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2020-11-14 木林森說情感

01、《紅氣球》的意義

《紅氣球》是一部只有34分鐘的短片。然而它卻榮獲了第2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第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2007年導演侯孝賢拍攝的榮獲第60屆坎城電影節 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大獎(提名)的電影《紅氣球之旅》,也是為了向該片導演致敬。《飛屋環遊記》裡面也能看到該片的影子。可見這部拍攝於1956年的短片在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紅氣球》是1956年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Albert Lamorisse)拍攝的短片。該片以法國巴黎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獨又喜歡遊蕩的小男孩帕斯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的兒子飾演)和一隻紅色氣球之間的趣事。帕斯克在上學路上無意間發現了紅氣球,紅氣球就像一個頑皮淘氣又形影不離的朋友一樣充滿靈性,陪伴著他上學放學,看風景逛市場淋雨,去教堂,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快樂。然而一群嫉妒擁有紅氣球的壞孩子卻用彈弓打破了它,正當帕斯克難過的看著最後被一腳踩癟的紅氣球時,全巴黎的所有氣球從四面八方飛向帕斯克,當帕斯克抓著許多五顏六色的氣球飛向天空自由翱翔時,他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片中那隻充滿靈性的紅氣球,在不同的人看來象徵的意義也不同。在我看來它象徵著朋友,它的出現填補了小男孩對於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那份純真的友誼對一個人的成長甚至人生幸福至關重要。

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02、朋友的作用有哪些?

提起友誼,大家基本都有話說,因為俗話說"誰還沒幾個朋友」。那麼朋友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用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 相互陪伴

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培根

片中的小男孩帕斯克一直獨自上學放學,瘦小的身影在巴黎高高矮矮的黑灰色房子和人群的襯託下顯得更加孤單寂寞。那隻紅氣球出現後,他們一起上學放學,玩捉迷藏,看火車經過,逛舊貨市場,就像形影不離的朋友一樣,小男孩的世界仿佛也被點亮了。

人,天生害怕孤獨。因此,我們需要陪伴,需要友誼,需要知己。

  • 相互保護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頭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相互要求一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別林斯基

小男孩帕斯克在雨天寧願自己淋雨也要不斷向路人借傘為氣球擋雨,兩次從那群試圖毀壞氣球的壞孩子手中努力搶奪氣球。而氣球也在小男孩被校長關禁閉後一直尾隨煩了校長一整天,直到校長放出了小男孩。最後當紅氣球被踩癟以後,全巴黎的氣球都聚集過來,帶著小男孩飛向天空。

朋友就是在你受欺負有困難時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護你周全的那個人。

  • 精神慰藉

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周國平

小男孩帕斯克在片中很少笑,看起來孤獨憂鬱,可是紅氣球的出現,讓他的臉上多了不少笑容。朋友正是在孤獨壓抑的環境裡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的那束光,指引我們通向陽光的方向。

真正純淨的友誼,就是你和他之間相互的慰藉。相互支撐著走過人生,經歷風雨和黑夜。只是同行,僅是陪伴。友誼給雙方勇氣,信心和安慰,它讓我們的人生在困境中不那麼艱難,在迷茫時不那麼掙扎。

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03、如何維持優化自己的朋友圈?

人生艱難,我們一生都需要像紅氣球一樣的朋友來互相作伴,慰籍內心。那麼我們該如何維持優化自己的朋友圈呢?

  • 提高個人修養和能力

朋友也是相互吸引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實力,才能吸引志趣相投的人成為朋友。也才有機會認識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大家有更多共同話題,互相學習。

  • 朋友圈也需要斷舍離

現在社交簡單便捷,我們的朋友圈範圍也在極速擴展。但是我們要明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朋友圈就像工作一樣,也需要定期復盤和更新。因為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除了家人,工作還有個人興趣都需要兼顧,對於那些長久不聯繫以後也不會有交集的朋友,及時剝離出自己的朋友圈。

  • 用心對待人生不同階段的朋友

我們這一生,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朋友,大部分只能互相作伴走一程,然後便各奔東西,逐漸退出了彼此的生活圈。真正的知己可貴,能陪我們過一輩子的知己更是少之又少。這是一種現實也是一種無奈,好多時候我們只能將其珍藏於心底,偶爾回想起來仍然會感到溫暖。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階段出現的朋友,相互幫扶者走過人生每一階段。

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寫在最後:

生活不易,無論我們身處人生哪一階段,困境還是順境,我們都應該守護好我們的那個紅氣球,因為它總會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希望。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夠像紅氣球一樣,溫暖他人。

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相關焦點

  • 《紅氣球》:丟失了紅氣球,贏得了全世界
    這幾天,看到院子裡的孩子們在玩氣球,一下子就想到《紅氣球》這部短小精悍的老片子了。 《紅氣球》是艾爾伯特·拉摩裡斯自編自導的一部奇幻短片,講述了在法國巴黎,一個名叫帕斯克的小男孩與一枚紅氣球結下友情的故事。
  • 微影評 《紅氣球》——四位電影碩士的微影評
    電影充滿童心和詩味,卻沉浸著難以去除的失望和悲涼。——黃寶富1、成長之痛《紅氣球》氣球的擬人化表現手法及象徵寓意△施志鵠(1)陪伴的補充—童真與美好。  影片中很多情節,如「紅氣球在課堂外等待小男孩」「小男孩擋住追趕紅氣球的小狗」「下課後紅氣球為小男孩出氣撞擊老師」等,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陪伴產生依賴,依賴也就有了保護的心理和欲望,紅氣球與小男孩更是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更多是意指孩童成長途中的牽掛與想像,更是意指他們自己,與自己為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玩伴。
  • 【給孩子的電影】真正的友誼——紅氣球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友誼的雙方分別是小男孩和紅氣球。或許有些人很難接受人與氣球之間存在的所謂友誼,站在成年人的觀點上,氣球不過是孩子的玩具。影片中大人們的表現,包括不允許攜帶氣球乘車,不允許氣球進課堂,這些行為無一例外都體現出他們持有這種觀點。但站在男孩的立場上來看,這隻紅氣球無疑就是他的朋友。
  • 那隻殺不死的紅氣球
    《紅氣球》(Le Ballon Rouge)於1956年,斬獲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路易德呂克獎。195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特別獎。2006年,侯孝賢導演了《紅氣球之旅》,意在向該片致敬。該片講述了在巴黎,一個男孩與一隻紅氣球的超現實之旅。《紅氣球》裡鮮豔調皮的紅氣球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二戰後百廢待興的巴黎。
  • 《紅氣球》:童年的孤單、追逐與夢想
    回家路上下雨,小男孩藉助同行人的傘,為紅氣球遮雨。小男孩與紅氣球產生了感情,紅氣球給小男孩以快樂,從此小男孩子無憂無慮地上下學。然而,小男孩擁有紅氣球,卻遭到同學們的嫉妒。孩子們想獲得紅氣球,小男孩為了紅氣球,拼儘自己的力量。可是,紅氣球最終還是被同學們弄癟了。
  • 豆瓣8.8《紅氣球》:希望會出現在轉角處
    2、紅色,創造情緒意境,表現象徵意義紅色貫穿影片始終,影片以「紅氣球」命名,象徵著希望、勇敢、激情、頑強。用鮮紅的紅色氣球點亮人們心中的美好,給觀影者帶來生機和信心,營造一種積極正面的樂觀情緒。這一抹紅色生存在灰色調的環境下,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反差,紅氣球的出現像是打破了某種壓抑,是一種情緒的釋放和展現,是當下人們的積極思想和樂觀精神的表現。
  • 我有一個紅氣球,但是他們都想殺了它
    雖然短小樸素,沒有巨星、不賣大場面,甚至連臺詞都幾乎沒有,這部電影卻收穫了許多極高的殊榮,如195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特別獎、1956年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1956年路易德呂克獎。
  •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當我看嚮導演時,總能被電視裡飄過的紅氣球吸引。昏暗又私密的採訪氛圍,讓我有一種身在影片的超現實情節之中的錯覺。已超時了20分鐘,導演還要接著參加映後交流,採訪只能結束。我站起身對導演說:「我第一次見您是在四年前,《塔洛》的點映活動上,我當時問了一個小問題,獲得了您籤名的電影海報。」導演也站起身,微笑著對我說:「是嗎?時間過得真快呀。」
  • 《紅氣球》:純真動人的法國憂傷童話
    今天看一部被後世N多廣告&電影模仿、致敬的經典片子《紅氣球Le ballon rouge》。
  • 64年後,《紅氣球》依然感人
    64年前,一部34分鐘的兒童短片《紅氣球》上映。這部講述了在巴黎,一個孤獨的男孩與一枚紅氣球結下友情的故事的短片,是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自編自導的一部奇幻短片,短片的主角小男孩也是自己的孩子。作為具有靈性、生命力的紅氣球,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它和小男孩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早已註定的,當然它的命運更是註定的。全片大量的運用靜止、跟拍鏡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炫技,但是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潛藏著更多的故事,雖然臺詞不多,但是用鏡頭將那些臺詞都悄無聲息的表現了出來。
  • 這種顏值高的「網紅氣球」隱患大!
    大小朋友們手上拿著「網紅氣球」紛紛合影,也有家長看過照片後表示,擔心氣球存在安全隱患。11月20日,記者在瀋陽某購物中心走訪時發現,這種「網紅氣球」售價在15元至30元不等,而且製作簡單,僅靠一根霓虹燈和一個開關控制,一旦氣球爆裂,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 2020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演出介紹及門票價格
    在這個充滿童話的世界裡,能讓你穿越時光,找到童年的歡樂記憶,2020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這是一場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冒險之旅,快帶上小朋友,一起到現場玩耍吧!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時間:2020-03-14/15/17/18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地點:北京|二七劇場小劇場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門票價格:280元來源:大河票務網195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紅氣球》深入人心。
  • 萬瑪才旦的白氣球與紅氣球
    不得不說,在大銀幕上看《氣球》,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或許,我們可以把《氣球》看作萬瑪才旦創作的新起點。從小說到電影:豐富的,簡化的看《氣球》的海報,第一時間會被裡面的紅氣球攫住目光,影片的故事就緣起於此。
  • 《氣球》將映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當我看嚮導演時,總能被電視裡飄過的紅氣球吸引。昏暗又私密的採訪氛圍,讓我有一種身在影片的超現實情節之中的錯覺。已超時了20分鐘,導演還要接著參加映後交流,採訪只能結束。我站起身對導演說:「我第一次見您是在四年前,《塔洛》的點映活動上,我當時問了一個小問題,獲得了您籤名的電影海報。」導演也站起身,微笑著對我說:「是嗎?時間過得真快呀。」
  • 如何看待對於食物的心理需求和身體需求關係呢?——女神節快樂!
    其中第二個問題有些哲學意味,我確實思考和準備了很久不好提筆,那天晚上孩子們都睡了,一氣呵成。但遺憾第二天博物館公眾號由於篇幅和科普要求,對第二個問題做了比較大的壓縮。今天早上索性將原稿稍微修改一下,供大家探討。也藉此機會祝女神們節日快樂! 如何看待對於食物的心理需求和身體需求關係呢?
  • 獻給孩子的短片 巴黎的紅氣球,是屬於你們的小王子
    一顆紅紅的氣球,陪伴他上學、坐車、去教堂,卻被一群嫉妒的搗蛋鬼們搶走。他望著漸漸乾癟的氣球不知所措,卻沒看到身後來自全巴黎的五彩氣球。沒有任何的語言,明亮顏色照亮了冷調的巴黎,童真和愉悅在這片暗湧裡閃閃發光。
  • 法國34分鐘短片:紅氣球🎈你的孤獨我來買單
    電影《紅氣球》拍攝於1956年,距離現在有60多年了,仍一點都不覺得違和,還是能觸到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柔軟點,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該片由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莫裡斯自編自導,擔任主角的就是他的兒子。《紅氣球》一舉獲得第九屆坎城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等殊榮。
  • 「孤獨無罪,單身萬歲」長期單身的人,該怎麼解決心理需求?
    那麼,這些長期單身的人,是怎麼解決各種需求的呢?其實需求分為兩種,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解決起來比較簡單,大部分都是能夠自己解決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辦法。但是心理需求就相對困難一些,那些複雜情感需求,單身的人要怎麼自我滿足呢?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將人的心裡需求科學歸納為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三個方面。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解決。
  • 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文/孫博雅
    微博上很流行一些有關友情,如同口香糖一樣,讓人嚼著就幸福的隻言片語。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看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無限感慨那些陪你一起喝酒到吐,唱苦情歌唱到昏天黑地的好哥們好姐妹。然而走到如今,我不在相信,真正的友情就是所謂的陪伴。我們渴望陪伴,卻從來不曾得到過陪伴,克裡希那穆提在《愛與寂寞》裡說道,"有依賴,就不可能有愛。"
  • 《手持紅氣球的女孩》百萬英鎊落槌當場被毀
    《手持紅氣球的女孩》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宗泳杉)10月6日,英國著名畫家班克斯(Banksy)與他的名畫《手持紅氣球的女孩》(Girl With Red Balloon)在社交平臺上刷屏。