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2020-11-19 澎湃新聞

原創 硬核讀書會 硬核讀書會

電影《繡春刀》,張震身穿錦衣衛飛魚服。

歷史學者張宏傑

解讀大明王朝的權力遊戲

說起明朝,你會想到什麼?

從小說《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到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繡春刀》等,構成了中國人對明朝的影像記憶。

這個朝代無疑是中國人最為熟悉、最為關注的朝代之一,從清季民初的革命到21世紀的明史熱,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雖然已經煙消雲散,但一直縈繞在中國人的夢魂間。

但我們真的了解明朝嗎?北京的故宮、天壇、長城,是可以看到見摸得著的明朝軀幹,那些已逝於歷史長河中僅僅留於史書的人物,才是復盤這個王朝的靈魂。

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一本「歷史人物另類傳記」,大都以史料為依據,絕非民間「戲說」。在他的筆下,明朝有了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色彩。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解讀大明王朝

要接近歷史,先了解人性

歷史的背後極其複雜,人性擁有更為複雜的側面,張宏傑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稱作「翻案文章」「顛覆歷史」。

張宏傑想要顛覆的是接近歷史的心態,對於歷史中存在的「鬼」或「神」,不會心懷恐懼,因為張宏傑一直堅信他們不過是「人」。

歷史是座舊倉庫,歷代修史過程中「再高明的修改和塗飾都會留下痕跡,沿著這些痕跡探索,把那些被神話或者鬼化的人物復原為人的面孔」,這於張宏傑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張宏傑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 2016-01

朱元璋開創了明王朝的統治,張宏傑花了最大的篇幅去勾勒明太祖朱元璋個性的方方面面。

小農意識是朱元璋最大的特點,農民式的精明和保守,喜歡把萬事萬物都穩定下來。很多帝王動不動就喜歡開疆拓土,但朱元璋卻是例外,他保守得劃出一個「勢力範圍」,列出了「不爭之國」。

他是最愛操心的開國皇帝,就連後世子孫的生活細節也要親自謀劃,那部專門獻給子孫後代的《皇明祖訓》整整花了他六年時間,經七次刪改而成。

甚至,朱元璋規定親王出行時,要帶什麼東西,都寫得一清二楚:交椅一把、腳踏一個、水罐一個、水盆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

朱元璋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

朱棣與父親朱元璋的個性完全不同,他一直有種與唐太宗李世民惺惺相惜的共情。

皇位從侄子手中搶奪而來,在嫡長子/長孫繼承皇位的傳統觀念中,朱棣無疑是篡位者。來自道德的壓力,強迫朱棣勤政勤奮有為,通過成就證明自己的皇位理所應當,對天下萬民有利。

為了名聲,朱棣也表現出了他的另一面,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一陰一陽,朱棣善於包裝自己,樹立仁慈寬厚的「人設」,同時他繼承了朱元璋的手段,出招陰狠。

早在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就表現出了極致的「官場潔癖」,對貪腐零容忍。以至於,明朝出現的清官與前朝的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往往是指清正,但不會渲染生活清苦。

電視劇《大明風華》虛構了朱允炆失蹤並出家後與朱棣再次見面的場景。

明朝的海瑞,應當是明清兩代新清官的典型代表,直到他母親八十多歲壽辰時才破例買了點肉,平時,海瑞都是在衙門自己種菜,家裡燒的柴都是老僕從山上砍伐。

這背後反映出明清時期官場的共同特點:低薪制,與前朝相比,官員俸祿低了2/3。然而,明清兩代的官員貪汙比例創下了新高,大概85%的官員都參與其中。

魏忠賢走上皇權的頂端,完全是一系列陰差陽錯的小概率事件疊加的巧合。

他欠下賭債,走投無路,22歲已娶妻生女卻自宮當了太監,陰差陽錯進了宮,倒過馬桶、管過廚房,伺候的小皇孫幸運地登上皇位,但因為小皇帝不務正業,把政務都推給了魏忠賢,大明政權就以這種近似荒誕的方式旁落於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太監之手。

從底層到金字塔尖的跨越,讓魏忠賢這樣一個文盲手足無措,他有責任感,但能力與視野卻遠遠無法與權力匹配,最終演繹出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劇。

電影《繡春刀》中金士傑飾演的魏忠賢。

變,是吳三桂終其一生的特點。青年時代,他是大明王朝的道德楷模,忠臣孝子,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為救父親不顧性命。

後來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環境壓力下,他做出了投奔清朝的選擇。晚年的吳三桂基於家族的利益又背叛了清朝。一叛再叛,吳三桂成了人們眼中徹頭徹尾的叛臣。

鄭成功,與吳三桂恰恰相反,他陽剛、單純,忠於明朝。張宏傑分析過他個性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鄭成功非常喜歡讀春秋戰國的書籍,他身上有著明顯春秋精神的印記;另一方面,他的母親性格剛烈,清軍南下時,自刎,拒絕投降。縱觀整個明朝,張宏傑認為,鄭成功當是為數不多的亮點。

鄭成功石像。

歷史教科書往往會籠統地將農民起義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而定性,而那些農民起義領袖則被視為最偉大的人。

但張宏傑認為,「這支龐雜的隊伍看上去人數眾多,其實真正能參加戰鬥的人並沒有幾個,他們的主要興趣是糧食和財物」。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遠遠談不上完美,他們身上也留存著諸多傳統文化中非常負面的東西。

張獻忠是明代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的威名「八大王」傳遍大半個大明王朝,但這三個字卻是恐怖的代名詞。張宏傑指出,張獻忠代表了中國歷史一個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側面。

七個人,七個側面,張宏傑從不同角度提供了一幅明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完整圖像。

江沉銀三期考古金器出水現場。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

明朝,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

任何一種熱潮,都是被重新審視的過程,明史亦如此,或者說,越熱越需要冷靜的力量。

「明史熱」中最主要的背景,是人們將明朝看作中國封建王朝中漢族統治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帝國。然而,張宏傑提到另一種觀點,明朝嚴格意義上算不上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元朝皇帝帶著中原的印信和年號退回草原,連續幾代皇帝依舊沿用漢式年號,後來才更名為大蒙古國。從這個角度看,明朝與北元更像南北朝時期的格局。當時明朝與北元談判時,蒙古人稱呼明朝為南朝,明朝官員稱呼蒙古為北朝。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於元明易代之際,金庸虛構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交往故事。/《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明朝統治時間近三百年,絕不是一句「閉關鎖國」可以概括的,當然也不是只有錦衣衛、東廠、西廠營造的可怖與暗黑。

理解「明史熱」,要相對公允地評價明朝。晚明時期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曾經很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認為這是資本主義萌芽,但張宏傑指出,這不過是皇帝普遍懶政,放鬆了對民間的控制的結果。

後世稱許的明代白銀貨幣化,的確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但這恰恰是違反了明朝制度設計者的初衷所造成的結果。包括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在內,明朝很多成就取得的背後,都有一個極其擰巴的過程。

大明寶鈔是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

明朝開國時規定民間不得用金銀與銅錢。

張宏傑也指出,明朝不是可有可無能夠被隨意忽視或漠視的時代,它承上啟下,使得元明清三個朝代具有很強的連貫性。

元朝之前的中國,是一個緩慢上升的進程:一方面君主專制不斷完善,皇帝接力式思考,如何讓皇權與國家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大臣對皇帝的監督與約束也在不斷加強。

這個來自草原的民族,將主奴意識帶進了中華帝國,從此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稱奴婢,清朝的滿族臣子則稱奴才,夾在其中的明朝繼承了元朝很多落後和野蠻的傳統,廷杖制度就是君臣地位變化的重要表徵。

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人或許會記得,整個故事的開端便是太監馮保以廷杖之刑,仗殺言官周雲逸,撕開了大明帝國的裂痕。

《大明王朝1566》劇照,海瑞站在嘉靖皇帝祖孫三人面前,右邊小海即明神宗朱翊鈞。

硬核讀書會專訪張宏傑

硬核讀書會:「明史熱」興起後,對於明朝,很多人認為這是漢族建立起的最後一個國力強盛繁榮的時代,當然,也有相反的聲音出現,認為明朝是一個黑暗腐敗的朝代。您怎麼看待「明史熱」中的兩種觀點?

張宏傑:實際上明朝的歷史,是一段倒退的保守的歷史。舉個簡單的例子,宋朝的稅收已經實現了很高程度的貨幣化,納稅時繳銅錢或白銀都可以,但明朝卻倒退回實物付稅。

按照當時的賦稅制度,南京城中百官吃的大米都來自於南京周圍的5個府,而且都需要當地自己送米納稅。朱棣定都北京後,南京5個府就要把大米千裡迢迢送至北京,運費比大米貴得多。

朱元璋制定的制度有些非常落後,每個人自出生以來戶籍就固定了,如果你是農民,子子孫孫永遠只能做農民,不允許換職業,也不允許隨便搬家,甚至不能到外地旅遊,如果旅遊,就需要到地方政府開路條。

實際上,明朝希望把民眾都植物化,像莊稼一樣種在地裡永遠不挪動。

張宏傑談中國國民性演變史

硬核讀書會:無論是在《大明的七張面孔》還是《中國國民性演變史》之中,都提到了「順民」的概念,這個群體是如何形成的,對中國的國民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宏傑:對於順民而言,生存下去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要求不能有原則。因為原則性是每個人身體中的骨頭,恰恰是這塊骨頭往往會影響生存概率。

中國歷史的特點是不斷地周期性的興亡,歷史進程中發生的變故特別多,如果想要在災難與變故中生存,就必須身段特別柔軟,任何情況都能忍受,人們要考慮的不是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而是如何活下去,任何事都會順勢而為。

其實現在很多人也依舊是同樣的想法,好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規則、原則就是用來鑽空子的,只有鑽空子才能活下去。

張宏傑 著 / 博集天卷 / 嶽麓書社 /2020-5

硬核讀書會: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分子比較高傲和清高,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很多知識分子就跪拜在皇權腳下,在您看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總體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張宏傑:中國的知識分子兩面性比較突出,這有點像官場中的清官和貪官之間的反差:清官清廉得清澈見底、一塵不染,貪官貪得一塌糊塗、毫無顧忌。

知識分子也分兩類。明朝時很多知識分子為了名聲,不顧性命,甚至敢上書罵皇帝,而且明代的知識分子喜歡罵皇帝,因為罵皇帝能成名,於是在奏疏當中對皇帝百般諷刺,包括直接指摘皇帝的私生活。

皇帝生氣了,會對這些人施行廷杖,打得特別狠,臀部的肉都被打掉一塊。之後,這塊肉會被做成臘肉,供子孫後代瞻仰,把它視作家族榮光。

正是由於敢於進諫的知識分子後果太過慘烈,就會嚇得另外一批沒骨頭的人完全順應皇帝,或者永不參與朝政。

明朝的廷杖制度很殘酷,但很多言官依然不畏強權,冒死進諫。

這兩種傾向越來越向極端方向發展,到了清代,文字獄愈演愈烈,很多知識分子就閉口不提人格尊嚴,活著就成了一種動物式的生存。

明清兩代知識分子的兩種傾向都不太健康,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政治、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給予了知識分子更大的自由空間。

秦朝建立後,隨著知識分子失去了「用腳投票」的權力,漢武帝時期確立獨尊儒術,知識分子的創造精神就漸漸萎縮了。

想繼續聽張宏傑講明朝?

歡迎關注「硬核讀書會」快手號、抖音號

新周刊編撰《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本期坐館 | 尤蕾

✎編輯 | 蕭奉

✎版式 | 林彤彤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權力的遊戲》主創改編《三體》影視劇
    網飛官方宣布將拍攝《三體》影視劇,由《權力的遊戲》主創David Benioff和D.B. Weiss,《真愛如血》編劇Alexander Woo共同打造,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擔當顧問。
  • 權力遊戲中的臨冬城:能夠擋住明朝軍隊的進攻嗎?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心目中最精彩的圍攻戰是哪一次隨著《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我們完全可以用大明朝軍隊作為參考,看看臨冬城的防禦水平到底有多厲害!臨冬城的防禦體系火炮水平遠不如維多利亞時代的明朝軍隊,自然是更加難以撼動。剩下不多的辦法,就是從較為薄弱的城門尋找突破。     不過,臨冬城的大門設有中世紀特色的甕城結構。所以,一旦城門被射石炮或投石機所破壞,入侵者還會立刻遭到守城火力的集中反攻。
  • 《權力的遊戲》十大精彩場面,在你心目中哪個排在第一位?
    七竅流血的喬弗裡這一幕成為經典並不是因為那個令人討厭的喬弗裡終於死了,而是因為這一幕體現出了《權力的遊戲》中「權謀」方面的精彩。紅毒蛇與魔山這是《權力的遊戲》中最出彩的單人對決場面之一,雙方最後的結局也讓人唏噓。紅毒蛇用生命告訴了大家一個真理:能動手就別BB以及死於話多的並不僅僅是反派。
  • 明朝和清朝的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明朝總督權力更大。 明朝的總督是臨時派遣,一般說來其使命都是總攬一方軍務,如保境安民,平定叛亂,主持防務等,有時也會負責一些重大民政事宜,如漕運、河務等。
  • 《將夜》能否與美劇《權力的遊戲》相媲美?
    不過該劇近期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的爭議,起因是有人將該劇同美劇《權力的遊戲》做了一個比較,稱其為東方版《權力的遊戲》,很多美劇迷就此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認為兩部電視劇之間存在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將夜》的騰訊視頻官方介紹中,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介紹:「神國之門大開,冥王之子降世,冰封的永夜將至」;「荒人南遷,永夜將至」;「五國徵戰,萬裡平川」。這些簡介大家是否看著眼熟呢?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明朝官吏的選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兩部分,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  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明首創的內閣則成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
  • 形成於明朝,完善於清朝的總督制度,哪個時期的權力最大呢?
    中國的總督一職,形成於明朝,完善於清朝。如非要要探究哪個時期的總督權力更大,這還真不好比,因為明朝的總督,大多是臨時性的,而清朝時期的總督,卻是常設性的。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明朝為什麼要設立總督?但是在明朝後期,由於各種天災人禍導致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明朝為了更好的鎮壓農民起義穩定局勢,便將全國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設立一名總督。這個時候的總督權力極大,不僅深受皇帝信任,代表著皇帝意志,還可以隨意調動轄區內的一切資源,毫無疑問,明朝這個時候的總督,權力是非常非常大的,都可以左右多個省份的走向。
  • 想不到《權力的遊戲》裡居然有這麼多既會演戲又會唱歌的龍套
    HBO史詩奇幻劇《權力的遊戲》如果不是史上卡司陣容最龐大的電視劇,至少也是有著最多明星與名流擁躉的劇集之一。許多音樂人想盡辦法在劇中客串一把,過過騎士癮。他們中有些人的鏡頭一閃而過,快到難以辨認,但也有幾個人戲份相當多,而且演技可圈可點。
  • 《權力的遊戲》的演員還有這些精彩的作品
    回望那些年我們一起打打殺殺的日子,除了紛繁複雜的故事情節,還有這麼多個性鮮明的角色令人難忘。《權力的遊戲》讓人感到石破天驚的地方在於任何一個主要角色都有可能意外「陣亡」,讓人讚嘆編劇的膽量。《權力的遊戲》匯聚了眾多的優秀演員,這些已經或者即將「陣亡」的演員由於參與了權遊而人氣急升,在越來越多的的影視作品中擔綱重要角色。
  • 權力的遊戲手遊:曾經的三國志和三國群英傳類的戰爭策略遊戲
    這樣精彩的slg策略遊戲一直只存在於pc的單機遊戲中,現在移動端趨勢日益明顯,大家都不太願意使用電腦去玩遊戲。我也一直在找類似的手遊,希望能找到這樣一款能在手機或者ipad上玩的策略遊戲。然而事與願違,雖然手機上有很多從三國群英傳移植過來的遊戲,但是大多沒有pc上的精彩,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兩分鐘跳一次廣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這樣的設定,讓我無法安心玩遊戲。
  • 當《權力的遊戲》主演們在別的影視劇裡,最後一位你肯定認不出來
    說起HBO的招牌作品《權力的遊戲》,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前身,喬治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早已是耳熟能詳,在國外奇幻小說的地位也是極其崇高,HBO將它改編成劇子搬上熒幕絕對是最成功的。鐵王座從《權力的遊戲》開播以來,一直受國內外粉絲的追捧,宏大的世界觀,角色雖然多,但是每一個都有很飽滿的定位,劇中沒有明確的正義和邪惡,只有權力之爭,幾乎沒有可以讓粉絲吐槽之處,甚至主題曲和每一季充滿大量信息的片頭都會讓人津津樂道
  • 明朝的精彩遠不止《明朝那些事兒》!
    譬如,書中在講明朝的滅亡的時候將「白銀貨幣」的短缺視為明朝氣數已盡的重要因素,而市場為何缺白銀?因為老百姓喜歡保存銀子,不拿去流通。乍一看,明朝白銀短缺似乎頗有道理。實際上呢?如果明朝政府不是大力推行「白銀貨幣」,城市鄉野的老百姓又怎會有機會去使用白銀、收藏白銀?
  • 《錦衣之下》中展示出的明朝錦衣衛制度
    在現代影視劇中,「錦衣衛」是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其特殊的地位和神秘屬性能夠為編劇的創作帶來足夠的發揮空間,創作出吸引觀眾眼球的故事,因此,「錦衣衛」成為現代影視劇的寵兒。例如電視劇《大明錦衣衛》、電影《繡春刀》系列和《錦衣衛》等,都是以「錦衣衛」為主題進行的影視劇創作。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權力的遊戲》最美的女角色居然是她?
    當談到《權力的遊戲》時,相信許多人會注意到彌桑黛,因為這個角色真的非常漂亮,特別是對於她的完美身材相信粉絲們覺得不夠看,那麼到底是誰在權力遊戲中扮演彌桑黛?她就是娜塔莉·伊曼紐爾——一個英國演員。起初,她基本上是在一些英語戲劇中扮演小角色。
  • HBO與Netflix的權力遊戲
    儘管倉促的結局引發了粉絲們的強烈吐槽,但不得不承認一場《權力的遊戲》重刷了HBO的存在感。那麼《權力的遊戲》之後,HBO能否找到下一個爆款,與Netflix這類新興的流媒體平臺一決高下?而2011年《權力的遊戲》的開播,更是為HBO贏得了高光時刻。儘管第八季以「爛尾」告終,但有統計數據顯示,第八季第一集在全球170個國家同步首映,播放次數超過了1740萬次,觀看人數可能超過一億人,創下全球電視劇觀看人數規模之最。劇迷天天(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管它爛不爛尾,《權力的遊戲》已經成為了一個話題,可以因為這個話題交到很多朋友。
  • 為什麼明朝電視劇沒有清朝多
    而明朝的皇帝,各個都面目模糊不清,太多人連皇帝的順序都搞不明白,相應的文學作品和人物傳說都比清朝少,所以從劇本上就不會有清朝那樣,讓人有興趣。其次,廣大的歷史愛好者,對清朝的評論爭議不太大,可是對明朝的爭議太大,明粉和明黑,旗幟鮮明,成為兩個集團,爭論激烈,所以拍明朝的電視劇,會出現費力不討好的局面。
  • 盤點《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結局,故事中的精彩反轉!
    導語 盤點《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結局,故事中的精彩反轉!《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權遊》系列的最終結局——凜冬已至,異鬼兵臨城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已經將前七季各路人馬集合在一起,就是為了進行《權遊》系列的最後一戰!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的經典人物的結局,來共同點評一下故事中的精彩反轉!一、詹姆追悔當年之事在《權力的遊戲第一季》中,詹姆和瑟曦之間的事情被布蘭目睹。為了保護瑟曦和自己的秘密不被發現,詹姆將布蘭推下高塔。
  • 《權力的遊戲》將推出紀錄片《權力的遊戲:最後的守望》
    距離《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老鼎一邊喜悅著這最終巔峰對決的高潮劇情,同時又有些傷感對它的戀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