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耶穌本人,他是基督教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2020-12-27 一般家常事

有點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獨裁者最終居然是高盧的徵服者。尤裡烏斯愷撒在高盧的七年經歷賦予他三大有利條件:當別人因為不斷升級的混亂、暴力和墮落而受到譴責時,他剛好遠離羅馬;他變得非常富有;並且贏得了羅馬軍隊的忠誠,這些軍隊受過最好的訓練,擁有最豐富的作戰經驗。他的士兵認為他會照顧他們,會確保他們能拿到軍餉,受到提拔,贏得榮譽。愷撒始終是一位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

人們既把他視為英雄,也把他視為反派,他的名聲搖擺不定。他的事業處於巔峰狀態的時間並不長,最終毀於其敵人手中,儘管很少有人質疑他的能力。他寫了個人回憶錄記載他對當時一些最好的拉丁地區的成功徵服,這有助於創造並維持人們對其權力的信仰。他的散文是如此有說服力,以至於已經把日耳曼人「虛構」成一個種族群體。他有偉大的領導才能、冷靜的頭腦以及堅定的毅力。儘管按羅馬標準來看他不算很殘忍,但至少也算冷酷。不管他的目的是什麼,具有哪些德行,他都不遜於當時其他大部分政治家,而且還表現得比別人更優秀。公元前49年1月,愷撒向羅馬發動進攻。

他以保護共和國免受敵人傷害為名跨過其行省的邊界——盧比肯河(Rubicon),這是一種違法行為,然後帶領軍隊進軍羅馬。他在非洲、西班牙和埃及地區發動了為期四年的內戰,驅逐那些擁有軍隊並有可能利用軍隊反對他的政敵。他用武力消滅反對者,但也以勝利後的溫和政策贏得了過去敵手的支持。獲得勝利後,他細心獲取元老院的支持,並成為終身獨裁者。但現在一些羅馬人擔心愷撒會重新建立一種東方集權形式的君主制度。共和主義這樣的偽善之辭為其敵人所用,他們最終聯合起來,於公元前44年刺殺了愷撒。羅馬共和國形式上仍然存在。但是愷撒向著集權方向改變的狀態卻完好無缺地被保留了下來。這些問題不是靠撥回政治時鐘就可以解決的。

愷撒傑出的侄子,也是其指定的繼承人——屋大維(Octavian)用兩年的時間追捕刺殺愷撒的政客,那些人也死了。愷撒被奉為神靈。然後,屋大維又發動了另一場內戰,他甚至遠徵埃及[在安東尼(Antony)和克裡奧帕特拉富有傳奇色彩的自殺後,埃及正式被羅馬吞併,成為一個行省]。當他回到羅馬時,得到了他的舊部(以及他偉大的叔叔的舊部)的支持,他用權力讓元老院為他所做的一切披上共和制名義的外衣。從形式上來說,他只是「凱旋將軍」(imperator),該頭銜意味著他在戰場上統領過士兵。但他隨後又年復一年地被選為執政官,這是共和國最重要的行政官員。

他又在適當的時候被冠以「奧古斯都」(Augustus)的榮譽頭銜,這是根據已載入史冊的奧古斯都愷撒的稱謂而來的。隨著元老院賦予他越來越多的職位和榮譽,他的權力也不斷增長,儘管他不停地強調這些都屬於舊有的共和體制的框架內。他是「第一公民」(princeps),而不是國王。然而,事實上奧古斯都越來越依賴於靠掌握軍隊而得到的權力(他組織了首支專門在首都服役的部隊——禁衛軍),並越來越依賴於僱傭文職人員的官僚作風。他打算讓一位男性親屬來繼承他的位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收養繼子(他自己的孩子是個女兒),但是在他之後,五位獨裁者相繼成為「凱旋將軍」及「第一公民」。而且,公元14年他去世後,也被奉為神靈。由相對較少的一個階層的政治家統治羅馬的狀態因此結束,這種狀態維持了幾百年的時間,最終由羅馬重要家族中的其中一員成功取代。這些獨裁者並不享有無所顧忌的權勢,但他們開創了我們今天所知的羅馬帝國,整個國家步入新的歷史進程。將來,它將受到羅馬皇帝的統治,儘管這些皇帝需要依靠軍隊,而且因此需要滿足軍隊。在同樣以失敗告終之前,帝國(我們現在可以這樣稱呼它)還是獲得了偉大的成就,甚至將羅馬統治擴張到更遠的地方。奧古斯都去世後作為偉大的和平使者以及羅馬舊傳統的修復者而為世人所銘記。但是繼屋大維的直接繼承人——提比略(Tiberius)之後,三位獨裁者沒有一位屬於自然死亡,而且有人認為提比略也不是自然死亡。

在奧古斯都執政的最後幾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如果說歷史重要性是由受影響的人數來衡量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在古代,甚至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沒有這麼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歷史上記載的名為耶穌(Jesus)的一位猶太人的誕生。我們非常確定這一事件發生在拿撒勒(Nazareth)、巴勒斯坦,但不太確定何時發生,儘管公元前6年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年份。他對基督教的特殊重要性在於,他被信奉為神靈。從(真正)更世俗的層面上來看,我們甚至沒有必要說那麼多來證實耶穌的重要性。

在他之後的整個人類歷史都體現了這一點。簡而言之,那些後來自稱為基督教徒的人(即耶穌的追隨者)將改變世界。就歐洲而言,他們比其他單個的人類群體更多地影響著基督教的歷史。如果我們要尋找一些影響力可與基督教相比擬的事件,那麼我們不能著眼於單個的事件,只有像工業化這樣宏觀的歷史進程,或者是像史前時期的氣候這樣為歷史創造條件的巨大力量才能與之相匹敵。

然而人們對於基督教在歷史上的重要程度的一致意見並不妨礙他們激烈地爭論耶穌究竟是誰以及他致力於做什麼這樣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他的傳教比他同時代的其他聖人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因為他的追隨者看到他被釘在十字架上,並且還相信他後來從死亡中獲得了重生。我們之所以是現在這樣,歐洲之所以是現在這樣,都是因為少數幾位巴勒斯坦猶太人見證了耶穌受刑並復活這些事情。

相關焦點

  • 耶穌究竟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編輯 /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有一些無神論者或慕道友,經常會發出疑問:耶穌究竟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人類歷史的某個階段真實地存在過嗎?有一些人認為,耶穌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事跡有神話或杜撰的成分,甚至有人認為耶穌是人為杜撰出來的人物。
  • 基督教的中心人物:耶穌
    耶穌是一位宗教領袖,他的生活和教導都記載在《聖經》的新約中。他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全世界許多基督徒都仿效他為上帝的化身。概要耶穌基督大約生於公元前6年。他的早年生活鮮為人知,但他的生平都記載在《新約》中,與其說是一部傳記,不如說是一部神學文獻。根據基督徒的說法,耶穌被認為是神的化身,他的教導被當作更屬靈生活的榜樣。
  • 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耶穌,真的是死在十字架上的嗎?
    時間如白駒過隙,從我們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到現在彷佛只是一瞬間,這期間出現了許多的英雄、梟雄,也出現了許多有爭議性的人物。今天我們要去探尋的這個爭議性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基督教的信仰耶穌。有關於耶穌的爭議不是說他的人品怎麼怎麼滴,而是關於他死亡之後的事情,「耶穌真的是死在十字架上的嗎」?史料中記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還有人把一柄長矛刺進她的胸膛以確定他已經死亡。耶穌身死之後,他的遺體被埋在了一座墳墓之中,並由一名經驗豐富的百夫長開守著。可是,就是這樣,兩天之後,他的屍體竟然不翼而飛了,這令人們感到十分的詫異。
  • 歷史上最著名的面孔:耶穌的真面目
    相反,根據馬修福音,當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被捕時,猶大·伊斯卡裡奧特不得不向士兵們表明耶穌是誰,因為他們除了門徒以外都無法告訴他。關於耶穌長什麼樣的問題進一步模糊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耶穌在新約中沒有描述,也從未發現過他的任何圖畫。另一個問題是,既沒有骨架也沒有其他身體可以探測DNA。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人們對耶穌的印象留給了藝術家想像。
  • 【紀錄片之窗】基督教歷史全六集+《從耶穌到基督》全四集+穿越聖地01~09
    這些雖然都說明了基督教的廣義上的包容性。但作為信徒,往往不知所措。這部優秀的紀錄片由牛津大學著名的歷史學教授迪爾梅德.麥克庫洛赫與BBC英國廣播公司聯手打造。他將帶我們去基督教古蹟的現場鑑證歷史,去訪問知名的學者和宗教人士尋知問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裡品味文明的足跡。透過這個系列的節目您將增加對基督教的了解。基督教在人類歷史上和當代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和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 新書《拿撒勒人耶穌》:耶穌是誰?為什麼他如此重要? | 麥格拉思「人人叢書」第三本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位於基督教信仰核心的,並非一套抽象概念或信念,而是一個人——全世界最具吸引力、最令人好奇的人物之一。正如古代世界條條大路通羅馬,基督教所有關於上帝和我們自身的思考都指向那位令人魂牽夢繞的耶穌。基督教信仰的「基礎核心」即「上帝救贖之愛的美彰顯於耶穌基督受死復活之中」。
  • 看梅爾吉布森的「耶穌受難記」,說說猶太教與基督教為何對撕
    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耶穌受難記》,描述的是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耶穌受難記》在商業上是成功的,但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間的漸漸癒合的歷史傷痕也因此片再度裂開。這部影片牽涉到當年猶太人的負面表現,並使猶太人對反猶主義可能捲土重來憂慮重重。
  • BBC 紀錄片:基督教的歷史
    這部紀錄片一共六集,由牛津大學的一位專門研究基督教的教授講解。他會帶領觀眾走遍世界各地,看看基督教何以在兩千年的時間裡,由耶路撒冷散播到全世界。丟勒《幼小耶穌和聖母》第三集 | 東正教:從帝國到帝國相比較他的老大哥天主教在皇帝面前的得寵,東正教的發展真是靠著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 基督教經典電影《耶穌受難記》免費看
    12個小時,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類所遭受到的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影片集中描述了耶穌死前一天的「受難」經過。他所受刑法之殘酷在梅爾吉布森的鏡下挑戰著常人所能忍受的極限。影片的血腥程度實為罕見。耶穌所受鞭型時一片血肉模糊,而被釘上十字架時血漿飛濺更是殘忍之極。影片只是在閃回鏡頭中加入了若乾耶穌傳教已經最 後的晚餐等情節的回顧,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極力渲染耶穌受難之深重。
  • 基督教聖地,耶穌在這裡遇難、安葬、復活,信徒慕名而來
    耶穌被猶大出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直到斷氣。壁畫上寫著耶穌是周五早上9點被釘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時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點的時候,耶穌大聲叫喊神後就斷氣了。等到耶穌斷氣,人民才都相信耶穌真的是主的兒子,是來拯救他們的彌賽亞。於是人們把他從十字架上解下來,安放在這塊大理石上塗抹膏油,準備安葬,大理石後面牆上的壁畫上詳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 400年來 耶穌「聖墓」首次打開!大開眼界
    耶穌墓,又稱「聖墓」,坐落於耶路撒冷老城聖墓教堂之內。墓內最重要的遺物是一塊耶穌停屍石。最近,耶穌墓已經被考古人員打開,沉睡數百年的停屍石重見天日。該石頭系耶穌本人被釘十字架後,遺體從十字架上轉移到山洞內這塊被用作「殯葬床」的石頭上。
  • 基督教很霸道,因為總說「不信耶穌就要下地獄」.你覺得基督教霸道嗎?
    因此,人下地獄的原因不是因為他不信耶穌,而是因為他是個罪人,罪人死後的結局就是地獄。相反,人能夠免下地獄恰是因為他信耶穌,信耶穌使人免下地獄。所以,基督教的信仰不是「霸道」,而是「王道」;基督教傳的是救人免下地獄的「福音」,而不是把人送下地獄的「禍音」;基督教的福音使者們給人帶來的是愛,而不是恨。這是你在聽福音之前必要有的認識。    那麼,人類為什麼需要信耶穌呢?
  • 探尋世界上的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在亞美尼亞感受歷史遺產的風華
    1/孤陋寡聞的我,來到亞美尼亞才知道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先稍微介紹下亞美尼亞本土基督教。一般遊客接觸到的亞美尼亞本土基督教組織既不從屬於羅馬天主教廷,也不屬於東正教教會,更不屬於新教。
  • 解讀2019《小丑》:基督教的窄門、耶穌的受難和小丑的蛻變
    當然,最令人憤怒的是被脫口秀明星出賣,把自己的努力,當成了嘲諷的對象。反覆在電視上播放。不過,讓小丑真正完成蛻變的是她的母親,那個看上去很依賴他,並且對他很關愛的老女人。然而在她衰老和孱弱的表象下,卻是一幅惡人的心腸。
  • 「書摘」均默|《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批評朱執信著...
    該文將歷史的耶穌還原為「一個私生子,反抗當時的祭司,被人拿去殺了的一個人」。雖有反抗強權之功,但自身實不足道。《聖經》中的耶穌亦如同中國歷史上的讖緯,不足為信,聖經中的耶穌雖然講平等、博愛,但聖經記載及歐洲千餘年來的歷史表現出來的自利、復仇、排他,也將基督教的上述優點排擠殆盡,在之後新教的歷史中,雖「披上博愛的外套」,但並沒有根本的改變。
  • 聖誕節科學:8個關於耶穌的事實,耶穌的真實長相是什麼樣的?
    從他出生到被羅馬人處死,這裡有關於歷史上耶穌的八個事實。他出生在馬槽裡?大多數歷史學家相信耶穌是一個真正的人。為了檢驗聖經的真實性,歷史學家通常會將基督教對耶穌生平的記載與羅馬人和猶太人的歷史記載進行比較,其中最著名的是歷史學家弗拉維烏斯·約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和科尼利厄斯·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
  • 【紀錄片之窗】基督教歷史全六集+《從耶穌到基督》全四集
    這些雖然都說明了基督教的廣義上的包容性。但作為信徒,往往不知所措。這部優秀的紀錄片由牛津大學著名的歷史學教授迪爾梅德.麥克庫洛赫與BBC英國廣播公司聯手打造。他將帶我們去基督教古蹟的現場鑑證歷史,去訪問知名的學者和宗教人士尋知問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裡品味文明的足跡。透過這個系列的節目您將增加對基督教的了解。基督教在人類歷史上和當代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和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 「書摘」亦鏡|《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
    說「如果真是基督教的信徒,便當對他們痛哭」,固然有一部分基督徒泥於行跡不大喜歡他這樣待遇「權貴」和「財主」,或更有極力反對他當面指責他的;然我終覺得他所做的是好事,各種的演講會或白話劇…都是為改良社會和貢輸人群以知識道德而設的,社會上的人,能個個都肯去親近他,我相信於風俗上和個人的學問上行為上必能收很大的效益。除了他,我們中國各團體,實沒有一個能像他這樣服務社會。他誠是中國社會的明星。
  • 最值得報導的「頭條新聞」:耶穌是真實的 ——美國名記《重審耶穌》
    「有那麼多夫婦,要麼兩個來自不同的宗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要麼一個信主,一個不信。或者更常見的,一個是充滿激情的堅定信徒,另一個卻對屬靈的東西不那麼感興趣,這種屬靈上不般配的婚姻很常見,在這種關係中的人們會從這部電影中收穫頗豐,因為那就是我們的情況。」
  • 使徒保羅: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
    作為血統上和文化上的猶太人,他在猶太社群中使用的是猶太名字「掃羅」;而作為法律上的羅馬公民,他的名字就是羅馬化了的「保祿」。耶穌呼召保祿       「保祿」這個名字本身,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中隱藏著後世很多重大問題的根源,那就是——保祿的羅馬公民身份。如果沒有保祿的羅馬公民身份,很有可能不會有基督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