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白銀帝國》/啟示錄

2020-09-05 唐淚


一葉知秋。

所謂啟示,讓你看到根植於表象底下的真面。

躍身歷史的長河,我們總可以發現,先行者早已看到世界的真諦,他們卓立三十三天之巔,俯瞰這個世界,以或晦澀或者直白的筆觸,讓世界纖毫畢現。

萬千世象,總有主題,或宏大,或微渺。

宏大主題,當然也可以微觀敘事,譬如《白銀帝國》,以情畫人,乃及時代。

電影海報

01/末世的飄零

晚清時代的中國,瀰漫著腐敗的氣息,充斥著黯淡的光影,空前虛弱的國力承接著外侵內患,就象一幢年代久遠而為蟻蟲深蛀的竹樓,在風雨裡悲鳴。

山西有個望族,康家。

財富的走向永遠遵從馬太的箴言,所以晉商富可敵國。

四把巨大算盤圍合而峙,在財東康老爺的主持下,清脆的盤珠聲響,宣告了歲末分紅的歡喜,各大掌柜紛紛邀酒相祝,莫名逾矩而被逐回老家而缺席的邱掌柜,拿不到他那全額的分成,只是小小插曲,在喧鬧聲中瞬間流逝。

牆內銀光瀉地、喧鬧如潮,牆外暗色深鎖、餓莩滿野。

乞憐的小手,誰比誰更傷心的對話,令人不期然想起《駭客帝國》關於虛擬實境的設定,你我皆虛妄而在。

如斯景象,或許就在昭示著末世的飄零,不可以更替的世象流轉,以及那註定的命運。

電影截圖:施粥

02/註定的命運

我們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戲在屠夫們的監視之下,這群羊,將或先或後,依次 選擇而被其宰割。因此,在美好的日子裡,我們都意識不到隱而未發的惡運——如疾病、貧窮、殘廢、失明、昏聵等等——正早已等待在其後了。——德國~叔本華

在天地大象底下,我們都遵從著某種定律而在,就如大哲所言。

老大先天聾啞而向佛正道,悲憫憐人而得善終;老二就象一柄精剛長劍,霸道躁怒,所謂過剛易折,小小意外,就要了他的命;老三為情所困,自我放逐,但有堅韌心志,故終擔大任;老四則如溫室小苗,承受不得驟雨熾日,所以瘋掉。

所以康家的步入敗落之途,絕非康老爺子吹胡捋須而嘆的家門不幸。

也正如豪門票號,哪管你機關算盡、積財如山,當時代車輪橫碾而來,螳臂怎可擋車,更無誰人管你,心痛如何。

電影截圖:命運

03/三爺的心痛

在暗夜的暖光裡微醺,用迷離的眼、微顫的手、中國的筆、波斯的酒、美人的肌膚,合成一尾赤色遊魚,當他吞掉杯中殘酒的瞬間,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他的心,在遠處。情根深種而不能達,所以放逐了心,沒有歸期。

在簷影裡,在低眉下,熾烈的眼神暗地燃燒,卻不可以奔湧。

在靈堂的中央,在「復位」的聲聲催促後,捶胸瞠目,而後夜狼暗嘶,有情至峰巔的熾烈,才會有五內俱焚的真正痛楚。

少年情事,多數時候影響一生,譬如小說《洛麗塔》的故事。

世事總有兩面。

或許痛過的心總是能夠更加堅韌,遭逢絕境時,便可以奮力相搏,即便遭遇堪稱世上最強的戈壁群狼。

電影截圖:心痛

04/驚豔的群狼

戈壁的夜,涼如水。

篝火竭其所能,撐起微渺的溫暖空間,黑暗與寒冷卻仍在附近徘徊不去,沒有拴牢的大馬,似乎預知到某種危險,慌亂地揚蹄而去,當你匆忙大意地追逐,一頭大狼,就象來自九幽的魔神,在你背後人立眈視,悄無聲息。

戈壁狼的可怕,在於惡劣境況的鍛造,在茫茫黃沙間,任何所謂食物皆如驚鴻般飛掠,不得食,惟死而已,所以它們總是有至死方休的勇氣。

爾後撲食肉塊的凌厲,引頸向天的奇異姿態,群狼競發的悍勇,目奪神馳。

人與狼,可以慘烈幾許?可以參看傑克•倫敦 的《熱愛生命》,為生存而戰,即便驚懼在心,也絕不容兩息同存之局。

生死相搏間,無暇問天,但經歷生死交替擦肩之後,常可以淡看世事而仁義在胸。

電影截圖:戈壁狼

05/天問

天地的亙古,源自「萬物芻狗」的漠然之心。

蜉蝣般人生,在於「存在意義」的不懈追尋。

仁義之謂,源自中國儒學,經歷代傳承變化而成為精神的標杆,但若與所謂「道」之真諦相較,終究背面而馳,卻也正因如此,人類的精神才可以煥出璀璨毫芒,橫亙天地。

康家父子的向背之爭,在某種意義上就折射出人類永無休止的論爭。

要仁義嗎?那我們或將步入毀滅之途。

不仁不義?生命的意義在哪裡?萬物俱往,你獨善其身又如何?

一縷帶著幼草氣息的微風掠過,天地世象轉瞬輪迴,留你一人獨對天地,剖心自問。


即便與末世同往,也堅守我之正道。

啟示錄,《白銀帝國》。

相關焦點

  • 紙幣和白銀是怎麼影響帝國命運的—帝國貨幣史
    加上這一時期發生的邊關危機、對外貿易糾紛、農業災荒以及改革造成的負效應沒有得到及時糾正,終釀成了明帝國崩潰的經濟大危機。⑬韓毓海把明朝滅亡歸因於「依賴世界貨幣市場」,這對不對呢?我們不妨首先來探討一下明代缺少白銀的原因。其實,早在明朝初年,美洲白銀還沒有影響國內貨幣的時候,帝國白銀緊缺、白銀價格偏高的情況已經存在了。
  • 劉鏞:半部「白銀帝國」史
    不盛產白銀的中國在明清時卻成了「白銀帝國」,全賴大國子民參與商品生產流通。同時,由於白銀的終極財富地位確立(明朝實行實銀通貨制時),庶民第一次有了翻身豪門的可能。因為白銀價值由全球市場決定,間接擺脫了階層桎梏。
  • 「白銀帝國」時代要到來嗎?(白銀的前世今生)
    親愛的讀者: 前兩天我看了《白銀帝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早已上映,但我一直沒來得及看。影片講的是清末民初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天成元父子之間的家業傳承和三角戀情。當政府亂印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時,人們都會通過持有白銀來保住自己的資產。 其實白銀作為貨幣的時間並不長,在我國古代,大部分時間裡,白銀並不是貨幣的主角兒。 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白銀作為硬通貨在國內外的前世今生,以及現在白銀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 《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國
    而劉三解在對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嶽麓書院秦簡以及《漢書》等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對秦朝制度的研究——《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秦磚》展現給世人一個不一樣的大秦帝國,一個與我們認知中不同的大秦帝國。
  • 大明王朝生死劫:最後77年,白銀如何摧毀帝國?
    由此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顯著的一點是,世界上的白銀,終於源源不斷、堂而皇之地流入中國。從此時起,到帝國覆滅,大約77年間,大明王朝迎來了它的「白銀時代」。一個帝國,生死繫於白銀。11542年,從日本駛向中國漳州的三艘商船,在中途被俘獲,船上滿載白銀3000公斤。
  • 【青春路上】江湖愛情啟示錄
  • 帝國衰落啟示錄:從萬曆十五到2017,重磅雄文!
    明帝國發生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一次貨幣和稅收改革——廢除其他貨幣,將白銀作為唯一法定貨幣,稅收用貨幣取代實物,這就是張居正於1581年在全國實施的「一條鞭法」。這裡面有個背景很多人不清楚,中國境內沒有什麼銀礦,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直使用銅作為主要貨幣,到了明朝居然白銀多到可以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為什麼?
  • 6.3分的《白銀帝國》場面大度,可惜故事給講小了
    《白銀帝國》這個名字,乍一聽還以為是什麼魔幻大片,其實這就是一部講述晉商的電影。晉商作為中國明清十大商幫之首,從運糧販鹽起家,現代觀眾從很多影視作品中了解過晉商,不過晉商傳奇已經成為眾多中國影視劇導演的「創作難點」,畢竟太宏大,要把握一個度總是不容易。
  • 明朝貨幣史裡一朵瓊花,白銀帝國的貨幣化實踐
    《白銀帝國》一書的作者著名青年經濟學者徐瑾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信用,某個物品的信用只有被廣泛建立起來之後,它才有可能成為大家普遍接受的貨幣,而貨幣信用又需要有政府的強大背書。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是如此。
  • 《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凡人嬴政,發明皇帝稱號,羨仙求仙
    令人嘆惋的是,雖然秦始皇生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他一死,大秦帝國的一切就土崩瓦解了。  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來看看他作為凡人的某些面。    秦始皇的「手辦」  發明了「皇帝」稱號,不夠。  陳舜臣寫的《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  他把秦始皇當成一個凡人、普通人來寫,對史料進行篩選串聯和適當的推理,又補充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試圖藉助文學的手段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嬴政
  • 失落的「白銀帝國」:天堂很遠,地獄很近
    這裡曾經出產了世界上60%的白銀,堪稱「白銀帝國」;這裡又埋葬800萬印第安人的屍骨,是一座駭人聽聞的「人間地獄」。它曾是西半球人數最多的城市,如今卻成了被世人遺忘的角落。它位於南美玻利維亞,名字叫波託西。
  • 近代中國,非產銀大國,為什麼是「白銀帝國」?
    提起明清時的白銀,印象最深的要算《馬關條約》中2億兩與《辛丑條約》中4.5億兩的戰爭賠款。當時皇帝為何不用黃金,而要改用白銀?中國非產銀大國,哪來那麼多的白銀?中國使用白銀的歷史悠久流長,根據《史記》的記載:虞夏時代的貨幣之一「白金」,很可能就是白銀,但秦朝「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可見,漢朝之前,白銀可能被用作貨幣,但不像黃金一樣是人們心目理所當然的貨幣。
  • 郭臺銘為何願意花一億投資《白銀帝國》?晉商的發家史盡在於此
    曾經的臺灣首富郭臺銘在2008年投資了一部電影《白銀帝國》,電影的導演是郭臺銘的朋友,話劇界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女性姚樹華,這也是她的電影處女作。2、郭臺銘有一個精神情結,他一直希望能夠有一部能夠反映中國人商德的電影,而作為晉商的後代,「白銀帝國」恰恰滿足了他這種內心的需要。《白銀帝國》第一幕「天地真大,人真小,人何以自處?」深刻雋永,故事講述了屹立於中國商界500年的強大商業集團「天成元」在清朝滅亡、八國聯軍侵華等內憂外患條件下家族傳承的故事。
  • 周末電影 從《白銀帝國》看晉商
    周末跟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白銀帝國》,2009年由女導演姚樹華執導,改編自成一的小說《白銀谷》,由郭富城、郝蕾
  • 成也白銀,敗也白銀:看明朝政府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在這一時候,大量白銀也得以湧入到了大明王朝。但是隨著白銀大量流入大明,大明這個白銀帝國,卻最終走向了覆滅之路,最後原因竟然是政府財政嚴重虧損,無力再對社會進行穩定化治理。對於大明王朝來說,為什麼原本有著如此繁榮的白銀收入,但最終卻因為白銀的緣故覆滅?
  • 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撒旦之城                       耶路撒冷- 上帝之城 寧錄所建的巴比倫是實際上第一個大帝國的首都,事實上可以確信,巴比倫一直是世界上大帝國。在舊約時代,巴比倫帝國有兩次興盛的時期。第一次是在寧錄的統治下,另一次是在尼布甲尼撒王的統治下。
  • 電影《帝國的毀滅》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帝國的毀滅的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
  • 《白銀帝國》鄭重地告訴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者:胡一一(一組《白銀帝國》圖片)俗話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在它的刀鋒之下,無論是輕裘華服,還是紅粉嬌娘,無不蟲蛀鼠咬、鶴髮雞皮,都是面目全非、不復當年。在電影《白銀帝國》中,郭富城飾演的康三爺這樣說。姚樹華導演的電影《白銀帝國》,以昏黃蒼茫的色調,低沉舒緩的語調,仿佛一卷厚重積年、落滿灰塵的畫卷,將百年票號「天成元」的興衰沉浮、及個人命運的跌宕流離,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緩緩道來。
  • 白銀帝國,一部看懂晉商的電影
    康家夫人(由郝蕾飾演)說:「康家原本生活在隔壁攤,生活簡樸,有一天康家在隔壁攤遇見一位快死的人,康家仍然將自己能活命的粥全部給那位快死的人,那位快死的人喝完粥後,留下三十兩白銀,由於康家的人善商,利滾利,做到幾百萬兩白銀,成就今天的天元成號。」小小的故事勾勒出片頭畫面,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身處何處,無論身處何時,都不應該忘本,我的看法是,如果遇到問題時應該回到原點想問題。
  • 什麼是世界性帝國?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國嗎?
    導讀: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但是經過仔細查詢才發現世界性帝國不是一個特定稱謂。所以世界性帝國我們可以靈活理解為當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帝國,通常表現為幅員遼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帝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來看一下大明王朝是否具備這個條件?是否可以算世界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