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容器拍了拍存儲,讓你「想用又敢用」雲原生

2020-12-26 中華網科技

都說容器正在改變IT世界,眼見為實,先來看看一個真實案例。

國內一家排名前十的商業銀行,有一支幾十人規模的開發團隊,主要負責開發網際網路應用。之前在開發和測試中大量使用虛擬機,數千個虛擬機除了運維管理複雜外,對伺服器的需求量也極高。為改變這種局面,該開發團隊開始採用容器技術,項目的開發進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只用幾臺伺服器就滿足了資源需求。

不過,容器雖然用起來很爽,但這家銀行的開發團隊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即容器產品從安裝部署到應用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遇到了些挑戰。由於容器天然的"分布式+開源"屬性,讓這家銀行需要投入較高的專業人力和時間成本在安裝、部署、調優等基礎環節上。

在眾多行業中,銀行業一直走在數位化轉型的前列,具有很強的技術實力,這家銀行開發團隊所遇到的挑戰,很可能是其他傳統行業今後擁抱雲原生時候也會普遍遇到的。如何掃除容器應用最後的障礙,讓用戶徹底打消面對容器"想用卻又不敢用"的顧慮。

如今,容器拍了拍分布式存儲,一對黃金CP誕生了:容器存儲一體機橫空出世。容器存儲一體機是經過專業廠商反覆迭代驗證過的一體化商用方案,實現容器的開箱即用,最為直接有效地解決了容器普及過程中的需求痛點,有望幫助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加速雲原生應用的落地。

01.容器化是IT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部分企業都將業務轉向線上,也直接加速了數位化轉型的步伐。如今,進入到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對於企業未來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

在數位化轉型中,雲計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驅動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動力。在企業上雲的大趨勢下,業務應用如何更加高效、靈活地使用基礎設施層資源,成為當前越來越多企業的核心訴求,這直接驅動著應用的創建、發布和運行的新變革——容器化。

容器化之所以會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是因為容器擁有三大法寶,的確能夠幫助用戶消除一些苦惱。

首先,容器不"挑食",可以做到與環境無關的標準化交付,應用不對環境產生依賴,非常適合當前的混合雲環境,方便用戶的應用充分利用包括公有雲、私有雲在內的各種資源;

其次,容器好"生養",與虛擬機方式相比,容器的創建、運行和消亡等過程對於基礎設施資源的需求大幅降低,有效節省了應用對於伺服器等硬體的採購成本;

第三,容器更"善變",能夠做到快速啟動、擴容、縮容、銷毀,可以幫助業務在市場中更加快速、靈活的匹配需求,大幅提升用戶對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

正是有這三大法寶,使得當下越來越多用戶青睞容器。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容器產品經理於爽直言:"今年容器平臺的應用呈現出超級爆發式增長,很多用戶非常認可容器為業務帶來的切實改變。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容器是傳統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的一大利器。"

但是,容器"天性驕傲,難以駕馭",創建、應用、擴縮容、銷毀都非常迅速,容器一旦銷毀,數據也隨之丟失。一旦容器集群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數據存儲層的問題也會持續放大,比如數據如何持久保存、數據如何隨容器遷移、後端存儲調度如何跟得上容器的快速變化等。

青雲QingCloud存儲產品線產品經理馮相東就表示:"一臺伺服器可能存在上千個容器,並發壓力很大,在容器規模飽和的情況下,性能和效率還必須能兼顧;另外,從數據的角度來看,管理層粒度必須比虛擬機更精細,需要容器粒度的存儲管理。"

因此,如何"駕馭"容器,分布式存儲是關鍵。除了支持標準的CSI接口之外,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存儲能力去支撐。這也直接驅動了"容器+分布式存儲"的黃金CP組合:容器存儲一體機。

02.容器存儲一體機:跨越雲原生鴻溝

容器雖然不是一項新技術,但在當前受到了各大行業用戶廣泛關注,正處於跨越鴻溝的關鍵階段。就如《跨越鴻溝》一書中所言,所謂的跨越鴻溝,是指一項技術/產品實現從早期採用者向早期大多數採用者躍進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企業雖然基於容器構建了自己的新一代計算支撐平臺,但依然缺少一個穩定、可靠、經過實踐檢驗的存儲基座。顯然,沒有哪個企業會冒著數據丟失的風險去雲原生的海洋中衝浪用戶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去做大量的選型、適配、對接工作,但得到的收益並不是自身想要的;用戶還需要擔心容器平臺和存儲的對接之後的各種存儲底層管理和運維;用戶每天更加擔心自己的數據會丟失……這一切構成了當下容器應用的大鴻溝。

如何加速跨越容器應用的鴻溝,讓容器應用像打開電視、打開手機那麼自然;讓容器交付變成一個標準件,就好像鋪設鐵軌一樣,每一節鐵軌的規格都是一致的,想到哪裡就鋪到哪裡,交付、管理高效、風險管控成本低。

現在看來,容器存儲一體機是一個非常棒的新思路。近日,青雲QingCloud推出了業界第一臺容器存儲一體機KF3000,將"容器平臺能力+分布式存儲能力"進行整合,完善了容器的安裝、部署、調優等工作,為用戶提供開箱即用的能力,加速了容器化環境的落地。

之所以說容器存儲一體機將會改變IT世界、加速雲原生走向落地,是因為它的確大幅降低了容器應用的門檻。於爽直言:"從我們跟各種用戶的溝通來看,採購、運維、業務等部門都渴望容器使用能夠更加簡單化、便捷化,希望容器的使用可以類似於樂高積木那樣,根據業務場景需求進行任何組合,從而實現快速匹配與響應。"

簡而不減,容器存儲一體機讓容器使用更加簡單的背後,是青雲QingCloud對於容器方案反覆優化、迭代、驗證的成果。青雲QingCloud在代碼級進行了深度優化,並且軟硬體一體化調優;此外,還在規模化生產環境中驗證了可靠性,可以提供商用級服務保障;藉助深度優化,擁有業界大幅領先的性能指標,比如批量創建100個pod以及PV卷,只需要70s,單pod可提供10萬以上的IOPS,時延只有0.17ms等。

"在DevOps、微服務、持續集成、業務中臺等典型容器場景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用戶渴望持續降低部署和運維成本。青雲QingCloud恰恰在容器平臺和分布式存儲上擁有業界領先的能力,因此也順勢打造出容器存儲一體機這樣的產品。"馮相東補充道。

除了KubeSphere容器平臺之外,青雲QingCloud容器存儲一體機之所以能夠立得住,關鍵在於分布式存儲QingStor NeonSAN,其與容器環境進行了深度優化,提供快照、克隆、在線擴容、QoS等高級特性,並採用端到端RDMA訪問,大幅提升訪問效率和降低時延。馮相東表示:"容器落地生產業務,數據怎麼存、放、管,存儲是關鍵。青雲QingCloud容器存儲一體機的優勢除了擁有'容器平臺+分布式存儲'能力外,還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能力,對包括容器、存儲等所有組件都有能力進行支撐。"

據悉,為進一步加速容器存儲一體機的落地,青雲QingCloud將會採用直銷和渠道並舉的方式。馮相東介紹:"容器存儲一體機未來非常適合渠道去售賣。當前,青雲QingCloud將加大渠道的合作,加深渠道對於微服務、DevOps等場景能力的培訓,加速容器存儲一體機生態的形成。"

03.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為雲原生時代再提速

除了容器存儲一體機之外,全閃化也是IT基礎設施層的另一大趨勢。

得益於快閃記憶體介質成本近年來不斷下降,全快閃記憶體儲被越來越多用戶所採用。尤其是在硬體層面,隨著NVMe協議、RDMA互聯等不斷走向成熟,使得全快閃記憶體儲產品取得了長足進步。不過很多傳統存儲產品的軟體堆棧層都是在傳統機械硬碟時代所設計,專門為全快閃記憶體存儲設計的分布式存儲軟體就成為加速全快閃記憶體時代的一大利器。

以青雲QingCloud為例,本次推出的QingStor NF6000分布式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就是"全快閃記憶體硬體+分布式存儲"的經典組合。QingStor分布式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採用了專門為全快閃記憶體設計的軟體堆棧,通過標準X86硬體就可以實現3節點100萬IOPS,時延降低到0.5ms以下。

"分布式是未來存儲的大方向,除了少數場景之外,大部分場景未來都會採用分布式存儲。"馮相東介紹到,"QingStor並沒有傳統存儲的包袱,從一開始就是分布式存儲基因。"

事實上,採用集中式架構的傳統存儲之所以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是因為集中式架構在容災、高可用、雙活等方面的技術依然被一些用戶所看重。但是在分布式的大趨勢下,分布式存儲不斷成長,已經開始在包括資料庫、ERP等核心業務場景中得到應用。

以國內某大型保險集團為例,隨著線上網際網路業務規模越來越龐大,光保單業務量在近年來都是幾十倍的速度增長,之前採用傳統存儲不僅業務經常出現瓶頸,還在擴容、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為徹底消除這些瓶頸與挑戰,該集團將核心資料庫業務從傳統集中式硬體平臺,遷移到青雲QingCloud基於分布式存儲的雲化架構。如今,該集團30多TB的資料庫保持著穩定運行、簡便擴容的狀態。

馮相東透露:"QingStor NeonSAN分布式存儲已經在金融、能源、製造等多個行業的核心業務場景得到了充分考驗。此次推出QingStor分布式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是將分布式存儲與硬體進行更好地集成,為全快閃記憶體時代再提速。"

據悉,QingStor NF6000分布式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新增了異構存儲池支持、全RDMA互聯、卷顆粒度的QoS以及NVMeoF四大新功能,並且對大幅優化了多項功能。比如,QingStor NF6000的iSCSI效率提升了30%,備份時間縮短30%,支持卷副本分布查詢,硬碟運維更加靈活,在線升級效率提升50%,以及優化了複雜環境的自愈能力。

基於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臺打造的QingStor NeonSAN,可確保在計算、存儲、網絡、軟體等多層面為企業客戶帶來性能強勁、安全可靠、簡單易用的軟體定義存儲解決方案,從而顯著降低系統部署的複雜度和TCO,與企業現有重要業務快速無縫銜接。除此之外, QingStor NeonSAN適配英特爾® 傲騰(Optane™) 固態盤和英特爾®高速緩存加速軟體(Intel Cache Acceleration Software)等多項新技術,實現超高吞吐與極低延時,並且和英特爾共同對整體方案進行了性能優化,能夠充分應對企業應用的嚴苛挑戰。

總體來看,構建起雲原生應用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不僅可以充分享受到雲計算的技術紅利與價值,還能快速、高效、靈活地響應業務需求。從本次青雲QingCloud推出的新品來看,無論是容器存儲一體機還是分布式全快閃記憶體一體機,都切中了當前用戶在雲原生應用上的最大需求痛點,其產品核心思想就是降低雲原生應用的門檻,將底層各種技術複雜性進行屏蔽,讓用戶實現開箱即用,更好地在雲原生的海洋中自由馳騁。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雲原生時代,容器持久化存儲方案選對了嗎?
    融合塊/文件/對象,USP為雲原生構築堅實底座作為容器持久化存儲的堅實底座,杉巖USP統一存儲平臺通過容器存儲接口(CSI)與Kubernetes等容器平臺交互,實現存儲資源的動態管理和自由調度。USP融合了塊、文件和對象接口,全面支持iSCSI、RBD、NFS等多種卷類型,為各類容器應用提供持久化存儲服務,幫助客戶構建雲原生架構,實現業務創新和數位化轉型。
  • 展望2020:傳統容器已死,安全容器將成為雲原生標配
    然而,Docker公司將其核心代碼開源的初心並不只是造福業界,它是想用這種方式吸引商業客戶。Docker公司將Docker註冊為商標,引起了社區的警覺,各種自創容器項目層出不窮。為了結束這種亂象,2015年6月,容器開放推進組織OCI成立,旨在圍繞容器格式和運行時制定一個開放的標準,Docker作為創始成員,意圖將這個標準制定權抓在手裡。
  • KubeSphere 3.0 :面向雲原生應用的容器混合雲
    作為多雲與多集群的統一控制平面,KubeSphere 3.0 帶來的新功能將幫助企業加速落地雲原生,降低企業對任何基礎設施之上的 Kubernetes 集群運維管理的門檻,實現現代化應用在容器場景下的快速交付,為企業在生產環境構建雲原生技術棧提供了 完整的平臺級解決方案。
  • IBM硬體系統布局混合雲 加速企業容器應用和雲原生
    2020年下半年以來,IBM收購紅帽的成果相繼落地,IBM Z雲化速度進一步加快,不僅IBM Z和LinuxONE全面支持Red Hat OpenShift,11月又有新發布,加快企業容器應用和雲原生開發。當IBM以分拆的方式專注於混合雲市場時,IBM傳統的硬體系統將何去何從?
  • 避免不完全的雲原生(一):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圍繞雲原生的討論會直接進入技術選擇,如容器化和微服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雲原生項目的潛在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探索雲原生,包括技術和基礎設施,還包括架構、設計,以及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員和流程。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
  • 華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加速基因測序
    然而,基因測序工程,動輒需要數萬/數十萬個基因測序及模型建立,需要大量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常見的基因轉換、拼接、對比、注釋全流程,用一臺高性能伺服器運行耗時30多個小時,數萬乃至十萬級的基因測序任務,對網絡、存儲、算力,以及業務響應的及時性、可靠性、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
  • 三大運營商如何玩轉雲原生?|CNBPS 2020演講實錄
    我們不僅把應用都做到容器化,整個系統用到的PaaS的組件,包括消息的資料庫等等全部都做成了容器,然後用一個大的資源池統一的去做管理,因為容器跑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說你再去擴展資源的話,就相當於是你可以直接把機器加進來,加到集群裡面,可以利用這種容器的好處來做到它的這種漂移、擴展,就相當於系統更加彈性了。
  • 七牛雲許式偉做客雲棲大會:杯酒話雲原生,笑談技術派
    雲原生它對應的這個主語應該是企業業務系統。當我們談什麼東西是雲原生的時候,並不是說你的基礎設施是不是雲原生,而是你的業務系統是否充分考慮到底層雲的這種分布式、彈性和可擴展,從而在設計業務架構時就可以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術幫助上層業務變得更加的敏捷、彈性和自動化。
  • 七牛雲姬長軍:企業技術棧向雲原生轉型的實踐與思考
    「雲原生」引爆億萬級蒼穹,「分布式雲」啟動新商業引擎,「分布式存儲」開創未來新篇。伴隨著 5G 商用時代的到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關口,CDN +邊緣計算迎來新階段,分布式雲將加速這一變革的發生。
  • 阿里雲重磅發布雲原生裸金屬方案 | 雲原生生態周報 Vol. 53
    新一代容器服務 ACK,可以將最新神龍彈性裸金屬實例的強大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具備極致性能、高效調度、全面安全的特點。6 月 9 日,2020 阿里雲線上峰會於雲端舉行,阿里巴巴雲研發部門負責人陳鑫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新雲效,新 DevOps 平臺》的主題演講,宣布新一代企業級 DevOps 平臺——阿里雲·雲效正式發布。
  • 企業數位化升級最強「助推器」,騰訊雲原生路線圖正式發布
    其中,在最核心的最佳實踐路線圖板塊中,騰訊雲首次立體化介紹在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雲開發、DevOps、大數據、資料庫、雲安全領域的覆蓋十餘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的雲原生路徑,幫助用戶快速識別和部署適合自己的雲原生服務。
  • 為雲而生的「雲原生」,為什麼越來越重要?
    而近年來,一個名為「雲原生」的概念成為雲計算領域的熱詞。原本企業家們的對話可能是「你的公司業務上雲了嗎?」,而現在很多企業家要改口問下:「你的業務上了『雲原生』了嗎?」Gartner報告曾指出,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 騰訊雲十年新風向:雲原生與開源的未來
    與此同時,在業務層面也存在類似煙囪式的問題,各個業務從邏輯層、數據層到後端的容器或虛擬機,技術框架和體系各自獨立,重複造輪子現象明顯,用最近的流行詞「內捲化」來描述毫不為過。對此,騰訊針對自研業務上雲曾給到非常詳細的推動方案,根據騰訊雲資深運維專家周小軍披露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歷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騰訊自研業務上雲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直播類業務上雲、沙箱雲、整個業務上公有雲。」
  • 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環境下的雲原生進化之路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期間,來自華為雲、才雲科技、中國聯通的技術專家,帶來了雲原生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和趨勢走向。Kubeflow + Volcano 加速機器學習平臺容器化進程近10年來,AI發展迅速。
  • KubeSphere 3.0 :為構建雲原生技術棧提供平臺級解決方案
    作為多雲與多集群的統一控制平面,KubeSphere 3.0 帶來的新功能將幫助企業加速落地雲原生,降低企業對任何基礎設施之上的 Kubernetes 集群運維管理的門檻,實現現代化應用在容器場景下的快速交付,為企業在生產環境構建雲原生技術棧提供了 完整的平臺級解決方案。
  • 雲原生高堂難入?那就讓KubeSphere陪你走
    在雲計算時代,雲原生技術又在重演Java的歷史。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利用雲的能力?避免廠商鎖定又能降低成本?雲原生已經被廣泛證實是最佳路徑。而容器和Kubernetes正是雲原生體系裡的基石。因此,以Kubernetes為代表的開源項目已呈燎原之勢。Kubernetes在雲計算社區中的使用率從2018年的58%上升到2019年的78%。
  • 11月19-21日,第3屆雲原生技術實踐峰會(CNBPS 2020)即將重磅開啟
    在2019年的CNBPS上,靈雀雲CTO陳愷喊出「雲原生正在吞噬世界」,容器將成為雲原生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Kubernetes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雲作業系統」,容器與Kubernetes  2020年雲原生的重頭戲轉向全棧和生態,從企業實踐的角度,雲原生也被看作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唯一解決方案。雲原生技術正在快速開拓新的技術邊界,支持新的應用範式,變成新常態。本次大會,將嘗試從全球視角詮釋雲原生的升維定義——雲原生全棧,展現雲原生原力覺醒的無窮動能。
  • 一文說清 KubeSphere 容器平臺的價值
    KubeSphere 作為雲原生家族 後起之秀,開源近兩年的時間以來收穫了諸多用戶與開發者的認可。本文通過大白話從零詮釋 KubeSphere 的定位與價值,以及不同團隊為什麼會選擇 KubeSphere。
  • 雲原生2.0「進化論」:從ON Cloud到IN Cloud
    也就是說,在ONCloud架構下,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設施仍然缺乏一種對其業務應用在高可用、高性能、自動彈性等方面的支持,也同時亟待補充一種能夠滿足跨集群、跨區域、跨雲的全局化業務場景的能力。  簡言之,他們需要企業業務與雲化應用實現一種理想的結合,一種真正由內而外實現價值轉化的新派「雲原生」。
  • 家庭存茶用什麼容器好?
    家庭存茶與茶廠、茶葉店存茶方式不大一樣,茶廠茶葉店一般有專門存儲茶葉的環境,用到的容易不太一樣。就比如說,我們通常購買經過小包裝的散茶,或者已經裝入錫罐的茶葉。而茶企的散茶是大批量的,不可能都用小小的錫罐去一一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