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幾次光復臺灣,早期明朝的鄭成功,中期清朝的康熙,還有就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民政府;每一次對臺灣的光復都是中華民族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武力把臺灣收歸祖國的版圖,沒有一次通過談判讓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剛剛臺灣所謂的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演說,依舊一如既往避而不談「九二共識」,以疫謀獨之心昭然若揭。
回顧國民黨佔據臺灣後的這70多年,臺灣主流意識從認同一個中國到漸行漸遠,臺灣民眾從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意識成為主流到現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佔比微乎其微;臺灣島在一些政客的操縱下,越來越往臺獨的方向走,民進黨成為臺獨的主流,淪為二流勢力的國民黨從認同一個中國到暗獨;若大的臺灣只剩下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新黨和一些統派人士還在為統一搖旗吶喊,收效微,聲音一出就淹沒在臺獨勢力的聲音裡。和平統一的機率在越來越低,哪怕祖國大陸給出了再大的誠意,拿出了再大福利讓利給臺灣,也無法感動臺灣執政者,在他們的運作下讓和平統一的路越走越窄,離死胡同不遠了;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每一次光復臺灣都是靠強大的武力收回的,只有把他打疼,打怕,打的不敢抬頭,他們才會乖乖的回歸祖國的懷抱,靠懷柔政策感召不了心術不正的那一群人;長此以往,臺灣民眾的大腦會被執政者洗的乾乾淨淨,最後會洗的忘記了自己祖宗是誰。
當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的時候,武力解放臺灣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項;讓我們來看看近代史上的三次收復臺灣,每一次都是靠武力收回的,和平光復臺灣自古以來都不是我們能夠達到目標的選擇;
中華民族從敵對勢力的手中用武力方式奪回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稱之為光復的有三次。第一次是鄭成功收復臺灣:1623年荷蘭乘明政府衰弱之際出兵佔領臺灣成功竊取中國的領土。1661年南明南平王在大清政權大軍壓境的時候,帥軍東渡臺灣海峽,歷時十個月,通過艱苦卓絕的戰爭,逼迫荷蘭駐軍投降,臺灣在失去38年後又回歸中華民族。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一次偉大嘗試,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並開啟了明鄭政權對中國臺灣的統治。開始了鄭氏經略臺灣二十一年的歷史。
二、施琅招降鄭氏完成中華統一
日本投降後中國三年內戰爆發,我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用三年的時間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國;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從此後形成海峽兩岸割據的局面;七十年的變遷,隨著蔣氏政權的沒落,親日親美的民進黨異軍突起,加之日本五十年殖民遺留的部分血統;在美日的幫扶下,民進黨政權越來越猖狂,去中化的腳步越來越快,打擊異己的手段越來越狠;讓祖國釋放的所有善意變成了他們變本加厲的資本,所用手段越來越肆無忌憚;加上一個內鬥嚴重的「暗獨」的國民黨及除新黨、臺灣共產黨之外的偏臺獨勢力黨派的推動;使得和平統一越來越變得困難。
所以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和平變得奢侈,我們就不能把和平統一當成選項;感謝讚賞多少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