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4月駐村至今,晃眼已接近5個年頭。從貴州貴陽南明區永樂鄉石塘村到羊角村,時間過得真快,回首這1000多個日日夜夜,酸辣苦甜一起湧上心頭,而讓我最難忘的是羊角村這個布依村寨美麗的山水、淳樸的鄉親!
我叫左聯燕,剛駐村時在南明區婦聯工作,2019年10月調到南明區農業農村局。 2018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羊角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羊角村,就被村內蜿蜒的小河,峻峭的峽谷,綿延的桃林所吸引。在走村入戶時了解到這是一個布依族佔大多數的少數民族村寨,當地年老的婦女日常還保持穿戴民族服飾的習慣,年輕的姑娘媳婦們在節假日和重要活動時都會著民族服飾盛裝出席。特別是在白巖寨、葛布寨、羅受寨還保存連片的布依民居。雖然羊角村不是貧困村,但仍有30戶因病、因年老原因導致的低收入戶,我和駐村隊員一道制定了幫扶低收入戶的計劃,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為幫助村民增收致富,我們依託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傳統桃產業的基礎上,引進了西梅、奈李等品種進行種植。同時,圍繞保護和發展布依文化開展工作。
和參加刺繡培訓的村民進行交談
我利用在婦聯工作的優勢,在羊角村舉辦民族刺繡培訓,邀請省內非遺文化傳承人張婷婷到羊角村傳授刺繡技藝。在刺繡培訓課上,有背著奶娃娃的年輕媽媽,有年逾古稀的老奶奶,有剛從學校畢業的姑娘,也有勤儉持家的家庭婦女。在張婷婷的教授下,羊角村的繡娘們繡出了作品,拿到靠刺繡掙的第一筆錢,為了支持民族手工業,我幫助她們成立了貴州省樂繡坊農民專業合作社。年近七旬的老人陳廷珍激動地說:「沒想到我這麼大年紀,不出門坐在家中就能掙錢!」 為豐富村民的文娛生活,我還和結對幫扶的南明區老乾局一道組織文化進村寨演出,演出中,邀請羊角村布依山歌隊登臺表演,平均年齡在60多歲的山歌隊一張口,贏得了臺下陣陣熱烈的掌聲。我們還舉辦了迎春籃球比賽,邀請了其他鄰村的籃球隊參加。為更好地宣傳好本民族文化,我鼓勵她們積極外出參加活動,提高羊角村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建國70周年慶祝的場地、在多彩貴州的民族演出、在山歌比賽中都有羊角布依人的風採。
演出後,和羊角布依山歌隊部分隊員合影
在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我發現白巖寨部分道路沒有排水溝,雨水和生活汙水經常流到路面上,我積極與區民宗局取得聯繫,為白巖寨爭取到17萬元的串戶路硬化及修建排水溝的項目。為更好地推進羊角村民族文化的發展,我還提議將羊角村作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行打造,並積極籌建羊角布依民俗體驗館,尋找發展鄉村旅遊業的突破口,在鄉村振興中做出羊角人應有的貢獻。 回顧駐村的這些年,收穫頗豐。駐村這段經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將永遠珍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豔飛 整理
編輯 吳一凡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