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的孩子是一代不如一代,說這話的人們可能就要被打臉了,如今的後浪怕是要逆天了!
近日,昆明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拿下了全國青少年科創賽的大獎。研究的方向是結腸癌。課題名稱叫《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作為平民老百姓的我第一眼就被這個標題給閃瞎了,連忙求助於度娘,想弄清啥是C10orf67?
原來該名小天才叫陳靈石,發現了高原哺乳動物低氧適應受選擇的關鍵突變基因C10or67,並對這個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解析。
網友們一邊高呼厲害,別人家孩子的同時,一邊也產生了許多質疑,紛紛擔起了監察委員的責任。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孩子果然是妥妥的天才。因為在孩子日記中記錄了弄不懂基因是什麼,還需要在網上搜,4天後孩子就學會了相關內容的研,學習能力之強,我輩望塵莫及!
直到後來越炒越大,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出來澄清,該學生是他系中研究員之子,曾發表過C10orf67基因研究的相關論文。發表者正是該學生的父親,相當於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一點給了兒子用。
最後,其父陳勇彬承認其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當天,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通報,撤銷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這有多尷尬?
之前聽過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拆二代,現在這個「科二代」,真真又閃瞎了我這平民百姓的眼球。我只是疑惑,這個「近水樓臺先得月」還真能這麼操作啊。
據了解,高校自主招生一項對青科賽十分認可!
如果能夠在青科賽上獲獎,好處多多,最直接的就是高考可加20分。
更是有網友說自己憑藉該獎項拿到自主招生中降分30分的優待。
多考一分,幹掉千人,所以高考加30分會甩開多少人大家自行腦補一下。
在加分保送的巨大誘惑之下,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可謂是天才輩出。
由此不得不讓人想到獲獎清單上還有多少水分,是否存在父母和孩子分享研究成果的情況?
無獨有偶,浙江慈谿的16歲少女岑某諾。
據報導,這位名叫岑某諾的天才少女:
平均一天能寫300首詞牌
平均一天能寫2000首詩
平均一天能寫15000字小說
還在2年間出版了3本書
不僅如此,她還同時有著「記者」和多個「品牌創始人」的頭銜,兼任某新聞網站區域運營中心的負責人。
這些履歷又一次閃瞎了我這平民百姓的雙眼,讓我驚為天人。
引起網絡熱議的同時,從評論來看依然有些「翻車」。先是被查出其出版書籍的「中國人民出版社」(夠嚇人吧)系其父虛構,後又被查到其擔任區域負責人的某新聞網站在中國通信管理局裡查不到任何信息。
而面對質疑,小學生陳靈石翻車後,其父親不得已選擇了道歉相比,這位岑某諾的父親卻說:「她如果靜心寫詩,2000首沒有問題。但我們也沒有去突破,我想好好寫一天寫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我在家看她寫作的,情況我都清楚。」
也就是說,在如果的情況下。
岑父還說:「沒有在說詞有多精湛多麼好,他們是以靈感即興發揮的,可能不加修飾,就是以電腦打字的方式,誰能打字更快一點。」
那我能不能理解為所謂的創作,實際比的是打字速度。
這麼胡編亂說,如果南宋高產量的大詩人陸遊聽到了,他老人家會不會詐屍!
其實「天才兒童」"天才少女」抄的最火就是蔣方舟和韓寒吧,在那個網絡還不通暢的年代,各種報導撲面而來,神乎其神,紛紛買書學習。
《打開天窗》是蔣方舟九歲時出版的作品,此後迅速成名,被媒體稱作「天才少女」。
母親為了讓她專心寫作,曾一度讓她退學,最後在班主任一再的挽留下,她成了學校唯一不用寫作業的孩子,同時也遭到了同學們的排擠。童年對於蔣方舟來說,如同噩夢。
為了滿足外界對她的設定與期待,她常常故意語出驚人,說一些奇怪的話。在各大媒體的鏡頭面前被迫表演,她也憑藉名氣遊走在各大綜藝節目當中。對於這一切,她形容自己就像個玩具。
後來蔣方舟被特招進入清華大學,一畢業便成為《新周刊》副主編。
外界質疑她的「好運氣」都是因為她的名聲使然,而之前所寫文章可能是其母親尚愛蘭代筆完成的。
有一次,蔣方舟與母親議論某女星時,被母親反問:「那你呢,你有作品嗎?」蔣方舟一時語噎,這句話真正地刺痛了她。
蔣方舟一直厭倦「天才少女」的稱號,她從未想要當天才,但卻被逼著往天才的道路上走。已過三十的蔣方舟再也沒有像樣的作品,也不是什麼少女了。
於是,她逃到了東京,過了一段平靜的生活。在那裡,沒有人知道蔣方舟是誰,沒有人質疑她為什麼沒有新的作品,再沒有人對他評頭論足。
她在《東京一年》》中描述:「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度過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沒有目標與意義,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補的空白。」
蔣方舟早已看破了年少時的那場鬧劇,也學會了諂媚與迎合,就是那種討好型人格。
其實她在寫作上是有天賦的,但也絕對算不上天才。從她被逼迫寫作那一刻起,蔣方舟就成了最無辜的「天才」。
正如她自己所說:「所有天才兒童都是對於成人世界的一場獻媚。」
所幸她終究找回了自己——她本就可以不做天才。
弄虛作假不應當成為家長送給孩子的第一課!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意思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前程。
眾人口裡那句「十年寒窗苦讀,只盼金榜題名時」,
張愛玲那句「出名要趁早」,
在這個不斷製造、販賣焦慮的環境裡,有些家長仿佛滿眼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創業成功,年薪50W以上......有些家長們開始坐不住的亂帶節奏,社會的精神焦慮愈演愈烈,後浪們的翻車之殤難道不應該反思嗎?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你拼學區房,拼名校,帶孩子輪流跑各大輔導班,砸鍋賣鐵,孩子進步了,成長了,那是你為人父母的掏心掏肺。
可是為了孩子的前途,你不應該弄虛作假,揠苗助長,甚至是替孩子成長。
為了孩子成績這座大山,為了你家孩子不被落水,你不惜抱著孩子通關,甚至代替孩子通關,同時還擠佔了別人家孩子的公平競爭的空間,這條路真的能走的長久嗎?
今天你替他通關拿第一名,他就是第一名了?
今天你把獎牌摘給他,他就是冠軍了?
純潔的孩子們,因一些家長們之間的攀比和焦慮種下了走捷徑和欺騙的種子,也滋生在一些孩子的心間,這種歪心思真的會有好的生活和前程嗎?。
只會讓你丟掉人格的行囊,賠上孩子更多的幸福吧。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推開父母,離他們越來越遠。」
有些路孩子必須一個人獨自慢慢地走,你是否能獨自一人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