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僅愛吃,更希望能懂吃。我們追捧好食材,我們熱衷於在西餐廳和日本料理品位澳洲和牛的細膩口感,欣賞它美麗的雪花肌理,可你了解澳洲和牛的淵源嗎?你知道澳洲和牛的等級嗎?你懂得如何品鑑澳洲和牛嗎?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對澳洲和牛的身世大起底,來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吧!
澳洲和牛的歷史與分類
1988年,和牛基因首次被引入澳大利亞;1990年,澳大利亞入口高品質純種日本和牛速凍胚胎;1991年又入口高品質純種日本和牛速凍胚胎和精子。現在,在澳大利亞約有300個培育和牛牛種的農場,多個等級全球大賣,甚至返銷回日本。
澳大利亞和牛分為純種和牛與雜交和牛。前者以黑毛牛種居多;後者是引進和牛種與本地安格斯牛種雜交而成。純種和牛數量相對少得多,因成本大,而雜交和牛的出現是適應全球市場需求。
澳洲和牛好在哪?
澳洲和牛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品質非常優秀的良種肉牛。它自日本引入澳洲牧場飼養,在純天然的大自然環境中,通過嚴格控制飲水和穀物飼料的攝入,使得肉質多汁細嫩、脂香四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謂是牛肉中的精品。
除了肉鮮美價值高以外,澳洲和牛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它是最安全的牛肉。要知道,澳洲可是經國際動物流行病組比例中項(OIE)審核,公認為沒有主要牲畜傳染病的國家,擁有最有完善的牲畜追蹤系統,確保澳洲政府能夠嚴格把關食品的衛生安全。這些,都讓當今對食品安全問題異常敏感的中國民眾食用時感覺非常放心。
所有達到和牛等級的牛隻都經過嚴格的DNA認證,每頭牛都有一個「身份證」,就系在牛的左耳上,包括培育農場、出生日子、病例、父母等信息;右耳上也有一個小標籤,粉紅色為「女孩」,藍色為「男孩」。
澳洲和牛的貴族血統
原來第一代的「澳洲和牛」是由100%血統的「日本和牛」跟100%血統的澳洲Angus安格斯牛種雜交而成,因此含有50%的和牛血統,稱為「F1」;然後F1再跟100%的「日本和牛」再結合,便成了含75%和牛血統的「F2」。
到了二十年後的今天,「澳洲和牛」已到第四代「F4」,當中日本和牛的血統高達93.75%,已經可以稱為純種的Purebred「澳洲和牛」了。
澳洲和牛的等級
澳大利亞和牛夠不夠「靚」,一般從油花鑑別。澳大利亞和牛的鑑別級別是M4~M12,谷飼200~350天就達到M4級,如果要達到M12,需飼養800~900多天。國際上通常用A1~A5來論和牛等級,各餐廳表述不同。
澳洲牛肉基本上分為9級,從M1到M9,M9級為最高級別,但是澳洲牛的肉味較淡,M9級也只能到日本的A3級水平。十多年前,澳洲農民將日本的母牛帶到澳洲來繁殖,並且引入美國的安格斯牛來配種,(也有100%純種血統的和牛),並以日本的飼養技術來繁殖,培養出「澳洲和牛」,其美味遠超M9級牛肉,所以在M9以上又加多了M10、M11和M12級,而M12級牛肉相等於日本的A5級牛肉。
澳洲和牛好在哪?
眾所周知,眾多牛肉中數日本和牛品質最為上乘,但其高昂的價格和中國進口的相關規定讓大家很難嘗到正宗美味的日本和牛。澳洲和牛作為生長環境最為優越的和牛雜交品種,具備最高的性價比和最好的品質。大連雪龍牛肉雖然也是和牛配種,但產量不高,且肉質不及澳洲和牛鮮美,價格上也不具備優勢。
和牛部分介紹
和牛雪花上腦:
挑選和牛脖頸後方上腦部位最裡層,肉質最嫩的部分。口感勻稱,軟硬適中,鮮嫩多汁。味道和谷飼牛肉相比,少了厚重的牛肉味,更偏香甜。這個部位貨量稀少,一頭牛隻能出一塊,各方面的口感最為平均,是澳洲和牛入門的最佳選擇,建議搭配沙茶或麻辣湯底。
和牛嫩肩肉:
位於牛肩胛骨後方的一塊肉,因外形酷似牡蠣,也稱牡蠣肉。牛肉味足,甜香爽口,肉質細嫩,同時肉中夾帶極細的筋增加了嚼勁,使口感更豐富。建議搭配沙茶或麻辣湯底,熱愛酣暢淋漓的食肉動物必選。
和牛8級上腦:
位於肩胛上方脖頸後,口感較緊實,多汁。味道濃厚香醇,牛肉味更加芳香且發甜,下咽後仍會有綿延不斷的後味在口腔中彌散,餘音繞梁。建議搭配昆布柴魚鍋或沙茶鍋底。
和牛雪花肋眼:
選取肋眼部位中最精華的部分,出肉率極少,肉質異常鮮美。雪花紋絲滲透到紅肉中,致使口感甜嫩無比,帶來融化的感覺。這個部位味道清新細膩,在女性客人中頗受青睞。
和牛牛小排:
取和牛胸腔兩側部位,肉厚但口感極嫩。極豐富的雪花油脂入粉紅色的肉中,不僅視覺上帶來美感,口感上真正做到了入口即化,回味無窮。建議搭配昆布柴魚鍋和Ponzu醬汁,最能突出食材本身的鮮美。
和牛9+肋眼:
國內進口澳洲和牛最高等級。口感中既富有彈性又擁有融化的極嫩觸感,入口後香甜而豐富的牛肉汁水迴蕩衝擊口腔中的每一個細胞,滿足每一顆味蕾,為你帶來一場饕餮盛宴。建議搭配昆布柴魚鍋和Ponzu醬汁,最能突出食材本身的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