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白銀帝國」:天堂很遠,地獄很近

2020-12-23 首席人物

「天堂很遠,地獄很近。」

用這句話來形容南美這個小地方再恰當不過。

這裡曾經出產了世界上60%的白銀,堪稱「白銀帝國」;這裡又埋葬800萬印第安人的屍骨,是一座駭人聽聞的「人間地獄」。它曾是西半球人數最多的城市,如今卻成了被世人遺忘的角落。

它位於南美玻利維亞,名字叫波託西。

波託西

幾個世紀過去了,這個曾經「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地方,慢慢被歷史塵封,被人們所遺忘,直到某一天……

1987年,波託西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鮮為人知的城市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這一切還要從16世紀「深山探寶」的故事說起。

波託西

自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之後,西班牙等國殖民者便闖入了美洲。

傳說美洲遍地黃金,殖民者每天都在做著黃金美夢,四處探寶找金礦。

1545年,一位土著印第安人發現裡科山中有些異樣,不解其中奧秘,他向西班牙遠徵殖民軍的一名上尉透露了這個秘密。

這名上尉根據印第安人的指引來到山裡,他看到一幅難以置信的景象,認為這裡地質構造極為奇特,估計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銀礦。

找到寶藏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西班牙都沸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貴族、盜匪、偽幣製造者、修士、娼妓……各方人物、三教九流聞訊紛紛奔向波託西。

當時的鑄幣

波託西,這個小地方,迅速成了殖民者的樂園:一邊是遊藝俱樂部,花天酒地,到處可見強作歡顏的混血女子;另一邊是防範森嚴的兵器庫,隨時準備鎮壓土著人的反抗。

在30年間,波託西興旺起來,最繁榮時人口達16萬之多,可與巴黎、倫敦、馬德裡並駕齊驅。到17世紀50年代,波託西成為西半球最大的城市,是美洲的巴比倫王國,也是世界最富有的城市。

波託西的富有可以用一個數字說明:在開採銀礦的頭50年裡,每天精煉出的純銀就達一噸!波託西的白銀俯拾皆是,連最平常的馬蹄鐵也是銀制的。在復活節前一周裡,那些腰纏萬貫的「主人」正襟危坐,「慷慨」地布施,整盤的銀幣裝進接受施捨者的口袋。到了聖體節,在儀式隊伍經過之處,地上一根接一根地擺著銀條。

最典型的例子要算蘇克雷(玻利維亞現法定首都)的一座教堂裡被稱為「瓜德羅普聖像」的聖母像。聖母像長1.6米,寬0.80米,價值連城:在厚厚的金製衣服上鑲嵌著1.35萬顆珍珠和百塊鑽石、紅寶石、綠寶石、黃玉、藍寶石,都是波託西的徵服者、主教、礦主和妓女為顯示他們的富有而捐贈的,有人估汁總價值為3億法郎,現存放在一隻巨大的銀鍾裡。

土著人被強徵服苦役開掘銀礦,井下非人的勞動條件超出常人想像。在開採銀礦的兩個多世紀中,無數印第安人被礦井和其它謠役所吞噬。血汗和生命換來白花花的銀子。

惡劣的採礦環境

喬賽亞·康德的研究稱,在波託西這個人口不過十餘萬的城市中,埋葬著八百萬具印第安人的屍骨。

在兩百多年間,開掘、搶掠、走私、投機從未間斷,不可計數的大箱小箱不斷運回西班牙,裡邊盛滿用西班牙機械軋制出來的銀幣。據官方的統計數字,先後成批運回西班牙本土的精煉純銀共達4.5萬噸。

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對波託西忽生感激之情,便賜之以「王城」的雅號。靠來自「王城」的白銀使查理一世王室財力雄厚,為實現稱霸歐洲乃至世界奠定了物質基礎。他的兒子腓力二世靠這些白銀供養軍隊,鎮壓異教徒,使天主教大獲全勝。

在兩個多世紀中,波託西的這座山一直是西班牙王國的經濟支柱。西班牙的「所向無敵」的軍隊、王宮教堂……「黃金時代」的一切都建立在當時的銀幣裡亞爾之上。裡亞爾是當時世界上最值錢的貨幣、最堅挺的外匯。

難怪一名叫利扎拉戛的修道士在1557年寫道:「腓力二世的敵手們只要一想到他是主宰波託西的主人,就再不敢邁出家門半步!」

波託西的銀產量幾乎佔世界銀產量的一半。然而,瘋狂的掠奪,極度的開採,使銀礦很快枯竭,波託西也隨之衰微下去。一直到後來發現錫礦,才逐漸恢復生機。

400多年過去了,昔日殖民者的足跡依稀可見,只是王公貴族們居住的宮殿空空蕩蕩,教堂也大多廢棄了。

幽深的鑄幣廠通道

拉美知名左翼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曾說:「(波託西)至今是美洲殖民制度留下的一道流血的傷口,一份控告書。世界必須以請求它的原諒重新開始 。

回顧歷史清楚地看到,波託西曾是歐洲的經濟命脈。沒有波託西,歐美大陸的歷史進程可能會迥然不同。

盛世浮華,以至於《堂吉訶德》中傳出一句諺語:「其價值等於一個波託西!」

1992年,正當西班牙準備慶祝「發現美洲新大陸」500周年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出的這項重大決定,將恢復波託西的歷史地位,以保護這座歷史名城。

【參考文獻】

1. 馮百才 編譯自法國《費加羅畫報》

2.《玻利維亞歷史研究》

相關焦點

  • 天堂很近,地獄很遠--潛得越多,膽子越小
    潛友章衣萍的專欄文章《天堂很近,地獄很遠》寫道:潛水與開車很像。這兩者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完全由你所控,但是,如果你忽視、輕視這些規則,就可能會釀成大禍,甚至丟掉小命。潛得越多,膽子越小,開車也是,跑得越多,越發小小心心循規蹈矩。有關各類潛水安全的帖子我是一發再發,不怕你煩我,也是因為最近的潛水事故頻發。
  • 希臘:神話很遠,天堂很近
    去了希臘,我們才明白了,希臘,神話很遠,而天堂很近。C、搭乘公車前往【天堂沙灘】,坐船前往【超級天堂沙灘】;D、傍晚在【小威尼斯】喝上一杯咖啡,慢慢欣賞小威尼斯上浪漫的落日……第四天:米克諾斯島——聖託裡尼島早餐後,繼續享受米克諾斯島上的陽光、沙灘、海水,充分放鬆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的心情融入蔚藍的愛琴海中……乘船前往聖託裡尼島(這是一個充滿愛琴海古文明及浪漫美景的島嶼
  • 天堂與地獄
    無論身處天堂還是地獄,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簡直就是天堂嘛!」    然後,他向這裡的負責人問道:「這裡真的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像地獄居然會是這樣好!」負責人說:「沒錯,這裡就是地獄!    負責人說:「我已經告訴過你了,這裡本來就是地獄,你還以為這裡是天堂呢?」
  • 紙幣和白銀是怎麼影響帝國命運的—帝國貨幣史
    蒙古人在滅宋近20年後,也採用了宋人的紙幣制度,1260年他們發行的「絲幣」,以絲絹為本位;這種紙幣甚至流通到了高麗(1296年)和波斯(1294年)。1334年,日本人也創立了自己的紙幣體系,越南在1396年採用紙幣。在西方國家,紙幣是個相當晚近的事物,瑞典在1661年,美國在1690年,法國在1720年,俄國在1768年,英國在1797年,德國在1806年才開始使用紙幣。
  • 失落的帝國,亞特蘭蒂斯
    上圖來自網絡下載早聽聞杜拜是設計者的天堂,建築師的地獄。當我真正踏入這片土地,才真真切切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千奇百怪的建築物讓人看得目瞪口呆。這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設計師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想像的空間,建築師們則努力為設計者創造無限的可能!
  • 天堂之門與地獄之火
    天堂之門是聖潔的,鋪滿了精金和白銀;地獄之內是邪惡的,有燒著硫磺的火和疼痛的哀嚎;音樂漸起,歌聲溫婉憂傷;主耶穌背著十字架跌跌撞撞走了過去,走向那名叫各各他的地方;有兵丁上來鞭打,唾罵,嬉弄;無數百姓圍繞歡呼;被釘上十架的耶穌,受盡了折磨和侮辱,終於將生命交給了天父。這個時候,魔鬼站在十字架背後,伸出他的爪牙,開懷大笑,他以為他得勝了。
  • 劉鏞:半部「白銀帝國」史
    不盛產白銀的中國在明清時卻成了「白銀帝國」,全賴大國子民參與商品生產流通。同時,由於白銀的終極財富地位確立(明朝實行實銀通貨制時),庶民第一次有了翻身豪門的可能。因為白銀價值由全球市場決定,間接擺脫了階層桎梏。
  • 「白銀帝國」時代要到來嗎?(白銀的前世今生)
    親愛的讀者: 前兩天我看了《白銀帝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早已上映,但我一直沒來得及看。影片講的是清末民初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天成元父子之間的家業傳承和三角戀情。當政府亂印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時,人們都會通過持有白銀來保住自己的資產。 其實白銀作為貨幣的時間並不長,在我國古代,大部分時間裡,白銀並不是貨幣的主角兒。 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白銀作為硬通貨在國內外的前世今生,以及現在白銀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 論天堂與地獄
    我說:」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是要下地獄的。」 想不到該司機給我的回答說:」先生!我不必因不信耶穌才下地獄,我現在就活在地獄裡了。」 從這句話就觸動我重新深思天堂與地獄的問題。我們傳統對天堂與地獄的想法是好像天堂與地獄是在某個地方或是一個居所。其實,時間與空間、物質與形體是不足描述天堂與地獄的境界。
  • 大明王朝生死劫:最後77年,白銀如何摧毀帝國?
    由此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顯著的一點是,世界上的白銀,終於源源不斷、堂而皇之地流入中國。從此時起,到帝國覆滅,大約77年間,大明王朝迎來了它的「白銀時代」。一個帝國,生死繫於白銀。11542年,從日本駛向中國漳州的三艘商船,在中途被俘獲,船上滿載白銀3000公斤。
  • 天堂和地獄
    一次,一位慕道朋友把我叫到一旁,困惑地問道:「基督教多數時候講神的愛,可有時又講天堂、地獄。這是我親自見到的「靈魂出竅」的第一個見證人。我問她:「我是否可以向他人分享你這一經歷?」她回答說:「當然可以。這是完全真實的。」  生命不死,靈魂不滅,那麼人在肉體死亡後會到哪兒去呢?答案很清楚:不是進天堂就是去地獄,別無選擇。一般聖經學者認為,天堂或地獄是主耶穌再來審判世界後人們的最終歸宿。主耶穌再來以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肉體死亡後,其靈魂分別暫時到樂園或陰間。
  • 美國是天堂,還是地獄?
    系動態大參考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署名並註明來自:動態大參考(dongtaidacankao)美國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的天堂,或者說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然而,在新冠疫情面前,美國的表現,不像天堂,更像是地獄,至少是老年人的地獄。 且不說,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是否得力、是否盡責?只說美國這抗疫的初衷,就令人難以接受和認可。 疫情暴發以來,白宮一開始就宣揚兩個重要的觀點。一是經濟危機致死的人數將遠超過新冠疫情。
  • 微視頻·海濤法師:心造天堂,心造地獄
    微公益|微資訊|微分享|微報導|微眾籌|微福利|微慈善海濤法師:心造天堂,心造地獄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全國智慧棧群內有人問到這個問題:「請問七哥和師父們,如何理解『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真正的修行,不是讓你轉念看見天堂,而不看見地獄。當你嚮往天堂,地獄總會存在!我們覺得大便噁心,狗就覺得那是美味。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關鍵不在於天堂和地獄,而在於那一念。
  • 影評:《白銀帝國》/啟示錄
    宏大主題,當然也可以微觀敘事,譬如《白銀帝國》,以情畫人,乃及時代。乞憐的小手,誰比誰更傷心的對話,令人不期然想起《駭客帝國》關於虛擬實境的設定,你我皆虛妄而在。如斯景象,或許就在昭示著末世的飄零,不可以更替的世象流轉,以及那註定的命運。
  • 有人說自己去過天堂和地獄,這真的可信嗎?
    人如果能夠看到天堂、看到地獄,只有一個可能,這個人已經經歷了死亡。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歷死亡,而宣稱自己看到真實的天堂和地獄,你只能說這個人在撒謊。很多修女,比如說傅天娜修女和這法蒂瑪顯現的那幾個牧童,他們曾經有天堂地獄的見證,他沒有說自己去過天堂,去過地獄,他只是說天主或者聖母在異象當中給他揭示一部分地獄的痛苦,或者給他揭示一部分關於在靈界當中所發生的事情。什麼是異像?
  • 《電影天堂》一線之際的地獄與天堂
    清末民初時期,讀書文人皆不重氣節,急功好利,凡事盡為一己之私;劇中敘述一段人鬼奇戀,點出讀書之所以為用,非只是加官晉碌,進而達經世濟民之實;劇中之劇情,弦外之意頗深,耐人尋味…… 《地獄天堂》沿襲了《六朝怪談》中的鬼魅故事,鏡中與鏡外,天堂與地獄。
  • 死亡.審判.天堂.地獄
    就是死亡、審判、天堂、地獄。常想萬民四末,有什麼好處?能警醒自己,躲避罪過。       【死亡】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忌諱談及死亡,認為那是一種不吉利的陰間邪氣,也免得惹「催命鬼"上身,禍害自己,所以聽到某人死亡,就說:某某人走了……,再問:究竟到那裡去了?
  • 天堂和地獄都在每個人自己身上
    天堂和地獄都在每個人自己身上文|沉雁
  • 天堂or地獄,國人死後的世界如何變化?
    秦帝國大一統之後,文化交融,秦始皇不僅去了泰山封禪,而且聽說齊魯大地的方士們可以求得長生,於是不惜花費重金達到自己長生不老的願望。漢武帝同樣是封禪和長生的痴迷者,史書上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和秦始皇如出一轍,甚至讓人懷疑,關於秦始皇的這些描述,是否以漢武帝為藍本。楚文化的影響力也擴充到了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