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源Pexels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私密的便當,
就像是普通生活的日記本,
更有人生的況味,
才是有價值的。
——《便當時間》
每到午餐時間,
德哥就必須解決一個世紀難題:
今天中午吃什麼?
這個時候佳姐都會特別嘚瑟,
畢竟,她是自帶便當的人!
莫名覺得自己跟日劇《孤獨美食家》
的雜貨店主井之頭五郎一樣,
每天流連各個角落為午飯犯愁。
直到某一天,
空氣中散發著無比誘人的香氣,
一股神秘力量指引德哥走進了他們
▼
▲BY/小圓,原來便當可以這麼高級?還吃什麼外賣……
跟便當確認過眼神後,
德哥才深深體會到
它們是如此健康美好且環保!!!
所以今天要給大家一波安利,
讓我們一起拜倒在便當的色香味「美色」下~
作為「便當」的起源地,日本可以說把「便當文化」發揮到極致。
不論是日劇裡的場景,還是現實生活中,學校要求家長們每個月至少給孩子做一次便當的規定,都讓人深刻感受到他們對食物教育的重視。
在日本,家庭作為 「食育」 重要的一環,大人為孩子準備便當就不僅僅停留在解決飢餓問題的層面。
他們認為,便當是親人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讓孩子們從家人精心準備的便當中感受到愛與付出,是「食育」的重要意義之一。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德哥也會帶一份媽媽做的便當去學校,幾個要好的同學習慣一起打開便當盒。
那種心情就像拆禮物一樣期待,互相分享或是炫耀當天的好菜式。
所以說,藉由親手做食物傳遞出對孩子的用心,是任何年齡都能真切感受的溫暖。即使長大了,這種「被愛」的味覺記憶還是依舊清晰。
從 「被愛」 到 「主動去愛」是心智成熟的標誌之一。為自己做的便當,是一種意趣;為愛的人做便當,是一種表達。
上一輪經濟危機後,日本職場出現了很多「便當男」,意思是他們每天帶著自己做的便當上班。
有趣的是,這類群體是日本女性最願意嫁的一群人,因為他們被貼上了 「自律、細膩、穩妥,還懂得情趣」的標籤。
看到這裡,可能辦公室裡的男同事明天也會開始帶便當了哈哈~
其實匆匆忙忙的生活節奏裡,每天能夠認真為自己、為愛的人安排吃什麼、做什麼,都是擁有對生活鄭重的熱情,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
會做便當的人,勢必也懂得健康生活的法則。
一份便當融合了心意+美味+健康,尤其是那些在健身、或素食者和有高度飲食控制需求或健康追求的都市人群,便當無疑要進入你的每日菜單。
一份科學健康的午餐應以五穀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類及水果;適量肉類、蛋類及魚類食物,並減少油、鹽及糖分。
需要注意的是,便當的主食中可以嘗試加入五穀雜糧,比如糙米、高粱米、藜麥、燕麥等。
在製作便當時,學會借用不同食材的顏色組合,既能製作出賞心悅目的便當,又能在營養學範疇內保證均衡營養,一舉兩得!
而從重油重鹽的外賣到一份營養的便當,中間只差了一個讓你愛上廚房的理由——佳德水槽
它採用SUS304材質,呈現流暢鋥亮的視覺衝擊,並以珍珠銀荷葉仿生工藝匠心打造,讓廚房擁有強勁抗油汙功力,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廚房,每天都讓你有下廚的欲望!
從今天開始,下廚做份治癒心靈的便當~
點擊下方【寫留言】,說說你跟便當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