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將用兩岸三地的土製成樂器演奏垚樂

2021-01-10 搜狐網
譚盾將用兩岸三地的土製成樂器演奏垚樂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3月22日20:43

  新華網臺北3月22日電(記者向建國 李寒芳)著名作曲家譚盾本月26日將在臺北舉行一場音樂會。22日,譚盾現身臺北與媒體見面,介紹音樂會情況。

  本次演出譚盾將帶來其為浪漫主義晚期代表、奧地利作曲家馬勒150周年誕辰紀念所作的曲目:《垚樂:大地之聲》。譚盾表示,在馬勒的交響曲中,《大地之聲》是馬勒受到中國唐詩、特別是李白的詩歌啟發而作。受此影響,譚盾寫下了《垚樂:大地之聲》,以應答李白,紀念馬勒。

  《垚樂:大地之聲》是譚盾繼《水樂》和《紙樂》後的第三部「有機音樂」系列作品。在記者會上,他特別展示了演奏垚樂的部分樂器——陶樂。他說,這些樂器是用大陸西安、臺灣鶯歌和香港大嶼山的土融合而制。他說:「用它們自身的聲音象徵天地,用交響樂隊象徵人類,這種天地之音和人類歌聲的應和,正是我心中的《大地之歌》。」

  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文化大使」,譚盾在記者會上不忘推介即將開幕的上海世博會。他特別介紹,《垚樂:大地之聲》還將在世博會上演出。

  此次譚盾帶來的樂曲還包括《臥虎藏龍》協奏曲、網絡交響曲《英雄》等。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譚盾|最會玩音樂的「瘋子」告訴我們人生一定要有夢
    水是樂器,如果想像水是琴弦的話,那麼水是全世界最長的弦——把世世代代的人、全世界的水連在一起。」《水樂》的創作過程非常用心。譚盾曾包下一家遊泳館,待在水中,一次次聆聽遊泳運動員入水的聲音,並錄下運動員在在水中發出的聲響,以不斷打磨理想的樂音。
  • 譚盾:大音希聲達天下
    那時候譚盾大概想不到,12年後他會重現這樣的一場「連線演出」,只不過這一次是同步的。4月12日,譚盾協同武漢、上海、紐約三地、來自15國的19位藝術家,通過5G網絡和六塊屏幕直播了全新作品《武漢十二鑼》中國首演。
  • 譚盾與遊戲音樂,一場從符號到意義的「實驗」
    如何在其中做出深意,是譚盾創作之始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譚盾發來的那十幾條微信語音裡,最讓團隊興奮的是結合遊戲角色皮膚的設計理念、將「風火山林雷」這些自然元素和五虎將的「仁義威忠勇」做出呼應。但具體要用什麼樣的樂器去做對應,用什麼樣的形式去做對應,譚盾還沒來得及透露。
  • 讓武漢銅鑼引發世界共鳴 譚盾新作全球首演
    譚盾在伊莉莎白音樂廳指揮安特衛普交響樂團演奏比利時當地時間2月15日晚,一場主題為「愛人類·愛地球·愛武漢」的音樂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伊莉莎白音樂廳舉行。知名音樂家譚盾攜其新作《聲音寶塔——武漢十二鑼》(《武漢十二鑼》)在音樂會上閃亮登場,用鏗鏘有力的聲音為中國抗擊疫情鼓勁加油。能容納1800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在舞臺上,兩面古銅色大鑼分立前排兩側,直徑超過1.5米,高大威武,格外醒目。還有10面大小不等的銅鑼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音樂廳各處。
  • 南京森林音樂會迎佳節 譚盾新作首度亮相
    黃昱東 攝中新網南京9月14日電(記者 申冉)一年一度的南京森林音樂會自中秋夜在中山陵音樂臺拉開帷幕,飲譽世界的中國知名指揮家、作曲家音樂人譚盾率領國內外的優秀樂團和樂人,上演連場精彩表演。著名中國指揮家譚盾帶來了自己的新作。
  • 觀音的感悟——直覺譚盾視覺音樂
    走進位於上海外灘三號的滬申畫廊,《譚盾音樂視覺》展覽的醒目標題,以及一架鑲在牆上的舊鋼琴告訴了我們,譚盾這次是在鋼琴上尋找創作靈感了。參加展覽的鋼琴還真是特別,要麼就是破舊不堪的,要不就是已經支離破碎的零件。原來譚盾在某個學校的倉庫裡,發現了這些已經廢棄的鋼琴,然後用他的藝術靈感,或是重現鋼琴原本的音質,或是重新改裝鋼琴。
  • 好樂成雙,「雙頌」音樂會伴你跨年
    12月31日跨年夜,廣州大劇院特別策劃「雙頌」音樂會,上半夜將迎來「歡樂頌·2021廣州大劇院新年音樂會」,暨中國歌劇舞劇院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交響音樂會,下半夜則將由指揮家、作曲家譚盾帶來《敦煌·慈悲頌》。好樂成雙,驅寒頌暖,共奏跨年恢宏樂章,溫暖這特殊的一年,祝福這特殊的一年。
  •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2017-05-13 21:10: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王者榮耀4月30日答案 五虎將趙雲的專屬定製交響樂是用什麼樂器來...
    4月30日的問題是:五虎將趙雲的專屬定製交響樂是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的?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不少玩家都不知道正確答案,白白錯失了獎勵,不用擔心,小編這就向大家公布今日的正確答案。王者榮耀4月30日每日一題答案五虎將趙雲的專屬定製交響樂是用什麼樂器來演奏的?
  • 把聲音拍成電影-譚盾的女人秘訣
    譚盾把母親與女兒的「女書」拍成了電影,馬伊琍把母親與女兒的「血書」演成了戲劇。無論是馬伊琍的《找到你》,還是譚盾的《女書》,都是女人生命緣分的極限表述。莫漠三歲時,莫五平便因病撒手人寰。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不諳世事的幼童已長大成人,並在母親的培養下成為優秀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繼承父親的遺志,在音樂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 古代女子演奏樂器——《合樂圖》
    《合樂圖卷》傳為五代時期南唐周文矩所作。描繪的是皇室貴族在庭院裡欣賞女樂演奏的場景。現藏於美國芝加哥美術館。(傳)周文矩《合樂圖卷》▼畫卷的右半部,右端題記:「唐周文矩合樂圖無上神品也」。畫卷左半部是聽樂的男女主人和侍從。樂隊分左右兩側,對稱排列。
  • 敦煌故事,甘肅之聲 ——譚盾為深圳音樂廳帶來原汁原味的「敦煌...
    譚盾小跑著上了舞臺,和大家一道舉起雙手。  他們身後的樂團、合唱團,也都興奮地站著,臉紅紅的,或抱著樂器,或舉起弓子,或使勁鼓掌,一個個都是一頭熱氣蒸騰,驕傲地笑著,像剛剛得了老師表揚的調皮學生。  這些孩子很多都是聽著《臥虎藏龍》音樂長大的,能與譚盾合作,一個個都興奮得不行。為了熟悉作品,第一次排練,譚老師帶他們從打拍子開始,然後練習呼吸,體會從室內樂到交響樂的不同,啟發潛能聽覺,啟發對音色和節奏的追求。  課間,譚老師去看他們的樂器,與國外名團的沒法比,看了讓人心疼。排練兩次以後,層次感出來了。
  • 樂府《箜篌引》所用樂器及演奏方式
    學術界對樂府《箜篌引》已經進行了不少研究,但是對《箜篌引》中樂器的使用與演奏的論述還不夠完備,《箜篌引》本事中狂夫妻所用的樂器、《箜篌引》所用的樂器、箜篌的演奏方式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但是正如林謙三所論,《後漢書》中的「胡箜篌」並不能指代「豎箜篌」,極有可能僅是指和舊時箜篌不太一樣的箜篌。以「豎箜篌」「臥箜篌」區分兩種樂器要遲至六朝末期才出現,如果豎箜篌在東漢已經傳入中原,那麼以「豎」「臥」二字來區別此兩種樂器為何遲至近四百年後的六朝末才出現呢?  相傳《琴操》為東漢蔡邕所撰。
  • 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譚軍:編鐘演奏不只是敲鐘
    1985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開始接觸編鐘演奏。1997年7月1日,由譚盾作曲的交響曲《1997:天·地·人》在香港特區成立慶典儀式上響起。這首承載諸多意義的交響曲開頭,象徵「國之正音」的編鐘之聲,由譚軍敲響。1996年,主持的科研課題「編鐘編磬系列擊槌的研究與研製」獲中國專利;2001年,在全國高校中首開 「編鐘古樂演奏」課程。
  • 盲聽這些中國曲子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不過最後唐僧決定將普度眾生的決心置於兒女情感之上,離開女兒國繼續取經。這一集,劇本上是這麼寫的:「小園香徑,亭臺樓軒,楊柳依依,紅葉豔豔,一雙鴛鴦水中徘徊,雖在人間,卻似神仙。」在楊潔導演拍完該集後,許鏡清開始作曲,僅用了一天半就為女兒國國王創作出這段柔情似水的經典表白旋律。
  • 譚盾「開講」水樂堂 左耳巴赫,右耳禪鍾
    槳聲燈影中,譚盾划著船登上水樂堂的舞臺,面對臺下一眾年輕人,他將彼岸到此岸的幾秒拉伸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人生大話題。 2010年世博會,譚盾被選為文化大使,他致力做一個年輕人項目,來到朱家角,他天天划船,劃了上千次。
  • 【音樂百科】江南絲竹樂器的演奏風格
    江南絲竹的代表作品以流行於上海一帶的樂曲為主,曲目大多來自民間器樂曲牌,樂隊演奏人數二至七、八人不等,著名樂曲有「八大名曲」,即《申花六板》、《歡樂歌》、《三六》、《雲慶》、《行街》、《慢三六》、《慢六板》、《四合如意》。江南絲竹以「纖細、小型、輕快、靈活、雅致」為風格特點,曲調歡快流暢,清新活潑。
  • 水杯、吸管、椅子居然都成了演奏樂器,百首名曲進寶安校園
    水杯、口哨、蓋子、吸管、桌子、椅子……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在演奏家那裡,都成了成為演奏的樂器,可以演奏出時而歡快、時而悲傷、時而快樂、時而耍小脾氣的樂章,有趣極了。萬物皆樂器,生活小物件都成奏出美妙的樂章講座開頭,趙洪嘯演奏了幾曲歡快的經典樂曲,立馬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是「萬物皆樂器」環節。生活中的小物件都能成為演奏的樂器,比如趙洪嘯掛在脖子上的小陶笛,就是他的自製樂器。
  • 青州挫琴:用高粱稈演奏的「活化石」樂器
    新華社發新華社濟南10月21日電 題:青州挫琴:用高粱稈演奏的「活化石」樂器新華社記者 張力元每逢節假日,74歲的趙興堂都會帶著挫琴去青州古城裡演出,有時站在樹下,有時坐在巷口,聞聲而來的遊客經常會問,這是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