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導讀:
你是敢回家過年的人嗎?封建孝道不強調「愛」,而強調「恩」。今天分享文章,4個做法,和有毒的親人關係劃清界限,做回你自己,過個快樂一些的團聚年吧~
轉載自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微信號:yinjianlifumuxuetang
最近臺灣演員明道哥哥,勒死妻兒後自殺的新聞報導,再度引起了對「吸血鬼」親人的討論。
雖然道明作為演員有顏值有事業,年近40歲的他還單身一人。難有女孩子願意涉入他問題重重、負擔重重的原生家庭。
無獨有偶:
劉德華曾多年給大姐還賭債。
梅豔芳一生給母親、哥哥還賭債,身故後,內衣都被母親拿去拍賣。
蔡少芬為給母親還賭債參選港姐。為了錢,母親曾要求年僅十幾歲的她陪各種富商吃飯喝茶。在母親盤剝下,蔡少芬一度想過自殺。
吳奇隆也是為給父親還債才進入娛樂圈的,債務還清前,身為大明星的他常一件衣服穿十幾年,一個包背20年。
張栢芝為還父親賭債,養父母和一群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接了很多爛戲,至今要拼命賺錢。
張韶涵父親是賭徒,母親婚外戀,她十幾歲出來工作,養一家大小,父母卻一有不滿足就到媒體面前造謠她品行不端。
更誇張的是,有些父母根本沒有撫養過孩子,卻在孩子出人頭地後理直氣壯上門要錢。
日本巨星山口百惠是私生女,由媽媽靠政府低保撫養長大。生父從沒公開承認過她,待她成名後卻跳出來要求變更撫養權,實則是想霸佔女兒這棵「搖錢樹」。
一句「做人要孝順」「做人要善良」「天下無不是父母」,遮蔽了多少血親之間冷酷的勒索、剝削。
2002年,山東籍留美女博士趙慶香攜丈夫回鄉探親時,被父親趙玉令用斧頭砍死。
原因只不過是拒絕了父親提出的給弟弟在城裡買房的要求。而在那之前,女兒和女婿已經為這個弟弟在老家蓋了新房。
殺人後,趙玉令還堅稱不後悔,說女兒不是人。沒給自己的兒子另一套房,讓兒子娶不上媳婦,他活著也沒意思,這個女兒白養了!
熱播劇《歡樂頌》中的角色樊勝美,引發了許多觀眾共鳴,至今仍是被原生家庭剝削者的代名詞。
本該是熱源、是港灣的親情、家庭,卻給樊勝美們帶來最大的創痛。
封建孝道不強調「愛」,而強調「恩」。
及至今天,許多思維陳舊的父母仍認為自己生了孩子,就天然是孩子的恩人,以此為籌碼,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無休止報答。
特別對於家族中的女孩,小時候當她們是「賠錢貨」,進行苛待;長大了又當成是「搖錢樹」,恨不得要她們砸碎骨頭,供養父母、兄弟,乃至兄弟的子女。
「養兒防老」是最典型的孝文化觀念。
抱此目的生孩子的父母,起頭就將生孩子當成一本萬利的買賣,謀定了將來要向子女討債。既然生的是個賺錢工具,當然投入成本越低越好,獲得利潤越高越好,而且要想方設法讓這工具聽話好使喚。
文化環境的壓力加上父母強勢灌輸,許多子女早早就被洗腦,覺得自己天生虧欠父母,而且利滾利、高利貸,越長大虧欠越多,對父母的回報要至死方休。
父母稍有不滿,自己就被負罪感淹沒。
由於無法忍受內疚的啃噬,只好喪失原則地遷就父母。捨身拯救扶不上牆的兄弟姐妹,也不過是孝道的延伸,為了令父母滿意,替父母分憂。
中國式親情中最厲害的一招,就是用愧疚控制別人。這是關係中的軟暴力。
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需要清醒認識到以下幾點:
1、生孩子是父母的選擇,子女並非天生虧欠父母
一個成年人決定生兒育女,就要為他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都承認,養育子女是辛苦的,但將子女撫養至成年,本就是父母的義務,子女無需為此感到愧疚。
父母無權以生養之恩為籌碼,幹涉、控制子女的人生。
父母的理想、願望讓他們自己去實現,子女痛痛快快活出自己的生命力量才最重要。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需要自我負責。
父母給予子女高質量的愛,親子關係自然良好。孩子天生愛父母,沒有天生的「白眼狼」。
親子之愛不需要用愧疚捆綁。
2、被需要不等於被愛
從小缺愛,卻不停被原生家庭使用,充當奉獻者、犧牲者的子女,特別要注意覺察這一點:被需要不等於被愛。
一些子女年齡很大還無法將生活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總允許父母、兄弟姐妹吸血,是沒見過正常的愛什麼樣,以為和別人發生情感聯結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充當背鍋、填坑的人。
別騙自己了——要你去背鍋、填坑、滿足他私慾的人,根本不愛你!
儘管很難接受,但真相是,就是有許多父母不愛孩子,沒有愛的能力。
接受和處理這份哀傷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但逃避、不去面對這一點,卻可能讓你搭上一生幸福。
要知道,父母不愛你,並不是你不夠好、你有什麼錯。
你很珍貴!
父母無法挑選,但你可以選擇用餘生好好愛自己!
過度付出不是獲取情感的健康方式,儘早終結這種模式。
3、人被關係塑造,也可以塑造關係
一旦在和家人互動中感覺到那份熟悉的愧疚,信任自己的感覺。這是一個信號,表示對方可能又在情感綁架你,你可以不接受這份綁架。
習慣用誘發愧疚實現操控的人,可能會變換花樣賣慘,讓你自責、難受。你每認同、順從一次,他的操控就又成功一次。
這是兩個人的遊戲,如果一個人不玩了,遊戲就會自動終結。
我知道,要你去終結這個遊戲很困難,即使理智上明白,每次愧疚感一升起就難下決斷。
可以評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先從小事上「起義」,向對方宣示你的底線和立場,慢慢過渡到大點的事情。
這樣,給了自己練習新選擇的機會,也讓對方慢慢意識到你已經跟從前不一樣。
同時,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要警惕自己過度負責、過度愧疚的傾向,不要吸引別人來侵犯、利用你。
4、有清晰的邊界,才有健康的關係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可能會爆發對父母、兄弟姐妹的強烈恨意。而這份恨意又會成為你們關係繼續糾纏的燃料。
要知道,只要你一天放不下,這份痛苦就會一天消耗你的能量,使你不能去投入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位女性曾寫信向尹建莉老師傾訴她的痛苦,怨恨父親不關心她、不愛她,並將這歸結為命運不公。尹老師給她回信說:
將你的生命能量從你不喜歡的人身上移開,把當下的生活和過去所有讓你煩惱記恨的人一刀切斷。
並不是和所有的人「絕交」,而是從心底徹底放下,放開他們,再也不和他們糾纏,再也不在意他們所做的一切——過去的就過去了,寬恕他們,但從今天開始,乃至以後,永遠不允許他們再來影響你的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躲開傷害,否則他們就會寄生在你的「恨」裡,一直傷害你。
請從今天開始,重新選擇和聚焦你的生命能量,將能量聚焦在你喜歡的人和事之上,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去愛你願意去愛的人,並用心去投入。
如果你能做出內在的改變,那麼生活必然地,會跟著做出改變。
幸福是自我選擇的一個結果,並不是命運的結果。
——摘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曾經不幸,那麼願你餘生幸福!
這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並不都跟你不合格的父母一樣。珍惜自己,也把愛你的機會留給懂得珍惜你的人!
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臺。所有的家教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幫助千萬家長輕鬆育兒,從知道到做到!心怡寒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