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麥卡錫

2021-02-13 梁惠王的雲夢之澤

 

昨天有人向我問起約瑟夫·麥卡錫,問我怎麼看,今天就說幾句。

 

我知道在中國,很多自由主義者非常崇拜麥卡錫,認為是他挽救了美國。然而,我表示懷疑。而且,即使如此,我也不認為,麥卡錫的做法是完全無可厚非的。

 

不妨去看看《特朗勃》這部電影,達爾頓·特朗勃曾經是好萊塢最昂貴的劇作家,但也是一位共產主義的同情者,他在美蘇反法西斯結盟年間加入了美國共產黨。他為建築工人的罷工吶喊,在戰後遭到了「非美行為調查委員會」的起訴,最後以「蔑視法庭罪」判監禁11個月,出獄後被列入了好萊塢編劇黑名單,禁止被僱傭,從此失去了大別墅、賽馬,以及其他一切優渥的生活條件,生活陷入困頓,家庭也出現裂痕,每天不得不靠寫廉價垃圾劇本維生。

 

特朗勃理解的共產主義,其實和蘇聯正在實施的「真實的共產主義」有天壤之別。在他被指控之前,他年幼的女兒問他:「爸爸,什麼是共產主義者?」他反問女兒:「你每天有媽媽給你準備好的豐厚精美的午餐,你帶到學校去,如果你看到某個同學一無所有,你是置之不顧呢,還是和她分享呢?」女兒說:「我不會置之不顧。」特朗勃說:「那你就是一位小共產主義者。」

 

原來他只是一位同情弱勢群體的善良作家。

 

特朗勃不因為自己有文字天賦,而且靠著這天賦吃香喝辣,高居眾人之上,就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看見窮苦人,就語帶譏嘲,發出一句畜生似的咕嚕:「你弱你有理?」

 

我承認,這世上有些人的弱,是咎由自取;但很多人的弱,是因為得不到和你一樣發展的條件。為什麼高考分要偏向西部?因為他們的學習條件比你差得多。然而,在冷血的人看來,沒有這回事,他們大言不慚地說:「我的成長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從大學畢業到去基層工作,從最初的技術員、工程師……到總裁,我一個臺階也沒有漏。一個人出生在比較好的家庭,如果沒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輩的影響,即使給了你這個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鬥!」

 

特朗勃後來寫的所有作品,包括舉世聞名的《羅馬假日》,都不能自己署名。這樣的社會正常嗎?那個義正詞嚴指控他的議員(很快他因為偷稅入獄),以及那個無孔不入參與迫害左派群體的老年交際花,如果生在蘇聯,不就是活脫脫的忠誠的政工幹部和馬列老太嗎?如果一個主義的實行,受害的是特朗勃這樣的善良人,而你仍覺得是必要的,那麼,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槍殺地主,槍殺資本家,又有什麼錯呢?

 

如果你覺得麥卡錫的手段毫不悲劇,充滿著正義,那麼,以下的一切做法,都是可取的:

 

美軍在越南扔凝固汽油彈,燒毀了整個村莊,燒傷了很多兒童。

 

美軍遭到遊擊隊襲擊,乾脆屠戮了整個村莊。

 

其實我想舉出美軍向日本扔原子彈的例子,可我知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反對我,認為扔得好。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那死在原子彈下的十幾萬日本人,他們並沒有血債,他們是無辜的,甚至不少是反對戰爭的。你們會說,哪有無辜的,不都是支持日本政府的嗎,不都向日本政府納了稅,拿錢花在了購買侵略的槍炮上了嗎。如果這樣,那些實施911的暴徒一樣可以這樣說:美國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事實上他們就是這樣說的。

 

或者,假設一下,我知道,不管大家多麼討厭金三,但對忍飢挨餓的朝鮮人民還是同情的;但是假如有一天金悍然對外發動戰爭,你們會不會覺得給朝鮮扔原子彈,一口氣炸死幾十萬又是正義的?難道朝鮮人民都擁護金三胖?難道他們不也是裹挾在戰車上,身不由己嗎?同一個群體,不久前還是可憐人,怎麼忽而就變成了人盡可殺的畜生?

 

再假設,要是中國有朝一日也被金三那樣的人統治,你難道會覺得,自由世界向我們扔原子彈也是可以接受的?你們全家人都覺得樂觀其成,死有餘辜?

 

如果無區別屠殺是正義的,美國還要研製精確制導炸彈幹什麼?那些恐怖分子經常把巢穴建築在幼兒園附近,你們難道認為,為了消滅恐怖分子,轟炸幼兒園也是可以接受的「附帶傷害」?

 

麥卡錫主義可能是必要的,但依舊是壓抑的,黑暗的,悲劇的;而中國那些全盤支持麥卡錫的自由主義者,不客氣地說,他們和他們反對的,其實是一丘之貉。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很多人又會罵我「聖母」,我不在乎。在我的朋友圈,凡是那些喜歡說別人聖母的人,最後我發現他們都是國家主義者,軍粉,這樣的人,我會立刻刪除。因為在這個網際網路世界,四通八達的信號那邊,隱藏著無數有著美好心靈的人,他們在以前可能遙不可及,你終生都無法認識。但現在,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在一根網線下非常容易,我為什麼還要吝惜那些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有過交集的潛在壞人呢?


相關焦點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 (三)
    很多美國人的印象中,麥卡錫就是指「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和一個漫畫藝術家  「麥卡錫」究竟是什麼呢?當然,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曾經是美國的一個參議員。從1950年至1954年間,主持了一系列對美國政府機構是否被親蘇聯勢力滲透的調查。但是今天人們說「麥卡錫」,當然已經超出了一個「人物」的概念。
  • 和麥卡錫對話
    默羅的《看今朝》在1954年3月9日播出了《關於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的專題報導》(A Report on Senator Joseph R. McCarthy)。麥卡錫指控美國陸軍的高級將領也遭到了共產黨滲透,在這期節目裡,通過默羅極度謹慎的語氣,你能夠感受到一種縈繞著的恐嚇氣氛,似乎默羅要儘可能「公平」地對待麥卡錫。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 (十八)
    華道夫聲明  所謂「好萊塢黑名單」事件,雖然起於麥卡錫進入公眾視線之前,卻幾乎是麥卡錫時代歷史敘述和回顧的主體部分之一。原因是它在今日歷史敘述中,是一場針對普通平民的政治迫害。記得有朋友說起一個真實故事,說是一個中國人對一個美國人解釋文化大革命,可怎麼解釋對方都理解不了,最後就說,這就是放大了一千倍的麥卡錫時代,對方似乎就明白了。可想而知,麥卡錫在不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心中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那四十八名籤署「華道夫聲明」的好萊塢CEO和業主,現在也就基本上是迫害者,或者說是麥卡錫時代歇斯底裡的象徵。可是,仔細去探究歷史,你會發現麥卡錫和「文革」,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法西斯主義
    麥卡錫及其麥卡錫主義1908年11月14日,約瑟夫·麥卡錫生於威斯康星州北部一個愛爾蘭裔小農場主家庭。1939年,麥卡錫虛報年齡參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區巡迴法庭法官的競選,成為該區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官」。從此,麥卡錫開始了充滿欺騙與謊言的政治生涯。
  • 麥卡錫主義,美國的文革?
    為了獲取信息,麥卡錫也常拿監禁來威脅那些不配合的證人,他還時常把證人及嫌疑人的名字公開,令他們聲名掃地。他的「白色恐怖」手段大概也就只有這些,據敵視麥卡錫的歷史學家Ellen Schrecker統計,在「麥卡錫主義」盛行期間,有數百人遭到囚禁,10000-12000人丟掉工作。
  • 麥卡錫主義對美國政治的影響
    在共和黨總統艾森豪的命令下,陸軍部向國會控告麥卡錫的調查違反了權力制衡的憲法原則,幹預了行政部門的事務,要求國會舉行調查。在一九五四年舉行的「陸軍-麥卡錫聽證會」上,陸軍部公布了麥卡錫的種種越權和違法行為,揭開了麥卡錫調查活動的黑幕。而麥卡錫則施展東拉西扯和譁眾取寵的慣用伎倆,並當著全國電視觀眾的面,濫用參議院的議事程序,刻意幹擾聽證調查。
  • 《川普只是個翻版的麥卡錫》
    於是,猶太富豪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選中了愛國者麥卡錫:一位1939 年出生,虛報年齡參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區巡迴法庭法官的競選,曾成為該區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官」的一位愛爾蘭農場主的兒子,共和黨人參議員麥卡錫。 為了避免愚蠢的麥卡錫盲動,猶太財閥納德·巴魯克推薦麥卡錫招猶太人成為他的助手,並告訴他,這些是「好的猶太人」。
  • 「麥卡錫主義」:一個從未遠去的幽靈
    這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麥卡錫主義」並不單指麥卡錫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形成的一次運動——這場運動其實在麥卡錫登臺之前就有了,在麥卡錫登臺後達到了最高潮。麥卡錫既不是美國總統,也不是國務卿,只是一名普通的參議員,他哪來的那麼大能量?最基本的前提,自然是美國原先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氛圍,政府也有這樣的訴求——在麥卡錫出現之前,「麥卡錫主義」已經開始了,只是表現最活躍且影響力最大的麥卡錫用自己的名字將這種主義「認領」了。
  • 麥卡錫:美國人的靈魂
    確實,在根據麥卡錫的長篇小說《老無所依》改編的電影裡,黑色小說和西部電影完美結合,金錢和暴力裹挾了每一個人,警長、牛仔、殺手緊密地糾纏著,形成了一個人性黑暗的末世圖景。我還記得電影裡那血色的夕陽,是如何成為暴力在人的頭頂垂懸的象徵。因此,談到麥卡錫,我首先就想到了「血色」這個詞。
  • 美國麥卡錫主義歷史宿命
    美國麥卡錫主義歷史宿命 美國國務卿關於中國的言論,讓人想起美國的麥卡錫主義。
  • 舊錦新樣 | 王希:麥卡錫主義的鬧劇與悲劇
    麥卡錫沒有挖出一個真正的潛藏在美國政府中的共產黨人,但他卻給英語增加了一個新詞:McCarthyism(麥卡錫主義)。這個詞的原義與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詞的涵義是不同的。按照麥卡錫自己的解釋,所謂「麥卡錫主義」,指的是清查「政府中的共產黨分子」的意思。遭麥卡錫攻擊的杜魯門卻把「麥卡錫主義」看成是一種不惜以「敵視美國理想」為代價來滿足個人或黨派權欲的方法。
  • 麥卡錫:一個焦慮的時代(一)
    有眼光的歷史學家常常說:麥卡錫時代其實開始在麥卡錫之前。林  達關於麥卡錫時代的又一本書  最近告密話題在引起大家關注,也看到有人提到「民族反省」,我想,那不是一個單純討論個人品質的道德問題,根源也不是文化問題,而是社會制度使然。
  • 麥卡錫主義:籠罩在二戰後美國上空的陰影
    麥卡錫主義是1950年至1954年間,在美國出現的極端反共、反民主的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1950年2月9日,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在西維吉尼亞州惠林市發表演說,指責國務院中充斥著「共產黨人」。麥卡錫煽動反共歇斯底裡,到處捕風捉影,任意質控,製造白色恐怖。許多加入美國籍的外國僑民遭到嚴重迫害。受攻擊的人從政府官員到好萊塢電影演員的廣大社會階層,當時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不不能被懷疑的,而受到懷疑就等於有罪。
  • 《禁閉島》:麥卡錫時代的基督山伯爵假設
    《禁閉島》:麥卡錫時代的政治隱喻/基督山伯爵假設,有一天,您周圍的每個人都將確保您是瘋子,並且所有文件都證明您患有精神疾病,那麼您的所有抵抗都是徒勞的。現代精神病學是積極的統治個人處於宗教立場。基督山伯爵的提示:如果您使用擾流板作為時間和空間元素構造一張桌子,並依次填寫寮國的作品,我們將注意到馬丁·斯科塞斯電影的故事。
  • 國際觀察:警惕「麥卡錫主義」幽靈重回美國
    「過分了,像麥卡錫時期也像希特勒時期。」日前,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當前美國政府借疫情反華的論調可以與當年的「麥卡錫主義」和希特勒時期相提並論。這位前美國駐華大使的論斷乍聽之下似乎有點「聳人聽聞」,但觀察一下美國的防疫局面便知一點也不過分。
  • 傳奇鋼琴家尼古拉斯-麥卡錫首次訪華 曲目曝光
    傳奇鋼琴家尼古拉斯•麥卡錫——榜樣的力量五指飛揚極限挑戰演奏會主辦方近日把尼古拉斯•麥卡錫訪華演出的節目單和曲目公布,引起音樂學院學子的關注和音樂愛好者的點讚。  今年9月15日到十一國慶節前,英國傳奇鋼琴家尼古拉斯•麥卡錫首次訪華演出,這對音樂愛好者來說,在金秋時節將有一次感受五指飛揚極限挑戰演奏的機會。七夕節前,音樂愛好者聽說英國傳奇鋼琴家尼古拉斯.麥卡錫將來華紛紛點讚。
  • 好萊塢最黑暗的一段歷史,《特朗勃》為你揭秘「麥卡錫主義」
    今天的人們或許知道五十年代的美國由於受到麥卡錫主義的影響,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聲勢浩大的政治迫害運動。鮮為人知的是這為期五年多的運動使美國的文藝界從此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黑暗之中。「十君子」與「黑名單」想要看懂《特朗勃》,就不得不提五十年代在美國國內掀起滔天巨浪的「麥卡錫主義」思潮以及由其引發的「好萊塢黑名單事件」。回顧歷史,今天的人們談起「麥卡錫主義」首先想到的肯定會是那個顛倒黑白、扭曲事實的威斯康星州參議員麥卡錫。
  • 麥卡錫為什麼要撿起掉到地上的雪茄?
    來源:人生指南網  財富修養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美國傳媒巨頭A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轉到桌子底下  麥卡錫是億萬富翁,照理說,應該不會理會掉在地上的雪茄,但它卻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是一種財富修養,這種修養正是他們創造巨大財富的源泉所在。
  • 「麥卡錫主義」重現?美國白色恐怖盛行,民眾噤若寒蟬
    文|小新同學 審|樂一美國前駐華大使,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如今美國在疫情期間的政治論調與多年前的麥卡錫時期十分相似,也與希特勒時期的政治氛圍十分相似。在如今多變的國際情況下,使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是不可取的。中國不是曾經的中國,美國也不是曾經的美國時代在變化發展,照搬過去的主義未必有用。
  • CBS砍掉《跟蹤者》《麥卡錫一家》 《疑犯追蹤》疑將劇終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CBS電視網日前公布旗下節目的續訂情況,《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等劇集獲得續訂,《跟蹤者》(Stalker)、《麥卡錫一家》(The McCarthys)和《錯配搭檔》(Battle Creek)三部去年的新劇被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