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論如何否認,都存在的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書店,正在從我們身邊消失。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根據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國內某知名出版業門戶網站在一年前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光是2018年,上海就消失了將近1000家書店。相信這其中,不乏一些我們熟悉的名字。而所謂的堅守和情懷,可能就是他們的「死因」。
一轉眼,距離2020年已經不到一百天。在過去的一年裡,又有多少書店離我們而去,暫且不得而知。
所以今天,請允許小賤感傷一回,帶你一起回味那些曾帶給我們美好記憶的書店們。
這個獨立攝影藝術書店的奇怪名字,取自於兩位店主「準備好書店隨時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倒閉」的態度。
因為同樣喜歡國外獨立出版物,來自上海的小鵬和來自北京的一萬成為了網友,再後來就有了僅在周末開放的Closing Ceremony。
然而開業一段時間後,這家氣質獨特的書店非但沒有倒閉,還成了年輕人心目中「酷」的代名詞之一。每到周末,就會有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文藝青年,加入這場與獨立出版物有關的集會。
他們曾帶著自己的同名攝影雜誌,前往紐約藝術書展,卻抵達底特律海關時,意外被關進小黑屋輪番審問。最終每個人的美國十年籤上,都獲得了一枚巨大的CANCEL。
這段「極為倒黴」的經歷,後來被他們用調侃的語氣,稱為「夢碎美利堅」,然後製作成了雜誌的宣傳視頻。
▲被底特律海關拒絕入境的《Closing Ceremony》創刊號
他們也曾在東京藝術書展上,幸運地被主辦方安排在日本最著名的攝影書出版社IMA展臺旁。隨後受到了策展人後藤繁雄和蔦屋書店雜誌部門、圖書部門主管的輪流探班。
雖然店名聽起來喪喪的,實則表達了店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偏執,讓小賤一度以為Closing Ceremony會逃脫大多數獨立書店的命運。而最終,他們還是因為房東漲租,不得不宣布書店正式結業。
值得欣慰的是,Closing Ceremony的結業並不意味著結束。直到今天,他們依舊以Same Paper的名義,活躍地出現在網絡和各大藝術書展中,分享全球自出版物。
這家隨時倒閉的書店真的倒閉了。但荒誕之中,依舊殘存著一點希望。
作為「張國榮生前最喜歡的書店」,漢源書店在紹興路上開21年後突然宣布歇業,是小賤始料不及的事。
對於書迷來說,這裡是上海為數不多Art Deco風格的書店,而對於影迷來說,這裡殘留著許多與巨星相關的記憶。
更別提,這裡的老闆就是攝影圈鼎鼎有名的爾冬強先生。而開張於1996年的漢源書店,一度是上海灘第一家與咖啡茶座結合的書店!這一切,都讓漢源書店成了許多人心中,紹興路上的精神圖騰。
於是在漢源書店即將離去的最後幾個小時。榮迷和書迷們紛紛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最後一次推開那扇仿佛把時光隔絕的門,去這個張國榮在上海演唱會開始前,消磨時光的處所打卡。
租約到期,房東不再續租,是漢源書店歇業的原因。雖然店主表示「未來若有合適機會,不排除擇時擇地重張」,一些和哥哥相關的寶貝也被轉移去了陝西南路上的「漢源匯」,但紹興路上的「漢源書店」到底是不在了。
還記得6年前,誠品與上海中心籤署過租賃意向協議,計劃在2015年入駐上海中心的52、53層空中大堂及地下一層。沒錯,這幾乎就是現在朵雲書院所在的位置了。
消息傳出後,一度讓不少誠品粉絲興奮不已。而後,由於上海中心的消防驗收遲遲未能通過,誠品上海店開幕時間一再推遲。六年過去了,小賤沒有等來誠品。不過,魔都喜提朵雲書院,也是幸事一樁。
其實誠品要在徐匯區天主教堂附近開店的傳聞,比上海中心店更早。據說當時創始人在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了徐家匯,計劃沿用蘇州誠品的模式,建設一座接近2萬方的誠品生活,然而……
「《龍貓》裡說——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去年6月,上海最後一家蒲蒲蘭繪本館悄然通過公眾號發出通告,將於7月底正式關門。
作為日本規模大的兒童專業出版社在中國發展的分支,蒲蒲蘭所翻譯的繪本到現在依然佔據著兒童繪本暢銷書的榜單,為大朋友小朋友帶去了許多童趣童心。比如在國內知名度很高的宮西達也系列,就是蒲蒲蘭翻譯的。
而隨著蒲蒲蘭在上海最後一家實體店的消失,全國的蒲蒲蘭繪本館從此只剩下北京建外西區SOHO店了。
所幸,身在上海的我們,依舊能在各大實體書店以及線上渠道,購買到蒲蒲蘭的繪本。如此,足矣。
渡口書店最初開在有無數文人走過的巨鹿路上,學建築的女生高路在不經意路過的時候,被這裡的氛圍吸引,隨後開了這家書店。
渡口,可進可退,可近觀也可遠望。很多外界的評論對這家小書店的讚譽是「全上海最文藝的書店」,而門口那張標誌性的林青霞海報,成了他們記憶中對這裡最深刻的符號。
西安人高路說,當初之所以開這家獨立書店,純粹是為了在這個閱讀式微的年代,圓自己一個開書店的夢想。於是就這樣,在租金昂貴的巨鹿路上堅持了7年之久。
獨特的選書品味為渡口書店贏得了相對穩定的粉絲。除了文學書籍外,這裡放滿了藝術、建築、設計等門類的書籍,甚至有像《漢聲》、《蘑菇》這些網店裡都找不到的臺版雜誌。
然而隨著店租的增長,高路越來越無法負擔高額的運營成本。於是渡口書店在幾經更換地址之後,終於查無此店,像一陣夏夜的晚風,徹底消失在上海的街頭。
「對於宇宙來說,一家書店的關閉,再正常不過了。」這是去年年末,同樣曾位於紹興路上的會飲書集,面臨閉店時發出的感嘆。
那麼,至少趁著一切還來得及,跟著下面這份魔都獨立書店不完全推薦,去和那些略帶偏執的有趣靈魂碰撞吧。
1984BOOKSTORE,毗鄰上海圖書館,自帶種植著桂樹的小庭院,因為需要按門鈴才能進入,顯得有點神秘。書店裡堆滿了店主各種古怪的收藏和書籍,就像一個亂又美的雜貨鋪。
創辦於1997年的鹿鳴書店,是很多復旦人的心靈驛站。書店外側的兩張長桌上永遠平攤著學科前沿著作,而黑色的書架上則擺放著經典的人物讀物和社科類書籍。有好多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學術書籍,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隱藏在菜市場旁邊的復旦舊書店,轉眼已經開了20多年。雖然其貌不揚,但裡面卻藏滿了寶藏。整個書店的書籍密度超高,佔據了所有的書架、樓梯,甚至連地板都讓人無從下腳。
這裡的舊書大部分都是老闆自己從文廟淘回來的。雖然店鋪小到只擺得下5-6個書架子,但收在店裡的書籍,從詩集到小說再到文學巨作,層出不窮,讓人挑到眼花。
「遠方一無所有,遠方應有盡有」,因此你常常能夠在這裡得到一種仿佛在「家」裡的感覺。餓了,就可以讓野老闆隨便為你做點什麼。困了,就可以窩在書店角落的沙發裡休息。沒人會規定你一定要看書,一切自然而自在。
從2011年開店至今,樂開書店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轉型。從一家「你選書我買單」的實體書店,到開著書車行走中國的移動書店,再到入駐內裡百貨,每一次出現都讓人驚豔。
有趣的展覽,獨立的出版物和印刷活動,這三大優勢足以吸引不少人大老遠跑香蕉魚書店。窗子和牆上還能發現一些可可愛愛的手繪圖案,色彩斑斕,充滿童趣天真。
作為以插畫為主題的獨立書店,能淘到很多國外的插畫書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件,不定期還會舉辦藝術家作品展。書店?創意店?個展?總之有創意的人和事,都在這裡。
由於老闆是做服裝品牌的原因,店裡有非常豐富的限量版時尚類藏書。裝修風格也很有禪意,同時陳列了布匹,有樣衣間和畫廊可供參觀。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留言分享你最愛的書店
小賤將在評論區抽取3名幸運鵝
送出《巨獸入侵冰川時代猛獁象科普展》門票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