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我是檢察官】2021年第1期——多方磋商共贏,修復生態環境

2021-02-07 京檢在線

文章來源 | 法治進行時

近日,《我是檢察官》2021年第1期節目與大家見面啦!該節目由北京市檢察院新聞中心與北京電視臺《法治進行時》欄目聯合推出,通過講述檢察官的辦案故事,從多個角度展示檢察機關亮點工作和檢察官的專業與擔當。

本期節目出鏡的檢察官是來自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五檢察部的康輝。在本期內容中,康輝檢察官通過深入了解各方訴求、目的和困難,集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破除行政機關和企業溝通的壁壘,完美解決了黃土崗灌渠汙水排放的問題,恢復了黃土崗的生態環境。



在北京的南五環,有一條名叫黃土崗的露天雨水灌渠,您可知,這麼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溝,卻涉及到了一宗數千萬元的環境整治工作。



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康輝檢察官和豐臺區生態環境局的宋賀寧隊長,在一年多時間裡,兩人多次來到黃土崗灌渠,見證了這裡巨大的變化。



在這之前,黃土崗灌渠因為有大量企業汙水灌入,河水顏色渾濁發黑,並伴有刺鼻氣味。由於黃土崗灌渠本身是露天的雨水排放渠道,無法自行消解汙水,排汙持續性的造成了灌渠下遊河道的汙染。



北京動車段是沿線排汙企業之一,負責北京及華北多省市動車組車輛的檢修和車體清洗,產生的汙水經過企業自建的處理設施處理後,直接排入黃土崗灌渠。2018年,豐臺區生態環境局開始對排汙事件進行調查。



康輝說:當時生態環境局認為這個案子涉嫌刑事犯罪,就把案子移交給我們,行刑銜接進行一個線索的排查。當時刑事訴訟監督部門,覺得這個涉及到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所以就通知了我們部門。



為了弄清企業排汙是否構成犯罪,生態環境局找到了專業機構對水樣進行鑑定。



康輝說:水樣的檢測結果是氨氮還有總磷的排量超標嚴重,這個主要是生產生活汙水,不屬於當時刑法規定的有毒有害物質,所以不夠罪。


康輝發現,北京動車段雖然自建了汙水處理設施,但是排出的汙水達不到排放明渠的標準,按要求,只能排入市政管網。由於多年沒有配套建設市政管網,已經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影響。



經測算,北京動車段排汙造成環境損害價值共1956萬餘元,包括生態環境損害價值、應急處理費、清理汙染費等多項費用。此前,生態環境部門已對北京動車段做出行政處罰50萬元,然而,治標更需要治本,如何徹底解決企業的排汙問題,以及周邊環境的修復問題,是擺在康輝面前首要解決的事情。



康輝認為,既要解決企業排汙造成的汙染,恢復環境;也要解決企業的排汙剛需,杜絕後續汙染;同時,還不能增加地方水務部門和環保部門的排汙負擔。



在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多方努力下,豐臺水務部門同意北京動車段升級改造自身汙水處理設備,將處理後的達標汙水排到市政管網的方案。



康輝介紹,北京動車段投資2950萬餘元,升級段內汙水處理站,將汙水處理達標後,通過新建的764米汙水管道排入豐臺區市政汙水管網,用替代修復的方式實現了對生態環境損害的賠償。



康輝告訴記者:豐臺區水務局願意接納北京動車段的汙水,但是汙水處理站要承接周圍小區企業的汙水,它的承載量本身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動車段展示了企業擔當,它通過自己的工程,把它的水的處理標準抬高,達到了明渠標準,遠遠高於市政管網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它把水再排放到豐臺區的市政管網,汙水處理站的負荷就要降低很多。



一段時間以後,黃土崗灌渠周邊的環境開始恢復,河道裡沒有了汙水和汙泥。全程跟進此事的宋賀寧隊長告訴記者,中鐵北京動車段的治汙成功,對於周邊企業的汙水治理,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經過治理,很多企業的汙水也不再排放到黃土崗灌渠,這裡恢復了以往的模樣。據了解,本案是北京市首起支持政府作為賠償權利人指定的部門啟動、完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既解決了灌渠汙染治理問題,同時滿足了企業的排汙需求,也沒有增加政府負擔。實現了政府、企業、居民的多方共贏。



(供稿:市院辦公室、市院第八檢察部(公益訴訟檢察部)、鐵檢北京院、《法治進行時》欄目組)

(總第1829期)

相關焦點

  • 共青城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
    原標題:共青城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   2020年12月16日,九江市共青城生態環境局在二樓
  • 誰汙染、誰修復、誰賠償! 淮北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順利籤訂!
    誰汙染、誰修復、誰賠償! 淮北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順利籤訂!12月17日下午,淮北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市政府指定的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市經開區某機修公司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就該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事件進行磋商,順利籤訂淮北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
  • 各地頭條丨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海東市在行動
    海東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青海耀華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廢氣汙染物超標排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因第一次磋商未達成一致意見。於2021年1月5日,海東市生態環境局第二次邀請樂都區政府、市檢察院、市法院等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青海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司法鑑定中心、市生態環境局法律顧問在第一次磋商賠償方式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期限進行了第二次磋商。
  • 「法治宣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五)
    接上一期內容,本期繼續講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相關流程,包括加強生態環境修復與損害賠償的執行和監督,規範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三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四、加強生態環境修復與損害賠償的執行和監督
  • 生態環境部公布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辦理進展情況(第...
    2020年5月6日、7月10日,廣寧分局、廣寧縣檢察院、該鎮人民政府及賠償義務人進行了2輪磋商。第一次磋商時,由於鑑定評估結果尚未出具,土壤受到損害的程度、修復費用暫不確定,因此當時主要對危險廢物鑑別費用、應急處置費用等相關費用開展初步賠償磋商;第二次磋商,主要討論修複方案及修復費用。2020年7月31日第三輪磋商會議在廣寧分局召開。
  • 廣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南嶺地區經濟生態發展共贏
    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626公裡,將充分利用既有國省道、縣鄉公路等路產資源,合理運用公路技術標準,配套相應的安全設施和,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南嶺地區公路的交通、景觀和遊憩功能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公路的通達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提升粵北生態發展區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推動南嶺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德安縣召開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
    九江新聞網訊(謝文斯)12月11日上午,九江市德安生態環境局在二樓會議室召開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就江西裕寧織造有限公司非法超標排放水汙染案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九江市德安生態環境局、評估專家及企業法人代表一併參加磋商會。
  • 「公益訴訟」舞鋼:修復礦山生態環境 教育基地復植補種
    2019年,舞鋼市檢察院實地勘驗發現,某鄉一家石料廠礦區內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巖石裸露,廠區大面積黃土裸露、砂石堆放,造成了地質環境破壞;某鄉鎮一家採砂場由於非法開採細砂,對地表造成破壞,地表凹凸不平,改變了地貌,形成了陡峭的邊坡。
  • 「甘霖-1」首飛,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一首創誕生了
    2021 年 1 月 6 日,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誕生了一項首創。甘肅省人民政府和航空工業集團在甘肅省金昌市隆重舉行「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項目貫徹落實了習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修復的重要指示,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祁連山是黃河流域的重要水源產流地,孕育了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等近千條大小河流,灌溉了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額濟納旗,為約10多萬頭牲畜和600多萬人口提供了生存條件。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長江被譽為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一條生態河流。然而,其生物完整性指數卻曾經處於最差的「無魚」等級。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讓長江休養生息。  檢察機關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重慶市萬州區法院於2020年9月21日作出一審判決,曹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周某某、楊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適用緩刑;禁止周某某、楊某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電鍍生產活動;對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全部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開始向逾越海洋生態紅線、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者「宣戰」,向履職不力的行政執法部門「亮劍」。
  • 青原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12月17日,吉安市青原區林業局經與某企業磋商,就該企業毀壞林地的賠償責任、賠償範圍、履行方式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並在區生態環境、檢察、水利、農村農業等部門人員的見證下,共同籤訂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標誌著青原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 持證老獵戶非法獵殺野豬 公益訴訟促進生態修復
    持證老獵戶非法獵殺野豬 公益訴訟促進生態修復 2020年11月18日 14:00:19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莊某某非法狩獵案雖已辦結,但我們更關注此案背後所反映的狩獵槍枝管理問題的解決,希望我們兩家能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近日,紹興市上虞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與該區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隊交流時,針對前期辦理的莊某某非法狩獵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表達了態度。  今年年初,正值疫情嚴峻的時候,上虞發生了一起非法狩獵野豬的刑事案件。
  • 創新遙感監測技術,助力海洋生態修復|第八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
    創新遙感監測技術,助力海洋生態修復|第八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 2020-09-24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發出首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書
    非法排放含有重金屬的生產廢水  2019年11月起,在未經環境影響評價、未建立水汙染防治設施的情況下,上海某五金廠出資人朱某在其承租的廠房內進行鋁製品加工,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有重金屬的生產廢水,部分排放至市政汙水管網內,部分通過廠外東南側滲坑滲漏至土壤,嚴重汙染環境。
  • 甘肅省生態環境調查中心甘肅省汙染源自動監控動態管控系統(水泥...
    甘肅省汙染源自動監控動態管控系統(水泥行業)建設監理採購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項目概況 甘肅省生態環境調查中心以上需提供的資料掃描成PDF電子件發送至郵箱:2023397868@qq.com進行審核,凡審核通過的投標人,我公司將發送磋商文件獲取確認表至投標人郵箱。信息完整、正確的,我公司將發送磋商文件至投標人郵箱,如有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繫招標代理公司聯繫人。
  • 塗鴉智能將為開發者創造更有利的生態環境 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打開APP 塗鴉智能將為開發者創造更有利的生態環境 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粵訊 發表於 2020-12-18 11:33:02 導語:在新一輪AIoT技術爆發期中,全球化AIoT平臺塗鴉智能將為開發者創造更有利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 陝西:2021年計劃生態補水2.3億立方米優化河湖生態環境
    新華社西安12月2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21日從陝西省水利廳了解到,2021年,陝西計劃分配渭河流域全年河道外生態用水指標2.3億立方米,專門用於陝西渭河流域各市(區)河道湖泊、溼地的生態補水,持續優化河湖生態環境。
  • 瑞昌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現「零突破」
    點擊上方「九江生態環境」關注我們為加快實施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和《江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日前,瑞昌市首次完成3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現「零突破」。
  • 礦山環境修復設計_2020年礦山環境修復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實現礦區「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觀相協調、因地制宜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區域整體生態功能得到保護和恢復」等目標?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內多位地質環境修復領域的專家,一次有關礦山環境修復的專業性討論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