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錫主義:籠罩在二戰後美國上空的陰影

2020-12-23 77是只肥肥兔

麥卡錫主義是1950年至1954年間,在美國出現的極端反共、反民主的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

1950年2月9日,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在西維吉尼亞州惠林市發表演說,指責國務院中充斥著「共產黨人」。1947年3月21日頒布《政府行政僱員忠誠甄別計劃》,是不加區別的,甚至偏激的運動,絕大多數人都受到波及,是一場法西斯式的破壞活動。

其中歐文拉鐵摩爾,喬治馬歇爾,迪安艾奇遜,羅伯特奧本海默;「中國通」:約翰謝布斯,約翰戴維斯,約翰文森特,約翰費正清;新聞記者史沫特萊,埃德加斯諾,等人都受到波及,被指控甚至有的被誣陷犯有叛國罪,最後被剝奪了參加絕密工作的權利。

麥卡錫煽動反共歇斯底裡,到處捕風捉影,任意質控,製造白色恐怖。許多加入美國籍的外國僑民遭到嚴重迫害。受攻擊的人從政府官員到好萊塢電影演員的廣大社會階層,當時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不不能被懷疑的,而受到懷疑就等於有罪。

對許多人來說,受麥卡錫委員會傳訊就意味著被解僱,喪失社會地位和被列入「黑名單」,很多美國人天天擔心忽然禍從天降。

麥卡錫主義的出現,遭到了美國共產黨、一些勞工組織和進步團體的有力揭露和堅決鬥爭。報紙上出現了強大的反麥卡錫主義的輿論力量,許多城市爆發了抗議示威。另一方面,麥卡錫主義危及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杜魯門政府的反動政策為麥卡錫主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但反過來又自食其果,遭到麥卡錫的一連串攻擊。共和黨右翼利用麥卡錫主義對民主黨政府的揭露,為1952年大選獲勝鋪平了道路。

麥卡錫在1953年底,達到權力巔峰的時候,竟然把矛頭對準了艾森豪政府。麥卡錫利用他擔任參議院政府活動委員會和這個委員會的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把指控的範圍擴大到美國陸軍,終於為當局所不容。1954年12月,參議院通過了譴責麥卡錫的議案。麥卡錫丟掉他在參議院的所有主席職位。

麥卡錫主義作為美國政治生活中極端反共反民主的潮流而載入美國史冊。麥卡錫主義植根於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反動的內外政策,特別是全球霸權主義,只要美國當局堅持這逆潮而動的政策,麥卡錫主義的陰影就不可能徹底消除。

相關焦點

  •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反映美國麥卡錫主義的宣傳畫 麥卡錫主義是指1950年至1954年間肇因於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的美國國內反共
  •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文革?
    ·麥卡錫那樣多的譴責與爭議了,以他冠名的麥卡錫主義是政治壓迫和白色恐怖的代名詞,以至於大洋彼岸的專家教授在抗議本國政府對知識分子施加的審查壓力時,都要強調「警惕麥卡錫主義」。麥卡錫是誰?為什麼他能在民主國家發起「白色恐怖」?他的指控都正確嗎?最有權力的美國人1950年,參議員麥卡錫提出,他掌握了美國政府等幾百名「共產黨員名單」,輿論大譁,此後,他不斷提出證據不足的指控,質疑數百人的忠誠度,直到50年代末,大眾的熱情冷卻,加上他爆出了個人醜聞,逐漸失勢,此後聲名狼藉,「麥卡錫主義」也成了美國人反覆踐踏的名詞。
  • 國際觀察:警惕「麥卡錫主義」幽靈重回美國
    「過分了,像麥卡錫時期也像希特勒時期。」日前,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當前美國政府借疫情反華的論調可以與當年的「麥卡錫主義」和希特勒時期相提並論。這位前美國駐華大使的論斷乍聽之下似乎有點「聳人聽聞」,但觀察一下美國的防疫局面便知一點也不過分。
  • 麥卡錫主義對美國政治的影響
    一九五三年共和黨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後,麥卡錫通過參議院調查小組委員會,開展了一場範圍廣泛的清查共產黨運動,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重要的國防工廠、美國之音、美國政府印刷局等要害部門都未能逃脫麥卡錫的清查。僅一九五三年一年,麥卡錫的委員會就舉行了大小六百多次「調查」活動,還舉行了十七次電視實況轉播的公開聽證會。
  • 「麥卡錫主義」:一個從未遠去的幽靈
    1當時間進入1950年的時候,一種隱隱的擔憂籠罩了美國。二戰後美國的一處飛機「墳場」——大量生產出來的飛機和坦克還沒等投入戰爭,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但美國人依然覺得很不踏實,這種不踏實如果具體來說,就是「紅色恐慌」。美國的「恐紅」,最早能追溯到1917年。
  • 「麥卡錫主義」重現?美國白色恐怖盛行,民眾噤若寒蟬
    文|小新同學 審|樂一美國前駐華大使,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如今美國在疫情期間的政治論調與多年前的麥卡錫時期十分相似,也與希特勒時期的政治氛圍十分相似。籠罩在全美民眾頭頂的白色恐怖如今在美國,若是由民眾想為中國說一句公道話,反而會成為川普眼中的異族分子。這使美國被一股白色恐怖籠罩,在美國的政壇中,民主黨因為針對川普的抗議行為,而希望能夠對川普進行調查。
  • 美國麥卡錫主義歷史宿命
    美國麥卡錫主義歷史宿命 美國國務卿關於中國的言論,讓人想起美國的麥卡錫主義。
  • 舊錦新樣 | 王希:麥卡錫主義的鬧劇與悲劇
    麥卡錫沒有挖出一個真正的潛藏在美國政府中的共產黨人,但他卻給英語增加了一個新詞:McCarthyism(麥卡錫主義)。這個詞的原義與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詞的涵義是不同的。按照麥卡錫自己的解釋,所謂「麥卡錫主義」,指的是清查「政府中的共產黨分子」的意思。遭麥卡錫攻擊的杜魯門卻把「麥卡錫主義」看成是一種不惜以「敵視美國理想」為代價來滿足個人或黨派權欲的方法。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一)
    雖然,當一個扭曲的制度長期籠罩,久而久之,也會塑造群體行為模式,也就塑造出特定的「民族文化」來了。但究其根源,仍然是一個制度問題。  這場惡夢讓美國嚇出一身冷汗。所以參議員麥卡錫演變成為「麥卡錫主義」這樣一個很「重」的詞,負面得一塌糊塗。有關的書可以說是出了一把又一把。2005年還出了一本新書《焦慮的時代》,馬上被評為《時代》最佳圖書。  此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海涅斯·詹森(Haynes Johnson)。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 (三)
    很多美國人的印象中,麥卡錫就是指「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和一個漫畫藝術家  「麥卡錫」究竟是什麼呢?當然,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曾經是美國的一個參議員。從1950年至1954年間,主持了一系列對美國政府機構是否被親蘇聯勢力滲透的調查。但是今天人們說「麥卡錫」,當然已經超出了一個「人物」的概念。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 (十八)
    這場戰爭雖然發生在亞洲,對美國人來說,它的概念相當於東德突然進攻西德而且差點把它給滅了,也象徵著兩大陣營被拖入大戰的現實可能。這時距二戰結束剛剛五年,對那些二戰倖存下來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庭來說,和平的日子還沒有過上多久,感覺幾乎就是二戰的繼續。冷戰頓時不再是說說而已的對抗。間諜戰也就更讓人看到背後的殺傷力。
  • 麥卡錫:美國人的靈魂
    1933年,他出生在美國羅德島,父母親篤信天主教,18歲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讀書,但學校的沉悶和無聊讓他覺得沒有意思。1953 年他就退學參加了美國空軍,到遙遠的阿拉斯加空軍基地服務,並擔任了基地的電臺主持人,空餘時間就在冰天雪地、天高皇帝遠的阿拉斯加閱讀大量文學作品,這樣一直到1957 年退役。退役後,由於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繼續到大學裡讀書,並且開始創作短篇小說。
  • 好萊塢最黑暗的一段歷史,《特朗勃》為你揭秘「麥卡錫主義」
    今天的人們或許知道五十年代的美國由於受到麥卡錫主義的影響,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聲勢浩大的政治迫害運動。鮮為人知的是這為期五年多的運動使美國的文藝界從此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黑暗之中。電影《特朗勃》中的主人公就是後一類人的傑出代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家人、同行以及無數和他一樣深受迫害的民眾尊重與支持。
  • 《禁閉島》:麥卡錫時代的基督山伯爵假設
    波士頓在1773年喝茶的時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北美人民的反殖民活動也從這裡開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波士頓已成為集科研,金融,教育和醫療保健於一體的綜合現代城市。這恰好符合他對歷史環境的特殊偏愛。影片中的《禁閉島》可在http://www.xcying.com觀看詳細內容故事也在波士頓發生,故事發生的時間被標記在1954年的開幕片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戰爭的陰影仍在徘徊。
  • 說說麥卡錫
    我知道在中國,很多自由主義者非常崇拜麥卡錫,認為是他挽救了美國。然而,我表示懷疑。而且,即使如此,我也不認為,麥卡錫的做法是完全無可厚非的。 不妨去看看《特朗勃》這部電影,達爾頓·特朗勃曾經是好萊塢最昂貴的劇作家,但也是一位共產主義的同情者,他在美蘇反法西斯結盟年間加入了美國共產黨。
  • 美國人民為什麼沒有識破他的謊言?
    華春瑩的原話是這樣的: 「美方有關做法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破壞中美正常人員往來,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挑釁,也是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和美反華勢力對華全面遏制打壓的又一表現」。 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值得我們警惕。什麼是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真的要沉渣再起?它又將帶來什麼?
  • 《川普只是個翻版的麥卡錫》
    那時正值美國民主黨政府杜魯門執政,美國正在打侵略韓戰,美國政府正為仁川登陸的勝利鬆了口氣時,麥卡錫鋒頭一轉,將目標指向了這場戰爭的源頭,聲稱「正是因為民主黨對華政策的失敗才為韓戰設置了舞臺,民主黨出賣了美國」。——看麥卡錫的口吻,幾乎就跟川普的口吻一樣。
  • 和麥卡錫對話
    我們將圍繞的主題是下面這個問題:「如果這場反共產主義鬥爭變成美國兩個偉大政治黨派之間的鬥爭,美國人民知道,兩黨必有一黨會被摧毀,這樣,共和制在一黨制之下就堅持不了太久了。」我們為這項聲明鼓掌,我們認為麥卡錫參議員也一定會鼓掌的。這話正是他自己說的,1年零5個月之前,在密爾沃基(Milwaukee)。
  • 攻擊不存在的敵人:美國政客揮散不去的幽靈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做出了嚴正回應,她在回應中提到了一個詞,值得注意,那就是「麥卡錫主義」。華春瑩的原話是這樣的:「美方有關做法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破壞中美正常人員往來,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挑釁,也是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和美反華勢力對華全面遏制打壓的又一表現」。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值得我們警惕。什麼是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真的要沉渣再起?
  • 《電影史話》(筆記)第五集:二戰後的電影1939--1952: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
    第五集:二戰後的電影1939--1952:戰爭的創傷與新電影語言1、義大利新現實主義:(1945--1952)受到戰爭創傷帶來的電影拍攝方式,實景拍攝,《羅馬 不設防的城市》(1945 羅西裡尼),同時代別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