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成為人類》 模仿了賽博朋克的形,但沒能抓住它的神

2021-02-16 灰機GAME

話雖然這麼說,兩者的逼格其實差距甚遠。《尼爾》系列的劇本晦澀又複雜,不過解讀開來,你會發現它頗有深度。而《底特律》,它給人的第一感覺頗為驚豔,可是在打通之後回味,你會發現它的劇本終究還是差強人意,甚至有些關鍵情節也沒能得到清楚的解釋。

《底特律》講的,是仿生人AI覺醒,不願繼續遭受人類奴役,轉而尋求種族自決權的故事。玩家在遊戲中所做的選擇,決定了仿生人所採取的抗爭方式(和平示威/暴力起義)還有最終的成功與否,這一切聽起來都挺賽博朋克的。而對這場機器人革命而言,馬庫斯感染其他仿生人,促使他們自我意識覺醒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這種導致仿生人「異常化」的「病毒」,究竟如何而來?我只在和卡姆斯基的對話裡,看到了非常模糊的解釋:那可能是一段程序複製錄時的產生的錯誤,或者機器自發產生的變異。可是說老實話,這個回答並不令人滿意。大家的Windows多少都出過BUG,但除了更加卡頓和藍屏死機,發生過其他的變化嗎?

對比一下,《尼爾:自動人形》裡的AI覺醒過程要相對更嚴謹寫:機械生命從預設的目的「消滅敵人」開始,推導出「為了維持我的存在,不能徹底消滅敵人」的悖論,由此產生最初的邏輯錯誤,再加上對人類行為的模仿,最終產生了一批初具不同人格的機器人。也許在其他故事線裡,《底特律》對病毒的由來進行了合理的解釋,但即使如此,沒把關鍵情節清楚地呈現出來,也顯得很不得當。

相關焦點

  • 每日新遊:最好的互動式電影遊戲《底特律:成為人類》
    賽博朋克,這個在當今世界早已不再陌生的詞彙,成為了《底特律:成為人類》的主題。關於賽博朋克我們會有很多聯想——《黑客帝國》《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甚至是八竿子沒一撇的《賽博朋克2077》,但我敢確信的是,玩過《底特律:成為人類》的玩家,也會把這款遊戲與「賽博朋克」聯繫起來,讓這款遊戲成為提到賽博朋克、就會瞬間聯想到的詞彙。整個遊戲的體驗是豐滿的。
  • 賽博朋克視覺符號
    在賽博朋克崛起的幕後,是一串科技史上的突破——個人計算機在發達國家的普通家庭開始普及, Commodore 64在1982年發布,很快就成為個人計算機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個名字;藍色巨人IBM推出了5150,這一型計算機的技術規範後來被IBM定名為「IBM PC」,成為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所有「標準PC」的技術規範。
  • 《底特律:變人》康納醬夫妻將為《賽博朋克2077》配音
    《底特律:變人》中「康納醬」的扮演者Bryan Dechart和其Amelia Rose Blare(崔西)將為《賽博朋克2077》配音!「康納醬」Bryan Dechart在推特上官宣了這一消息。「康納醬」Bryan Dechart在推特上表示:Amelia Rose Blare和我都很開心的將加入《賽博朋克2077》大家庭,感謝CDPR的盛情邀請,我們將在遊戲發售後的每個周日時直播遊玩。同時,「康納醬」Bryan Dechart還分享了一張他和妻子Amelia Rose Blare在《賽博朋克2077》中角色的截圖。
  • 遊戲世界觀背景設定之——賽博朋克世界
    食物的信息會成為雲數據來進行視覺反饋如果我們拋開「賽博朋克」兩個詞,會變成「賽博」和「朋克」其中「賽博」(Cuber)就是「Cubernetics」的簡寫,也就是「控制論」的簡寫,到現在「Cubernetics」在英語裡直接就是
  • 不是每一盞霓虹燈,都叫做 「賽博朋克」
    就如同曾經的太空歌劇、廢土、以及近年來同樣成為熱點詞彙的「克蘇魯」一樣;賽博朋克如今也成為了主流文化圈內,最炙手可熱的創作題材之一。說句可能有些不中聽的話 —— 它如同成為了許多流行文化載體的「財富密碼」一般,任何人都想摻和一腳。 到底什麼是賽博朋克?
  • 《賽博朋克2077》裡面的Cyberpunk「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賽博朋克也可以說得上是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互相映射中誕生的。在這一反覆的過程中,它慢慢變得豐滿,並有了更複雜的內涵。」若提起「賽博朋克」大家腦子裡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呢?我想,它大概率就會是這樣的:「如今他住在最廉價的棺材旅店中。
  • 《賽博朋克2077》不過是賽博朋克的低劣複製品
    如今,它已經淪為一種看上去酷的復古美學,以至於很容易被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挪用,向懷舊的X世代(通常指1965年~1980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之後和千禧一代之前的人)推銷受《銀翼殺手》啟發的醜陋卡車。少一點賽博,多一點朋克「賽博朋克」是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新電子遊戲的標題,但它也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興起的一種粗獷(gritty)科幻的總稱。
  • 遲到的「賽博朋克2077」
    曲折的歷程在賽博朋克主題的潤色下,最終發售日的到來都顯得「賽博味」十足:B站、鬥魚、虎牙的單機遊戲直播專區也都在當天成為了「賽博朋克」專區。而當用料十足的美術、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現在王家面前,隨著「歡迎來到夜之城」聲音的響起,哪怕初期版本充斥的bug說明了遊戲仍然有待打磨,但「2077元旦」的興奮感,仍然成為了一件突破圈層的事件。
  • 衣領加LED就是賽博朋克?別鬧!|賽博朋克|遊戲|賽博朋克2077|鐵甲...
    遊戲預告片也要模仿複製?國內某遊戲大廠在 520 開了場充滿「代號」的新作發布會,發布了一款「賽博朋克」手遊。接下來說的話可能有些失禮,同時考慮到提這遊戲的名號就是幫它出名,所以想請大家跟我一起假裝不知道這遊戲叫啥,姑且把它稱作「小tou」……不不不,「小忒」。
  • 從《賽博朋克2077》聊起 賽博朋克與桌遊的趣味發展史
    「賽博朋克」作為科幻題材的一個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1968年,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K.Dick)發表的小說《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機器人會夢到電子羊嗎?》,成為了賽博朋克文化萌芽的裡程碑作品。
  • 何為「賽博朋克」遊戲?十點核心要素不能少,賽博朋克2077能達標?
    最近《賽博朋克2077》是一款「風口浪尖」的遊戲,目前玩家對此款遊戲褒貶不一,網友吐槽點主要圍繞著遊戲中存在的各種Bug和優化問題,而支持的網友主要肯定它在畫質和遊戲內容上是「賽博朋克」風格的。那何為「賽博朋克」風格遊戲呢?
  • 亞洲特快:賽博朋克核心已死,但這是人類的幸運
    早期賽博朋克的科幻作家們是否在創作中運用了控制論的原本含義咱們且不去說,但隨著賽博朋克成為一種流行的風格,大家對於它的概念其實也是流於俗套——這個過程本身,也是賽博朋克逐漸從「亞文化現象」逐步被主流文化所容納,或者說收編的過程。 早期賽博朋克所擔心的是控制論概念中,把一切社會問題歸結為統計學問題所導致的問題。
  • 《賽博朋克2077》:年輕人的第一款3A遊戲,無與倫比的蠢驢式未來
    我們執著於記憶本身,覺得它定義了我們。但是定義我們是誰的是我們的行為。——《攻殼機動隊》在全世界的人們爭先恐後的湧入夜之城的街頭,在霓虹燈閃耀的高樓與骯髒的地下通道奔走的時候,作為一個大齡賽博朋克系列作品粉絲的我,卻沒有選擇第一時間進場。
  • 從桌遊《賽博朋克 紅》解析《賽博朋克 2077》的劇情走向
    Talsorian Games 是原版《賽博朋克》系列桌遊的開發商,他們近日為最新版本的桌遊《賽博朋克 紅(Cyberpunk Red)》公布了套件「Jumpstar Kit」。這款桌遊背景設定將從 21 世紀 20 年代變更為 21 世紀 40 年代。《賽博朋克 2077》將於 2020 年正式發售,而《賽博朋克 紅》這款桌遊也許能讓我們提前了解一下《賽博朋克 2077》的世界。
  • 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 賽博朋克梗的含義解釋
    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最近火熱的賽博朋克2077遊戲相信大家都清楚了吧,平常我們常說的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個意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電子、霓虹燈、機械等混亂的意思,但其實賽博朋克還有更有深層的含義解釋
  • 《Akira》|賽博朋克動畫的鼻祖
    精彩之處在於影片將這個並不出彩的故事置於一個光怪陸離的賽博朋克世界觀之下,讓這名無意之間獲得力量的少年成為社會失序背景下人們眼中的救世主,通過對這一系列現象的展現來表達未來人類社會中的信仰缺失以及對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擔憂。
  • 賽博朋克2077年,充滿了打工人的反抗
    當模特已經算是命好的,最倒黴的打工人,連命都沒了。 普通員工雖然離開了殘忍暴力的夜之城底層,但是並不代表能安全生活。 遊戲中的廣告牌顯示:2067年,一名荒坂旗下的保鏢為日本天皇擋下了刺客的子彈。
  • 夜、雨天、霓虹燈,你想知道的賽博朋克
    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託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實際上標誌著針對以往科幻小說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
  • 18年了,它依然是日式賽博朋克的巔峰之作
    說起「賽博朋克」這個概念,也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一些歐美的科幻作品:比如高調放出預告片的《賽博朋克2077》、經典永流傳的《銀翼殺手》……誠然,「賽博朋克」這一題材起源於歐美,歐美作家在這一題材上的統治力也十分強大,從菲利普.迪克到威廉
  • 賽博朋克2077真的好玩嗎?
    大家好,這裡是楓凜,時至今日,距離賽博朋克發售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想必該通關的都通關了吧,是吧?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讓我們等了那麼久的撲街遊戲,有一說一,以下內容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emmm,等等,先不急,我們在開始前,先來介紹一下這個遊戲,賽博朋克文化起源於1960至197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創作者們把核心聚焦在人類自身命運和社會體制,以及如何在未來科技的「統治」下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