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鍵:大清軍機處裡的」金瓶梅講座」

2021-02-07 金學界





《金瓶梅》傳播史上的一個有趣現象,即在抄本階段頗受明朝大吏與著名文人的關注,如嘉隆間內閣大學士徐階,尚書王世貞、董其昌,如聲名素著的袁宏道、湯顯祖、王稚登、沈德符等,都曾有過收藏傳抄,或給以較高評價;反倒是有了多種刻本之後,有了張竹坡的評點之後,似乎疵議增多,惡名日甚,禁毀之聲漸漸響亮。這是經學者耙梳史料後留下的印象,也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看法,而本人近日發現的一條記載,應能提供一點不同的參照。



新歲伊始,應陝西人民出版社之約,開始寫作乾嘉間內閣大學士、著名清正大臣王傑的傳記。揀讀王傑之孫、道光間擔任過廣東糧道和山東布政使王篤的《兩竿竹室集》,頗涉及乾隆末年朝政,以及王傑對寵臣和珅的厭憎譏諷與抗辯責斥。卷六「雜記」中有一則記載,敘寫和珅在軍機處開講《金瓶梅》,被王傑當面嘲諷鄙夷之事,曰:

蒲城家省厓相國謂予曰:昔文端公在軍機與和珅同列,遇事忿爭,怒形於言,人多為公危,公亦以同事齟齬,非協恭之道,屢乞解罷樞務,而高宗不允。

不得已數請病假,有至五月之久者,高宗知公深,不之責也,痊即仍入樞垣,故當時有「三進軍機」之說。

此一段先作鋪墊。文端公,即王篤的祖父王傑,清朝第一位出身西部的狀元,「關學」傳人,一生講求操守,居官至廉,於嘉慶十年正月在京師病逝,諡文端。



清代狀元王傑書帖


兩年前王傑辭官歸裡時,嘉慶帝親撰詩二首,有句「名冠朝班四十年,清標直節用貞堅」「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備極稱譽。

所言並無過當,舉一個例子:王傑長期擔任學政和禮部尚書,主持鄉會試,門生故吏不可計數,卻堅決不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參加科舉;

長子要回老家參加鄉試,他特地寫信給陝西巡撫和主考官,說是如果兒子通過,就第一個舉劾他們。

一個父親,能做到這一步談何容易。

他去世後,孫子王篤才考中進士。

清廷自雍正朝設立辦理軍機處,位於隆宗門內,緊挨著皇帝起居的養心殿,遵旨辦理軍國大事,很快就形成超越內閣之權勢,稱為「樞垣」「樞務」。乾隆末年至禪讓(弘曆為致敬皇祖玄燁,在位滿六十年即將寶座內禪於十五子永琰,自稱太上皇帝)期間,內閣首輔兼首席軍機大臣阿桂常患病休假,次樞和珅主持樞閣軍政機務,阿桂於嘉慶二年秋病逝,和珅接任首輔和首樞,巴結討好、依附趨奉者甚眾,董誥、劉墉、紀昀等資深大員亦避其鋒芒,只有一個王傑敢於與之抗衡,時或對他當面奚落。


清·軍機處匾額


此類記述散見於史籍筆記,傳聞亦多,甚至說王傑命門生借為和珅治病將之毒死。
這裡則說到王傑雖「遇事忿爭」「怒形於言」,心下仍不自安,請辭復請假,顯然更為真實可信。至於此事的轉述者「蒲城家省厓相國」,乃道光朝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王鼎,字省厓,陝西蒲城人,與王傑籍貫韓城相距不遠。王鼎的爺爺王夢祖為王傑未第時的親密文友,族人也系從山西遷陝,因此稱為本家。王鼎於嘉慶元年中進士,曾應邀到王傑府上,多蒙獎掖,終生執晚輩禮。他對於當時軍機處(即樞垣)的描述很真切:和珅恃寵驕縱,在朝廷內外呼風喚雨,縱是王傑也不無忌憚,故多次上疏求退;而王傑也是乾隆帝發現和重用的人才,二十六年(1761年)當初御覽前十卷,親自將之從探花拔為狀元,後見其人品貴重、學問博雅,一直倚重有加,號為「特達之知」。王傑的書法氣象正大,端嚴流美,弘曆很早就命他進入南書房,平日為自己整理抄錄詩稿,定期編纂成御製詩文集。這可是一種令同儕羨煞的殊榮。


葛培林 著   《清代狀元王傑書法鑑賞》


接下來的話,也出自王鼎之口,說的是和珅在軍機處會食時開講《金瓶梅》的故事——

又言:一日諸公在軍機會食,和相談論風生,語近諧謔,文端厭之,起就別案,展紙作字。和言已,眾囅然,公獨若不聞者。和頷之,顧問公曰:「適所談之故事,王中堂知出於何書?」

公曰:「不省也。」和曰:「出在《金瓶梅》上。」公艴然持筆,拍案厲聲曰:「此等混張書,我從來不興看的!」和慚而哂曰:「天下豈皆正  經書耶?」由是銜之益切矣。


一番話情景逼肖,人物鮮活,當朝寵臣與直臣皆唇吻口角畢現,信息量很大,所涉及歷史線索亦多,容略作解說——

和珅是在乾隆四十一年春入軍機的,年僅二十六歲。逾十年之後,王傑始以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時已年過六十,位次排在和珅之後。兩人同在樞垣長達十二年,跨越乾嘉兩朝,此事發生在什麼時段?推測大約在乾隆帝禪讓之後。其時首樞阿桂年老多病,經常由排名第二的和珅管理日常事務。內閣與軍機處本為機要縝密之地,大員多崖岸自高,不苟言笑,即便是封疆大吏也不與之私下接觸。而和珅主事後風格一變,歷來肅靜的軍機處熱鬧起來,入京外臣熙熙攘攘,和珅與人相見常會調笑戲謔,此時又公然在會食時講起《金瓶梅》來,毋怪王傑勃然作色。



清代第一貪官 和珅畫像


軍機處在紫禁城隆宗門內,養心殿南牆外一排矮屋,即軍機大臣值房。然弘曆晚年基本不在皇宮長住,故這次會食,推測是在圓明園的軍機茶房昨齋庭。小小院落整潔清幽,又稱「軍機別院」。漢軍機大臣絕多為兩榜出身,再入庶常館深造,而和珅僅讀過鹹安宮學,也成為他的一個心結,是以有一種找到機會就要賣弄才學的衝動,於是便將軍機會食作為宣講的舞臺。查當時軍機大臣,除卻阿桂、和珅與王傑外,還有福長安、董誥、臺布三人。福長安與和珅關係親密,臺布資歷甚淺,而董誥則是個文怯書生,王傑雖拂袖而去,他們仍穩坐聽老和講完,然後是陪同嘻嘻笑樂,以示愉悅與嘉許。如果沒有王傑後來的一鬧,應該說講座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電視劇照:和珅由王剛扮演


關於和珅曾讀過《紅樓夢》,並聽乾隆帝揭示「明珠家事」一節,見諸曾國藩幕僚趙烈文的《能靜居筆記》,通常以為是可信的。這一條和珅講述《金瓶梅》的記載,應更為真實。王篤的信息源為生性端謹的道光朝大學士王鼎,時為庶常館庶吉士,很有可能就是由同鄉先輩王傑親口告知。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的,是大清軍機處竟然有人開談《金瓶梅》。據王傑與其他軍機大臣的反應,和珅所講,大約是其中的「黃段子」,且也有可能是「系列講座」。時值白蓮教在湖北、四川等地起事,上皇與皇上日夜焦灼,軍政事務繁雜急迫,每次會食時講上一段《金瓶梅》,眾樞臣開懷一笑,頓忘煩累,不亦樂乎?不是說《金瓶梅》曾長期被禁毀嗎,不是說順康兩朝頒布了禁毀淫詞小說的律例嗎,實則多為民間之禁,衛道者之禁,也有地方官府之禁,尚未見清帝下旨將該書明確列入禁毀名單。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


而另一個方面的證據是:康熙四十七年,內翻書房即將《金瓶梅》譯成滿文,刊刻印行。早期的翻書房多由皇帝交辦譯項,職司綦重,位於隆宗門內北房(即後來的軍機直房),似也有理由推測康熙帝讀過此書。昭槤《嘯亭續錄》卷一:「有戶曹郎中和素者,翻譯絕精,其翻《西廂記》、《金瓶梅》諸書,疏櫛字句,鹹中綮肯,人皆爭誦焉。」足以證明此書在滿洲勳貴中之流行。和珅讀的是滿文版還是漢文版?根據現有資料難以認定,但通曉四種文字的他兩個文本都能閱讀。其在軍機處吃飯時引為談資,在別的場合自也會談到,應無異議。王鼎講述這段往事,王篤記下這次交鋒,自是以大貪官和珅為反襯,塑造王傑的高大形象。王傑一生崇尚理學,立身誠敬,風骨氣節凜然,由此事也得以呈現。可也不得不說,王傑身上的道學氣息甚濃,未經親自閱讀,僅據耳聞,就將《金瓶梅》斥為「混張書」,對文學的感覺遠不如老和。


電視劇照:和珅由王剛扮演


懾於王傑的硬槓和咄咄逼人,和珅一時頗有些下不了臺,口中雖承認《金瓶梅》不算「正經書」,心下未必作如此想。
和珅能解得這部「第一奇書」的三昧麼?他與乾隆帝交流過閱讀體會麼?書缺有間,今人已無從了解。然說他讀出了些許興味,講起來很生動,倒是可信的。具體到王傑對《金瓶梅》的論斷,不管是不是為和珅的「談論風生」所激,實在並不高明。話分兩頭,兩人皆有集子流傳,王傑的《葆淳閣集》多應制與遵旨奉和之作;倒是和珅的《嘉樂堂詩集》頗能見出些真性情,文字亦清雅通脫,真的不輸於當年的西部狀元。和珅主導的軍機處令王傑不爽,反覆求去,其清廉自持讓人尊敬,遠奸避禍的意思也在其中。嘉慶元年十月,太上皇帝準許他以足疾請假。半年後重回樞垣,不到三個月即被免去軍機處和南書房等一應兼職,且命他立刻離開熱河,返回京師。此事出於弘曆深夜召喚不到,有些惱怒怪罪,就中或也有和珅的推波助瀾。


和 珅  著      《嘉樂堂詩集》


再兩個月阿桂病逝,和珅位極人臣,大清內閣以他為首輔,軍機處以他為首樞,晉爵一等公,且是特賜宗室「黃帶子」的國公,管理六部中的吏、戶、刑三部事務,就連子皇帝顒琰也要讓他三分,王傑更不在話下。
老和還會在軍機處「舉辦《金瓶梅》講座」麼?沒見記載,估計怕是不大可能了。弘曆禪讓的三年,和珅一僕二主,苗疆變亂未息,白蓮教又出現大暴動,加上黃河連年決口,而和珅家中也七事八事,喪亡相繼,腿疾頻發,過得並不輕鬆,當不會再有此等閒情逸緻了。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太上皇帝弘曆壽終正寢,顒琰親政,對和珅的政治清算迅即啟動。初四日,和珅與福長安被限制行動自由;初八日,欽命將和珅、福長安革職逮問,查抄家產。王傑成為內閣首輔(但未入軍機處,算不得真宰相),深得嘉慶帝敬重,擔任審辦和珅一案的首座(即主審官)。參與會審的親王大臣與三法司官員,或懾於和珅往昔之威焰,或受過其小恩小惠,不少人一時難以轉彎,尷尬囁嚅,而王傑則正氣凜然,不假辭色,逐項嚴詞追問,使之不得不低頭認罪。


和珅府第  ·  恭親王府


十一日,嘉慶帝下詔公布和珅罪狀十五條,又四日開列其「二十大罪」。所定罪名如在圓明園騎馬、坐肩輿、擅自撤除軍機處記名人員、在上皇患病時表情不夠沉重等等,頗覺雞零狗碎,但請注意,沒有提到他在軍機處大講《金瓶梅》一款。其間有王傑立身正大、不以私怨相報復的原因,亦可知那時《金瓶梅》並非禁書,讀也可,講講也無妨。同時稍晚的禮親王昭槤,記述自張竹坡評點後小說流行,汗牛充棟,「士大夫家几上,無不陳《水滸傳》《金瓶梅》以為把玩」(《嘯亭續錄》卷二),亦可作為一項旁證。



本文作者    卜  鍵  







 文章作者單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發,原文刊於《中華讀書報》,原題為《和珅與<金瓶梅>》,有所修訂。轉發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歷史】潘金蓮:《金瓶梅》裡她天真爛漫的地方也極多
    嚴格來說,《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與《金瓶梅》中的潘金蓮,並不是同一個人物。在《金瓶梅》中,作者對潘氏之惡,對她的機詐與淫蕩、毒辣與貪婪,確乎用濃墨重彩刻畫之,這一點並無疑問。張竹坡有一點說得很對:作者寫潘金蓮,不用一處鈍筆。對她的行止、心理、話語,作者處處用靈動之筆來刻畫其風韻與妙趣。熟悉《金瓶梅》的人,想必都有一個共同的閱讀經驗:只要潘氏一出現、一開口,文章必然會風生水起、搖曳多姿、滿紙菸華,令人讀之忘倦。《金瓶梅》寫到潘金蓮天真爛漫的地方極多。
  • 隨讀閒扯《金瓶梅》(第六回)
    不一時燒得乾乾淨淨,把骨殖撒在池子裡。」回到家中,打發走王婆,與西門慶「二人在樓上任意縱橫取樂」,再沒有誰打擾。這一段白描不但寫得細膩、幽默,民間風情也體現得很生動,真是非常奇妙的文字。 這一回重點人物是提殮官何九。何九當屬於古代公檢法三位一體公務員隊伍的小幹部,有點小權力,可以在更小的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卻需在官商界名流面前夾著尾巴。
  • 孫秋克:論《金瓶梅》的意象群敘事結構
    這既是《金瓶梅》表現世俗人生的需要,也是其敘事結構的需要,二者在小說中相互對應,和諧統一。(一)寺觀意象是大關鍵處《金瓶梅》籠罩在濃鬱的宗教氛圍中,這一狀況是毋庸置疑的。對此張竹坡說道:起以玉皇廟,終以永福寺,而一回中已一齊說出,是大關鍵處。
  • 《金瓶梅》裡揭露的這100個扎心真相,99%的中國人都忽略了!
    原來,成年人世界的一切人情是非,《金瓶梅》裡早有答案。作為《百家講壇》的爆款主講人,她的《紅樓夢》和《聊齋》講座讓人一聽就上癮,國寶級導演王扶林也是她的「粉絲」:「看她的講座是享受,沒一句廢話,也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不過,你可能很難想像,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小時候居然是個「學渣」。
  • 《金瓶梅》以及《地獄變》
    金瓶梅的好,可以寫上個三兩本書,說個幾天幾夜才能說盡,我沒有那樣的水平一一道來,只是一邊讀著這故事,一邊想起兩件不相干的事,順手記錄一下心得。我剛來北京那一年,有一次去北師大聽張大春的講座,那場講座成了改變我後來寫作道路的很重要的一堂課。
  • 黃霖: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開幕辭
    (香港) 梅 節 先生大家熟悉的、正在「喜馬拉亞」熱播講解《金瓶梅》的馬瑞芳教授最近加入了我們「金學界」的群,也第一次參加了我們的會議,她用古代小說研究家與作家的雙重眼光來解讀《金瓶梅》,會帶來新鮮的空氣。
  • 《金瓶梅》裡的真愛情
    提及《金瓶梅》,大家都會心一笑,它以「不可明說」的內容,而被熟知。
  • 《金瓶梅》裡的花樣食色
    ▲_______▲《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各取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名字作為作品的名字,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是一部奇書,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也開啟了此後以世情風俗為主流的小說創作方向。
  • 《金瓶梅》:那個時代的風物世情
    一、《金瓶梅》的流傳、刊刻與批評早期的《金瓶梅》抄本,是在一個文人圈子裡秘密傳播的袁中郎之弟小修曾憶寫了與董其昌閒話《金瓶梅》的情景,董先說「極佳」,又說「決當焚之」,則前說出自真實感受,後來便是意在遮掩也。徐階和王世貞皆活躍於嘉靖晚期,對小說中人物自有一種熟稔,其籍裡相去不遠,交往史亦複雜曲折,若推論其藏本來源相同,應是可能的。有意思的是董其昌、王稚登、王肯堂等早期傳抄者也都在蘇松一帶,而袁氏兄弟聽董其昌講說和借抄亦在此地。
  • 金瓶梅392 家中急報
    「你說說、你說說咱們這卜兄弟就這麼死了,卜兄弟這人呀以前對我不錯。那時候我還記得他送給了我一把鎏金的扇子,挺漂亮的。哎呀,我正想著呢拿什麼東西回敬人家呢?結果這卜兄弟就駕鶴西去了!唉…」 「大哥,你看你這人多好!哥,咋這麼說咱這結拜的十兄弟,這不就少了一個呀!」  「哎呀,希大賢弟你說得很對,的確,咱們十兄弟又少了一個,我還說咱們十個兄弟再聚聚呢。」
  • 魯迅講《金瓶梅》
    來旺媳婦子的一隻臭蹄子,寶上珠也一般收藏在藏春塢雪洞兒裡拜帖匣子內,攪著些字紙和香兒,一處放著。甚麼罕稀物件,也不當家化化的,怪不的那賊淫婦死了隨阿鼻地獄。」又指著秋菊罵道,「這奴才當我的鞋,又翻出來,教我打了幾下。」分付春梅,「趁早與我掠出去。」春梅把鞋掠在地下,看著秋菊說道,「賞與你穿了罷。」那秋菊拾著鞋兒說道,「娘這個鞋,只好盛我一個腳指頭兒罷。」那婦人罵道,「賊奴才,還叫甚麼C娘哩。
  • 《金瓶梅》都講了啥?...羞死人了!
    《金瓶梅》與其他三部長篇小說比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書中大量採用了方言,俚語,俏皮話,多處描寫了民間風俗,同樣詳盡地描寫了當時的美餚佳饌,可以說是一部明代食譜。據初步研究,書中(以《詞話本》為準)寫到了主食、菜餚、糕點、酒、茶、乾鮮果、小菜調料等多達三百餘種,大大超過了其他三部「奇書」;與比其晚百餘年的《紅樓夢》比較,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為研究明代飲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 《金瓶梅》及其作者「蘭陵笑笑生」
    不料,200年後,這段僅四回數萬字的故事被改造演義成一部百萬字的大著《金瓶梅》。在《金瓶梅》中,這段故事的性質、因果雖然最終沒有改變,《水滸傳》中的情節卻僅僅變成了《金瓶梅》的依託。《金瓶梅》在武松為兄報仇之前,將潘金蓮娶進西門大院,又讓武松在尋殺西門慶時誤殺了李外傳。結果,武松被刺配,而西門慶、潘金蓮卻依然故我。這一巧妙的騰挪,給《金瓶梅》留下了足夠營造輝煌大廈的時空。
  • ATM機存錢,確認鍵沒按,千萬別離開!
    ATM機存錢,確認鍵沒按,千萬別離開!民警立即根據銀行提供的監控排查,發現朱女士存款後操作ATM機的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遂民警在其暫居地將其抓獲。面對民警,沈某上繳了拿走的6000元現金,並主動交代,當天他是排在朱女士之後進入ATM機的,其在取錢時,發現操作界面不是主頁而是服務界面,於是便按下了取消交易的按鈕,沒想到錢槽裡吐出了一沓現金。看到錢,沈某一時頭腦發熱便拿回了家。
  • 千古禁書《金瓶梅》:它揭露的人性真相,99%的中國人都忽略了!
    作為《百家講壇》的爆款主講人,她的《紅樓夢》和《聊齋》講座讓人一聽就上癮,國寶級導演王扶林也是她的「粉絲」:「看她的講座是享受,沒一句廢話,也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論對市井社會和人性的洞察,《金瓶梅》稱得上是《紅樓夢》的『老祖宗』。」說《金瓶梅》是「千古淫書」,實在是最大的誤解!高曉松說:「《紅樓夢》是偶像劇,而《金瓶梅》裡寫的才是生活。真正的生活,遠比偶像劇殘酷。」
  • 究竟誰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
    一提到《金瓶梅》,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認為《金瓶梅》是一本「淫書」,或者古代「淫書」之首。
  • 金瓶梅391 官哥病癒
    每天更新哦,如果有聽眾需要 《金瓶梅》 小說錄音全集 也可以加我微信747993187,來時註明問題如果有聽眾需要 《紅樓夢》 小說錄音全集 也可以加我微信747993187,來時註明問題     各位聽眾大家好:最近有很多老年聽友,叔叔 阿姨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下降,在收聽小馬哥播講的這部長篇小說《金瓶梅》時,總是忘記之前
  • 《金瓶梅》裡一杯茶
    《金瓶梅》裡一杯茶《金瓶梅》是一部反映明代後期社會百態的長篇小說,其中有關飲食生活部分,其繁豐和細膩程度,足堪與《紅樓夢
  • 《金瓶梅》裡的中國式性感是什麼?
    有名的藝術家去觸碰《金瓶梅》這樣的名著是有危險的,一方面她已經足夠有名,完全不需要再藉助《金瓶梅》這樣級別的名著站臺,另一方面,
  • 王平:從《金瓶梅》的民俗與語言看其故事發生地
    小說第六十九回文嫂對林太太說道:西門慶「開四五處鋪面,緞子鋪、生藥鋪、綢絹鋪、絨線鋪。外邊江湖又走標船,揚州興販鹽引,東平府上納香臘。」[1]《金瓶梅》1991年版以店鋪形式進行商業活動,是運河岸邊臨清商界的一大特色。《明神宗萬曆實錄》卷三七六對當時的臨清商鋪有粗略的統計,其中布店73家、緞店32家、雜貨店6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