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舟記》:關於理解與表達

2020-09-05 下雨天遊園

電影《編舟記》講述了不善言辭、行為舉止在周圍人眼中很怪的馬締光也在辭海編輯部的故事。

整部影片時間跨度為15年,也是光也和同事編纂《大渡海》辭典所用的時間。在編纂辭典的過程中,主人公們經歷著人生中的沒有幹勁的頹廢、想要表達又不知如何表達的無措、為了一件事想奉獻終生的熱情、為之煩惱又為之雀躍的戀愛、帶著因沒有完成心願而感到遺憾的心情的離別,以及一系列讓人歡笑或悲傷的故事,逐漸成長著。

一、儘管不善言辭,我仍然想要理解你,想要告訴你我的心情

荒木先生打算退休去陪生病的妻子,辭典編輯部因此將出現一個空缺。荒木希望幫主編找個得力助手,馬締光也進入他的視野。

馬締是個非常不善於社交的人,不能與同事進行正常溝通,更別說談業務,被同事認為是個怪人,但他對詞語很敏感、做事認真,因此被荒木選中,被調動過來,和編輯部一起編纂辭典《大渡海》。

《大渡海》成為馬締與他人進行溝通的啟蒙,正如主編所說:想要知道語言的涵義,即是想要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想法與心情。

馬締知道,要想把《大渡海》編纂出來,必須需要與他人合作,他為此感到害怕,並向房東婆婆說,自己無法把感受傳達給別人,別人的感受他也不懂。

這種感受,電影用與水有關的場景來表現:電影一開始,即是一片晦暗中波動的水,電影中穿插這馬締夢到自己溺水,在水中掙扎著,以及看到水中漂浮著寫著詞語的卡片,他拼命去打撈。

無法傳達的感受,就像溺水。

想要理解他人的心情,就像從水中打撈一個一個詞語。

儘管不善言辭,馬締心中其實充滿渴望,希望能與這個世界「溝通」。

二、溝通的過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為之付出努力是得的

在房東婆婆的鼓勵下,馬締開始了自己「與外界溝通」的修行。

他看到同事西崗在前面走,想要同西崗打招呼,於是緊張地小跑著追上去,突然從背後用兩隻手拉住了西崗的胳膊,把毫無防備的西崗嚇得不輕,問他,你幹什麼啊!而他愣了一下,鞠了下躬說,早上好。

在西崗回道早安後、並繼續往前走的時候,馬締又鄭重地喊了西崗一聲,西崗不解的轉過頭說,你今天話好像特別多啊。馬締又木訥地愣了一下,說,今天天氣真不錯啊。

西崗抬頭看了看陰沉的天空,徹底無語了:「你在說什麼?今天下午會下雨。」

空氣一下子安靜下來,尷尬得好像要滴出水了。

感到尷尬,可能是很多不善言辭的人在溝通的過程中遇到過的,它是一種實實在在糟糕感受,讓人惶恐不安,恨不得鑽進地洞,然後覺得膽戰心驚,非常難堪,多數源自社會的不接受,在眾人面前放大了原本輕微、短暫的犯規行為。(摘自《心情詞典》「尷尬」詞條)

這是與外界溝通的第一步,因為不懂通行的交往規則,被人不接受、不理解,是正常的。甚至一些善於社交的人,在接觸自己完全沒接觸過的新社交環境時,也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過程,才能讓自己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馬締克服了內心的恐懼,雖然最初顯得不合時宜,但還是促進了與西崗的關係,並在以後的溝通中越來越自然。

「溝通」是個可以習得的技能,而且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可能剛開始不會很順利,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改變在慢慢發生。

三、理解只有在與他人不斷互動的過程中才能不斷促進

馬締對房東婆婆的孫女林香具矢一見鍾情,卻因為沒有戀愛經驗而不知所措。

他心中忐忑,從暗暗戀慕,到寫情書,再到確認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這個過程是馬締需要親自去走、去推進的,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他們的感情才慢慢成長起來。

在事情剛開始時,我們看向結尾,可能會覺得這件事非常非常困難,簡直是不可能的,但不要被這種困難嚇倒。

只要行動起來,去做一些事,結果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像歷經15年出版的《大渡海》。

把 這部電影僅歸為 「 工匠精神 」 和 「 社交障礙者的成功勵志故事 」 ,我是不同意的,或者說覺得還不夠。這是一部談論「理解和表達」的電影, 喧囂的白天有多少人舌燦蓮花,夜深人靜之時就有多少人無人傾訴。想要找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出自己,想要理解他人,光是有這個願望,就已經足夠令人動容。

相關焦點

  • 《編舟記》:字裡行間的無窮魅力(圖)
    本周推介的電影是以《廣辭苑》和《大辭林》這兩本辭典為靈感,拍攝的世界上第一部講述如何編纂辭典的劇情長片──《編舟記》。該片背景設定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講述了辭典編輯部為編纂辭典《大渡海》堅守奮鬥的故事。  《編舟記》由同名小說改編。
  • 那些關於字典的電影:《詞典》《編舟記》《教授和瘋子》-福利吧
    前幾年的時候,網上曾經有過《新華字典》要被拍成電影的新聞,因為2017年上映過一部表情包大電影《表情奇幻冒險》,不少人藉此機會吐槽,字典沒啥好拍的,其實不然,2015年的時候我們曾經向大家推薦過一部日本電影《編舟記
  • 豆瓣8.5分的《編舟記》,只看過電影就太可惜了
    和電影版《編舟記》豆瓣30349人次的評分比起來,小說版《編舟記》的1079人評分實在不多。(但對於一本書來說,其實已經很多了。╮( ̄▽ ̄")╭) 馬締光也,表達的迷茫《編舟記》講的是不善言辭的馬締光也克服困難,用了15年編輯出版了一本中型辭典《大渡海》的故事。
  • 何以餘生寄江海——電影《編舟記》推薦
    毫無疑問,字典編輯部受到了公司中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可是說到底,沒有人會願意去編辭典吧?」「真是莫名其妙!」「想要知道語言的涵義,即是想要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想法與心情,這不正是想與他人產生羈絆的願望嗎?所以我們必須要為活在當下的人們,編篆一本詞典,我們要讓《大渡海》成為一本與時俱進的詞典。」「語言的海洋廣闊無垠,而辭典便是漂浮在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人類乘著名為辭典的扁舟在海上漂泊,尋找能夠表達自己心意的語言。
  •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2020-12-10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編舟記 | 一場字裡人間
    編舟記
  • 強烈推薦《編舟記》
    強烈推薦《編舟記》!!!大渡海,辭海,打造一葉扁舟渡過辭海,片名起得好生動 什麼是右,數字10中,0的方向是右,太智慧了,松本老師即使年邁也依舊為汲取新詞和詞條例句不停地向年輕人們學習著 為辭典付出自己的一生15年,那隻橘貓都已經離去,用15年為大渡海打造一葉扁舟,「不管怎麼說不能出版有疏漏的辭典」,編舟記這群人的堅持和執著好感動人能和你們一起編纂辭典是我的幸運,如果有另一個世界我會繼續收集比感謝更貼切的詞彙
  • 豆瓣8.6《編舟記》:一生很短暫,怎樣規劃職業才最有意義
    &34;&34;《編舟記》由石井裕也執導,三浦紫苑和渡邊謙作執筆,松田龍平、宮崎葵、小田切讓聯袂主演,豆瓣評分8.6分。2014年3月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編舟記》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共計12項大獎,代表日本角逐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34;。《編舟記》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了在一家出版社的辭典編輯部裡,編纂《大渡海》中發生的事情,一群堅持者的故事。
  • 《編舟記》改編電影獲獎 動畫化也是頂配
    但有一部與眾不同的慢節奏作品,又是改編電影又是改編動畫,還票房口碑評分一個不落,這次就來介紹這部《編舟記》。 《起航吧!編舟計劃》是作者三浦紫苑在2009年於光文社發表的一部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辭典編撰的故事。2013年,該小說被改編為電影;2016年,改編為動畫,也就是《編舟記》。說到三浦紫苑,這位神人可是真·業界大佬,作為編劇,她的名字就代表著口碑。多部電影作品在豆瓣的評分都是8分以上,票房號召力也不容小覷。同名電影作品《編舟記》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年狂砍各項大獎。
  • 《編舟記》渡
    人類以詞彙為舟在大海上漂浮,能找得到能把自己的心意精準表達的詞彙,也就是獨一無二的語言的奇蹟。」編舟記這名字可能會讓人疑惑,編舟?編什麼舟?但當明白詞典編輯部這一設定便會明了,詞典便是那渡人的舟。全劇貫穿著一個人為自己所熱愛的職業奉獻一生的態度,松本如此,荒木如此,馬締如此,香具矢亦如此。一份職業可以改變一個人,馬締從一個無法正常交流的人變得逐漸開朗,是詞典編纂工作的功勞。
  • 《編舟記》舟入大渡海
    還記得看《編舟記》的順序:動畫——書——電影。都很喜歡。最喜歡動畫。盲吹松田龍平一波,不知是他演的棒還是角色都適合他,反正看他的影劇,就覺得那個角色就應該是他這樣。他早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標籤。他當他晃晃悠悠出現時,我的心理:他來了,他來了,帶著獨特氣質趕來啦。演這電影時已經30了,為什還是滿滿的少年感!
  • 《編舟記》要改編成TV動畫啦~人設完美!
    這本小說裡能理解到「這人就是這樣子」就像是給詞彙的深意裡加上香料。寫到《言海》的編輯大槻文彥的生涯裡編寫的《向著詞彙海洋》或者《新明解國語辭典》的不可思議地方《新解先生的謎團》等等,裡面都充滿辭典有趣和深意。所以小說中也希望把深意的不同形式展示。辭典裡也有許許多多的獨特性,松田先生有喜歡的辭典嗎?松田:我沒那麼講究。
  • 《編舟記》傳song之物
    編舟記,在編也在傳。大渡海的封面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嬰兒,有生活的情趣,更有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的感動。這也是大渡海的獨特之處,時時緊扣時代脈搏,「活在當下」,不斷更新時下流行的詞語註解。詞語也是有生命的,與時俱進,不斷更迭,正如人類的繁衍生息。
  • 《編舟記》原來是那個龍平
    劇名《編舟記》是一個亮點,使用了一個比喻,如果叫做《大渡海》少了一些韻味。同時,此片告訴我們,專注一件事真的可以很幸福。
  • 《編舟記》丨編詞典之舟,渡語言之海
    如果你覺得抱本字典是逐字敲句, 迂腐且無趣,那麼,《編舟記》恐怕也很難稱得上有趣。如同編纂字典的繁複、瑣碎,電影本身也沒什麼奪目技巧,相當枯燥,缺乏修飾美化,慢得驚人。12年後,依然有一種沒完沒了的感覺。若是鼓吹成功的勵志劇,這個時候就可以完結了。 更何況在完成《大渡海》之後,幾個人又商量著要開始修訂工作。
  • 電影推薦|《編舟記》:字裡人間,編舟渡海.
    ——《編舟記》日本人有一個很神奇的一點,他們總能把很邊緣的職業渲染的很偉大。像只有一個《鐵道員》的車站;終其一生都在恪守堅持的《壽司之神》;從死亡中感悟生命的《入殮師》。他們甘於寂寞,帶著信念,傾注一生。
  • 日本電影札記:《編舟記》/ 制心一處,無所不辦
    《編舟記》這部電影,就講幾個人,為了編一部辭典,數十年如一日地做,最後成功了。主線就是這樣,很簡單。有人說,這部電影「沒覺得特別好看,為什麼這個評分是8.5」。他說的沒錯。電影本身不好看,沒有噱頭(臺灣的名字叫《宅男的戀愛字典》就有誘惑欺騙人的意思。大陸叫《編舟記》,香港叫《字裡行間》)——沒有。就只是講一些人在編字典,認真到有點「痴」的勁頭。
  • 小田切讓領銜《編舟記》首映 希望變成偶像成龍
    小田切讓領銜《編舟記》首映 希望變成偶像成龍 時間:2013.04.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分享到:
  • 《編舟記》:渡海,渡人,渡己 小編談書
    五年後,當電影《編舟記》成為「申奧」片時,「職人精神」一詞對大眾來說已不那麼陌生。  說實話,看小說《編舟記》前,並沒有太高的期望,倒是作者三浦紫苑令人好奇:這位出生於1976年的女作家,寫作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可以說是寫「職人」的高手。
  • 《編舟記》動畫版來了|他們用15年時間,只為編撰一部字典!
    《編舟記》動畫版在日本,人氣小說被改編為動畫、電視、電影已經是家常便飯。而最近,三浦紫苑於2012年獲得日本書店大賞的《編舟記》也終於被動畫化。2013年公映的影片《編舟記》(由松田龍平、小田切讓、宮崎葵主演),由於改編的成功,已經獲獎無數,拿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併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聚集了不少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