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去的書店,它沒能撐過這個夏天」

2021-02-20 上海打卡指南

這是不論如何否認,都存在的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書店,正在從我們身邊消失。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根據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國內某知名出版業門戶網站在一年前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光是2018年,上海就消失了將近1000家書店。相信這其中,不乏一些我們熟悉的名字。而所謂的堅守和情懷,可能就是他們的「死因」。

一轉眼,距離2020年已經不到一百天。在過去的一年裡,又有多少書店離我們而去,暫且不得而知。

所以今天,請允許小賤感傷一回,帶你一起回味那些曾帶給我們美好記憶的書店們。

這個獨立攝影藝術書店的奇怪名字,取自於兩位店主「準備好書店隨時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倒閉」的態度。

因為同樣喜歡國外獨立出版物,來自上海的小鵬和來自北京的一萬成為了網友,再後來就有了僅在周末開放的Closing Ceremony。

然而開業一段時間後,這家氣質獨特的書店非但沒有倒閉,還成了年輕人心目中「酷」的代名詞之一。每到周末,就會有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文藝青年,加入這場與獨立出版物有關的集會。

他們曾帶著自己的同名攝影雜誌,前往紐約藝術書展,卻抵達底特律海關時,意外被關進小黑屋輪番審問。最終每個人的美國十年籤上,都獲得了一枚巨大的CANCEL。

這段「極為倒黴」的經歷,後來被他們用調侃的語氣,稱為「夢碎美利堅」,然後製作成了雜誌的宣傳視頻。

▲被底特律海關拒絕入境的《Closing Ceremony》創刊號

他們也曾在東京藝術書展上,幸運地被主辦方安排在日本最著名的攝影書出版社IMA展臺旁。隨後受到了策展人後藤繁雄和蔦屋書店雜誌部門、圖書部門主管的輪流探班。

雖然店名聽起來喪喪的,實則表達了店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偏執,讓小賤一度以為Closing Ceremony會逃脫大多數獨立書店的命運。而最終,他們還是因為房東漲租,不得不宣布書店正式結業。

值得欣慰的是,Closing Ceremony的結業並不意味著結束。直到今天,他們依舊以Same Paper的名義,活躍地出現在網絡和各大藝術書展中,分享全球自出版物。

這家隨時倒閉的書店真的倒閉了。但荒誕之中,依舊殘存著一點希望。

作為「張國榮生前最喜歡的書店」,漢源書店在紹興路上開21年後突然宣布歇業,是小賤始料不及的事。

對於書迷來說,這裡是上海為數不多Art Deco風格的書店,而對於影迷來說,這裡殘留著許多與巨星相關的記憶。

更別提,這裡的老闆就是攝影圈鼎鼎有名的爾冬強先生。而開張於1996年的漢源書店,一度是上海灘第一家與咖啡茶座結合的書店!這一切,都讓漢源書店成了許多人心中,紹興路上的精神圖騰。

於是在漢源書店即將離去的最後幾個小時。榮迷和書迷們紛紛改變了原有的計劃,最後一次推開那扇仿佛把時光隔絕的門,去這個張國榮在上海演唱會開始前,消磨時光的處所打卡。

租約到期,房東不再續租,是漢源書店歇業的原因。雖然店主表示「未來若有合適機會,不排除擇時擇地重張」,一些和哥哥相關的寶貝也被轉移去了陝西南路上的「漢源匯」,但紹興路上的「漢源書店」到底是不在了。

還記得6年前,誠品與上海中心籤署過租賃意向協議,計劃在2015年入駐上海中心的52、53層空中大堂及地下一層。沒錯,這幾乎就是現在朵雲書院所在的位置了。

消息傳出後,一度讓不少誠品粉絲興奮不已。而後,由於上海中心的消防驗收遲遲未能通過,誠品上海店開幕時間一再推遲。六年過去了,小賤沒有等來誠品。不過,魔都喜提朵雲書院,也是幸事一樁。

其實誠品要在徐匯區天主教堂附近開店的傳聞,比上海中心店更早。據說當時創始人在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終選擇了徐家匯,計劃沿用蘇州誠品的模式,建設一座接近2萬方的誠品生活,然而……

「《龍貓》裡說——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去年6月,上海最後一家蒲蒲蘭繪本館悄然通過公眾號發出通告,將於7月底正式關門。

作為日本規模大的兒童專業出版社在中國發展的分支,蒲蒲蘭所翻譯的繪本到現在依然佔據著兒童繪本暢銷書的榜單,為大朋友小朋友帶去了許多童趣童心。比如在國內知名度很高的宮西達也系列,就是蒲蒲蘭翻譯的。

而隨著蒲蒲蘭在上海最後一家實體店的消失,全國的蒲蒲蘭繪本館從此只剩下北京建外西區SOHO店了。

所幸,身在上海的我們,依舊能在各大實體書店以及線上渠道,購買到蒲蒲蘭的繪本。如此,足矣。

渡口書店最初開在有無數文人走過的巨鹿路上,學建築的女生高路在不經意路過的時候,被這裡的氛圍吸引,隨後開了這家書店。

渡口,可進可退,可近觀也可遠望。很多外界的評論對這家小書店的讚譽是「全上海最文藝的書店」,而門口那張標誌性的林青霞海報,成了他們記憶中對這裡最深刻的符號。

西安人高路說,當初之所以開這家獨立書店,純粹是為了在這個閱讀式微的年代,圓自己一個開書店的夢想。於是就這樣,在租金昂貴的巨鹿路上堅持了7年之久。

獨特的選書品味為渡口書店贏得了相對穩定的粉絲。除了文學書籍外,這裡放滿了藝術、建築、設計等門類的書籍,甚至有像《漢聲》、《蘑菇》這些網店裡都找不到的臺版雜誌。

然而隨著店租的增長,高路越來越無法負擔高額的運營成本。於是渡口書店在幾經更換地址之後,終於查無此店,像一陣夏夜的晚風,徹底消失在上海的街頭。

「對於宇宙來說,一家書店的關閉,再正常不過了。」這是去年年末,同樣曾位於紹興路上的會飲書集,面臨閉店時發出的感嘆。

那麼,至少趁著一切還來得及,跟著下面這份魔都獨立書店不完全推薦,去和那些略帶偏執的有趣靈魂碰撞吧。

1984BOOKSTORE,毗鄰上海圖書館,自帶種植著桂樹的小庭院,因為需要按門鈴才能進入,顯得有點神秘。書店裡堆滿了店主各種古怪的收藏和書籍,就像一個亂又美的雜貨鋪

創辦於1997年的鹿鳴書店,是很多復旦人的心靈驛站。書店外側的兩張長桌上永遠平攤著學科前沿著作,而黑色的書架上則擺放著經典的人物讀物和社科類書籍。有好多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學術書籍,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隱藏在菜市場旁邊的復旦舊書店,轉眼已經開了20多年。雖然其貌不揚,但裡面卻藏滿了寶藏。整個書店的書籍密度超高,佔據了所有的書架、樓梯,甚至連地板都讓人無從下腳。

這裡的舊書大部分都是老闆自己從文廟淘回來的。雖然店鋪小到只擺得下5-6個書架子,但收在店裡的書籍,從詩集到小說再到文學巨作,層出不窮,讓人挑到眼花。

「遠方一無所有,遠方應有盡有」,因此你常常能夠在這裡得到一種仿佛在「家」裡的感覺。餓了,就可以讓野老闆隨便為你做點什麼。困了,就可以窩在書店角落的沙發裡休息。沒人會規定你一定要看書,一切自然而自在。

從2011年開店至今,樂開書店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的轉型。從一家「你選書我買單」的實體書店,到開著書車行走中國的移動書店,再到入駐內裡百貨,每一次出現都讓人驚豔。

有趣的展覽,獨立的出版物和印刷活動,這三大優勢足以吸引不少人大老遠跑香蕉魚書店。窗子和牆上還能發現一些可可愛愛的手繪圖案,色彩斑斕,充滿童趣天真。

作為以插畫為主題的獨立書店,能淘到很多國外的插畫書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件,不定期還會舉辦藝術家作品展。書店?創意店?個展?總之有創意的人和事,都在這裡。

由於老闆是做服裝品牌的原因,店裡有非常豐富的限量版時尚類藏書。裝修風格也很有禪意,同時陳列了布匹,有樣衣間和畫廊可供參觀。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留言分享你最愛的書店  

小賤將在評論區抽取3名幸運鵝

送出《巨獸入侵冰川時代猛獁象科普展》門票2張

相關焦點

  • 你去過的那家書店,還好嗎?
    | 1200bookshop中信后街店關閉前活動海報我最愛去的書店她也沒撐過這個夏天回憶文字流淌著懷念可是已沒什麼好懷念——《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新褲子位於天河區天河北路233號的1200bookshop中信后街店關閉了,青年們選擇用白菊與輓歌、啤酒與搖滾與它告別
  • 左邊右邊書店,能扛過這個冬天嗎?
    剛剛回暖的「實體書店」一下回到了「嚴冬」,全國許多實體書店及行業極力「自救」,上線、直播、送貨等各類方法紛紛嘗試,因各省市各書店的具體實情各異,其自救效果各不相同,大部分的書店已經岌岌可危。據上周行業對1000餘家書店調查,一半以上書店現金流撐不過一個月,79%的書店撐不過3個月,實體書店作為非剛需的文化消費弱勢產業,毫無懸念大家都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 【青春薦讀】你多久沒去新華書店了?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新華書店都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踏進那裡的感覺?你又是否記得,自己已經多久沒去過那裡?已經許久沒去過新華書店了。現在許多城市裡的新華書店不好找,被湮沒在商業地產中。到了一個城市,更願意去當地有名的小眾書店去看看。就算路過新華書店,也不會進去。但對於新華書店的感情,卻是一直深埋在心的。
  • 全世界最棒的17個書店,別說你1個都沒去過
    即使過了一個世紀,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書店:哥德式風格的建築裝飾著彩色玻璃,寬闊的樓梯和模仿木質的石灰天花板,美輪美奐。地址:葡萄牙波爾圖Rua das Carmelitas路144號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10點至晚上7點半 星期六:早上10點至晚上7點
  • 去杭州過秋天|逛蔦屋書店,去三克影院看小眾電影,在湖山圍繞的夕上...
    杭州西湖景區虎跑泉附近/虎玉路6-1號 WeChat |18968180026 13758191877/13588269834看到中國第一家蔦屋書店剛剛開業的新聞,大概每個去過東京蔦屋書店的人都會想去逛一逛。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來自日本的最大連鎖書店——蔦屋書店這些年,從南到北去過不少城市,逛過幾個有特色的書店。今天一起來回顧一下,看有沒有你也曾去過或喜歡的。先從最近的南京說起吧: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所以書店也是林林總總。比如,萬象書坊、先鋒書店、二樓南書坊、古籍書店等等。我去過兩家先鋒書店,分別是五臺山店和頤和路店。
  • 明天起,物外書店,再見
    關於閉店的理由,物外沒有說太多,但說再多也不如我們真實地走進書店去看看。設計師李瑋珉在談及設計理念時說道,"我們希望這個書店,成為一種集體的、群眾的,共同分享的文化場域,也希望每個人在物外書店找到屬於自己個人的、獨立的、自我的角落。"
  • 過了今晚,這家21年18萬小時沒熄過燈的書店就要關門了!很多書店的煙火氣靈感就來自它
    臺灣明星蔡康永是誠品敦南店的常客;《藍色大門》裡陳柏霖與桂綸鎂,最喜歡晚上去那兒轉悠;導演魏德聖初到臺北時,常與朋友們泡在敦南誠品店,臺灣藝人陶晶瑩如今堅持每個月前來書店報到,挑一本書席地閱讀,「敦南是我們幾代人共同的青春記憶。」
  • 為什麼愛去書店買文具?這五點原因不可忽視
    國內來講,目前生產原創文具產品的書店並不多,能做出有個性的原創產品的書店,就是單向空間和貓空書店。我是從買單向歷開始慢慢入坑單向空間文具的。我買過單向出品的手帳本,最後幾頁有書店地圖。也買過單向出品的尺子,金色的,依然延續單向歷的書卷氣。比如,尺子上印著某位作家的一句話。還買過紙膠帶、便籤本、卡片。
  • 臺北:你愛的那家獨立書店關門了 | 書店新裂變
    文 | 野梨我們沒能趕上「獨立書店」這個概念最吃香的時代。而論書的品類和數目,這裡能滿足他的要求,甚至可以說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閱讀需求。但即使如此,書店街的生意還是一天比一天慘澹。就這樣到了2017年,由於合約到期,地下街的書店全都關了。誠品書店宣布接盤改裝。從去年夏天開始,那裡變成了「誠品 R79 地下街」,大受歡迎。
  • 「新華書店」裡的顧客只看不買,常年提供免費服務,它靠什麼賺錢
    正常情況下書店的老闆都不會喜歡這樣的顧客,不過有這麼一個全國連鎖的書店卻顯得尤其與眾不同,它來來往往的顧客裡大多都是只看不買的,即便是這樣,書店還是貼心地為顧客提供免費服務,它裝修精緻,書籍種類繁多,而且冬天暖氣夏天空調,上班時間它的燈光永遠柔和又明亮,沒錯,它就是新華書店。
  • 這家21年18萬小時沒熄過燈的書店關門了!杭城很多書店的煙火氣靈感就來自它
    拋開村上春樹的彈珠遊戲到街上去。拋開徐四金的低音大提琴到街上去。拋開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到街上去。街是開放的、沒有邊限的書;太陽底下永遠都有新鮮事。請你暫時拋開書本到街上來,看舞、看人、看街、看音樂。」1995年,臺北的誠品敦南店搬來了現址,敦南金融大樓。當時二十來歲的李欣頻在書店開幕時,寫下了這一條長文案。
  • 如果可以,能不能你愛我一次?
    冬天的故事不像春天的故事那樣可以重新開始,也不像夏天一樣可以轟轟烈烈,倒是秋天的故事有點初冬的韻味。畢竟是秋天啊,故事裡總帶著那麼一點惆悵。相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秋天,秋天的故事不會那樣直接,也不會那麼一閃而過,它,就像一壺陳釀了很久的女兒紅,在剛開始打開的那一刻,酒味便飄香了世間,將這世間萬物都沾染得微微醺醉。
  • 書店裡的影像詩臺北‧全國最愛聊天的書店‧水準書局
  • 這個夏天 | 就我最「紅」,哼!
    輕快、明朗、風和日麗的季節炎熱中透著淡淡的恬靜喜歡夏天不是因為熾熱,不是因為浮躁是感動於夏天的那種明朗、那種淋漓盡致這樣一個火熱季節裡一首單曲《不愛我就拉倒》刷爆了朋友圈發布不到一小時評論就超過了10W各路音樂APP瞬間被霸佔不管是周杰倫的真假粉都會搜來聽
  • 香港尋書的驚喜:我的書房(二手書店)| 香港書店巡禮之三
    而這已經是兩地近十年書店大量縮減、逐漸蕭條後的光景,可依然值得大陸書蟲羨慕。香港有很多書店只是聽說過,卻還沒有到過,畢竟大家常去的書店還是那些,而那些藏在街巷中不大知名的,也許在我們有機會前往之前,就已經歇業了。
  • 臺北誠品書店對我打了烊
    很多個夜深,睡不著的人、無處可去的人、無聊的大學生、依依不捨的情侶、等待早班車的人、愛看書的人……各式各樣的人躲進這家書店一角,翻看著書籍、打個瞌睡。只要不吵鬧,都不會有人打擾,也無需收費。多年來,它是一處地標,外地遊客到臺北會專門去遊覽;它也如同一個家,在臺北東區營造了一種氛圍,溫暖了人們21個年頭。
  • 三季全部9分以上,《布萊克書店》每一集都沒讓人失望過
    這個世界上,有名無實的書店多的是,但是把有名無實做到登峰造極的,非這家位於中倫敦布魯姆斯伯裡的書店莫屬。,完全歸功於這個心如止水的店員,曼尼以前是個會計,他之所以能忍受變態至極的老闆,和他誤打誤撞「吞」了一本《如何做到心如止水》的口袋書有關——那本小書讓他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佛系中年。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 這些書店,撐起半座南京城的文藝!
    很多人小時候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在那一待就是一整天。開一家書店或許曾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能去實現的卻寥寥無幾。為了學業和生活奔波的人們,被推著往前走,有關「書」的夢想也漸漸變淡……樂樂搜羅了咱們南京的文藝書店,快來一起看看,其中可能有你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