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親情中的軟暴力!被情感勒索的人,該如何自救?

2021-02-14 深圳心怡心理

心怡導讀:

你是敢回家過年的人嗎?封建孝道不強調「愛」,而強調「恩」。今天分享文章,4個做法,和有毒的親人關係劃清界限,做回你自己,過個快樂一些的團聚年吧~

轉載自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微信號:yinjianlifumuxuetang

最近臺灣演員明道哥哥,勒死妻兒後自殺的新聞報導,再度引起了對「吸血鬼」親人的討論。

雖然道明作為演員有顏值有事業,年近40歲的他還單身一人。難有女孩子願意涉入他問題重重、負擔重重的原生家庭。

無獨有偶:

劉德華曾多年給大姐還賭債。

梅豔芳一生給母親、哥哥還賭債,身故後,內衣都被母親拿去拍賣。


蔡少芬為給母親還賭債參選港姐。為了錢,母親曾要求年僅十幾歲的她陪各種富商吃飯喝茶。在母親盤剝下,蔡少芬一度想過自殺。

吳奇隆也是為給父親還債才進入娛樂圈的,債務還清前,身為大明星的他常一件衣服穿十幾年,一個包背20年。

張栢芝為還父親賭債,養父母和一群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接了很多爛戲,至今要拼命賺錢。

張韶涵父親是賭徒,母親婚外戀,她十幾歲出來工作,養一家大小,父母卻一有不滿足就到媒體面前造謠她品行不端。

更誇張的是,有些父母根本沒有撫養過孩子,卻在孩子出人頭地後理直氣壯上門要錢。

日本巨星山口百惠是私生女,由媽媽靠政府低保撫養長大。生父從沒公開承認過她,待她成名後卻跳出來要求變更撫養權,實則是想霸佔女兒這棵「搖錢樹」。

一句「做人要孝順」「做人要善良」「天下無不是父母」,遮蔽了多少血親之間冷酷的勒索、剝削。

2002年,山東籍留美女博士趙慶香攜丈夫回鄉探親時,被父親趙玉令用斧頭砍死。

原因只不過是拒絕了父親提出的給弟弟在城裡買房的要求。而在那之前,女兒和女婿已經為這個弟弟在老家蓋了新房。

殺人後,趙玉令還堅稱不後悔,說女兒不是人。沒給自己的兒子另一套房,讓兒子娶不上媳婦,他活著也沒意思,這個女兒白養了!

熱播劇《歡樂頌》中的角色樊勝美,引發了許多觀眾共鳴,至今仍是被原生家庭剝削者的代名詞。

本該是熱源、是港灣的親情、家庭,卻給樊勝美們帶來最大的創痛。

封建孝道不強調「愛」,而強調「恩」。


及至今天,許多思維陳舊的父母仍認為自己生了孩子,就天然是孩子的恩人,以此為籌碼,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無休止報答。

特別對於家族中的女孩,小時候當她們是「賠錢貨」,進行苛待;長大了又當成是「搖錢樹」,恨不得要她們砸碎骨頭,供養父母、兄弟,乃至兄弟的子女。

「養兒防老」是最典型的孝文化觀念。

抱此目的生孩子的父母,起頭就將生孩子當成一本萬利的買賣,謀定了將來要向子女討債。既然生的是個賺錢工具,當然投入成本越低越好,獲得利潤越高越好,而且要想方設法讓這工具聽話好使喚。

文化環境的壓力加上父母強勢灌輸,許多子女早早就被洗腦,覺得自己天生虧欠父母,而且利滾利、高利貸,越長大虧欠越多,對父母的回報要至死方休。

父母稍有不滿,自己就被負罪感淹沒。

由於無法忍受內疚的啃噬,只好喪失原則地遷就父母。捨身拯救扶不上牆的兄弟姐妹,也不過是孝道的延伸,為了令父母滿意,替父母分憂。

中國式親情中最厲害的一招,就是用愧疚控制別人。這是關係中的軟暴力。

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需要清醒認識到以下幾點:

1、生孩子是父母的選擇,子女並非天生虧欠父母

一個成年人決定生兒育女,就要為他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都承認,養育子女是辛苦的,但將子女撫養至成年,本就是父母的義務,子女無需為此感到愧疚。

父母無權以生養之恩為籌碼,幹涉、控制子女的人生。

父母的理想、願望讓他們自己去實現,子女痛痛快快活出自己的生命力量才最重要。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需要自我負責。

父母給予子女高質量的愛,親子關係自然良好。孩子天生愛父母,沒有天生的「白眼狼」。

親子之愛不需要用愧疚捆綁。

2、被需要不等於被愛

從小缺愛,卻不停被原生家庭使用,充當奉獻者、犧牲者的子女,特別要注意覺察這一點:被需要不等於被愛。

一些子女年齡很大還無法將生活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總允許父母、兄弟姐妹吸血,是沒見過正常的愛什麼樣,以為和別人發生情感聯結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充當背鍋、填坑的人。

別騙自己了——要你去背鍋、填坑、滿足他私慾的人,根本不愛你!

儘管很難接受,但真相是,就是有許多父母不愛孩子,沒有愛的能力。

接受和處理這份哀傷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但逃避、不去面對這一點,卻可能讓你搭上一生幸福。

要知道,父母不愛你,並不是你不夠好、你有什麼錯。

你很珍貴!

父母無法挑選,但你可以選擇用餘生好好愛自己!

過度付出不是獲取情感的健康方式,儘早終結這種模式。

3、人被關係塑造,也可以塑造關係

一旦在和家人互動中感覺到那份熟悉的愧疚,信任自己的感覺。這是一個信號,表示對方可能又在情感綁架你,你可以不接受這份綁架。

習慣用誘發愧疚實現操控的人,可能會變換花樣賣慘,讓你自責、難受。你每認同、順從一次,他的操控就又成功一次。

這是兩個人的遊戲,如果一個人不玩了,遊戲就會自動終結。

我知道,要你去終結這個遊戲很困難,即使理智上明白,每次愧疚感一升起就難下決斷。

可以評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先從小事上「起義」,向對方宣示你的底線和立場,慢慢過渡到大點的事情。

這樣,給了自己練習新選擇的機會,也讓對方慢慢意識到你已經跟從前不一樣。

同時,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要警惕自己過度負責、過度愧疚的傾向,不要吸引別人來侵犯、利用你。

4、有清晰的邊界,才有健康的關係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可能會爆發對父母、兄弟姐妹的強烈恨意。而這份恨意又會成為你們關係繼續糾纏的燃料。

要知道,只要你一天放不下,這份痛苦就會一天消耗你的能量,使你不能去投入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位女性曾寫信向尹建莉老師傾訴她的痛苦,怨恨父親不關心她、不愛她,並將這歸結為命運不公。尹老師給她回信說:

將你的生命能量從你不喜歡的人身上移開,把當下的生活和過去所有讓你煩惱記恨的人一刀切斷。

並不是和所有的人「絕交」,而是從心底徹底放下,放開他們,再也不和他們糾纏,再也不在意他們所做的一切——過去的就過去了,寬恕他們,但從今天開始,乃至以後,永遠不允許他們再來影響你的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躲開傷害,否則他們就會寄生在你的「恨」裡,一直傷害你。

請從今天開始,重新選擇和聚焦你的生命能量,將能量聚焦在你喜歡的人和事之上,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去愛你願意去愛的人,並用心去投入。

如果你能做出內在的改變,那麼生活必然地,會跟著做出改變。

幸福是自我選擇的一個結果,並不是命運的結果。

——摘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曾經不幸,那麼願你餘生幸福!

這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並不都跟你不合格的父母一樣。珍惜自己,也把愛你的機會留給懂得珍惜你的人!

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臺。所有的家教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幫助千萬家長輕鬆育兒,從知道到做到!

心怡寒假福利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自身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那麼即使學習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著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著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被要求者總是害怕要求者對自己失望,他們通過別人的肯定建立自信,正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極低。
  • 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軟暴力」,多數父母難逃「情緒勒索」的陷阱
    大家所熟知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演繹過這樣的一幕:喬英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被媽媽獨自一人帶大的她承載了媽媽很高的期望,媽媽對她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很嚴厲。甚至為她想好要考哪個大學、學習什麼專業,不顧英子的個人想法一味地要求孩子妥協。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這種軟暴力看似無害,卻要求另一方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被要求者從未發覺,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要求陷入要求者的情緒勒索中,無法逃脫。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不是只有打人才叫暴力相信作為孩子,我們從父母口中聽到的最多的話是:我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給我爭氣呀!
  • "情感勒索" 讓親情變質卻欲罷不能!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如此定義。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 親情勒索,以愛之名的情緒綁架,就算是愛也不能為所欲為
    親情勒索往往存在於無形,也傷人於無形。在華人文化中,我們總是被賦予「孝順至上」、「忍讓」的美德。長久之下便成為親情勒索常發生於華人家庭的原因之一。親情勒索或是情緒勒索,究竟是什麼呢?處於一段親情關係之中,被家庭情感勒索的被勒索者,也擁有幾點共同特點:當他們在面對親情勒索時,往往會害怕、恐懼對方的難過或是負面情緒。即便他們認為這樣的親情關係並不健康,卻無法做出任何改善現況的決定。這些人具有哪些特點呢?
  • 《風平浪靜的閒暇》揭露親情痛處:情感勒索的家庭,只會兩敗俱傷
    原來,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凪是因為媽媽一直以來的"情感勒索"。媽媽的情感勒索,深深捆綁住凪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指出,情感勒索的本質,就是一方為了一己之需,利用情感迫使對方讓步。無論是《小歡喜》裡的宋倩,還是北大包麗的男友,或者是家暴美妝博主的知名畫家都是情感勒索者。
  • 情感勒索,你遭遇過嗎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是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讓這位老練的心理醫師也頗為驚訝。她在1997年推出了《情感勒索——助你成功應對人際關係中的軟暴力》一書,詳解了何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為何會發生,以及如何破解情感勒索的局面。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 請警惕這5種情感勒索者
    ——《對身邊的軟暴力說不-如何識別和擺脫情感勒索》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將情感勒索者分成了11種,其中,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常見的為5種,他們分別是:1.反社會型勒索者
  • 《情感勒索》:想被愛就得聽我的?親密關係中的道德綁架有多可怕
    ……02這種發生在親密關係或人際交往中關於道德與情感的「綁架」行為,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將之定義為「情感勒索」,在她的同名著作《情感勒索》中,作者列舉了大量的實例,從親子、夫妻、親友以及同事等各種人際關係進行剖析,梳理出情感「勒索者」是如何一步步掌控「被勒索者」的心理和行為
  • 你可能處在情感勒索的陷阱中
    樊勝美以為這是父母對自己的一種形式的愛,實際上她一直處在父母的情感勒索中,一方面她自己心裡感覺痛苦,另一方面父母覺得她給的還不夠,對她仍不滿意。正如《情感勒索》書中所說:「在情感勒索中,兩個人都是輸家。」
  • 《情感勒索》|情感背後藏著一個黑洞,連接它的只是一個情緒按鍵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的這本《情感勒索》,從人際關係中的勒索者和受害者之間的特質、行為模式、回應方式和心理定式等角度,深入剖析關係中的問題,讓我們得以清晰地認識到是什麼因素導致關係變得緊張和痛苦——因為情感勒索的發生,我們的情感、心理和自我完整性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 情感勒索是一種謀殺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如此定義。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在親密關係中,各種情感勒索隨處可見:關係破裂了,多情女子受不了,以自殺相威脅,試圖阻止「浪子」匆匆離去的腳步,這種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 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
    可是,為什麼那個被抓的人偏偏就是你呢?下面,我會帶大家來分析一下情感勒索中受害的一方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在《情感勒索》這本書裡,作者羅列了情感勒索者帶給受害者留下的三種感覺:恐懼感、責任感和罪疚感。這三種感覺會讓人難以從情感勒索中得以脫身。比如,在電視劇《安家》中,房似錦的母親就是一個善用情感勒索的人。
  • 我們常聽說情感勒索,什麼是情感勒索,我們有沒有被情感勒索呢?
    除了自己,有誰能清楚又精準地告訴情感勒索者:這些方式對我有用,就是這種壓力讓我不得不妥協,正是這些好像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工具戳疼了我最脆弱的部分。我們或許並不覺得自己幫情感勒索者做過什麼,但是他們卻能從我們對他們提供的測試的反應中查覺到一些線索。以下要點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給了情感勒索者可乘之機。
  • 愛與關係:如何終結情感勒索之道,擺脫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對此,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梳理了情感勒索的來龍去脈,從辨別與診斷到應對與自救,教你打破勒索與屈服的惡性循環,帶你走出人際關係中的迷霧。蘇珊·福沃德,是一名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
  • 你可能已經被「情感勒索」
    生活中,小林這樣的情況似乎並不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小林,你是不是也會面對許多「情非得已」的事情呢?為什麼對方仿佛總有讓你不能再繼續拒絕的理由呢?我們似乎陷入到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但是確實很難過的關係中。今天推薦的書來自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是一種謀殺【道悅】
    情感勒索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這就是情感勒索,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讓這位老練的心理醫生也頗為驚訝。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 如何破解《天水圍的夜與霧》: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那麼,什麼是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是指在戀愛關係中,以愛情的名義控制指揮,甚至脅迫對方信守「命令」,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如果有任何矛盾,他就會開始對另一方實施各種形式的暴力。情感勒索最直接的對象是被勒索方的靈魂,感情上的敲詐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對方認為要維持這種關係,必須無論如何200%按照勒索者的意願行事,如果我們不小心,我們會失去愛,於是,每天高壓下的愛情註定是消極的、不幸福的愛情。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情感勒索超出了對方一定的容忍限度,那麼很可能會迫使對方反過來毆打、勒索你,這樣的愛將成為宮鬥戲,而不是幸福感。
  • 情感勒索
    」我完全不知道現在該怎麼做了!——金 1- 情感勒索讓我們透視關係中的問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讓我們覺得:「我又失敗了!」 其實,每個人都遇過這種狀況。我們會感覺受到挫折,會怨天尤人,我們放棄自己的夢想去取悅別人,卻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輕易地控制我們,讓我們覺得挫敗感油然而生? 在這類毫無勝算的情境中,我們面對的這些人都是非常有技巧的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