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孫氏家族人才輩出,第一位孫堅,最後一位鮮為人知!

2021-02-13 孫氏宗親群

對所有人來說三國都是一段獨一無二的歷史傳奇,東吳孫氏家族人才輩出,第一位孫堅大家都知道,但是最後一位鮮為人知!



孫堅(155年-192年),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東漢末年將領、軍閥,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稱帝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享年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吳大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於神鳳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孫吳政治人物,吳大帝孫權長子,會稽王孫亮、景帝孫休異母兄。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他多次勸諫孫權,對時政多有匡弼。鎮守武昌時,處理政務謹慎得體。嘉禾元年(232年),還居建業。


赤烏四年(241年),孫登去世,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宣太子。臨終時上疏舉薦賢才。孫權深感悲慟,此後只要談到孫登就流淚不止。

相關焦點

  • 二宮之爭,三國時期一場孫權盡滅東吳四大家族精英的宮鬥大戲!
    東吳四大家族 陸、朱、顧、張四家 四姓的崛起,正是始於東吳。當時孫氏坐擁江東,但並非本土家族的孫氏需要依靠江東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而此時陸、顧、朱、張四家作為江東世家大族站到了孫氏的背後,成為了東吳的重要政治與經濟力量。當時四家之中,有著眾多人士跟著孫策及孫權在江東地區創業打天下,各家族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朱家:朱桓、朱異、朱治、朱然陸家:陸遜、陸抗顧家:顧雍張家:張昭、張溫
  • 走近東吳的政治鬥爭(一):四大勢力介紹
    本篇先來簡介一下東吳政治衝突中的四大勢力,除了這四大勢力之外,還有荊州士族和劉繇的舊部勢力,但因為在東吳鬥爭史上並不重要,就不再詳述。孫家孫家是東吳之主,是孫權背後的家族勢力,也是江東的外來勢力。孫權即位後和本土士族和解,讓本土士族子弟開始參與政治,後來漸漸發展成了孫氏與士族「共治江東」的局面。
  • 源遠流長的樂安孫氏
    樂安孫氏是孫姓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國古代和現代著名姓氏當中有其特殊的影響和地位。從樂安孫氏家族的發展史不難看出,樂安孫氏先祖在齊國均位居高職,或者為卿、或者為相、或者為將軍。作為樂安孫氏後裔,倍感自豪和驕傲!     繼孫武之後不久的戰國時期,樂安孫氏又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給後世留下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一道被讚譽為中國古代「兵學雙璧」。《史記》所記載的孫臏「圍魏救趙」、「田忌賽馬」和「減灶誘敵」的故事膾炙人口,早已成為古今中外戰例經典。
  • 陸遜不遜:東吳陸家的絕地反擊
    這位陸閎有一位孫子叫陸續,堪稱東漢名士。陸續有一個兒子叫陸褒,陸褒有很多孩子,其中一位叫陸紆,另一位叫陸康。這個陸紆,就是陸遜的爺爺。漢獻帝時,陸康官至廬江太守。跟荀彧一樣,陸康是當時少有的仍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的人,他雖不在京城,卻排除萬難堅持為天子進貢,為朝廷推薦孝廉,被破格加封忠義將軍,薪酬待遇也被直接提到九卿級別。
  • 三國時期,除了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外,還出現了以下不為人知的重要孫氏人物,也將影響著東吳文化的走向
    後孫鐘的兒子孫堅、長孫孫策在江東奠定了基業,孫子孫權、曾孫孫亮、孫休和玄孫孫皓成為雄據一方的東吳皇帝。孫羌東漢末年人,字聖壹,又字聖臺,東吳武烈皇帝孫堅之兄。孫羌與妻子皆早亡,二子孫賁字伯陽,孫輔字國儀,後為東吳將領。孫韶(188年-241年),字公禮,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將領。
  • 孫氏源流:東吳孫氏族人源流
    東吳孫氏政權的建立,其政治中心先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同時將其心腹官員分領江東各地,使得其統治集團核心的富春(今浙江富陽)孫氏族人開始向江東各地擴散
  • 孫氏名人錄(六)吳國孫魯班,權傾一時的全公主
    點上方孫氏家族榜進孫氏
  • 東吳基業在曲阿
    錢塘縣城,吳姓家族群居,吳氏,吳郡人。父名■,與弟吳景,寓居錢塘族親家。吳氏出生在蘇州望族,從小知書達禮,見識卓越,容貌嬌美,人見人愛。孫堅慕其才貌雙全,召請媒婆前去吳家說親。古人重文輕武,吳氏族人以為孫堅輕狂,謝絕了這門親事。孫堅慚恨交加,繼續為婚姻大事糾纏吳家,幾成怨仇。吳氏女深明大義,對族中長老說:「不要為了愛護我一人,而使族人不寧。男女婚姻,是福是禍,只好聽天由命了。」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哪裡呢?
    三國時,小霸王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率領其父的舊部過江襲取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兼併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業。甚至曹操在聽說孫策的驍勇後,稱讚「獅兒難與爭鋒」。在孫策死後,孫權上位,年紀輕輕的小將軍成了一方霸主。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江東」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呢?
    三國時期,小霸王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後,率舊部過江襲擊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吞併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了霸業。連曹操也聽聞孫策的驍勇,稱讚他為「獅兒難相爭」。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年幼的小將軍成為一方主帥。
  • 名人家族譜系——孫氏始祖傳承至孫眉與孫中山兄弟倆
    不論是老百家姓中按照政治身份排名的「趙錢孫李」,還是新百家姓中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的姓氏,孫氏都排在了前幾位。在歷史的長河中,孫氏可謂人才濟濟,不容小覷。從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到戰國時的孫臏,再到三國時吳國君主孫權,一直到「國父」孫中山。這些英雄人物不僅同姓孫,還同屬於樂安孫氏一支。
  • 江東孫氏的寒門佐證:不尊儒術,不重禮法,與世家大族勢同水火
    江東孫氏,自詡為「堅世仕吳」,實則是瓜農之後。在孫堅發跡的早年階段,便曾因為出身問題,遭遇到不少世家大族的打壓與排擠。後來孫策轉戰江東,「盡誅豪右」,導致不少顯赫一時的江東豪族就此化為塵埃。直到孫權繼位,江東豪族與孫氏的關係才逐漸緩和下來。
  • 劉表麾下一員大將,曾擊殺孫堅,最終是什麼下場?
    東漢末年,劉表是一位和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孫權相提並論的諸侯。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微山縣一帶)人。和劉備一樣,劉表也是漢室後裔。在東漢末年,劉表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雄踞荊州期間,荊州牧劉表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 《孫策小傳:流星》第一節 英雄孫堅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東漢末年將領、軍閥,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三國志·孫堅傳》記錄了孫堅如何從一個種瓜農民的兒子,通過自身努力成長為東漢王朝的破虜將軍,還被封為烏程侯,其子孫權後來稱帝,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的人生歷程。
  • 曹操兒子人才輩出,為何還會長嘆!
    「江東集團」是一個歷經兩代三世建立起來的地方割據政權,它的創始人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發展壯大者是孫權。孫權的父親孫堅是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志》說他是春秋軍事家孫武的後人,不知是真是假。孫堅年輕的時候就以勇力聞名於當地。
  • 忠勇篤烈孫文臺1、少年孫堅如何單人嚇退群盜
    演義中赤壁之戰時說孫家在江東歷有三世,不符合歷史。孫吳的開創者,其實是孫策。     13、忠勇篤烈孫文臺     公元187年,除去傅燮之死,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三國風雲人物之一的孫堅,再次展現風採。當時,荊州的長沙地區,有一位叫做區星的人,率領一萬來人起兵叛亂。荊州官員無力平叛,於是,朝廷任命在剿滅黃巾之亂和平定邊章、韓遂之亂中表現出色的孫堅出任長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