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面|杭州女子被網絡造謠後提起刑事自訴,勝算幾何?

2020-12-24 界面新聞

記者 | 趙孟編輯 | 翟瑞民1

當時還是夏天,吳敏(化名)到小區樓下取快遞,旁邊的超市老闆郎某將其偷拍,隨後這段9秒的視頻和幾十張偽造的聊天記錄讓吳敏成了「出軌快遞員」網絡造謠事件的主角,導致她險些「社會性死亡」。

據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2020年8月7日通報,拍下視頻後,出於博眼球目的,郎某與朋友何某通過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攝錄的吳敏視頻和聊天內容截圖發至微信群,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決定對郎某、何某誹謗他人行為分別作出行政拘留處罰。但吳敏的生活並沒有因警方的介入回歸正常,她因謠言遭受非議,被工作單位勸退,並陷入抑鬱狀態。

在向郎某要求出境道歉無果後,10月26日,吳敏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以誹謗罪追究郎、何兩人的刑事責任。12月14日,餘杭區法院立案受理。吳敏告訴界面新聞,法院立案後讓她「長舒一口氣」,目前正在等待開庭通知。

在過往類似案例中,當事人遭遇網路誹謗或其他網絡暴力,最後往往不了了之,或以公安機關對違法人員作出行政處罰結束,因網絡誹謗提起刑事自訴的案例非常少見。因此本案的走向具有標誌性意義,備受關注。

取證難是刑事自訴主要障礙

吳敏的代理律師鄭晶晶告訴界面新聞,今年7月,她在一個有四五百人的微信群看到有人轉發一則「出軌快遞員」消息,內容是以視頻和聊天截圖打包形式轉發的,群裡許多男性網友開始議論。出於職業的敏感,她當時做了截圖,但感覺網絡所傳並不真實。

公安機關8月7日通報此事後,吳敏在微博上發文搜集證據。鄭晶晶通過微博私信將自己截圖的內容發了過去,並給了她幾點法律建議,「她剛來杭州幾個月,我在杭州生活了幾十年,出於一個普通網友的熱情想幫幫他們。」

9月底,吳敏和男友來到鄭晶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當時吳敏狀態不好,表達存在一些障礙,溝通主要由其男友完成。鄭晶晶提出,此案可以名譽侵權提起民事訴訟,或以誹謗罪提起刑事自訴,並分析了兩種途徑各自的法律風險,建議她走民事途徑。但吳敏表示,她不追求民事賠償,一定要造謠者承擔刑事責任,選擇以刑事自訴維護自己的權益。鄭晶晶尊重當事人的意見,接下了該案。

10月26日,吳敏的代理律師鄭晶晶到杭州市餘杭區法院提交刑事自訴狀及證據材料,以郎某某、何某某捏造事實,通過網絡誹謗自訴人且情節嚴重為由,要求以講謗罪追究郎某某、何某某的刑事責任。12月11日,鄭晶晶又向法院補充提交了刑事自訴狀及證據材料。12月14日,餘杭區法院立案受理。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起訴權劃分為公訴權和自訴權,從而對犯罪的追訴形成了公訴制度和自訴制度兩種方式。所謂自訴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行自訴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刑事案件。在中國,各級法院審理案件以起訴作為審判前提,大多數刑事案件,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但也有少數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自訴。

哪些案件屬於刑事自訴的受案範圍?遼寧省連山區法院法官吳興琦曾撰文指出,國外立法例主要採取特定化和泛化兩種方式,所謂特定化,就是刑訴法規定幾種特定的犯罪為自訴案件;所謂泛化規定方式,是指自訴案件範圍不局限於特定的犯罪案件,而是在法律原則上確認對一切犯罪或者對一切侵犯了公民人身和財產權益的犯罪,被害人和其他有自訴權的人都可以提起自訴。

1979年,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將自訴案件範圍限制在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刑事案件的範圍內,即特定的八種輕微刑事犯罪案件。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擴大了自訴案件範圍,在自訴案件範圍的確定上,採取了將特定化與泛化相結合的方式。

刑事訴訟法對刑事自訴的受案範圍做了明確規定,包括三類:(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其中,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包括刑法有關條款規定的四種罪行:1、侮辱、誹謗罪;2、暴力幹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4、侵佔罪。

不過,吳興琦指出,但即使在泛化規定方式的國家,由於自訴權人缺乏取證和訴訟能力,大部分案件仍然必須由警察機關偵查並由檢察機關提起並支持公訴。

界面新聞諮詢多位律師,對方均表示未代理過刑事自訴案件。杭州律師吳有水表示,司法實踐中,除了輕微的故意傷害罪,其他幾類案件提起刑事自訴的非常少,其中舉證難是主要問題。

此案或給類似受害人作出示範

鄭晶晶表示,刑事自訴在司法實踐中案例非常少,此前她也也從未代理過這類案件。根據法律規定和實踐經驗,刑事自訴要立案首先需要符合自訴案件類型,其次證據的搜集也存在障礙。因為沒有公安機關的介入,當事人很難拿到滿足法院立案標準的證據,往往在法院立案審查階段就無法通過。

界面新聞在裁判文書網檢索關鍵詞發現,以誹謗罪提起的刑事自訴案件中,雖有法院確認此類案件屬於刑事自訴案件,但多數以證據不足被駁回,或不予受理。比如2014年,江蘇連水馮瑞祥因土地界址糾紛遭到王秀英、凌國華謾罵,認為對方行為構成侮辱、誹謗罪,提起刑事自訴。漣水縣法院一審駁回其訴訟請求,馮瑞祥上訴到淮安市中院也遭到駁回。馮瑞祥繼續向江蘇省最高院申訴,再遭駁回。

2018年8月,馮瑞祥向最高人民法院繼續申訴。最高院做出的《駁回申訴通知書》認為,該案確係刑事自訴案件受理範圍,依法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但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經審查馮瑞祥自訴提供的證據材料,尚不能證實王秀英、凌國華二人的行為達到情節嚴重程度,應當予以駁回。

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潘翔表示,吳敏提起控告誹謗罪的刑事自訴,其刑事立案標準和對吳敏的舉證要求都比較高,被告人的違法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能夠立案殊為不易。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 「情節嚴重」: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潘翔分析,法院能否支持吳敏的控告請求,還需要法官結合吳敏提供的證據材料是否能夠充分證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實、被告人有無誹謗的主觀故意、誹謗行為造成的危害後果是否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等因素認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鄭晶晶表示,立案當日,代理律師從法院拿到了公安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和詢問筆錄等證據,現在律師正在準備材料,以便依據法院通知隨時補充證據,同時在考慮庭審策略以應對開庭,「我們爭取往開庭審理並判處實刑的方向努力。」她表示,對案件的結果有信心。

此案立案後引發社會熱議,鄭晶晶接到不少諮詢電話,對方表示他們也在網絡上遭到誹謗或信息被洩漏,向他尋求解決辦法,這讓她意識到,此案的走向可能給其他潛在的類似受害人作出示範。鄭晶晶在電話中給諮詢者建議,如果是明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則屬於公訴案件,建議向公安機關報警;如果是誹謗等屬於自訴的案件,建議他們把重點工作放在搜集和及時固定證據上,這是法院能否立案的關鍵。

鄭晶晶認為,在網絡時代,尤其是自媒體興起的近些年,網絡暴力和誹謗變得更為容易,且犯罪成本低,許多人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網絡表達的界限意識,對真假信息沒有分辨能力,容易給無辜者造成傷害,她期待此案的結果能對規範網絡表達起到正面作用。

「雖然網絡誹謗案件提起刑事自訴的要求較高,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網絡上辱罵、誹謗他人與線下一樣,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潘翔說,即便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受害人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受害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女子提起刑事自訴 法院已立案
    卿/哥/普/法 近日, 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一案, 引起廣泛熱議。一個月後,一段9秒的視頻和編造的聊天截圖在網上擴散,甚至登上了杭州同城熱搜。
  • 杭州:取快遞被造謠女子提起刑事自訴,或將打破社會一項潛規則
    近期,杭州取快遞被造謠女子正式向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了刑事自訴,要求法院以誹謗罪對造謠的兩男子依法懲處,並表示不再會接受任何道歉。她這一舉動可能會打破社會上一直存在的潛規則,真正威懾到造謠者。有網友評價說:支持!造謠者必須付出代價!
  • 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從自訴到公訴:拓寬路徑對網絡暴力說不
    12月26日,備受關注的「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件有了最新進展:經過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建議,屬地公安機關已對造謠當事人郎某、何某兩人以涉嫌誹謗刑事立案偵查。從7月一段子虛烏有的謠言開始,經過近半年的傳播不斷發酵,給受害人谷女士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
  • 刑事自訴如何成為維權利器
    >◆ 適度降低申請法院調取證據門檻□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凡超 見習記者 張守坤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女子被造謠出軌」當事人吳女士提交的刑事自訴。事發後,吳女士遭遇網絡暴力,還被公司辭退,因此患上抑鬱症。而造謠者郎某和何某也因誹謗他人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9日。在要求肇事者出鏡道歉未果後,吳女士選擇採取刑事自訴的方式追究郎、何二人的刑事責任。此案引起熱議的同時,也讓刑事自訴制度走進大眾視野。刑事自訴制度適用於哪些情形?對當事人維權會產生哪些作用?司法實踐中這項制度實效如何?
  • 被造謠「出軌」當事人刑事自訴立案:「給全社會一個答案」
    12月14日,杭州餘杭區人民法院發布,谷某某訴郎某、何某誹謗案已立案受理。當事人吳女士(化名)表示正在等待開庭。今年7月,杭州吳女士取快遞時被偷拍,並被人通過曲解視頻和偽造聊天截圖的方式,故意捏造「已婚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謠言傳播。吳女士報案後,8月13日,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分局對造謠者何某和郎某作出行政拘留9日的處罰。
  • 公權力介入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法治觀察
    谷女生提起刑事自訴立案後,展示通知書。受訪者供圖2020年7月,杭州市民谷女士就被一個充滿惡意的「玩笑」擊中,深受網絡暴力傷害的她決定拿起法律武器和造謠者抗爭到底。經過半年多的發酵,從行政處罰到刑事自訴再到目前被正式刑事立案,公權力嚴肅介入這起網絡謠言。除了關注案件本身的進展,不少人也在思考,公訴是否真能成為網絡暴力頭頂高懸的利劍?
  • 女子取快遞遭偷拍造謠,刑事自訴獲法院立案受理,代理律師稱只是開始
    楚天都市報12月15日訊(見習記者周浩 視頻剪輯何川)杭州市一女子在小區取快遞時被偷拍,偷拍者將視頻和捏造的曖昧聊天截圖發至微信群,事件導致女子失業,經歷「社會性死亡」。近日,此事在網絡引起巨大爭議。12月14日,當事女子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自訴獲立案受理。對此,代理律師表示,立案只是開始,希望網民知道言論有邊界。
  • 女子刑事自訴 法院已立案受理
    近期,浙江杭州的吳女士(化名)在取快遞時被隔壁便利店老闆偷拍視頻,捏造成「女富婆」出軌快遞小哥。事發後,吳女士稱自己「社會性死亡」,而造謠者被拘留9天後,回歸了正常生活。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
  • 「陰影一直跟著我」,取快遞被造謠「出軌」 女子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12月14日,吳妍(化名)收到杭州餘杭區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8月初,一段小吳被偷拍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編造的聊天截圖演繹出「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4個月過去了,深受網絡謠言折磨的小吳提起刑事自訴,讓法律給她一個「說法」。
  • 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女子提起刑事自訴,遭遇「網暴」要怎樣說不?
    12月14日,吳妍(化名)收到杭州餘杭區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8月初,一段小吳被偷拍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編造的聊天截圖演繹出「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4個月過去了,深受網絡謠言折磨的小吳提起刑事自訴,讓法律給她一個「說法」。
  • 取快遞被偷拍造謠出軌,姑娘選擇更艱難的「刑事自訴」:絕不退縮,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肖菁 今年3月,一對90後情侶從北京來到杭州定居和工作。7月7日,姑娘去小區門口的快遞服務點拿快遞,被對面小店店主偷拍。偷拍的照片被兩個陌生男人編造成一個少婦出軌快遞員的故事,在網上大肆傳播。
  • 一個「玩笑」引發的網絡暴力——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調查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題:一個「玩笑」引發的網絡暴力——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調查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吳帥帥12月14日,吳妍(化名)收到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經審查,起訴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本院決定立案審理。」
  • 杭州谷女士取快遞被偷拍造謠,構成刑事自訴案?
    谷女士得知造謠事實後第一時間報警,警方對此進行了處置,網警發出闢謠公告,郎某某和何某某也被處以行政拘留9天的處罰,陶某因證據不足,未被拘留。儘管如此,谷女士的生活仍然受到了很大影響。【處理結果】谷女士以「誹謗罪」向餘杭區法院提起刑事自訴,12月14日,法院正式受理了立案申請。
  • 馬上評|姑娘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就該「一追到底」
    杭州女子吳女士(化名)取快遞時遭偷拍並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近日,當事人向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獲受理。吳女士發微博稱,自己拒絕接受嫌疑人郎某某、何某某及他們親友的道歉。對於前述兩人的刑事責任,她將「一追到底」。
  • 女子取快遞被偷拍造謠出軌後起訴 法院已立案
    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後起訴造謠者,法院已立案近期,浙江杭州的吳女士在取快遞時被隔壁便利店老闆偷拍視頻,捏造成「女富婆」勾引快遞小哥。事發後,吳女士稱自己「社會性死亡」,而造謠者被行拘9天,已回歸正常生活。12月10日,吳女士發聲稱不接受道歉,已刑事自訴。
  • 來論|為「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升格追責叫好
    繼受害人吳女士提起的刑事自訴,在12月14日獲得法院立案受理之後,郎某、何某網絡誹謗案又被當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按公訴程序予以追訴」。這一立案追訴程序上的重要變化,無疑是一直備受輿論關注的「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的又一重大積極進展。
  • 造謠女子出軌者父親:就是開玩笑 現在很懊惱
    最近她以「誹謗罪」向餘杭法院提起刑事自訴,12月14日下午,古女士從法院得知,法院正式受理了立案申請。  古女士說,事發4個月,造謠者郎某,也沒有當面道過歉,只發來一段帶著墨鏡和口罩的道歉視頻。  古女士說:「他們一再強調,我只是開開玩笑,我只是玩一玩,你為什麼揪住我不放。而他們的行為是犯罪,是違法,那麼他們應當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
  • 【今日關注】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調查
    8月初,一段小吳被偷拍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編造的聊天截圖演繹出「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故事。4個月過去了,被網絡謠言折磨的小吳提起刑事自訴,讓法律給她一個「說法」。提起刑事自訴8月30日,小吳發布微博說,決定放棄深究刑事責任的權利,但要求郎某和何某發布具有誠意且畫質合格的道歉視頻內容,並賠償損失。郎某、何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已在8月底錄製視頻道歉,也接受賠償要求,但認為小吳提出的金額不合理。
  • 取快遞被造謠 自訴轉公訴:我想讓一些女生看到我的勇氣
    谷女士報案後,郎某、何某被警方行政拘留,郎某、何某隨後錄製了道歉視頻。谷女士: 他們始終還是說我們只是開開玩笑,我們只是怎麼怎麼樣,我覺得這樣的態度就是證明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雖然他們接受了9天的行政處罰,但是只是行政處罰而已,他們的行為,是涉嫌違反法律,是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承擔刑事責任的。
  • 造謠女子出軌快遞員是「開玩笑」?這話留著對法官說吧
    文 | 陳 墨「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事件又有了新進展。受害者谷女士(餘杭法院立案受理通報中稱「谷某某」)以「誹謗罪」向杭州餘杭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法院已正式受理立案申請。而其中一位造謠者郎某的父親則一再表示:兒子並非針對谷女士,就是小朋友開玩笑。「小朋友開玩笑」的說法引起了新一輪的輿論激憤。「成年男子造謠女性出軌誹謗他人導致對方社會性死亡」,是「小朋友開玩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