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行政訴訟時,法院不立案應怎麼辦

2020-12-23 藍秦律師

在徵地拆遷過程中,拆遷方和被拆遷方往往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焦點總是拆遷安置補償問題,拆遷方本著「能少給就少給,能不給就不給」的原則進行拆遷安置補償,但是被拆遷方對此卻很是不滿意。甚至在現實生活中,拆遷方在進行房屋徵收時,手裡卻沒有一份合法的手續,面對強大的公權力,老百姓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因此,對於被拆遷方而言,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便成為了他們最有力的武器。在現實中,被拆遷方對於提起行政訴訟會比較熟悉,但是也發生過法院對其立案不予受理的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上述法條所述的是提起行政訴訟時的起訴條件,也就是法院的立案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由此可知,在提起行政訴訟時,往往包含著複雜的法律問題,因此律師建議您,如果在現實中有任何法律問題,請及時諮詢專業律師,必要時進行委託,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民事訴訟被駁回又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如何保障當事人訴權
    在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被法院駁回後,法院既沒有依職權將案件轉至行政庭進行審理,亦未告知當事人的訴請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由於法院未盡到告知義務致使當事人多年來一直未啟動行政訴訟,故存在超過起訴期限的合理扣除事由。
  • 行政訴訟中法院應當主動審查起訴期限
    (2018)魯行申396號裁判要旨:本案再審申請人自2003年11月24日與原市勞動保障局達成和解協議後,原市勞動保障局已按協議約定於2003年12月將其退休證時間變更為1999年6月30日,並重新向其發放退休證,申請人自2003年12月起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訴行政行為的內容,其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自
  • 最高法院案例:提起行政訴訟一併提賠償請求,不能強制分寫訴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或者因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其他行為侵權造成損害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立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合併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
  • 糾紛立案後被告不出庭怎麼辦?
    ,提起訴訟要提交起訴書及副本的,那麼糾紛立案後被告不出庭怎麼辦?一、糾紛立案後被告不出庭怎麼辦?人民法院對案件立案後,被告人不出庭的,法院可以向被告發傳票,經傳票或者拘傳不出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決。第一百四十四條 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二、民事案件立案標準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法院不受理?什麼樣的行政協議可以起訴?
    我們在接待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因法院立案難,被「絆住腳」的當事人。這些當事人都處於某種原因未能成功立案。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立案的話題。 其實,「立案難」的原因無外乎以下3點。 1、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例如:行政指導行為。
  • 被徵收人與徵收人無法達成補償協議 被徵收人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在房屋補償過程中,如果被徵收人與徵收人無法達成補償協議,被徵收人應及時針對徵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向有關機關申請行政複議或享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來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對徵收不服,如何提起行政訴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被徵收人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 3人4年179次「告政府」濫用行政訴訟權,法院:均不予登記立案
    8月24日,寧波市鄞州區法院向三名被認定為行政濫訴的當事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對上述人員近期提起的一系列行政案件均不予登記立案,由公、檢、法、司四家單位對行政濫訴人員進行聯合甄別與規制,在全省尚屬首次。8月26日,浙江天平官方公眾號公布了此案的審理情況。8月21日下午,鄞州區公、檢、法、司四家單位聯合甄別、規制濫用行政訴權聯席會議在鄞州法院召開。
  • 行政訴訟中不存在時效的中止、中斷情形
    本案中,上訴人訴稱其於1990年即已知曉被訴行政行為的內容,其於2017年才提起本案行政訴訟,原審法院認定其起訴已經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並無不當。行政訴訟法並未規定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當事人因信訪等原因導致逾期起訴的,或因為不清楚法律規定而逾期起訴的,是歸責於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並不是可以延長起訴期限的法定理由。
  • 行政訴訟:不得用理療服務的名義,利用拔罐針刺放血實施中醫診療
    原告認為其只是開展健康管理諮詢服務和相關的理療服務,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馮某以能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為由,進行拔罐、針刺放血等。被告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對原告未進行診療活動的訴稱觀點,本院不予支持。
  • 行政公益訴訟與行政訴訟管轄之銜接
    行政公益訴訟作為行政訴訟的一種新類型,其制度特殊性更多地體現在訴訟目的、當事人身份、舉證責任等方面。作為劃分法院對第一審行政案件分工權限的管轄制度的特殊性並不顯著。便利訴訟、節約成本和不同級別法院職能定位等行政訴訟管轄制度的一般價值考量依然適用於行政公益訴訟。行政審判體制改革背景下,法院對行政公益訴訟的管轄與法院對一般行政訴訟案件的管轄權配置保持基本一致、做到內在銜接。
  • 行政訴訟要求履行法定職責案件的受理要素
    法院在立案審查要求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訴訟案件中,除一般行政訴訟受案、管轄範圍和適格原告的判斷外,還應當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性要素,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形式審查,以其作為是否受理的重要參考。1.不履行法定職責包括明示拒絕行為如果行政機關明確表示拒絕滿足舉報人的要求(包括口頭和書面形式),即作出明示拒絕表示,是否屬於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範疇呢?從理論上說,行政不作為不具有意思表示的成分,但行政機關對相對人申請作出拒絕履行的決定,也是一種意思表示,因此拒絕履行答覆不是行政法上的不作為。
  • 報了案,公安機關不立案怎麼辦?教你三招搞定
    刑事案件發生後,受害人第一反應就是去報案,可實踐中很多人報案後杳無音訊,遲遲等不來立案。公安機關不予立案,往往有其理由。要弄明白公安機關為什麼不立案,要先明白立案的條件。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對某些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例如:故意傷害只是造成了輕微傷,沒有構成輕傷以上傷情的,一般不會立案;詐騙、盜竊等需要達到一定的金額才構成犯罪,達不到的也不會立案。
  • 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一律接收,當場登記立案;禁止不收材料,不答覆,不出法律文書
    二、登記立案範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登記立案:(一)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依據,屬於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二)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
  • 「老賴」躲貓貓,法院送達不了怎麼辦?
    而現實中還廣泛存在著一些「老賴」,企圖通過「跑路」「玩消失」、「避而不見」、「出逃國外」等五花八門的低劣方式來阻礙人民法院文書的送達,從而達到拖延時間甚至由於無法送達而導致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等從而逃避法律責任。那麼,訴訟中因被告「地址不明」,法院無法送達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呢?又有怎樣的法律後果呢?被告「人去樓空,無人接收」法院不予立案怎麼辦?
  • 香港法院立案到底有多難?
    作者香港張元洪律師 又到年底了,不時會有內地律師朋友問到香港法院立案難不難?居然前不久我一內地法學院研究生時的同學,在內地某法院立案遇到困難後,也問到我同樣的問題「香港法院是否有立案難的問題」?看來有必要解釋一下該問題,以免大家對香港法院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 行政訴訟中,法院移送管轄時的六個小問題!
    移送管轄,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以後,發現所受理的行政確實不屬於自己管轄而應由其他人民法院管轄,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的制度。移送案件時,需要注意以下六點:一是,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經立案受理了行政案件,即訴訟程序已經開始,但案件並未審結,仍在第一審程序之中。如果只是原告起訴,收到起訴狀的法院還在審查,未決定是否受理的,不發生移送管轄;如果案件已經作出了判決,也不發生移送管轄,而應由其他程序與方法來予以糾正。
  • 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的七點不同
    行政賠償訴訟,是指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違法侵害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給予賠償,人民法院根據其訴訟請求並參照行政機關的答辯意見,依法對案件進行裁判的活動。其與行政訴訟有許多共性,但也有許多的區別。
  • 法院五次中止吳忌寒變更法人行政訴訟
    來源:巴比特據星球日報報導,2020年7月10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五次中止吳忌寒要求變更法人的行政訴訟。根據法院中止的這五次行政訴訟書,而每次中止訴訟的原因在於「因本案的審理需以本院受理的(2020)京04民初497號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該民事事件尚未審結,故本案應當中止審理。」「497號」民事訴訟即指詹克團向法院提起的,針對吳忌寒此前變更北京比特大陸法人效力確認訴訟。但在此案中,吳忌寒的此次變更並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
  • 法院立案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三、勞動合同糾紛案件起訴人立案時應提交如下材料:1、民事起訴狀按法院一份、被告人數一份提交。2、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材料。五、離婚糾紛案件起訴人立案時應提交如下材料:起訴人立案時應提交如下材料:1、民事起訴狀按法院一份、被告人數一份提交。
  • 「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女子提起刑事自訴 法院已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 但谷女士表示,在錄製道歉視頻時他們多次修改。「一再跟我們討價還價,避重就輕。他們的道歉不具備任何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