寥。

如果我們去品讀這兩句的象徵意義,所謂的「眾鳥」其實可以看作詩人生命中存在的那些人。曾經,他得志時,身邊的人來來往往,但是等到他被賜金放還落魄之時,那些人也慢慢地離他遠去。而他就像那片「孤雲」一樣,只能一個人在飄零中慢慢遠去。詩人在這些年中,早已是看遍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後兩句「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則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在詩人筆下,敬亭山不再是一座沒有生命的山峰,而是充滿了人的感情。詩人在靜靜注視著敬亭山的時候,似乎敬亭山也在默默地注視著詩人,雖然他們不曾有一言一語,但他們似乎能夠聽到彼此內心的聲音,完成情感上的交流互通。

詩人為什麼要將沒有靈魂的「敬亭山」寫得這麼擬人化呢?其實詩人是歷經沉浮,看透了人之「無情」,所以才會將敬亭山寫得這麼「有情」,以其有情反襯人之無情,以此來凸顯自己的遭遇。他所遭受的冷遇,乃至於現在的這般悽涼境地,都是人之無情所導致的結果。

有道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筆下的所有景物其實都是為了抒發內心的情感,這首詩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寫景詩,所以詩人並沒有對於敬亭山的讚美之語,只是借著這些景物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無奈和寂寥。詩人只能通過將敬亭山擬人化來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孤獨,但恰恰是這樣,反倒是將詩人的孤獨刻畫得意味雋永,流淌於每一個字句之間,讓人讀之不由陷入久久的悵然。

關於李白這首詩,對於創作時間一直以來頗有爭議。有些人認為這首詩創作於他被賜金放還後不久,有些人則認為創作於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蒙冤入獄戴罪流放之後。我更認可第二種說法,因為李白被賜金放還後,雖然失落,但當時的他並沒有那麼的孤獨,他浪跡江湖之際身邊不乏好友作伴,就像杜甫就是在這段時期和他一同遊歷天下,這和「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狀態也不太對得上號。

李白這首小詩,寥寥20字,少年時讀之覺得很酷,有種一人浪跡江湖的瀟灑之氣。但到了中年再去讀,感受著字裡行間的那種深深的寂寥和惆悵,再回想自己所經歷的人情冷暖,見識到了世態炎涼,才知道李白這首詩可謂是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

相關焦點

  • 杜甫晚年悲涼之作,只有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杜甫一直被人稱為「老杜」,不同於李白的瀟灑,王維的淡泊,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滄桑。尤其是晚年,疾病纏身,故交零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字一句,悲涼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
  • 李白的這20字,讀起來像白話,卻寫盡他那曠世的孤獨!
    偉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像李白這種有時想上天摘星,有時想下海撈月的人,尤其孤獨,因為他的內心太過於浩瀚了,一般人難以理解。所以,李白的詩中,有著許多描寫他內心孤獨的詩,如「古來聖賢皆寂寞」,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要說最能表達他那曠世的孤獨的詩,我卻覺得是這首隻有二十字的《獨坐敬亭山》,這首五言絕句,讀起來就像白話,卻是他那孤獨的內心的最好表達。
  • 全詩僅僅20個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天這首詩就是柳宗元貶謫永州期間所寫,當了解到這首詩的背景之後,更能理解詩人寫下這首詩時候的心境了。全詩如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的名字是江雪。如果不了解歷史背景,會當作一副寫景的詩來欣賞,詩人用白描的方式呈現出一副絕美的千裡山水圖:白茫茫的大地上,放眼望去一片空曠,既沒有行人,也沒有飛鳥路過,只有一個老翁在安然垂釣。如果真的是這樣,這首詩不會被千古傳誦。
  •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僅28個字,卻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李白,何許人也?余光中曾這樣描述過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以說,李白的詩情已經完全融入他的血液,人世間所有的事物在李白的筆下,都可以變得詩情畫意。李白是一個喜好隱逸之人,早年曾和東嚴子隱居在四川岷山一帶,後來他懷揣著仕途之夢出川。在唐玄宗開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729年,年輕的李白在安陸隱居十年,山下有一個桃花洞,是李白經常讀書練劍的地方。李白在這裡寫下了頗為經典的《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李白《獨坐敬亭山》——強大而孤獨的靈魂 | 詩話傳奇
    年逾花甲的李白,經歷了戰亂、牢獄、流放後,沒有了昔日的有朋如雲,沒有了先前的迎來送往,他獨坐敬亭山,撫今追昔,孤寂無限,遂寫下這首千古絕唱——《獨坐敬亭山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到了極致,只能和雲談天
    當然如果不是在「二四六」的押韻位置和韻腳位置上,比如說在其他位置, 「看萬山紅遍」,或者「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這個時候就可以讀成仄聲字的看kàn字。大多數時候,只要是韻腳字或者是在「二四六」上,大多數時候古詩詞裡頭應該是讀作kān的。好,解決了第一個音韻問題,要來解決第二個問題了,那就是「江南詩山」敬亭山。李白曾經七上敬亭山,我個人數一數,也至少去了五六次了。
  • 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那年,他還不知,自己會經歷人生無數的孤獨,會喜歡寫詩用「空」字,會被後世譽為「詩佛」。讀過王維的這三首詩才明白,總是有些孤獨被放在那裡,處好了,人就通透了。因為母親向佛的緣故,王維的名與字「摩詰」,連在一起便是「維摩詰」,在佛家裡有「潔淨,沒有塵汙」之意。朦朧中,似給他畫上了人生的底色。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篇他的內心獨白。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賞析一】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 李白最孤獨之詩: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重要連結:* 使用微信支付寶訂閱2020年中華楹聯報更方便* 這122副詠春聯都有規則重字 主評張丹薇一直以為李白總是那樣瀟灑恣意,狂傲不羈,浪漫如仙。可是當我再次讀到他的《獨坐敬亭山》才明白,即使灑脫飄逸的仙人也有孤獨落寞之時。全詩如下:為什麼說是再次讀呢?
  • 李白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眾鳥」原可以讓讀者聯想到山中閒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力度,表現出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後句「雲」為中心詞,與「去」複合,默默的雲也在漸漸飄走。而雲並非滿天白雲,原本就只是「孤雲」無伴,偏偏還悠閒地慢慢地飄離。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今天小赫赫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組《離思》悼亡詩中最經典的一首《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當你孤獨的時候,可以讀讀這些詩
    人生在世,總會有孤獨和寂寞,李白孤獨時是「舉杯邀明月」,柳宗元的寂寞是「獨釣寒當雪」,你的孤獨和寂寞是怎樣的呢?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人生在世,就像一個遠行的旅客一般。當看到京城的繁華時,我是一個置身事外的人,這些與我無關,這種孤單只有經歷的人才懂吧!
  • 李太白登太白峰,與太白金星說悄悄話,寫首詩吹牛皮吹上天,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太白說,人生來必定是有用的,千金即使散盡,也終究會再回到身邊。這一句超級勵志的詩,雖然有些誇張和吹牛皮的成分,但卻表現出李白的高度自信以及非凡的想像力,更是那個時代的象徵。
  • 這大概是史上最孤獨的詩,僅僅22個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個詩人就是張祜,他的這首詩寫得很文藝,「兩三星火」將孤獨寂寞的感覺表達得很別具一格。但這種孤獨卻還不能給我們帶來強烈的衝擊感,它還處在「看山是山」這一層次。在這之上還有「看山不是山」這一層次,而這個層次一位大神他做到了,他就是詩仙李白,貌似這也在情理之中。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朋友們大家好,中國有非常多優秀的詩詞,如果要說到最鼎盛的時期應該就屬於唐朝的詩了,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被人們歌唱流傳,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興趣樂趣,讓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感受過去的那份或灑脫、或悲痛。
  • 人工智慧與詩詞高手,模仿《靜夜思》各寫首詩,竟是人工智慧勝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二十六歲的李白遊玩到了揚州,煙花江南與巴蜀相隔千裡、山高水遠,在一個無眠的夜裡,躺在旅館的李白突然無比思念家鄉,思念家中的親人。望著面前白濃如霜的月光,一向不羈瀟灑的李白,吟出了一首思鄉詩,詩中泛著淡淡的憂傷:《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詩詞丨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直以為李白總是那樣瀟灑恣意,狂傲不羈,浪漫如仙。可是當我再次讀到他的《獨坐敬亭山》才明白,即使灑脫飄逸的仙人也有孤獨落寞之時。全詩如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李白憑一首詩換來一個老婆是真的嗎?詩仙李白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詩是怎麼樣的詩 令宗氏對李白傾心詩云: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綠水揚洪波」。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 淺析李白飲酒詩
    嗜酒如命的個性造就了李白的清心寡欲、灑脫狂放;另一方面,李白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刻,有著強烈的出世、濟世思想,然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左右著詩人的命運,使李白的人生經歷多了幾分傷情悲懷。也正因此,詩人飲酒當歌,借詩揚志,在詩歌的國度裡追尋自己的遠大理想。如:試借君王王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7字便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
    《望天門山》是李白初次出蜀途徑天門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李白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在這首詩中,你既能看到天門山雄奇壯觀的景色,也能體會到江水浩蕩向東奔流的磅礴氣勢。從這裡的「斷」、「開」字,可以看出李白在描寫天門山形態特徵之餘,還著重寫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磅礴氣勢。彷佛天門東、西兩山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它負責阻擋著洶湧的長江水,但卻被長江衝開了一條「天門」,使得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稍加想像,便能體會到開篇7字,所帶來的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