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如今是很多人喜歡的美食,又因其脂肪含量低,絕大部分健身人士都對其青睞有加。
而提到牛肉,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以食用牛肉為主的歐美國家,或是像盛產牛肉的南美國家阿根廷,但不成想我們的鄰居日本,在國際牛肉市場上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其培育出來的優質肉牛品種日本和牛,深受世界眾多吃貨的喜愛。
不過自從2001年,中國因狂牛症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以後,國內消費者就很難看到,從正規途徑進入中國的日本和牛了,這就為和牛本身增添了許多神秘感。原來日本人除了喜歡吃生魚片,還這麼喜歡吃牛肉。但在我們的傳統認識中,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資源十分睏乏,從先天上就限制了日本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卻很適合發展漁業,於是我們並不會意外與日本人的飲食中,漁產海鮮佔了很大比例。
但為何這樣一個不適合發展畜牧業的國家,會熱衷於牛肉美食和肉牛種類培育呢?這就要從日本的飲食文化形成說起了。
日本四周的海洋,在初期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其與世界文明的交流,直到唐宋時期,日本才通過遣唐使不斷學習外來先進文化,其中就包括飲食文化。日本人如今引以為傲的生魚片,便是源自中國的膾(見注釋1),而且歷朝歷代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如《漢書·東方朔傳》中就有對膾的解釋:
生肉為膾。
更早的《禮記·內則》中也有對膾的描述:
肉腥細者為膾。
也正是在此期間,中國的飲茶習慣也傳播到了日本,被日本發展為了如今的茶道,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先天就有外來文化的基因,並且日本這個民族也有著其獨特的自身優勢,那就是優秀的學習能力,以及化為己用發揚光大的能力。
此後幾百年,日本一直保持著來自中國唐宋時期的傳統,直到近代發生的黑船事件(見注釋2),結束了日本閉關鎖國的歷史,並直接或間接引起了諸如明治維新等歷史事件。
伴隨歐美文化的湧入,日本再次發揮了自己優秀的學習能力,並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到了歐美現代文明中。在20世紀初,日本便隱隱步入了和西方列強國家相近甚至平等的地位。日本進步和發展之神速,不禁讓一水之隔,曾經的老師中國汗顏。當然中國近代史中的屈辱,與自身人口眾多且矛盾重重客觀情況也有直接關係。
外來的歐美文化自然也就包括了其飲食文化,美國人喜歡吃牛肉的習慣很快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再加上身材高大的白種人在生理上讓身材矮小的日本人心生嚮往,於是日本人紛紛開始模仿白種人的飲食習慣,從此便開始普遍吃牛肉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日本受佛教影響,當時的日本實際統治者幕府將軍曾下令禁止人們食用肉食,尤其是牛這樣的大型牲畜,所以當歐美人初次來到日本,竟然驚奇的發現沒有公開的屠宰場。直到1872年,英國商人在日本開了第一家牛肉店,伴隨日本西化的進程逐步加深,牛肉才逐漸成為日本百姓家常肉食。
上文提到日本除了極強的學習能力,往往還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牛肉上日本人也做到了這點。如為了保證日本國民穩定且優質的牛肉來源,在明治維新後(1867年),日本政府便開始著實培育優質的肉牛品種,先後從外國引進多個優良品種與本地牛雜交。
經過初期擴大基因庫後,便開始不再利用雜交,而是有目的的對已有品種進行改良,最終培育出了聞名世界的優質肉牛品種——日本和牛(見注釋:3)。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日本飲食文化,既有曾經中國唐宋時期的影子,又可以看到西方飲食文化的特點。除此之外,日本的飲食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之後,也培育出了自己的特色,並散發著獨特魅力。
注釋1:膾是會聲字,意思是指細切的肉、魚。
注釋2:黑船事件,是指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的事件,日美兩國於次年(1854年)籤訂《日美和親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
注釋3:2007年3月26日,日本農林水產省發表的指南中明確指出,必須是在日本本土生長,才能叫做「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