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悲涼之作,只有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2020-12-23 解憂詩詞

杜甫一直被人稱為「老杜」,不同於李白的瀟灑,王維的淡泊,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滄桑。尤其是晚年,疾病纏身,故交零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一字一句,悲涼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杜甫晚年悲涼之作,只有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

這首詩名為《孤雁》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詩是杜甫暫居夔州期間所作,以「孤雁」自喻,道盡心中愁苦。

夔州就是如今的重慶奉節,有「詩城」的美譽,主要歸功於杜甫。

杜甫在夔州呆了不到兩年,卻寫下了400多首詩,在他流傳下來的詩歌中佔了將近三分之一,其中就包括了被後世譽為「七律第一」的《登高》,還有《壯遊》、《昔遊》、《遣懷》這些類似於自傳的詩歌,為後世研究詩人生平的提供了寶貴資料。

這首《孤雁》是典型的詠物詩,體物曲盡其妙,又融入了詩人的感情,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不失為一首佳作。

詩歌首聯便喚出「孤雁」,開門見山,又點明主題。

這是一隻怎樣的大雁呢?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地飛著,叫著,拼命地尋找著它的夥伴。

它為了尋找夥伴,不吃不喝,可見它有多麼想念家人,多麼渴望團聚。

從這短短10字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情感熱烈又十分執著的大雁。

清人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曾如是評價:「『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

因為這個思親念家、執著真摯的大雁形象真是詩人自己的寫照。

當時杜甫遠離家鄉,多年不見親人,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

頷聯兩句畫面轉向了浩瀚的天空,看似開闊的境界,實際進一步突出了孤雁也就是詩人的孤苦。

原本這隻大雁和同伴在雲層中穿梭著,可是不知何時,雁群消失在蒼茫的雲海間,此時的它該是多麼迷惘、焦急。它該到何處去尋找它的夥伴呢?有誰來憐惜它這失群的孤雁?

「一片」和「萬重」不僅對仗工整,更是對比鮮明,極大的反差中,突出了大雁的「孤」。

而孤雁的迷茫無助焦急,也正是詩人的悽苦悵惘。

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蜀中,和親友天各一方,他多麼渴望與他們相聚,然而路途遙遠,加上晚年貧病交加,心有餘而力不足,可以想像他當時的心情是有多麼無奈悽苦。

頸聯詩人又開始描摹孤雁此時的心理。

孤雁在空中不停地飛著,恍惚中總覺得夥伴們就在前面,有時好像又聽到了它們的聲音。

「似」、「如」,這兩個似是而非的字,表明了無論是孤雁的所見還是所聞,其實都是它的幻想罷了。

而「猶」、「更」這兩個程度副詞,看似沒有實際的意義,實際上卻將孤雁此時哀痛愁苦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

最後尾聯,詩人又提到了另一個意象,以反襯手法將孤雁的孤獨之情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無情的野鴉全然不顧及大雁失群的心情,一個勁兒地鳴噪不停。

本就焦躁愁苦的孤雁,聽到野鴉自得其樂的聲音,心中的孤苦自是又添了一層。

全詩並沒有刻意求工,也無雕琢的痕跡,卻自然渾成,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足見詩人筆力之不凡。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杜甫早年之作,僅40字,劍琴詩書酒,風花水星月一樣不少!
    或許正是因為沒有李白詩一覽無遺的狂傲和灑脫,杜甫很多經典詩的名氣都不算大,甚至常常被今人所忽略,比如《夜宴左氏莊》。這首詩很多人或許不太熟悉,但這卻是他早年的封神之作,許多後世名家對他的讚美都能寫出一本書。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天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飄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 全詩僅僅20個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成為李唐王朝中央的一塊心病,有識之士希望能夠改革,消除割據,恢復大唐榮光。公元805年,唐順宗即位,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掌握了朝廷大權。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試圖將藩鎮手中的兵權收回中央。改革措施一經實施,便受到了阻撓。
  • 杜甫晚年一首表達孤獨的詩,短短的幾句,卻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杜甫的一生極其的落魄,也無比的孤獨,尤其是他在晚年時期更是獨自漂泊,那一份孤獨之感,更是深入骨髓,從而也使得他寫下每一首詩都充滿了孤獨之感,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悲痛之情;作為當時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儘管才華橫溢,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又是處處碰壁,這也使得他極為悲情。
  • 杜甫最美5首絕句,讀完拍案叫絕,字字有真情,有境界,讓人佩服
    這首絕句杜甫寫於草堂時期。這首詩寫得沉鬱悲涼,其特點在於情緒鋪排和轉折,還有杜甫心懷家國的情操。「江邊踏青」,本是春日優遊之樂,而「罷」急速完結春日喜樂之情。「旌旗」刺目又刺心,杜甫瞬間想到國家正面臨動亂。這一年,吐蕃在西山蠢蠢欲動,杜甫有詩「西山寇盜莫相侵」即言此事。因此,二聯景中含情,寫出他對現實的憂慮和年老無能感慨。杜甫有詩說「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二聯即含有此意。江邊踏青罷,天色向晚,風吹在身上頓生寒涼之感。「暮」字很值得玩味,有兩重含義。
  • 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李白登上高山寫首詩,20字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雖然當時他確實如願了,但也招致了很多人的嫉恨,此後關於他的誹謗之言不是傳入玄宗的耳朵。最終,玄宗也不願再遷就李白,便將他賜金放還。李白的理想抱負又一次化為了泡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李白只能將一腔的豪情壯志都寄託於山水之間,此後多年他長期漂泊遊歷,結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了很多飽含自身情感的詩篇。筆者本期要介紹的李白登上高山寫下的這首千古名作就是其中之一,可謂是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
  • 杜甫詩歌之《登高》賞析
    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⑵嘯哀:指猿的叫聲悽厲。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⑸萬裡: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白居易就曾在邯鄲的旅館裡,孤身一人度過了一個孤獨寂寥的冬至日,「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杜甫在冬至日所寫,道盡半生孤苦,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年年」二字充分表現了時間之長久,令人悲從中來。「忽忽」二字一語雙關,既是指詩人因傷心而恍恍惚惚的精神狀態,也是他這幾年天涯漂泊的真實寫照。開頭兩句便營造了一種極其悲涼沉痛的氛圍,這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礎。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2句詩寫出了9層「悲」
    杜甫的詩以「沉鬱頓挫」而著稱,在杜甫的詩中,尤其是那些在漂泊途中所寫下來的詩,總是有觸景生情之感,人生飄零之意。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寫於杜甫途徑夔州的秋天,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從蕭瑟秋景寫起,漸轉入敘身世之悲。詩人長年羈旅漂泊、孤愁老病纏身,不免悲從中來。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詠物詩,借孤雁比喻自己,表達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這些常被放進詩裡的物象,僅僅只靠想像,就令人覺得悲傷不能自已了,而環境又總是最能渲染氛圍,也是最能帶動人的情緒的,所以哪怕一首詩短的只有二十字,我們依舊能被這短短二十字觸動,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期間,寫了很多首詩,怎麼說呢?
  • 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吟誦盛唐的詩篇,可以感受曠古難見的繁華,即使無法出口成章,作文也無須苦思冥想;朗誦精彩的宋詞,即使背起行囊四處流浪,也不覺得孤獨和惆悵。人們喜歡詩仙的乘風破浪,欣賞杜牧的風流倜儻,但也同情李商隱的愁多夜長,更讚美詩聖的飽經滄桑。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困交加,但是好在他有詩歌相伴。
  • 筆墨詩抄 | 杜甫《登高》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⑸萬裡: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 韋莊的這首詞,只有短短34個字,卻寫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這首詞名為《思帝鄉》,只有短短34個字,卻寫出了愛情最美的樣子。韋莊是晚唐著名的花間詞人,和溫庭筠並稱「溫韋」。他的詞不像溫庭筠那般濃豔華麗,王國維曾盛讚他的詞「骨秀」。可即便她最後孤獨終身,我想她也是不後悔青春裡的那場相遇。就像詞中的女主人公一樣,愛過,便足夠。這首詞的開頭便點明了季節——春日,這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最容易勾動心弦、萌發愛情的時節。
  • 唐詩鑑賞-登高(杜甫)
    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 古詩:杜甫《登高》
    作品鑑賞        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湧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  如一般詩篇,《登高》首聯寫景,開門見山,渲染悲涼氣氛。
  • 233.登高-唐.杜甫:老病孤愁重陽、蕭瑟荒涼登高
    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 古詩詞賞析 |《登高》杜甫
    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裡借指晚年。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裡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 高中新教材集智備課|視頻素材:杜甫《登高》吟誦
    賞析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湧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如一般詩篇,《登高》首聯寫景,開門見山,渲染悲涼氣氛。詩中如是寫到: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你讀過多少孤獨的詩句?
    出自陌緒的《寄芸》,是作者讀完《浮生六記》後,有感於沈復痛失芸娘而作的歌詞。自古至今,描寫孤獨的詩句有很多,經典也不少。「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還不能算是描寫孤獨的最高水平。我對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印象深刻,個人感覺,《聲聲慢·尋尋覓覓》寫出了孤獨、寂寞、憂愁的最高境界。02《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蔣寅:杜甫與中國詩歌美學的「老」境
    上元二年 (761) 杜甫居成都時期,有一組以樹木為題材的詠物之作 《病柏》 《枯椶》 《病桔》《枯楠》,它們的共同特點也是奇異之處在於都是枯病之身。前人的解說多拘於一時一地之事,沒有看出其中包含的對社會問題和個人命運的深刻省思,涉及王朝沒落、君主失德、民生凋敝和個人前途黯淡諸多重大主題。我認為這組詠樹之作呈現了杜甫晚年思想上的若干重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